第七章 徬徨的男人
——巡禮那些缺乏特色的書店
到底是哪裡不好?有很多人在這裡借漫畫,愉快地看漫畫,不就是這樣嗎?
我在停車場想著接下來該怎麼辦?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本來想去趟米子拜訪一位人士,他在鳥取的圖書館與書店保持良好的關係中,可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於是我試著連絡,得知他去東京出差,明天才會回來。要是沒有其他約定就好了,其實明天打算在大阪和井原心靈小舖的井原萬見子碰頭。
離開定有堂書店,前往位於車站另一頭的今井書店吉成店,也就是奈良敏行口中鳥取市最大的書店。
時間充裕時,走一般國道就行了。當然也是為了想瞧瞧位於郊區的書店。
來到新書區,發現架上擺著十幾本《國家的品格》,抽出來一瞧,一本賣八十日圓。近來狂銷百萬本的書竟然只賣不到一百日圓的價格,這家店究竟有何意圖呢?《國家的品格》旁邊擺著將近十本的暢銷書《丟棄的藝術——東西太多怎麼辦?》,一看標價,一本賣兩百五十日圓。雖然不太理解這家店的標價基準,但這樣的標價法肯定有什麼意圖才是。
我這麼評斷,但又想這麼做有何意義?畢竟挑選店、挑選書的權利在於每位客人,每間書店只是負責賣書;這是書店的使命,我贊同奈良敏行的這番話。但今天我又為自己到底在堅持什麼的疑問而困惑不已。
最明顯的莫過於出租漫畫區,看到一整排被擺在透明塑膠盒中,猶如被無機質化的漫畫,這種感覺實在很差。一旁還貼上意思是請客人不要從書架拿出來看,口吻十分客氣的制式化貼紙。我看到站著隨意翻了一下便粗暴地塞回書架的客人,還看到無視警語,站著翻看漫畫的客人,店員卻視若無睹地從他們身後走過。
該準備前往大阪了。但開了幾分鐘之後又看到書店,結果又停了下來。m.hetubook•com•com不過這家店沒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只短暫逗留了幾分鐘。心裡開始有點急了,猛踩油門加速,但又抵擋不住印著「書」的招牌。正準備下車時,發現招牌的燈熄了,有位應該是店員的年輕男子拿著掃除工具走了出來。他將工具放在店門旁,回到入口按下鐵捲門開關,然後和應該也是店員的女子交談幾句後便走進店內。確定連店內的燈都關了之後,我才心無旁鶩地一路朝大阪駛去。
但我又想。
因為在「缺乏特色的書店」裡負責上架的書店店員中,也可能有人想將每本「書」交到客人手裡,只是因為種種因素結果選擇留在這裡,也或許根本連選都沒得選。就像伊藤清彥只做了三天便辭職,但也有人選擇緊抓著稻草留在這裡。
前者是好書店,後者不是好書店。
一下到地下樓,眼前是一片有別於一樓的光景。不但有小說、美術類的書,還有哲學類的書、鄉土類的書、過期雜誌等。因為賣場寬敞,感覺商品比一般二手書店來得豐富。只見店員用塑膠繩將二手書店常見的全套書捆成一落,還挾著一張用麥克筆寫上夏目漱石全集三十四卷、岩波書店版等字眼的黃紙。我聽某家二手書店老闆說,近年來因為出版社喜歡重新出版經典作品,加上POD出版(數位出版)普及化,所以一套全集作品的售價普遍都不高,但我覺得這家店的整體售價似乎偏高。
這也是一大現實。
在全國各地廣設分店的零售業者不只開店,也會收店。只要收益不如預期,就會把店收了另闢戰場,他們就是靠著「廢棄」與「闢建」這兩招,逐步擴張勢力。在我看來,這般忝不知恥的態度,實在違背「書店就是將每一本『書』交到客人手裡」的職責。然而這樣的書店還是有
和-圖-書
其作用,因為就是有那種純粹為了消費而出版的書,所以必須有能夠消費這些書的地方。對於那些受現實所迫,只好留在「缺乏特色的書店」工作,即便如此還是憧憬能在用心將「書」交到客人手裡的書店工作的人來說,只能繼續做些小小的抵抗,但我想勢必還是白費力氣吧!對書店店員來說,比起賣那些書店打著閱讀之後可以改變人生的「重點書」,他們更想大聲地說:讓我們賣「自己想賣的書」。也許這麼做會影響自己在職場的處境,但實在由衷期望他們的心聲能被聽見。
日本的書店何其多。
地下樓沒有半個客人。書櫃與書櫃之間的走道隨意堆著成綑的書,所以行走其間得留心腳下。成綑的書中竟然還有定價數萬日圓的美術全集,莫非是一招賣場噱頭?仔細一瞧,這些書的定價可不便宜,一副謝絕購買的態勢。
於是我放棄去米子的念頭,決定解決剩下的功課後便離開鳥取縣。我去了奈良敏行的太極拳學員,也就是那位高中老師推薦的「小堇食堂」吃了牛骨拉麵。搞不好要推薦一家拉麵店,也得經過一番綿密的實地調查才行。
少說大話,難道你沒在蔦屋買過書和CD嗎?
預定要去的那家書店就在不遠處。我開著車經過一家規模頗大的二手書店,因為是從沒見過的招牌,還滿好奇的,搞不好只有這麼一家店,或是岡山當地的連鎖店。
的確買過不少。後來雖然有些顧慮,還是會去那裡買,只是不想辦他們的會員卡,也不想去到哪家店都被問要不要集點,實在很煩。
車子奔馳在沒有街燈的昏暗道路。再過不久就要離開鳥取縣進入岡山縣,感覺再往前開一點就可以到津山的樣子,很久以前曾經造訪過那裡,想說順道去看看奈良敏行提過的書店。
倒也不是說沿著主要www.hetubook•com•com幹道開設的書店以及裡頭的工作人員做的是多麼令人輕蔑的工作,其實還是有那種讓人感受到「書」的有趣之處,也很用心打造書區的店。
過了好一會兒,地下樓還是沒半個客人,於是我決定不理會監視器,從書架上抽出幾本書,索性坐在地上翻閱起來。累了就伸展一下筋骨,楞楞地揪著店内。明明在這裡耗了一個半小時左右,卻不曉得到底要買什麼。後來選了一套長形開本搭配水藍色書盒,整體設計十分醒目,由國書刊行會出版的《巴比倫的圖書館》系列,上一樓結帳。絲毫沒有對我露出狐疑眼神的女店員,只客氣地問我要不要辦集點卡,想說留個紀念也好便辦了。
純粹為了消費的書?我指的是什麼?又是誰決定什麼是純粹為了消費的書?什麼不是這樣的書?是買這些書的客人嗎?但每一本書的價值因人而異,就算是同一本書,因為擺放的書店不同,可能是寶也可能是垃圾嗎?有可能。那麼「缺乏特色的書店」裡的書全是垃圾囉?也不能這麼說。
一抵達,就瞧見距離今井書店幾百公尺前方有家蔦屋。我兩家都進去瞧瞧,果然兩家店有著明顯的差異,一邊是明確傳達這裡有想推薦給客人的「書」,另一邊則是照著總公司的指示陳列書。
「小堇食堂」的拉麵果然美味,和鳥取給人的印象一樣,不需要過多的渲染,整家店的氣氛十分沉靜。我滿足地做完功課後,便出發前往大阪。雖然才晚上六點多,天色就已經暗了。我避開高速公路,選擇走一般國道。距離大阪市中心才二百多公里,就算慢慢開,深夜時分也能抵達。和井原約好下午碰面,至少還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覺。
其實這做法始於出版社為了與日益擴展的漫畫喫茶店相抗衡,而端出作家們當擋箭牌,主張要支付作者一定的和_圖_書使用費。經過一番波折之後,二〇〇五年開始明定出版物有所謂的出借使用費。這條法規的成立,無異讓想要經營漫畫租借的書店業者樂歪了,因為只要遵守規則,既不用再遭大型出版社白眼,也能光明正大地設立專區,可惜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扼殺「書」的可怕風景。
現在不管走到哪裡都看得到這樣的書店,如此的現況還眞令人擔憂。某天,我在居酒屋滔滔不絕地說這件事時,有位自稱是出版社業務部長的男人不干示弱地反駁:「雖說是這樣的書店,但我們也是靠這種店討口飯吃,現在那種雇用真正懂書的人,堅持店裡只擺自己想賣的書的書店,恐怕已經剩不到十分之一吧!」
決定將車子調頭,去那家店瞧瞧。
一路上,我一看到書店「看板」就想停下車,進去看一下,反覆進行這種行為的結果卻是失望大於期望。到底哪裡不對勁呢?只是將送來的書擺在決定好的地方,這麼做實在無趣。明明賣場寬敞、書種齊全,待客也很親切周到,卻感受不到真心想將一本書交到客人手中的意圖。
我又想,「缺乏特色的書店」到底是哪裡不好呢?
我想拜訪的書店,與蔦屋代表的國際連鎖店,或是當地連鎖的郊區型書店是截然不同的型態。即便有做書店特輯的雜誌,也不可能介紹那些開在國道邊的書店,因為這些就是從商品到待客之道一律制式化,極度缺乏特色的書店。讓伊藤清彥才待三天便辭職的就是這種書店。
「你的意思是說,總比書店全都倒光好囉?」我反問。
又看見蔦屋的招牌,我停下車走進去,只待了三分鐘便出來。再怎麼說,它的分店也實在開得太多了。畢竟走到全國各地都看得到同樣一塊招牌也挺令人厭倦,不是嗎?這就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且此一問題通常沒有任何解決對策,也不可能改變什hetubook•com•com麼,只能想說它們也有它們的作用。但這畢竟還是很奇怪,不是嗎?因為擴張得實在太可怕了。
我思考奈良敏行問我的一個問題:「不是經營者的賣場工作人員,對書店有何期望?」身為經營者,有時候必須被一些既定的方針牽著鼻子走,但身為賣場工作人員,具有抵抗方針的責任,因為書店店員傳遞每一本「書」的行為,有時比公司的盛衰問題還來得任重道遠。
除了是世界上閱讀風氣最盛的國家之外,也是拜高度經濟成長期與泡沫經濟時期之賜,出版業界促成書店一家接一家開的緣故。至少現在還是有很多書店只是當作擺放書的地方,這些書店究竟能維持多久呢?我想這和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減少這些書店存在的問題是一樣的。
因為臨時起意逛了這家店,所以耽擱了原本的行程。專賣新書的這家店以鄉土類的書為主,是一間值得好好逛一下的書店。
之前我在札幌,經過一家原本是當地的連鎖書店,後來被蔦屋收併的郊區書店。想說進去看一下,結果非常失望,因為這家店充其量只是擺書的地方。好比「最新一期雜誌刊載的特輯和這本單行本一起看,肯定樂趣加倍喔!」賣場裡連這類貼心的文宣都沒有。在附近又沒有其他書店可以比較的情況下,看來當地居民,尤其是小朋友恐怕從小以為書店就是這模樣。
「也不是這麼說啦!我的意思是,要是沒有你口中的那種書店,出版社也經營不下去。」
這家店有一樓和地下兩層,一樓是漫畫、輕小說、動漫周邊商品、DVD等。雖然已經晚上八點半了,還有幾個國中生模樣的女孩子流連店裡,也有看起來二、三十歲的男客,還滿熱鬧的。
奈良敏行曾說,一味擴展不是書店該有的生存之道。他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像蔦屋這種開了無數家分店的大型連鎖店,肯定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