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芳香詩學

作者:奚密
芳香詩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花之卷 掬水月在手,握花香滿衣。 蓮與荷

花之卷 掬水月在手,握花香滿衣。

蓮與荷

漢代以前中國只有單瓣,從兩瓣到二十瓣。魏晉以降有了重瓣,花瓣多至數百。南北朝時甚至栽培出千瓣蓮,聽起來真不可思議。隋朝長安城外有芙蓉園,濟南的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它在唐代的名字正是「蓮子湖」。其他著名的荷景還有唐代華清宮的太液池,南宋臨安(杭州)西湖「舊十景」中的「曲院風荷」,清代頤和園的荷花池等。蓮與荷是國畫常見的主題。現代諸大家,如齊白石、張大千、豐子愷、常玉、潘天壽、林風眠、胡念祖、黃永玉等,都有荷花名作。
古埃及人嗜香成癖,日常生活裡少不了香花香草。各種花草中,蓮花是最神聖的,和好幾位神祇有關。首先,蓮花代表太陽,象徵創造和重生。創世神話裡,太陽從巨蓮中昇起。蓮花日出開放,日入閉合的習性和太陽的起落相呼應。此外,蓮花也和造物主阿牡(Amun)連在一起。羊頭人身的阿牡,他的神廟柱子頂端雕著蓮花圖案,是生命的象徵。最後,蓮花也代表農神奧賽利斯(Osiris)(相當於中國的后稷)。奧賽利斯被因嫉生恨的兄弟殺害分屍,他的妻子將他的屍體重新拼湊完整,使他得以死而復生。奧賽利斯的復活象徵自然界的周而復始,而死亡的經歷也讓他成為掌管冥間的閻羅王。
前面說過,蓮的名字可能源自諧音的「連」。中國傳統年畫裡童子手持蓮花或蓮葉,取其「連生貴子」之意,而童子和魚則是「連年有餘」的意思。至於「同心蓮」則用來比喻恩愛夫妻。古樂府〈西洲曲〉有句云:「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連著六句每句都有一個「蓮」字,到了第六句,實體的蓮變成隱喻的「蓮心」,表達女子的貞節不二。此外,「絲」和「思」本是古典詩詞裡常見的雙關語。如用在蓮藕上,就成了「藕斷絲連」的成語。
白居易對白蓮的喜愛也許和他信佛有關。蓮花的佛教意涵毋庸贅述,蓮座上的佛祖或觀音大士,或坐或站,或手持蓮花。很多蓮字構成的詞都與佛教有關,例如蓮台是佛座,蓮界是佛國,蓮宇是佛寺。元代以來流通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嘧m•hetubook•com•com吽」是藏文「致敬!蓮花中的寶石!」的意思。《中阿含經》裡釋迦說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不著世間」的蓮花,尤其是白蓮,象徵涅槃。蘇東坡的弟弟蘇轍(1039-1112)有〈千葉白蓮〉詩,說它「淨色比天女」,「空明世無匹」,「應返梵天去」。
埃及人也用蓮子做麵包,食譜看起來不難:將蓮子洗淨曬乾後磨成粉,加鮮奶和清水做成麵團後烤來吃。據古羅馬學者普理尼(Plinythe Elder,23-79)的說法,蓮子麵包酥鬆可口,容易消化。埃及人也吃蓮藕(蓮花的地下橫莖),用水煮或烤的方式。普理尼說它的顏色像蛋黃,微帶甜味。埃及人偶爾也生吃蓮藕,但是他們認為味道不如熟食。
沒有什麼比花開花謝更能牽動我們對生命之短暫,美之脆弱的感觸。一個花季,不就是人一生的縮影嗎?果真要在眾花裡找一個例外,那非蓮花荷花莫屬。這倒不是因為它們的花季比別的花長,而是其強韌的生命力,相對於人世,已恍若永恆。
蓮花在古埃及文明中如此重要,因此它自己也被神化了。蓮神的名字是「內佛騰」(Nefertem)。他的綽號是「太陽神的鼻子」,來自蓮花濃郁的芳馨,因此他也是香神。蓮花是古埃及祭祀不可或缺的祭品。根據文獻,西元前十三世紀的古埃及王在阿牡神廟舉行祭典,三年之內耗費了近十四萬五千枝的蓮花和三千四百多束的大型蓮花簇。數量相當驚人!
相對的,古代中國的主要是粉紅或桃紅色的。南北朝吳歌中的〈夏歌〉道:「江南蓮花開,紅光照碧水。」盛唐詩人王昌齡(698?-756?)的〈採蓮曲〉形容紅顏佳人:「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中國人一向喜愛紅花綠葉的搭配,到了宋人楊萬里(1127-1206)的詩裡依然如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其實唐朝就已有白蓮,但仍侷限在盛產蓮花的江南水鄉。白居易(772-846)從蘇州遷返北方時,洛陽和長安都見不到白蓮。在〈東林寺白蓮〉一詩裡,詩人感慨道:「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m.hetubook.com.com。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後來他特地從吳中引入蓮花種子,顯然,他對自己「移根到此三千里」的成就頗為得意,寫了幾首詩來紀念這段佳事。〈白蓮池泛舟〉有云:「白藕新花照水開,紅窗小舫信風迴。誰教一片江南興,逐我殷勤萬里來。」明明是他主動移來的,卻偏偏要說是白蓮「追」他!
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和《楚辭》,已提到荷,菡萏,芙蓉。以後歷代詩詞裡,蓮出現的頻率仍然很高,可參考清代編纂的《群芳譜》。漢樂府有〈采蓮曲〉,又名〈采蓮女〉。最耳熟能詳的是簡單而活潑的〈相和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唱韋瀚章(1905-93)作詞,黃自(1904-38)譜曲的現代版的〈採蓮謠〉:「夕陽斜,晚風飄,大家來唱採蓮謠。紅花豔,白花嬌,撲面飄香暑氣消。你划槳,我撐篙,撥破浮萍過小橋。船行快,歌聲高,採得蓮花樂陶陶。」〈古詩十九首〉的「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思念在外的夫君,是後代模擬的典範。除了實體的描述,古詩裡也常提到芙蓉帳,芙蓉褥,芙蓉舟等華麗的用品。蓮花不但美得脫俗,而且清香無比。梁簡文帝云:「芙蓉亂衣麝」(《南湖〉),麝是麝香,在此應是比喻花香將衣裳都染香了。蕭統的〈採蓮曲〉形容「蓮疏藕折香風起」,孟浩然也有類似的意象:「荷風送香氣」(《夏日南亭懷辛大〉)。
古埃及的創世神話裡,太初混沌本是一片汪洋,水中升起的一朵巨蓮,即宇宙之始。這不僅僅是早期人類的想像,現代科學已證明,蓮花是最古老的花,起源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蓮子的氣孔可縮得極小,足以阻止微生物進入,因此埋在地層中逾千年而不腐敗。一九七六年在河南鄭州北部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兩粒蓮子化石,居然還能發芽。一九七三年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了荷花花粉化石,已有七千年的歷史。
多年生的草本水生植物,睡蓮科的蓮花生長在陽光充足的湖澤地帶。中文裡「蓮」和「荷」往和圖書往不分;蓮花是學名,荷花是俗名。字源上,「蓮」本指結的果實:蓮子。梁武帝《夏歌》云:「芙蓉始結葉,拋豔未成蓮。」表示蓮花尚未結蓮子的意思。為什麼叫「蓮」呢?一種說法是,蓮蓬稱蓮房,因為它像蜂房似地「連」在一起。至於「荷」,郭璞注《爾雅》云:「江東呼荷。」段玉裁注《說文》,將「荷」解釋為:「蓋大葉駭人,故謂之荷。」他將荷和驚嘆詞聯想在一起,不是很有說服力。至於屬於同科的睡蓮,和蓮/荷相異之處甚多。最容易記的一點是,睡蓮既沒有可入藥的蓮蓬,也沒有好吃的蓮藕。有趣的是,英文裡也有類似的命名問題。Lotus泛指蓮/荷及睡蓮,但是嚴格說來,睡蓮應該是waterlily,印象畫派大師莫內(Monet)的睡蓮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
和中醫一樣,古埃及也將蓮歸類為涼性的植物。發燒的病人宜洗溫水的蓮花澡。講究一點,可先讓病人在桑拿裡熱出汗,然後以蓮花油抹身,再入溫水一泡,擦乾後立刻就寢。此外,蓮葉可用來醫黃膽病、便祕、痔瘡等症狀。至於下面這則藥方,令人不覺莞爾:「頭髮脫落秘方:將蓮葉煮沸後浸在油裡,放在你憎恨的女人頭上。」這可算是埃及式的幽默吧!
蓮花精油是近三四年才提煉出來的新品種,它主要來自南印度,因為那裡才能提供所需的大量鮮花和人工。大約七萬五千朵到十萬朵蓮花才提煉得出一公斤的香油。由於它的稀有,每年出口量僅限於三公斤。目前市面上可買到粉蓮,青蓮,和白蓮三種精油,五毫升的價錢在美金二十元到五十元之間。蓮花油的濃度很高,必須用清淡的椰子油稀釋後才能使用,而且稀釋度愈高,香味愈甜美。除了按摩,可美容養顏,清心降火。
除了俗名,蓮花的別名可多了。大家最熟悉也最華麗的名字是「芙蓉」,其他諸如「菡萏」,「芙蕖」(或扶蕖),「澤芝」,「水華」,「水芝」,「水芸」,「支荷」等,大都與其生態有關。花未開時稱菡萏,綻放後稱荷,有李白(701-62)的〈子夜吳歌〉為證:「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蓮花清晨開花,中午閉合,因此,詠蓮詠荷的文學作品常以晨景作www.hetubook.com.com為背景。曹植的〈洛神賦〉如此形容女神:「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玉台新詠》裡收王樞的〈徐尚書座賦得可憐〉,其中有句云:「紅蓮披早露,玉貌映朝霞。」
蓮花和道教也有因緣。《拾遺記》記載漢武帝時:「海中有人面如玉色,美髭髯……乘一葉紅蓮。東方朔告知:『此太乙星也。』」此外,西嶽華山的「華」同「花」,此花即蓮花。根據《華山記》:「山顛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名華山。」
蓮花和世界三大古文明國——印度,中國,埃及——都有長久而密切的關係。它廣泛地應用在宗教、醫藥、飲食各方面,而且深入文學、藝術、民俗的領域。這三個古老文明是那麼的不同,但是在對蓮花的欣賞和推崇上,卻是那麼的類似。僅就這一點,已印證了蓮花的永恆,永恆的美。
古埃及的蓮是尼羅河流域的青蓮和白蓮,紅蓮要數世紀後才由波斯傳入。直到今天,埃及阿拉伯語中的蓮仍然指的是白蓮,在運河裡處處可見。
蓮花的重要性並不限於佛教。它是印度的聖花,也是印度的國花。後者在印度憲法裡有明文規定,可見對蓮花的重視。如果宋人周敦頤(1017-73)的〈愛蓮說〉將蓮比喻為潔身自好的君子,奠定了蓮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那麼印度沒有將它限於某一類人,而是作為一切眾生靈魂的象徵。「出淤泥而不染」是每一個人靈魂的本質:它向下紮根於濁世,向上追求超越的智慧。印度瑜伽將智慧比喻為一條熟睡的蛇;透過打坐和修煉,可將它喚醒,讓它像藕絲般地游過層層花瓣,最後抵達千葉蓮的蓮心。印度蓮花有紅白兩色:白蓮代表知識、智慧;紅蓮代表神性、子孫、富貴。蓮花徐徐開放的過程一如自我完成的過程。蓮花是神,是至善至美,而虔誠的信徒是蜜蜂。
最初是水。物質俱備,陽光普照。蓮花漸開——
金色果皮裹著宇宙。
  ——印度造物神話

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
  ——四川眉山蘇祠瑞蓮亭對聯
hetubook•com•com
蓮花和蓮葉有清心提神的作用,某些品種含麻醉性元素。古埃及人愛的一個原因是它能帶來幻覺,類似迷|幻|葯。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創造了「食蓮者」(Lotus-Eaters)的角色。這個北非島上的人以蓮花蓮子為主食,整天無憂無慮,優哉游哉。英雄奧德修斯的部下吃了這「忘憂物」後樂不思蜀,忘了他們的家鄉。奧德修斯只得將他們強行拖走,綁在甲板上才能開船。十九世紀英國詩人坦尼生(Tennyson)寫〈食蓮者〉,形容他們好比夢遊一般。
蓮花的栽培按照其用途分為三類:一是「藕蓮」,又稱「菜蓮」。二是「子蓮」,以採收蓮子為目的。三是「花蓮」,側重花的姿態、顏色和數量。今天中國栽培的蓮花品種在兩百種以上,而且遍及大陸各地:南至海南島,北至黑龍江,東至上海,西至天山。好幾個城市都以蓮花為市花,包括山東濟南和濟寧,河南的許昌,湖北的孝成和洪湖等。從北京到上海,從成都到杭州,都定期舉辦荷花展。蘇州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慶祝「觀蓮節」,又叫「荷山生日」。蘇杭的蓮花固然有名,武漢也不甘落後,那裡的「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是規模最大的全國性機構。蓮花百餘年前從大陸傳到台灣,台南白河鎮是著名的蓮鄉,該地的蓮花節成了很受歡迎的旅遊佳期。
蓮花的栽培在中國至少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深深融入中國文化的多個層面,諸如宗教、文學、飲食、醫學、和語言。周朝的《周書》已有記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西周時代食用的菜蔬近四十種,其中就包括了蓮藕。比起埃及,中國人更充分地利用蓮花;全株植物,從花葉根莖到果實,都派上用場。例如,蓮藕生吃可降火,熟食可開胃,還可製藕粉。用滾水沖泡藕粉,加一點糖,可醫中暑引起的腹瀉。藕粥和糯米糖藕是很受歡迎的兩道點心,荷葉用來做荷葉飯,荷葉粉蒸肉,叫化雞等,清香健胃。蓮子做蓮子羹,百合蓮子湯,糖蓮子,可強壯、滋陰、補充女性更年期荷爾蒙不足。帶苦味的蓮心可消炎退火,蓮花補血,還可治肝病、糖尿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