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芳香詩學

作者:奚密
芳香詩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花之卷 掬水月在手,握花香滿衣。 薔薇.月季

花之卷 掬水月在手,握花香滿衣。

薔薇.月季

如果玫瑰象徵詩人的生命本質與創作泉源,那麼玫瑰作為他的死因是個「矛盾」。我對第三行的理解是,它形容盛開的玫瑰,「眾多的眼簾」是花瓣的隱喻。詩人安眠於玫瑰花心,再也「無人」能打擾他的「睡眠」。在此意義上,他終於找到了永恆的「喜悅」。玫瑰啟發了里爾克的想像和靈感,而里爾克也賦予玫瑰不朽的悲情。
白居易的〈草詞畢遇芍藥初開〉有云:「菡萏泥連萼,玫瑰刺繞枝。」菡萏指的是荷花,花萼上仍帶點池底的污泥,而玫瑰的莖上則長滿了硬刺。玫瑰又名「刺兒玫」、「刺玫花」。《紅樓夢》裡賈璉編派尤三姐,說她就像「玫瑰花兒可愛,刺多扎手」。過去文人雅士的遊戲給花排名,稱「花客」,其中玫瑰是「刺客」。如此嬌美的花卻落個如此粗暴的綽號,不但無想像力可言,而且掃興之極。
時間對鮮花而言,一如對美人和愛情,是致命的敵人。雖然沒有「永恆」這回事,至少我們可以延長它的芳香。除了玫瑰油和薔薇露(務必放在深色玻璃瓶及陰涼處),乾燥的玫瑰可保留一年以上。選個陰暗通風的地方,將鮮花倒掛起來,幾天就乾了。一枝一枝而不要整把地掛,那樣就不會擠壓變形。掛時用橡皮筋或鬆緊帶綑起來,因為花乾後會縮小,用有彈性的繩子繫住才不會落地損壞。用來乾燥的玫瑰,以未全開的最佳,開滿了反而不美。顏色以淺色或豔色的效www.hetubook•com.com果最好,如粉紅,橙紅,嫩黃,鮮黃;深紅或白色的玫瑰都不理想,因為紅的乾了變黑,白的則變得枯黃,都不好看。長枝的玫瑰乾燥後可以一併放在竹籃裡,短的可以做玫瑰花球:一枝枝插滿一個泡沫球為止,然後以緞帶掛起。講究的話,可將泡沫球先黏上薰衣草花再插入玫瑰,更芬芳襲人。
玫瑰多刺,讓我們聯想到出生在布拉格,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里爾克。這位鍾愛玫瑰的詩人,一生寫了多首以它為中心意象的作品,不幸的是玫瑰也與他的死有關。有一天,為了接待一位即將來訪的埃及美人,詩人在花園裡採玫瑰時手給刺到了。結果傷口不但沒有癒合,反而擴散,以致兩臂癱瘓。它造成詩人白血球症的惡化,終於不治。生命晚期雖然痛苦異常,但是詩人拒絕服止痛藥。里爾克死前選了自己的詩句作為墓誌銘:
玫瑰,純粹的矛盾,
喜悅是無人的睡眠,
在那眾多的眼簾下。
古代中國芳香文化最完備的記載,當推明末周嘉冑編的《香乘》。書中蒐集的各種香方裡,用到玫瑰或薔薇的並不多。雖然有兩則香方叫「薔薇衣香」和「薔薇香」,實際上並沒有用到此花。唯一留意到的是「玫瑰香」,它的成分是「花一觔,入www.hetubook•com•com丸三兩磨汁,入絹袋灰乾有香」。傳統中國似乎對牡丹,芍藥,芙蓉,海棠,梅蘭,菊桂,桃李等花更重視些。這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現象和花香本身沒有什麼關係,而取決於文化意義的積累。中國歷史上花的典故很少和薔薇有關,它的重要性遠不如西方文明或是中東文明裡的玫瑰,至今它是英國,法國,盧森堡,美國,羅馬尼亞,伊朗,敘利亞等國的國花。也難怪,幾年前中國大陸的詩壇掀起一場論戰,發生在所謂的「知識分子」詩人和「民間詩人」之間。後者對前者的主要批評是,前者的寫作過於西化,脫離人民大眾和日常生活,其中一個負面的例子就是詩人作品裡老愛用玫瑰的意象。其實,玫瑰,不管是它的名字,還是花種本身,都不是舶來品!
玫瑰和薔薇都有單瓣和重瓣兩種,一年開花一度。另外還有一種玫瑰叫月季,月月開花之意,所以又名「月月紅」,「長春花」,以有別於玫瑰和薔薇。十八世紀末,月季傳入歐洲,它的花期,顏色,和香味讓歐洲人驚豔。拿破崙皇后約瑟芬的玫瑰園裡就蒐集了二十二種中國月季。現代玫瑰春夏兩季開花不斷,很多都是月季的混血兒子孫。今天的河南南陽號稱「中國月季之鄉」。
中國古籍裡提到玫瑰露和薔薇露。薔薇露又稱「大食水」,因為它來自阿拉伯。據說,當地人早上起來,將花露滴一滴在耳輪上,hetubook.com.com「則口眼耳鼻皆有香氣,終日不散」。柳宗元每接到韓愈的詩文,必先以薔薇露淨手,薰香後才拜讀,他的理由是對待「大雅之文,正當如是」。歐陽修編的《新五代史》,記載來自西域的薔薇水,灑在衣服上,衣服都穿破了,香氣仍在。元裕之詞云:「薔薇水潤宮衣軟。」《群芳譜》記載宋代宮人用紫玫瑰製成香囊,《長物志》也提到以玫瑰結為香囊,芬氳不絕,所以玫瑰又稱「徘徊花」。可見唐宋以來,玫瑰在上層階級頗為流行。
玫瑰原產中國北方,西漢以前已有栽培。《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的樂遊苑裡種了玫瑰。唐宋以來,江南一帶普遍培植,以商水最富盛名。玫瑰和薔薇不易區分,唐人徐夤〈詠玫瑰詩〉已指出這個事實:「芬菲移自越王臺,最似薔薇好栽培。」兩者的差別可能在形態和香味上。薔薇的香味比較淡,並囊括爬藤式的品種。《長物志》讚美「野薔薇」(又稱「薔蘼」),說它的芳香「可比玫瑰」。薔薇早出現在陶淵明的詩裡:「薔薇葉已抽,秋蘭淺當馥。」(〈問來使〉)
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江洪,〈詠薔薇〉

薔薇在愛中開放,愛是溫暖的衣。
  ——楊牧,〈日暖〉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里薔薇水冷。
  ——辛棄疾(1140-1207),〈清平樂〉(第一闋)

——月季花開,
開在心裡:在倒掛的
蔓藤下。
  ——楊牧,〈月季花開〉
https://www.hetubook.com.com
根據基督教神祕教派的說法,聖多明尼克(St. Dominic)夢見聖母瑪利亞賜予念珠,顆顆有玫瑰香。古代基督教徒禱告用的念珠,就是用玫瑰花瓣做的。如果你想試試,其實不難,只是需要耐心而已。先採擷一大紙袋的新鮮玫瑰花瓣,任何顏色皆可。挑揀乾淨,已經開始枯黃了的不要,先用絞碎機打碎,然後放在生鐵鍋裡,加一杯清水蓋上,以小火燜煮,開時熄火。待冷後,再重複一次。火要小,否則會燒焦。也不可煮太久,否則香味會流失。燜煮過的花瓣已變成黑色,散發出濃郁的清香。把水分擠去,待稍乾後,像做湯圓那樣用手滾成三四公分大的丸子。丸子要大,因為乾了以後會縮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趁沒乾透前,每粒丸子用大號的縫衣針穿孔,然後放在墊了蠟紙的烤盤上,以低溫(兩百度)烘培。大概要一天的時間才能達到足夠的硬度,不再變形。和-圖-書用絲線穿起來,就成了一串烏黑的玫瑰念珠。如果你喜歡,也可以穿插對比顏色的琉璃珠或玉石珠子。玫瑰香珠完全乾後像木頭一般結實,不易敗壞。一串親手做的玫瑰香珠,保證全世界獨一無二。據說,它的香味可以保存百年以上,還有什麼比這更接近永恆呢?
從它「玉」的部首可以看出,「玫瑰」本是美玉之稱,又名「火齊珠」。《韓非子》中有一則寓言,說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珠子放在木蘭做的小櫃子裡,用桂花和椒蘭薰香,上面還鑲了珠玉、「玫瑰」、翡翠。結果買主把櫃子留下,卻將寶珠退還給賣主!因此有「買櫝還珠」的成語,表示見識短淺的意思。典故裡的「玫瑰」是美玉而不是花。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有「其石則赤石玫瑰」,〈上林賦〉有「玫瑰碧琳」的句子,形容的也是美玉。至於玫瑰為什麼會變成落葉灌木花的名字?可能因為玫瑰美玉是紅色的,轉借為花名。另有一說是,玫瑰花「媚如梅,香似桂」,故稱「梅桂」,或曰「美桂」,和「玫瑰」諧音。
下次情人送你玫瑰,想想看你要如何留住那份甜美,那段愛情……
莎士比亞的名言:「玫瑰,無論如何稱謂,依然芬芳迷人。」(《羅密歐與茱麗葉》)。其實,在歐洲語言裡玫瑰從來就只有一個名字,不管是拉丁文和義大利文裡的rosa,還是英,法,德語裡的rose,簡單明瞭。反倒是中文,玫瑰有著不同的名字,而且隨歷史的演進而變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