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 碰撞.老澳門的新點子
盛世光影.為世界遺產上新妝
光影重現的另一種榮耀
那一年,當澳門藝術節的第一道光影打上大三巴,現場的人們都屏息了,大三巴從此不再只是大三巴,跟著《光影大三巴》彷彿有了新的生命與表情。而接著的隔年,光影更增加打上了代表著中式歷史的鄭家大屋上,像是在跟過去的歷史致上最高敬意一樣,讓老澳門上了一次最華麗的新妝。
歷經種種挑戰與難關,就在2013年的5月,節目登場了;當夜晚來臨,鄭家大屋內坐滿了前來觀賞的遊客與本地民眾,第一道光線與流星搭配著聲音響起,鄭家大屋說起自己的故事。

當演繹出鄭家大屋祝融侵襲時,現場也仿佛有著烈焰燃燒的火光。(圖片提供: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當光影打上的那一刻開始,大屋從盛世中說起故事。(圖片提供: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演出《盛世光影》讓所有原本不認識的學員們,彼此的心緊緊與它們的歷史故事靠近著。

這是所有學員最愛的一段,裡頭嬉戲的畫面也由他們擔綱演出呢!(圖片提供: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和-圖-書
當我們追尋著是否在老澳門的土地上還有更多無限可能時,我們走進了鄭家大屋,2013年仲夏的大屋,讓這一切有了延續。
光影節目裡唯一的本土創作

透過光影打上鄭家大屋,讓大屋活起來並說著自己的歷史。(圖片提供: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盛世光影》把澳門的老建築再披上新妝,像是揭開神秘面紗後,用最樸質卻又最嶄新的樣貌說著老故事。
2011年第二十二屆的澳門藝術節,在澳門的大三巴前,投射出了一道不可思議的光芒,《光影大三巴》讓這世界遺產跳起舞來。老舊的灰牆不再只是歷史與緬懷火吻後帶來的惋惜,自此大三巴有了新的生命;這是來自西班牙Telenoikam•hetubook.com•com Net影像藝術團在澳門的新創舉,他們用建築物為畫紙,用光影當作畫筆,揮灑與創造、上色,在大三巴的形體上抹上了一道又一道的顏色,精準與恰到好處的色彩,突破藝術界限,驚艷了國際,也讓世界遺產的老面貌走向了新境界。

對許多學員來說,在參與之前,根本沒踏入過鄭家大屋,而現在,這裡卻成了他們最愛的地方。
「其實不瞞你說,在參與這次活動前我們都是沒來過鄭家大屋的。」還在澳門大學就讀研究所的Casber說著。一旁的Nico也點頭說著:「我也是直到由團隊帶領著走入鄭家大屋,才開始漸漸感受到我們即將投射光影的地點,是一棟這麼有規模、這麼具有歷史意義的百年古宅。所以我們展開精密的資料收集,聽老屋的舊故事、找相關的所有資料、甚至老屋的建築結構我們也深入了解。」
我們在一個平常日的下午,試著邀請了幾位當初一同參與創作的學員再次走入鄭家大屋,出乎意料之外的,這一邀竟來了4位學員。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讓這麼多人能在「每堂課3小時,每周上課5天、為期7個月」這樣的密集課程中持續不斷的堅持且學習不怠?
鄭家大屋
地址:中國澳門能頭左巷10號
網址:www.wh.mo/mandarinhouse/cn
電話: 853-2896-8820
盛世光影影片:www.youtube.com/watch?v=DrOccldTGyg
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世界遺產上作畫
他們在鄭家大屋《盛世光影》裡,以鄭家大屋為畫布,表現了自古至今大屋的軌跡,節目以「緣起」展開序幕,蓮花寶地、泛舟自得的漁夫與鄭觀應的詩詞等象徵著鄭家大屋乃是大吉之地。




光影大三巴將世界遺產的無限可能向上提升,讓人無比驚豔。
在為期不算短的訓練過程裡,他們先從基礎的投影原理開始,接著再學習影像技術、劇情編排、動畫製成、融入音樂與節奏配合……看似幾句和*圖*書話帶過的課程,卻因為每個人都是非相關經驗的身分而格外困難。MoMo這樣回憶著,「因為是分組合作的學習,所以每個人都要先依自己擅長領域把自己的東西做出來,接著再與組員創作相結合,如果沒有設定與溝通得當,便會全部功虧一簣。」一旁的郭小姐也補充說,「其實我們擁有非常棒的老師,透過老師的指導能夠一步一步的完成,但是最需自我成長的反而是團體合作,共同協商、把別人的話聽進去,有時候更是一種挑戰。」

參加過盛世光影的其中4位學員們,興奮的分享著那次的經驗與回憶。
正因為《光影大三巴》深深震撼所有人,在新一年澳門藝術節運籌之下,準備讓同為世界遺產的鄭家大屋變成主角,更特別的是主辦單位文化局要讓澳門人親自參與。邀請西班牙原班創作人馬來澳門執教,更甄選來自澳門各地約20名學員親身參與。
而後「衰落」續接,世道中落、大火吞噬、雜草荒煙掩蓋了舊時輝煌的大屋榮景。最後則以「重現」結尾,經過整建後的大屋,恢復了容貌,更冠上了世界遺產的美名,當各式顔色與圖樣投影在大屋建築上,盧廉若花園的春草堂、龍環葡韻的樑樑柱柱、巴洛克式的建築元素躍然於鄭家大屋上演了最精采的結尾。看完一場《盛世光影》就彷彿跟著大屋走過了百年歷史一樣的精采。
跟著大屋一起發揚澳門歷史
hetubook.com.com走過街道、品過小吃、漫步過歷史痕跡的舊場景,我們一直在追尋屬於老澳門的精采多更多;我原以為是靠著自己慢慢遊、靜心賞才能挖掘出澳門老情調的美好;但是聽到一次又一次的故事,遇見一個又一個熱情的澳門朋友後,我漸漸的領悟到,澳門老故事的真性情,在那屬於澳門人們最真誠無私的熱情友誼上,在對自己土地省思與發起的研究與運動上,也在那依循著自己所學所長堅持投注發揚澳門精神裡。我站在鄭家大屋前面,想著這一切,心情激動得眼眶濕潤著。
Casber說,「當初本來是互相不認識的一群人,現在活動雖然結束了,我們還是經常聚會,也經常想起那9天27場的現場演出,討論當時的投射顔色、掌握時間、屏風圖案、服飾……一切一切都讓人回味不已。而當每場節目結束後,現場爆出的熱烈掌聲,總讓我們為這一切感到驕傲。」「甚至有朋友悄悄地看了後,特別來找我說『我來看了,真的很棒!』這樣的話,當時真的令我熱淚盈眶且一切辛苦都不算什麼了。」MoMo補充說明著。

緊接著的「盛世」登場,大屋興建完成,也創造了大屋內人丁興盛與事業繁榮,家庭間的幸福生活、小孩們嬉鬧和樂融融模樣,這樣的環境之下孕育出了鄭觀應這位文化巨人。甚至在大屋内撰寫出《盛世危言》這劃時代的巨書也透過仿印刷機械零件運作,活靈活現的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