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本事

作者:張大春
本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巨鳥的一枝

巨鳥的一枝

根據考古學者和心理學家所做的整合研究指出:類似昆泰羅神父所遭遇的這種情境絕非單一的、生理性的因素;換言之:它不純粹肇因於「嗑藥之後的幻覺」;幻象必有來自外在世界的即時誘發。說得更明白一點:昆泰羅神父陷入暈眩狀態時土人提供了有力的視覺刺|激,使其幻覺吻合土人之所預期。巨鳥恐怕就是桑庇亞尼族人企圖用以驚嚇那可憐的神父的道具——或者心理戰的武器。
巨鳥迎光明而飛,覓一枝棲,得以繁衍子孫,這在古代西非部族社會裡可能本自一觀察自然的結果,未必實有預言況味。不過,那可棲的一枝,既是「中」(中國?黃金之地?)、又是陽|具,另外還代表了「知識」或「智慧」真是令人有點匪夷所思。巨鳥神話讓後世的我輩不可小觑的豈祇在其形體之大而已?從某個神秘難解的層次看:它已經勾合起無種族、國界、宗教、地理限制的、值得深涵潛識的文本了。
土人想驚嚇我,而我以為這是最適當的試煉。他們強迫我喝一種味道好似瓊麻汁葉與羊糞混合物的泥漿,然後我產生幻覺——祇是當時我並不知道那就是幻覺;我看見一座無比崇高陡峭的山,懸崖聳削、石壁嶙峋;山上飛下來一隻巨大的鳥類。我無以名之,祇能稱牠巨m.hetubook.com.com鳥。巨鳥有一艘三桅船那樣大,雙翼展開幾乎遮蔽了大半個天空。牠在我的頭頂上盤旋再三,我則不斷呼求上帝之名。
首先,在非洲。一四九七年十月三十號,達迦瑪率領著四艘各吃水不及一百噸的方桅和三角帆船艇在開普敦北方的聖赫勒拿灣登陸,距啓航地里斯本已經超過三千七百哩。他在海上以半漂流的方式航行了九十三天,成爲史上第一個從南大西洋繞行中非維德角、南非好望角,完成非洲大弧航程的探險家。達迦瑪的目標卻不僅於此,最後,他將在印度半島西南岸的卡力克特港靠泊,而且祇花二十三晝夜便穿越了阿拉伯海;他的舵手值得順帶一提,正是外號人稱「怒海之獅」的阿拉伯航海之神:伊本.馬以德(Ibn Majid)。
「要不惜代價追尋知識,即使遠至中國。」可蘭經上這樣說,那是眞主的語言。然而眞主爲什麼這樣說?因爲中國是遙遠之地的象徵?因爲中國是知識的寶庫?或者——就像可蘭經裡曾一再申言的那樣;眞主阿拉在「兩個大海」之間設置了障礙、而凡人必須通過眞主的一切考驗?
至於巨鳥的來歷——不消說,當然是阿拉伯人(他們喜歡把一切巨大的東西用童話包起來m.hetubook•com.com、丟到高空中去),在《天方夜譚》中,神燈巨人、寶盒巨人、飛毯還有尙吉巴島的格利芬巨鳥等皆不例外。

那是一個「中」字。庫阿庫比敎授解釋:這個字在早已失傳殆盡的古西非語中意謂男人或雄性動物的陽|具。它的古語發音是 hekmalo。而另一個毋寧不以巧合視之的是:阿拉伯語之中的「智慧」一辭正讀作 hekma。「h」的發音正如法語中的「r」,須彈抖小舌。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可蘭經上,涉及到這個答案的參考地點也不在阿拉伯半島,我們必須繞一個很大的圈子,把幾乎不同文化的文本加以比較參詳,始可能有所得。
馬可波羅時代固然還沒有所謂「地理大發現」式的世界觀啓蒙洗禮,然而,這畢竟祇是歐洲人有限知識中的傳說附會。較諸《東遊記》要早上好幾千年的文獻在今世出土之後,我們幾乎可以確認:Ruc 這種巨鳥非但不是錯訛夸飾的傳說、謠諑,而且確乎橫跨歐、亞、非三洲,成爲跨文化、超國界的共同符號。
馬烏里.庫阿庫比(Mawule Kuamvi Kuakuvi)是西非洲托哥共和國的地質學家,曾於一九九七年秋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作和_圖_書短期進修;與筆者同住五月花招待所。他在進修期間曾提供數次綜合了地質學與考古人類學的演說,其中一篇論文報告引述了一項托哥當地新近出土的古老文獻——那是遠在阿拉伯人入侵非洲之前的一則神話(原文為押韻的土語,今試譯如下):
這位事務長並沒有詳細描述那位酋長後來的情況——他摔死了?還是泅泳生還?我們祇能揣測:蒙巴薩地方篤信回敎的土著試圖以一種摹仿鷹鷂的姿勢嚇退他們眼中的敵人。這段記載可以和莫三鼻克桑庇亞尼族人的傳說相互對照。這一則傳說是在十六世紀末葉漂流到東非洲的傳教士筆下流傳出來的。這位僥倖在莫三鼻克海峽詭浪下逃脫性命的神父是西班牙人,名叫昆泰羅(Guillermo Quintero Montano),在他給教廷的信中曾如此叙述:
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如此寫道:
拼湊前述各項資料,我們也許可以得到一個令回教徒非常不滿的解釋——「要不惜代價追尋知識,即使遠至中國。」這兩句話與衆多原生文明神話中的巨鳥傳奇有著一定程度的關連。

Ruccacollo(按:即巨鳥,極可能是 Ruc 的本字,Ruc 即由此字簡化而來)的兩個頭吵鬧不停,一個要往西、一個要往東;後來終於將身體撕裂,一半飛西、一半飛東。飛往西方的進入黑暗,被海浪吞食,失去蹤影;飛往東方的迎向旭日,長足豐羽,擁抱光明。在極東的黃金之地,Ruccacollo 找到棲息的一枝;Ruccacollo 高聲歌頌:捨棄愚昧的自己,那並不值得珍惜。捨棄愚昧的自己,那並不值得珍惜。https://m.hetubook.com.com
橫越阿拉伯以後的事姑且不表,且說達迦瑪在十五世紀末所遭遇的東非洲。這個區域——包括莫三鼻克、蒙巴薩、馬林等地已然深受回教信仰的習染,是以沿海各地對來自天主教文明的海上使者非常不友善。達迦瑪(本人從不寫行事日誌)手下的一名事務長如此寫道:「蒙巴薩地方的一個村落酋長站在峭壁上,攤舉雙臂,讓他的披肩或斗篷在海風之中看起來好比鳥翼。他的嘴裡咕咕作響,聲同鴉鳴,彷彿要驚嚇我們一樣。最後……;他竟然從峭壁上飛躍下來,有如一隻要攫食我們的巨鷹。在半空中,我們不祇一人看見,他的眼睛是銀色的。」


讀者必須知道:這座島(按:指非洲東南角的馬達加斯加)的南方,再也沒有其他島嶼了。此海島向被稱為「尚吉巴島」。因為此島以南、海潮強烈,使得冒險航越的船隻一艘也沒有回來過。有人傳說南方交通受海潮阻隔,因而人跡罕至的島嶼上住著一種叫作「格利芬」(Gryphon)的鳥。……這種奇禽不過是像世界各地都有的老鷹,祇是體型大得多。「格利芬」的一雙翅膀撑開來長三十步,羽軸長十二步,而且是相當厚實,其腳力之強甚至可以用爪子一把攫起大象,待飛到高空上再鬆開爪中的大象跌得粉碎,然後牠再伺機俯衝下來,慢慢嚼用一頓大餐。島上居民稱這鳥為 Ruc,此外沒有其他稱呼。hetubook•com•com
這段以歌謠形式表現的神話自有其哲學上的命意,可以存而不論,待有意深究者研而發之。如果從比較文化人類學的觀點看,則 Ruccacollo 另富神奇的寓旨。依據庫阿庫比敎授的研究:古代托哥地方的族人一直相信:西方將有絕大的黑暗勢力出現,終將摧毀非洲大陸自身,而且此一「西方」非徒方位之西,更是精神語言之西。這一點恰好暗合於近數百年來西方帝國主義殖民者對非洲所施加之種種剝削踐踏的歷史。至於東方,或稱「極東的黃金之地」,則顯然與近世吾人所泛稱之亞洲有關。且庫阿庫比敎授又出示了傳說中 Ruccacollo 所「棲息的一枝」的象形字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