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作者:王浩威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輯 友善的法西斯 在宗教與心理治療間尋求對話

第三輯 友善的法西斯

在宗教與心理治療間尋求對話

在精神科的門診中,這類帶有宗教色彩的妄想症狀是經常可見的。藉由他們自己和家人的描述,像我們這樣的臨牀工作者,才有機會認識到近年來新興的各種宗教;同時,也才察覺宗教在臺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日益活躍了。在臺灣,社會學者、人類學者和社會心理學者,也針對這方面提出他們的觀察和研究。只是,回到最基本的問題:爲什麼有這麼多人需要宗教呢?或者,我們希望從宗敎中獲得什麼樣的治療,以及希望什麼問題會得到治療呢?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七日和圖書
我們很難簡單地斥責宗教只是一種表面的心理慰藉;畢竟,當社會問題日益增加,藥癮、酒癮、自殺等等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不論對個人或社會,宗教確實有其相對性的優點。不需要任何慰藉或沒有任何欲望的社會,究竟是超乎人類的想像能力而不容易存在的。如何發揮宗教對人心有益的影響力,就如同如何建立良好的心理輔導一樣,除非可以全然超越,否則就得好好正視它了。
不論宗教或心理練習(包括心理治療),從社會學者的角度https://m•hetubook•com•com來看,的確是在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逐漸瓦解,個人的自我認同也因而受到危機時,必然會尋求的解救之道。這兩種活動都不斷地在解答或質問:我是誰?我在這世界的意義是什麼?怎樣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我要怎麼做才是最適應的?等等一連串有關存在或自我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外在世界投射,也就成爲每一宗教經常出現的主題:世界末日的來臨。從中國宗教惡有惡報的輪迴觀念,到西方的世紀末教義,裏頭也就隱藏了對世界價值混亂而引起的不安。宗教和_圖_書和心理治療也就同時扮演了這兩方面的角色。
妄想的症狀可能出現在精神分裂病或單純妄想病,依目前現代醫療的研究,是腦神經中樞神經傳導素的紊亂所造成的;然而,這症狀也可能出現在一羣有共同生活經驗的每一個體身上,或是處於極端困境狀態的個人身上,可能是全然的社會或心理因素。當然,上述兩者也可能皆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這樣一來,將張太太的問題放回到社會脈絡來思考,才可以找到更理想的解決之道。而宗教和心理治療之間,也可能開始有直接的對話了。
這些年來,臺灣出版業https://m.hetubook.com.com成長最迅速的書籍,除了宗教類的,就屬通俗心理學了;同樣的,在宗教活動日益蓬勃的近些年,各種心理練習的活動也同時大量湧現。這些心理活動,既包括全然西方色彩的個人成長訓練、心理治療或追求自我等等,也包括打禪七、氣功、超靈能力等東方式的心理治療。宗教和心理層面的練習,這兩種在臺灣幾乎是同時興盛躍起的人類活動,又是因應了怎樣的需要?
最近的門診,有一位張先生帶他太太來求診,主要是爲了一些讓他擔心的怪異行爲;其中,也提到某一新宗教信仰有關的現象。他說,他本身和*圖*書也是這個教派的信徒,卻從沒見過任何一位信徒的崇拜儀式是和他太太一樣的。
社會學主流的學者專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往往來得容易:「傳統的社會價值和結構逐漸減弱時……」的確,這問題是存在的;只是回到個人身上,我們所要的又是什麼?前述那位張先生提起他的信仰,說:「當初也只是朋友介紹,只覺得這宗教的道理很神妙地說中了我們夫妻之間的問題,也剛好讓我們共同有一個目標可以努力,慢慢也就常去了。」人類的心靈原本就是經常矛盾的,我們日夜盼望的需要,固然是一種貪念或欲望的束縛,卻也常以爲是一種解脫。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