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卷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吾」三桂
中國傳統醫學稱肉桂為「百藥之長」,它的樹皮和嫩枝皆可入藥。肉桂油的功效類似於丁香,可用來減輕頭痛,風濕,感冒,牙疼等症狀。印度東部飽受季候風的肆虐,當地人習慣在滾水裡擱些肉桂,以蒸氣來預防咳嗽,喉嚨痛。感冒不舒服時,不妨用肉桂一枝,丁香兩粒,百里香兩小節,放在一升水裡燒開,兩分鐘後停火,浸泡五分鐘,然後將茶水濾出,稍冷即可飲用。如果和檸檬汁(加蜂蜜)間隔著喝,效果更好。肉桂茶放在冰箱裡可保存兩天。肉桂油藥性極強,不可直接塗抹在皮膚上。它有通經的作用,孕婦和餵奶的婦女也不宜使用。
芳香世界裡稱為「桂」的植物至少有三種,各有各的特色。首先,桂讓人想到桂花,拉丁學名是osmanthus fragrans,美語俗稱為sweet olive。野生桂花長在山谷間,因此也稱「巖桂」。宋人陳敬引《異苑圖》云:「巖桂一名七里香……八九月開花如棗花,香滿巖谷。」它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種類,原產於中國江南,現今遍植各地。桂花又名木樨,因為它的木紋像犀牛角,「其木堅韌,可作茶品。」
早期在歐洲,肉桂和胡椒都是極珍貴的香料,可代替貨幣使用。羅馬焚城錄的暴君尼祿(Nero,54-68)西元六十六年謀殺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後,以一整年和-圖-書用量的肉桂為她火葬。竭盡奢華之能事,大概也是出於贖罪的心理吧!經過了十六至十八世紀歐洲諸強的爭奪戰,肉桂在亞洲和非洲大量栽植,它過去的身價也成了昨日黃花,是今天歐美最普遍的香料之一。
在西方,比桂花和月桂更為人熟悉的是肉桂。常綠高大的肉桂品種多達兩百五十,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原產於錫蘭的「真肉桂」,即英文裡的cinnamon;一是和它相似的「中國肉桂」(cassia),產在兩廣,雲南,福建,和台灣等地,東南亞和南亞也廣為栽植。錫蘭肉桂比中國肉桂矮小,樹皮較薄,顏色土黃而非紅褐色,香味較濃郁。它的價格偏高,因此市面上一般出售的是中國肉桂,雖然都冠以cinnamon之名。
肉桂是人類最古老的香料之一,約有七千年的歷史。基督教《聖經》裡提到肉桂,和沒藥,安息香並列,皆屬名貴香料。古埃及用肉桂製造香水,香柱,它是祭神的高貴供品,也是保存木乃伊的重要香料。後代出土的木乃伊,渾身塗抹了厚厚的防腐香料,肉桂香依稀可聞。古希臘神話裡,天堂樂園的大門是肉桂木做的。古羅馬人稱呼心愛的人「我的肉桂」、「我的沒藥」,就如同現代人叫「蜜糖」、「甜心」的暱稱一樣。南美洲原住民馬蒲奇族(Mapuche,居住於智利和阿和_圖_書根廷南部),相信支撐天地的是一棵巨大的肉桂樹。中國對肉桂也不陌生。潘富俊博士在《植物圖鑑》叢書系列裡指出,肉桂古名安息香「菌桂」或「牡桂」,中國人很早就用它調味,類似生薑,放在酒裡,即成桂酒。《楚辭》裡除了桂花,肉桂也頻頻出現,如「桂櫂」,「桂舟」,「桂棟」等,都是取其香木之意。
肉桂性熱,特別適合在冬天飲用,尤其是熱飲。肉桂樹皮曬乾後會捲起,像筆筒一般,因此稱為「肉桂筒」。著名的義大利咖啡,卡布奇諾(cappuccino),上面灑一層肉桂粉,再加上一根肉桂筒,讓它的芬芳慢慢融入濃濃的咖啡裡。除了咖啡,也可放在可可和紅茶裡。英國人從印度殖民地那兒學到將肉桂放在甜酒裡,再配上碎檸檬皮。據說,江澤民喝可口可樂(裡面已有肉桂的成分)時要加醋,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西方的桂通常指的是月桂(laurel),樟科的常綠喬木,因太陽神阿波羅而尊貴。它的古希臘名是黛芙妮(Daphne),是神話中的林中仙。有一天,在逃避阿波羅的追求時,黛芙妮向父親求救,化為一棵月桂。阿波羅為了紀念她,將桂葉編的花環作為勝利之象徵,凡競技和詩歌比賽中的佼佼者皆能獲此殊榮。荷馬史詩《奧德賽》裡的獨眼巨人,居住在月桂樹蔭下的洞穴裡,因為他是和_圖_書阿波羅的牧羊人。月桂和詩的聯繫也有悠久的傳統。希臘第二大史詩詩人希索爾(Hesiod,西元前七世紀)本來牧羊為生,傳說繆斯持月桂枝,將靈感吹進他體內,才寫出不朽詩篇。直到今天,奥林匹克獎牌上仍鏤刻著一枝月桂,各種諾貝爾獎得主都尊稱為「桂冠王」,而「桂冠詩人」更是英美賦予本國傑出詩人的榮譽頭銜。
保存桂花的清芬絕非易事。中國古籍指示,桂花要在日出前露水未乾的時候採擷。桂花應選半開的,全開就不香了。採時切記不可用手,要用剪刀或竹筷才是。然後以生蜂蜜拌勻,放在瓷器裡埋在地下,香味「愈久愈奇」。今天,用現代技術固然可以提煉桂花油,但是,要多少纖柔的桂花才提煉得出一點點精油啊!因此,它價格昂貴,五毫升約七十美金。由於西方對它不熟悉,芳香療法裡不用。
印度和中東料理普遍使用肉桂,不論是主食還是甜食。在歐美,除了卡布奇諾和可口可樂,肉桂主要用在布丁,糕餅一類的甜點裡。尤其在美國,最能代表本土風味的「媽媽的蘋果派」,需要肉桂來畫龍點睛。老少咸宜的「肉桂圈」(cinnamon roll)一層層的麵包上面澆著厚厚的肉桂糖漿,趁熱吃最可口。下面介紹一道好做好吃,又不會太肥的「蘋果酥」(Apple Crisp),既可享受肉桂的甜美,又
和圖書不至有罪惡感。將五杯切成小塊的蘋果,加上三分之一杯的水,平鋪在烤盤上。然後用手將三分之四杯麵粉,半杯細沙糖,半茶匙肉桂粉,四分之一茶匙食鹽,和四分之一磅的牛油(切成丁狀)揉拌均勻,灑在蘋果上,以華氏三百五十度烤三十分鐘即可。吃時可加鮮奶油或冰淇淋。
較之希臘,羅馬人對月桂的重視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將軍凱旋歸來,不戴勳章而戴桂冠。月桂除了象徵勝利,也代表安全。羅馬人相信夜裡睡覺時靈魂出竅,因此有放一枝月桂在枕頭下以保護肉身的習俗。此外,傳遞消息的信使將信件繫上月桂編成的繩索,就可安全過關,一路不受阻擾。另一個迷信是,月桂是唯一不會被雷擊中的樹。因此,堂堂羅馬大帝提柏瑞斯(Tiberius,B.C. 42-A.D. 37)每當閃電打雷的時候,就怕得頭戴桂冠。更早的凱撒大帝(B.C. 100-44)也愛戴桂冠,卻受到政敵的譏笑,說他只是為了遮掩禿頂罷了!
桂花是中國人最喜愛的花卉之一,很多神話,習俗,典故都跟它有關。例如「吳剛伐桂」,故事中月宮裡的桂樹高五百丈,斫傷之處迅速癒合。也許是「瓊樓玉宇」和天子所在,「桂」和「貴」的聯想吧,「蟾宮折桂」表示金榜題名,而「蘭桂騰芳」則有子孫昌盛顯達之意。唐人張九齡(678-740)詩云:「https://m.hetubook.com.com蘭葉春崴蕤,桂華秋皎潔。」(《感遇》)。秋天是桂花盛開的季節,處處「桂子飄香」。西湖美景有所謂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它不但賞心悅目,還給了我們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糕,桂花湯圓,糖藕等美味。台灣近年開發了不下一處的桂花園,可惜我還無緣一遊。桂花香得清秀脫俗,彷彿來自天上,不屬於這人間。
不同於桂花,生長在地中海地區的月桂整棵樹都香,它的皮,葉,花,果都可提煉精油,用來按摩,沐浴,製造香水和刮鬍水。新鮮或乾燥的月桂葉,又名「甜月桂」(sweet bay),揉碎時香味才得釋放,西餐裡用它來烹調魚、肉、內臟,可以去腥,又幫助消化。它也適合編織成花環或盛在碗裡薰香。
如同它的名字,肉桂散發著濃郁而性感的芬芳。它好比高熱量的甜點,太多了受不了,一點點恰恰好。
香脂與藏紅,菖蒲與肉桂……
北風,甦醒吧,到南方來;
來唷,吹入我的園中,
讓千種芳香流溢飄盪。
——《聖經.所羅門王之歌》
綠桂為佳客,紅蕉當美人。
——白居易,〈東亭聞望〉
北風,甦醒吧,到南方來;
來唷,吹入我的園中,
讓千種芳香流溢飄盪。
——《聖經.所羅門王之歌》
綠桂為佳客,紅蕉當美人。
——白居易,〈東亭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