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自在的尊嚴
道德力量的另一面
所謂道德力量,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可能傷害了別人,結果掩飾了自己又贏得了美名,眞是一舉數得呀!
這種自認爲對原住民「關心」,甚至是以「愛之深,責之切」等理由的道德態度,幾乎成爲臺灣許多社會力量常見的動員模式:以挽救的姿態來完成所謂的善事。在這樣的姿態下,相對地就預設了對方的某種層面(
和-圖-書包括道德、文化、倫理等等)是低於自己的,是有待提升的不幸。然而,眞正具有思考性的凝視卻因而付之闕如了。
這些年來,許多臨牀工作者都注意到了,酒癮問題早已經成爲目前社會最具爆炸力的潛在問題。只是,正如大部分酗酒者的家屬羞於讓人知道,臺灣社會漢人爲主導的意識裏也因爲這樣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忌諱,爲了要掩飾這汙印,而以不斷關心別人的方式來轉移落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喊捉賊的永遠不會被懷疑做了賊,就是這個道理。
這些年來,雛妓和酗酒不斷地在媒體上披露,成爲臺灣社會要證明自己對原住民仍具有道德心的管道之一,卻忽略了這些道德姿態已經預先矮化www•hetubook•com.com了原住民;雛妓、酗酒和原住民之間畫上了等號。一方面,原住民内在是否自己早已存有善的力量,根本沒有人會去注意;另一方面,以漢人爲主體的臺灣社會也可以經由這種關心,而轉移了對自己應該有的反省。
——原載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八日《自立早報》hetubook.com.com
這兩天,花蓮善牧中心從事雛妓救援的義工遭襲一事,引起了媒體的廣泛注意。中國時報等數家報社順便地立刻展開了系列報導,竭力譴責這些匿藏黑暗中的歹徒;像「雛妓之鄉」、「山地小雛花」等字眼也就成爲標題字。
不止是酗酒,雛妓不也是這樣?越來越多的父母販賣女兒案子,是來自臺灣漢人(包括閩南、客家、外省…https://www•hetubook.com•com…);然而,卻沒有人將雛妓和臺灣人畫上等號。爲什麽沒有說臺灣的父母是賣女兒的,很簡單,因爲不是每個父母都賣女兒。然而,原住民的父母也不是每個都賣女兒,爲何要承擔「雛妓之鄉」的汙名呢?如果眞有差別,也不過是漢人父母喜歡用道德姿態,用「幫助」的方式來暗示原住民父母有人賣女兒罷了;反之,原住民父母卻不曾以如此方式來喊捉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