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作者:王浩威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輯 友善的法西斯 當旅遊成爲工作的一部分

第三輯 友善的法西斯

當旅遊成爲工作的一部分

當然,另一種新聞性則是來自階級的踰越。在法國社會學家皮耶.波笛爾(Pierre Bourdieu)的一篇《運動與社會階級》文中,多方面地探討了各種不同的運動在現今社會的意義。他認爲,除了不同的社會階級有不同的運動,這些不同的運動,也帶有不同的信念。
在臺灣大都會裏,週末交通的變化是有一定節奏的。
在臺北這類的大都會裏,薪水階級的週末生活也就不容許僅待在家裏而不做任何活動。於是各種承載著異質性空間的消費場所,包括KTV、聊天喝酒的小店、餐廳、咖啡屋等等,都是不斷以不同面貌陸續出現,滿足了人們對夜生活休閑的空間替換的需要。同樣的,在假日的白天生活,更多的戶外旅遊空間也逐漸建構出來。各種擬仿的空間,不論是強調異國情調或非現實的樂園,或是以自然田野爲號召的度假農場,都只是在強調與日常工作場所之間的對立和差異。
市郊的旅遊地點每逢假日和_圖_書就人山人海,凡是有小孩的中產家庭都有責任似地到這些擬仿的非工作空間來休閑。相對的,經濟能力更好而時間支配更充裕的,可能早已安排好交通工具到花蓮或溪頭之類的遠距離旅遊點了;或是到會員制的度假俱樂部,享受著只有少數人允許的度假。
這種度假俱樂部的介紹不會出現在旅遊手冊裏。在臺灣,自民國六十五年左右,戶外生活出版社就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旅遊指南。直到今天,這種指南所記載的旅遊地點就是典型中產階級的休閑空間。同樣的,隨著臺灣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支配和被支配位置的改變,國外旅遊也成爲一般中產階級的年假活動了,相關的國外旅遊手冊也就出現各種系列百家齊放。
對白領階級來說,二十年前每週末看電影上館子是典型的休閑方式,然而,現在週末的電影院,在大都會中則是以靑少年或大學生爲主,在市區或鄉鎮,則仍是藍領階級的活動。至於hetubook.com•com週末假日,白領階級的家庭通常是到戶外旅遊的。典型中產階級家庭的印象之一,是假日中夫妻兩人帶著小孩坐在私家座車裏,通常,這種組合只能出現在週末,平常的分離是強調工作專業性所必須的(小孩子必須被托養等等);私家車則是空間擁有的程度;至於出外旅遊的地點,往往就是自我榮耀的代表。
——原載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國時報》
工作和休閑於是徹底地區隔開來了。那些經常摻雜有休閑活動的工作種類,像經常被提到的上班時聊天打毛線的公務員,其實是指責他們工作不夠專門化(「居然還和休閑混淆一起!」)而加以鄙視的。相對的,如果我們閉上眼睛,想想什麼是辦公大樓裏私人企業的上班情形,一幅幅高效率的畫面自然浮現。他們的整齊穿著、他們的進退應對,甚至包括禮貌性的招呼微笑,都充滿了相當的節hetubook.com.com制和機械氣氛。
曾幾何時,對大都會的住民來說,週末的夜生活或週日的出外旅遊已經成爲日常生活的儀式之一了。平常日子的工作或越來越清楚地界定爲高效率的緊張工作的人,相對的,休息的時間也就更明顯地空閑出來,甚至必須積極地去安排,有意地使週末充滿了不同於工作時段的休閑活動。
這樣的觀點也適用在臺灣的旅遊方式。對一般人民而言,能夠將休閑和工作區隔開來的,也唯有中產階級以上的生活條件;同樣的,這種二分式的區隔也是中產階級身分的區別方式。然而,更細膩的區分可以從不同的旅遊方式反映出來。
臺灣旅遊文化的崛起正式宣告了整個社會結構組織上的完整。休閑不僅是和工作徹底對立來加以凸顯,甚至是有意地區隔成爲不同階級的象徵。於是休閑旅遊也就成爲工作的一部分,是爲了工作的合法性身分和高效率要求,而以對立的姿態存在了。
通常,週五晚上的塞車就已經比平常和圖書拖延許多了,甚至到了深夜,計程車的生意還是熱絡的。至於週六,中午以後的塞車是可以延遲到深夜的。到了週日,臺北開始喘了一口氣,所有的市民都出城旅遊或睡覺中,整個城市終於稍稍冷靜下來,出現難得的寬敞街道。
運動也是如此。職業棒球在臺灣的迅速擴展,更是將工作和休閑相對立了。在前一陣子報紙的體育版新聞裏出現一張照片,是某一企業的幹部們,一起穿著西裝到球場爲自己企業所屬的球隊加油。這張照片之所以被選擇刊登的新聞性,其中之一就是休閑的儀式遭踰越了——專屬工作時段的服裝不合時宜地出現在休閑的空間。
這時候,到國外的短期旅遊開始賦予上班族工作時間有了年度的感覺。平常假日的休閑是以週爲循環的;而出國旅行往往都是自己的年假、公司集體犒賞員工,或是近年來在春節期間流行出國度假的風氣。整個生活區隔得更細密了。除了一週的分割之外,甚至還有季或年的多重結構。
在臺灣我們也https://m.hetubook.com•com可以如此看待:職業棒球的現場觀看是屬於情感起伏和精力投入都是較高的,需要的空間(一張座椅)和時間(就在市內)都是較普及的,而觀衆之間的體力消耗、羣體合作和競爭,都是上流社會所不屑的。相對的,在臺灣政商高層人士之間,流行的高爾夫球,不論時間、空間或金錢負擔,是有階級限制的。而且,像高爾夫球或網球這類的運動,強調著個人的雅趣,是爲自己的,一種自我榮耀和滿足。對波笛爾而言,這種差異不是偶然的,而是統治階層強調自己階級的區別方法(class distinction)。於是,穿西裝的高級幹部應是屬於高爾夫球場的。
相對於工作時段的專業化,休閑也就更清楚地區隔開來。活動的方式,穿著的服裝、動作或表情幅度的強烈程度,都是積極地和工作活動做一種對立的區隔儀式。於是,相對於工作空間的固定性,休閑活動更強調著每次不同的空間變化;相對於辦公室的室內活動,休閑活動則強調戶外生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