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品味.佐進歲月的好味道
澳門的豐厚,不只存在於數百年的歷史建築,更表現於飲食文化上。在澳門,能一嚐傳統廣東麵食與餅食、庶民小吃,也能品嚐根源於此的獨特澳葡菜,還有如東南亞等移民菜系,這次我用味蕾深入老澳門的慢食文化。

帶路人 老陳 × 廣東飲食.尋味歲月留香的粤式老食光
「廣東麵食的特色,就是麵粉與蛋,再加入少許鹼水,滋味爽口。」老陳說,珍記的麵,除雞蛋外,還加入鴨蛋,讓麵條口感更有嚼勁而脆口,且用的鹼水極少,不會有怪味。他推薦珍記的湯麵,湯頭是用大地魚(比目魚)、豬肉、雞肉、蝦殼等熬成,滋味淡雅鮮甜。
占西餅店,一嚐特色沙翁
走出滄洲,老陳領著我走入創立於1974年的占西餅店,「占西是澳門傳統糕點店,也是澳門人從小吃到大的懷念口味。」他說,自己特別喜歡占西的沙翁,沙翁就是沾滿砂糖的炸蛋球,「現在只有少數舊式西餅店及咖啡室提供。」我一見沙翁,忍不住說:「好像台灣小吃雙胞胎喔!」但一入口即發現完全不同,雙胞胎口感Q彈,但沙翁卻極鬆軟綿密,蛋香濃郁,雖是油炸品卻一點都不油膩,十分美味!
品嚐完龍苑,夜已深,看著依舊門庭若市的龍苑,帶著齒頰留香,肚皮飽足的愉悅心情離去,我完全理解了龍苑的人潮,經過一天的辛勤忙碌,能以這傳統廣東好滋味做結尾,何其美好!
口裡享受著核桃酥與蛋塔皮兩種不同層次的酥法,耳朵聽著老陳分享:「你看,來吃的都是熟齡老街坊,年輕人不太吃傳統餅食,很可惜!」我迫不及待將最後一口椰蓉酥塞進口中,配著咖啡室中少有的普洱茶,想著,這般的好滋味,千萬不能消逝於時光中啊!

占西販售各式各樣的中西糕點。

口鹹鬆軟綿密,蛋香濃郁的沙翁。
帶路人 PROFILE和_圖_書
專長:無論武俠小說、愛情小說、旅遊、電影,無所不寫的他,最後專精於飲食文化的撰寫。除了寫作專欄,也擔任過澳門電視台《老陳食通街》主持人,出版《老陳漫味日本四國》。
晚上八點才開門的龍苑麵家,可說是晚餐及消夜場中澳門人的心頭好。走進店裡,可見「鳳城龍苑」牌匾,能看出龍苑也來自於順德大良。開業於1960年的龍苑,最初在香港開業,後因香港暴動,便舉家遷移澳門,店裡提供雲吞、水餃、牛腩麵食,麵則是每天手工製作。「龍苑沒有魚角,但有涼拌魚皮、粥品。」老陳說,廣東人很喜歡吃粥。
「說到吃,澳門最好的當然是她的道地小食。無他,這需要時間才做得精細……小食之中,澳門的麵條做得最精采」~香港美食家蔡瀾。

來喝下午茶的老街坊。

剛出爐的美味蛋撻。
除蛋塔外,老陳很推薦老婆餅與椰蓉酥,「我聽過老師傅分享,老婆餅的餅皮要做到很酥,但入口時不易碎,才是最高境界,而滄洲就有這樣的水準!」他說。椰蓉酥則是梁達榮自創,他分享:「以前做蛋塔常剩下塔皮,覺得浪費,便試著用核桃酥與酥皮夾著蓮蓉做蓮蓉酥,但近年蓮蓉品質不若以往,便用椰蓉代替。」
乍見老陳,我很驚訝,因為老陳一點也不老,一身潮流打扮,讓人聯想不到他會對傳統飲食如此著迷。「我很喜歡傳統,要先知道過去,才能了解現在;要明白傳統,才能知道創新的好在哪裡!」他笑和*圖*書著說。於是他領我走進「鳳城珍記麵家」一嚐道地廣東麵食。
我們點了雲吞麵、皮蛋瘦肉粥、涼拌魚皮等招牌來嚐嚐。「魚皮是切成薄片的生河魚,很多人會直接生吃,但我有種私房吃法,將生魚皮放入熱粥中稍涮一下,讓魚皮呈現半生熟口感,甜度也會上升。」老陳分享。於是,我學著老陳,將半透明魚皮放進熱粥中,兩秒即起,一入口,香甜滋味瀰漫了整個口腔。接著我喝了口綿密,並因涮了魚皮後多了海鮮香氣的粥品,我心滿意足地說:「果然内行!」
隸屬廣東地方的澳門,多數人使用粵語,傳統飲食上更以廣東餐食為主,如粵式茶樓、廣東麵家、廣式糕餅等。但隨著時光更迭,茶樓、麵家、糕餅店家等具水準的傳統好滋味,漸消失於歲月中。澳門飲食旅遊作家老陳邀著我,一嚐陳釀於韶光中的廣式老味道!

小小的占西,品項豐富。
和老陳並肩站在占西餅店裡,我口中還縈繞著蛋香和砂糖甜味,與那獨特鬆綿,看著他認真解說廣東餅食的模樣,我不禁感謝著,有他的詳細分享,與願意繼承各式澳門老滋味的第二或第三代,若沒有他們的堅持,我們遺失的不只是一個味道,更是一段美好時光的結束,一個飲食文化的斷層。



將半透明魚皮放進熱粥中,兩秒即起,一入口,香甜滋味彌漫了整個口腔。
談到廣東餅食,老陳帶我走進「滄洲咖啡小食」,「咖啡室多數賣菠蘿包、多士等,有些也有蛋撻,但這裡很特別,有傳統中式餅食,像老婆餅、椰蓉酥等。」他說,滄洲是少數自設烘焙工場、堅持自製餅食的老式餅店。
鳳城珍記,廣東麵食的傳統與創新
此外,也不能錯過青麵,「青麵構想來自日本,但我捨棄一般使用菠菜的作法,改用韭菜。」第三代老闆歐志強說著,因為菠菜製作的青麵顏色不好,也無香氣,於是改用顔色深、纖維多、香氣夠的韭菜來做,研發出受歡迎的青麵。而廣東麵家會有的柱侯牛腩,歐志強也費心自製獨門醬汁,「一般廣式柱侯醬偏甜,香氣鮮味都不夠,所以我就自製醬汁,不過甜也不死鹹。」他說。
職稱:澳門飲食旅遊作家,慢食主義者。本名陳毅鋒,愛吃也愛分享,喜愛鑽研各地飲食文化,並到各地旅遊尋找道地食品,尤其對傳統飲食文化更有一份獨特的熱愛。
也許,就是這種在傳統與創新間、不斷開發味蕾深度的精神,才能讓鳳城珍記不在時光中被擊退,將傳統的好留住,但也發揮實驗精神,完美融合新舊,繼續邁向下一個50年。
「有些人認為沙翁是西方甜點,其實不然!」老陳分享,於清代學者屈大均之著作《廣東新語》中的《食語》早已記載此廣東甜點:「以糯粉相雜白砂糖,入豬脂煮之,名沙壅。」沙翁確是廣東傳統糕點,也是澳門人愛吃的老滋味。環顧店内,小小的店裡產品極豐富,有光酥餅、忌廉包、豬仔包、雞派、義大利蛋白山、蝴蝶酥等各式中外點心。
品嚐廣式糕餅好滋味
探索食物的身世,彷若讀一本在地風土文化誌
源遠流長的廣東飲食
鳳城龍苑,品味粵式粥麵家
每到一個新和-圖-書國度,我總愛鑽入大街小巷,去找尋流傳已久的在地老味道,從飲食中,我們能嚐到在地風土民情、文化歷史,各種根源於土地最獨一無二的訊息,來到澳門亦然,在葡萄牙人尚未殖民前,澳門是廣東省香山鎮的一個小漁村,而廣東飲食自然是澳門人傳統飲食之一,像是粵式飲茶、廣東麵食,廣東餅食等。這一次,愛吃也愛分享的老陳,帶著我走入澳門傳統的飲食文化,鑽進老店舖裡,品嚐源遠流長的廣東飲食,也探究這些慢慢消失中的老滋味……

鳳城龍苑的第二代老闆娘,看著我們開心的笑了。
開業於1945年,原本販售燒臘,直到1970年由梁達榮接手後,才改成現今樣貌。接近下午三點,街坊都知道新鮮麵包與蛋塔要出爐了。蛋塔上桌,熱騰騰的蛋體部分還膨著,待稍涼,一入口我忍不住喊出:「好酥、好香!」老陳笑說:「港式蛋塔很有名,但我覺得澳門蛋塔更勝一籌!」,一般蛋塔皮分兩種,曲奇餅(餅乾)與酥皮餅,滄洲蛋塔是費工的酥皮餅,「酥皮要做到不油且夠鬆化,才是真功夫!」他補充說。
姓名:老陳

「到澳門,常會看到『鳳城』,鳳城是廣東省順德大良的別稱。」他說,於是澳門廣東麵食的老字號,像是鳳城珠記、鳳城龍苑、鳳城珍記等,上一代都是自順德大良移居澳門的親戚。有些老店,隨著時光味道會不如以往,「但珍記的味道歷經半個多世紀,水準不墜。」老陳分享,廣東麵家基本上都會有雲吞、牛腩、水餃等,「珍記特別的是還有魚www.hetubook.com.com角、青麵。」他說,魚角是順德特產,用鯪魚肉加入麵粉中,桿成外皮,再包入豬肉、蝦仁、冬菇等食材,再加入自製麵條,就是一碗美味魚角麵。

鳳城珍記的魚角面,好食啊!


水準極高的椰蓉酥及老婆餅,入口酥且不易碎。

「滄洲咖啡小食」店門前,古老的招牌吸引著我們進入。



在創新與傳統間,不斷開發味蕾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