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愛、性與悲劇

作者:賽門.古希爾
愛、性與悲劇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部 你以為你要往哪兒去? 3、欲望城市

第二部 你以為你要往哪兒去?

3、欲望城市

英國國教派的婚姻儀式清楚透露出這段被埋藏的歷史。這是大家在小說、電影和真實生活都非常熟悉,一個令人感動落淚的場合。牧師歡迎會眾「來為這對男女締結神聖的婚約,婚姻是崇高的事,是神在人類尚屬純潔之時創造的,藉人類的婚姻象徵基督和教會的神秘結合」。隨後又告知大家:「聖保羅主張婚姻是人人應重視的事」。儘管二十世紀的版本往往將原來西元一六六二年的版本中的「聖保羅」改成「聖經」,並且去掉「人類尚屬純潔之時」這一句。新人和會眾在婚禮當時,往往因為心裡惦念著太多要慶祝或擔心的事,少有人仔細聽這段話(即使是在過程最順暢的婚禮上,我們也不免期待有壞事要發生,因為小說和電影老喜歡安排婚禮在最後一刻突然橫生枝節)。但這些婚禮證詞其實有一段險惡與充滿爭議的歷史。要了解這段上古時期社會革命的曲折故事,現代婚禮就是絕佳的路徑。
這些過奉獻生活的貞女,還有些已婚婦女,遵從保羅的訓諭,全心奉獻於神,而不是丈夫。不過,許多基督徒仍照樣結婚,即使教會的高階神職人員也不例外。席尼西斯在西元四一〇年當上北非大城希勒尼的主教,就講明自己的立場。他接下這個職務後,在一封公開信中這麼寫道:「神,教會律法,以及希歐菲洛斯的神聖之手把我的妻子交給我。我在所有人做證下宣布,我絕不會和她分離,也不會像姦夫般暗地與她相會。這樣既不敬神,也不合法。我將懷抱欲望,也祈求將有許多傑出的孩子。」席尼西斯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以神聖的方式成婚,無愧於信仰,因此他請神做他的證人。他的婚姻符合教會的規範,因此他提到律法。為他主婚的是希歐菲洛斯,既是信仰立場非常強烈的主教,也是北非教會舉足輕重的人物——因此他的婚姻也有政治上的支持。但當他明言離婚不合法,他不會離婚,卻也同時指出其他人採取的解決之道。有人和妻子離了婚,但還繼續「與她相會」。他批評這種行為——像小說中姦夫、情人的作為——是「不敬神」。他要像所有希臘好男人那樣對待妻子,並且祈求會生下好孩子,延續家族血脈。
所以,離群索居有其必要。節食和不斷的禱告是她們意志軟弱時的支撐。處女沐浴時,一定要穿著黑罩袍。第四世紀時,處女歌詠團成了主教隆重排場的一部分。女人要守貞展現信仰虔誠,地點在教堂或私人住家都可以,處女也為信徒社群帶來榮耀和信仰熱誠。現代西方世界對基督教苦修主張中的處女傳統,最熟悉的刻板印象大概是修女。以這種方式獻身給神的女孩,就退出古代社會中的傳統生活方式,教會會讚揚她們的選擇。
羅馬總督伊基提斯召見聖安得烈,因為他的妻子瑪西米拉病了,而安得烈是有名的治療者。伊基提斯深愛妻子,他「站在妻子的病床邊哭泣,手裡揮舞著一把劍,準備妻子一死,就要自刎」。他是個好丈夫,準備為愛而死。安得烈治好了瑪西米拉,但當他要給安得烈金錢報酬,安得烈不願接受,卻說,「如果你辦得到,就把自己獻身給神。」這句話改變了瑪西米拉的生命。伊基提斯後來因為公事受召到羅馬去,在這期間,安得烈和瑪西米拉及她有哲學家傾向的弟弟斯托克里斯有了好交情,並且讓兩人接受了基督教和守身的信仰。
這個難題涉及的層面很大,不單與基督教教堂結婚的新人有關。婚姻應如何運作?夫妻應該至死不離嗎?婚外性行為不對嗎?我們該怎麼看待有多重性|伴|侶這件事?忠貞的定義是什麼?社會應該鼓勵某種特定型態的性關係碼?這些都是今日社會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問題,如果要整個社會提出一個答案,尤其困難。但很顯然,現代西方社會關切的這些議題,如果我們不了解其既往歷史,只會提出和圖書膚淺的答案。我們要是想了解現代婚姻面臨的緊張關係,就需要了解「傳統」是一個關於革命、衝突和改變的漫長故事,正是這個故事造成這些緊張關係。

處|子,獨身或結婚?

肉身與聖言

故事到了這裡變得像齣喜劇。等伊基提斯回到家,聽見瑪西米拉祈禱時唸著自己的名字。他非常高興,以為自己知道祈禱的內容,大大讚揚親愛的妻子對他如此深情。其實,瑪西米拉祈禱的是:「神啊,請把我從和伊基提斯的齷齪交合拯救出來,讓我純潔有貞德,全心服侍你。」故事邀請讀者——忠實的讀者——享受這個把丈夫當笑柄的笑話。戲謔和荒誕的情節接連而來。瑪西米拉先是拒絕丈夫親吻,「因為祈禱女子的嘴不應碰觸男人的嘴」。接著她訓練一名秉性放蕩的女奴模仿自己,一連八個月,她的丈夫都沒發現和自己行「齷齪交合」的人是誰。女奴似乎也頗得其樂。最後,丈夫當然發現了。他「一向當女神般敬奉」的女人竟然這樣欺騙他,令他萬念俱灰。「我深陷情網,」瑪西米拉坦承,「我深陷情網,但我所愛的對象不在這個世界……它日日夜夜點燃我心中的愛……讓我與它交合,讓它帶走我的一切。」在這個故事中,婚姻再度成為宗教信仰的戰場,對神的愛也以充滿性意味的語言表達。這位總督把安得烈打入大牢。毫不讓人意外的是,瑪西米拉最後拋棄丈夫,潛心專注過信仰的生活。
這裡清楚指出了先後順序,守貞最好,婚姻則是不得已,次好的事。父親可以把女兒嫁出去,但最好是讓女兒終身守貞。保羅對父親談女孩的人生選擇,是因為女兒的處置權在父親手上。男人若無法控制欲望,則可以決定結婚,但最好是能守貞,就像保羅說的,讓自己的「肉身成聖殿」。
基督徒女性要做這樣的人生選擇,是非常重大的決定。「神的貞女」或稱「基督的新娘」確實要終身守貞。古希臘醫師認為結婚可治癒處女的一種疾病,基督徒卻撰寫了無數篇章,讚揚終身守貞是獲得身體和心靈健康唯一的方法,並且抨擊欲望和性事之害。這類文章有時讓人難以卒讀。有人主張,肉體是需要貞潔「醃製」的「生肉」。醃製肉是除去血水的過程,而血一向是女體不潔的證據。由於處女肉體的純潔會帶給天主喜悅,處女的鼻子會帶有天主的香氣,因此從女人衣服的氣味就可判斷出她是不是處女。親人的撫觸、目光和不帶性意味的親吻,會像人一觸碰蛇就全身顫抖那般,在處女的身體造成迴響。
多數人在婚禮上聽到聖保羅和他的書信所言,大概都不知道他對崇高婚姻的支持其實非常有限。保羅確實讚揚婚姻,但他這麼做,只是為了讓無法禁欲的人不要因為淫|亂罪而受地獄之火煎熬。這就是婚姻「崇高」的原因。除《保羅與帖克拉行傳》講的是聖女帖克拉的故事,描繪女孩子要是聽了保羅的建議,會有什麼遭遇。帖克拉的生平和聖西門截然不同,足以當作小說的題材,而且也以迷人的方式顯現出基督教與希臘世界的關係。這部書大概寫於西元第二至第四世紀間,亦即保羅死後多年的時代,故事發生於通行希臘語的地中海東岸地區。帖克拉生於安提阿附近周遊之處,也是日後聖西門的柱子佇立之處,但兩個故事的時代和地方顯得大異其趣。
帖克拉有如小說女主角遊歷各處尋找愛人那般,一路上碰到各種冒險和挑戰。她就像女主角一樣,最後都安然無事,但她並未贏得「殉道的王冠」,也沒得到她的男人。在小說中——無論是古希臘時代或珍.奧斯汀的小說,男女主角終成良緣的美事總是留到最後一頁才會發生。這樣子故事情節才會吸引人,但也是小說中社會意識型態的核心。古希臘世界的家庭,就像珍.奧斯汀故事中的「家庭」那hetubook.com•com般,都把婚姻當基石。這就是帖克拉拒婚令人震驚的原因。她是小說中的人物,但基督教故事讓她拒絕小說仰賴的原則。在希臘人眼中,她拒絕結婚,該被處死,因為她威脅整個社會的基礎:家庭、孩子、遺產和財產。從希臘人的角度來看,帖克拉表現嚴重的反社會行為,而這些行為正是讓她成為基督徒模範聖徒候選人的原因。照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書信中的說法,她想成為服侍神的處女,而不想成為服侍撒彌瑞斯的妻子。那個充滿挑逗意味的獄中場景可能給人錯誤的印象,但不至於偏離這個「女人遇上男人」故事的基督教詮釋版精神。
從許多方面來說,現代基督教婚姻的模範,一如現代基督教對禁欲挨餓,隱居和痛苦的態度那般,已相當貼近世俗中產階級的想法。如今很少人會像往昔無數基督徒那般,視傑羅姆或帖克拉為具有啟發力量或值得崇拜的人物。由於現代人的想法改變,當前教會不談早期基督教歷史,因此在英國國教的婚禮上,很難聽到完整莊嚴的婚姻原則聲明。這份聲明說明,不論基督教神學在前一千五百年有什麼主張和思想,不論基督教創教的先聖先賢懷抱過什麼樣的理想,不論聖徒曾有過何其極端的守貞主張,我們這些會眾齊聚一堂,見證婚姻是高尚的事,而且應該把聖保羅的想法當作是贊同婚姻的主張。英國國教婚禮不但極力讚揚婚姻,也公開表達這樣的立場。英國教會主張婚姻應是符合現代社會的制度,而非順應基督教創教教父所想像的模樣。
這個故事和帖克拉的故事一樣,結局都是家庭受到破壞。基督教以「不在此世」之名,倡導社會崩壞。捐棄財產破壞家庭的經濟安全,禁欲守貞妨礙家庭延續世代。家庭對未來的承諾就在於藉由孩子與財產延續下去。基督教卻要求個人忠於「將要到來的世界」——這是對未來極端又另類的觀點。瑪西米拉用放盪|女奴欺騙丈夫的故事也許逗人發笑,但古希臘羅馬社會面臨的卻是重大的危險。
婚禮賓客沒仔細聽婚禮證詞,是有好理由的。就在我們身穿最體面的衣服參加儀式,客氣地贊同婚姻是高尚的事之時,細聽被人刻意不談或遺忘的主張,可能造成反社會或破壞性的結果。畢竟,舉行白色婚禮是為了展現傳統習俗,基督教本質中關於家庭的極端政治主張,這種立論尖銳的故事,還是別在這種場合提的好。
帖克拉是出身好人家的漂亮年輕女子,已經和撒彌瑞斯訂了親。保羅來到帖克拉的鄰居歐尼西佛洛斯的家裡講道。她坐在窗戶邊,聽到下方傳來講道聲。保羅話中的虔誠和純淨道德吸引住了她,她一連在窗邊坐了三天三夜。她的家人看得出,儘管帖克拉是「非常謙遜的女孩」,但「有一股新的欲望和熱情主宰了她」。家中因此起了一陣騷動。正當帖克拉出神坐著,家人卻個個臉上掛淚。母親懇求她;奴隸為她悲傷;未婚夫撒彌瑞斯對失去新娘感到暴怒。他連同地方官和一群帶著棍棒的市民,集結在歐尼西佛洛斯的家門前,要求進入。「你敗壞了以哥念人的城市,還有我的未婚妻,她不和我結婚了。」然後群眾一同喊著,「帶走術士!他敗壞了我們的妻子!」這裡的人們把保羅當成邪教的領袖,帶壞女人又破壞家庭幸福。這些指控就可以讓人把他押到總督面前,關入大牢。
這些問題並未消失。祭司獨身,婚姻裡性扮演的角色,神職人員和會眾的關係,基督徒的性純潔等等的議題,今日仍舊存在。基督教主張離婚和再婚是社會不應寬容的罪惡;一個人只能在結婚後,也只能與配偶有性關係;將性與罪惡、不潔聯想在一起,在在與羅馬人標準的行為與期待反其道而行。現代西方社會愈少遵行這類主張,教會與國家的關係,公民生活與道德權威所做主張的關係也愈不清楚。有些人一味強m.hetubook.com.com調忠於傳統價值,卻不了解這些價值背後的歷史,現代人的性生活中許多不確定感就來自這些不清楚的關係。
這類關於性與神聖,貞潔與婚姻的辯論總是具有爆炸性。基督教的興起,對古希臘與羅馬社會珍視的固有價值造成威脅。因此,有許多基督教擴展的故事涉及戰爭、暴力迫害和殉道,並不讓人意外。基督徒之間往往也有非常激烈的辯論,在西元第四世紀羅馬帝國期間,關於性與身體的論戰尤其熾烈。婚姻應該是什麼模樣?好基督徒能結婚嗎?婚姻只能是次好的選擇嗎?一個人有可能「只因為一個念頭」——一如聖傑羅姆在一段言詞激烈的文章中所宣稱的那樣,就喪失貞潔嗎?祭司和主教可以娶妻嗎?祭司和主教應該守貞,獨身或必須是處|子,才能真正達到聖潔嗎?這些問題不只是神學議題,而且是改變生命的決定。這是千百年來,基督徒必須時時面臨的困難人生選擇。
這不是沙漠地區,而是在一處風光明媚鄉間的大莊園裡,和一個小村子隔了一條河。瑪克麗娜過得相當舒適,有遺產和家族支助做經濟來源。她開始召集其他女人加入她和母親與妹妹,一起過祈禱的宜人遺世生活。她的朋友薇提亞娜也來了。薇提亞娜和瑪西米拉一樣,嫁給一個帝國軍事長。現在成了寡婦的她,也以「過奉獻生活的貞女」的身分加入這個團體,但當然不是指她是處女。寡婦和處女紛紛來加入有瑪克麗娜擔任「監護人和導師」的苦修團體。瑪克麗娜的傳記作者將她描繪成基督婦女的典範,她的團體也被視為女性宗教生活的模範。
牧師在婚禮開場白其餘的部分,也表達出同樣的立場。這個西元一六六二年的版本也宣稱,神在「人類尚屬純潔之時」創造婚姻,彷彿亞當和夏娃也結了婚。他們有嗎?在基督徒眼中,亞當和夏娃是欲望在人世恐怖爆發,造成人類墮落的故事。這類欲望尚未出現之前,有成立婚姻制度的必要嗎?守貞和節食正是人類為了重獲純潔,所苦心採取的對策,婚姻是控制姦淫的次好選擇。現代婚禮往往會避開這個具有爭議性的詞句,略過不提。婚禮證詞也宣稱婚姻象徵「基督和教會的神秘結合」。對「基督的新娘」而言,神秘結合是發生在處女和神之間——確實是處女新娘和天國婚姻。婚禮證詞也許影射了這種結合,但並未明言指出。婚姻現今只是教會的一個正面象徵,毫無保羅和傑羅姆那種強烈主張的意味:是不如守貞的次好選擇。
聖徒憔悴、受苦、充滿渴望的身體是基督教最強有力的形象之一。可是,隨著羅馬帝國基督教化,聖徒獨自挨餓禁欲的理想,必須迎合國家維持延續社會的需要,因此婚姻和對身體性欲的態度無可避免成了一觸即發的戰場。這段歷史對當代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現代婚姻制度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基督徒對古代社會家庭生活典範的重新詮釋,成了當代西方社會「傳統」、「固有」、「慣有」的價值,不論是否為基督徒都一樣。了解這些既有概念從何而來,就能了解現代社會中許多緊張關係與家庭問題的癥結。這段羅馬帝國的歷史依舊主宰著現代生活的抉擇和動力。
如今是傳統選項的基督教婚姻,起初是另類極端的生活方式,並帶來一套對當時生活方式和自我實現概念具威脅性的古怪觀點。這套制度在古希臘羅馬文化中成形並與之對抗,同時也在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內發展。基督教婚姻是在古代的前四個世紀形成的,但其影響仍是現代歷史根深柢固的一部分。
我們要是想了解席尼西斯直言忠於婚姻的象徵力有多大,可以拿同時代帝國拉丁語區的偉大作家和思想家聖奧古斯丁來做比較。奧古斯丁祈求貞潔的故事眾所周知,但眼前故事還沒發展到那一步。在他皈依正統的基督教之前,和一個情婦一同生活了十三年。他深愛這個女人,兩和-圖-書人也有個兒子。他加入教會,發現自己有平步青雲的機會之後,就送走情婦和兒子,此後不再相見。但他不堪肉體誘惑,又找了另一個情人。席尼西斯稱不上是快樂的有家室的男人,他盼來的孩子不幸早夭,也為喪子的傷痛寫下動人的文章。可是,他公開聲明要維持傳統婚姻,與聖徒奧古斯丁在虔信生活路上的反覆掙扎,形成強烈的對比。奧古斯丁經過多年的煎熬後,在聖職生涯晚期才不受誘惑。
瑪西米拉結婚十二年後,才讓守貞的欲望帶她離開婚姻。她離棄的是尊貴富裕的羅馬家庭。儘管瑪西米拉和帖克拉的故事看來十分神奇,但她們為現實生活的女性提供的深具影響力的典範。這些是讓人效法的啟示故事。確實有已婚女子就像已婚男子離家當修士那般離家當修女——有時甚至造成家庭悲劇。的確有女孩選擇終身守貞。有些情況是夫妻有志一同地過精神性的婚姻,而沒有性生活,但瑪西米拉的丈夫斷然無法接受。有些信徒儘管生養孩子,或是因為有了孩子,還是繼續過婚姻生活。這些通往虔誠信仰的多重路徑可以說是反映了保羅的雙重訊息——只有在無法終身獨身情形下才結婚。每個信徒似乎都必須在這個選擇地圖上選條路,即便是想要像以前那樣馬虎過日子的人,或是想假裝對周圍信徒的熱情和極端行為視而不見的人,也要做選擇。瑪西米拉和帖克拉是故事中的女傑。相較於這些成功故事,現實生活卻往往來得更混亂,更尖銳和更暴力。
帖克拉成了眾多基督徒喜愛的聖徒,也成了女孩避開婚姻的模範。許多故事中都把帖克拉描繪成女英傑和激勵人心的人物。但要是基督徒女性已經結了婚才明白守貞的好處,該怎麼做?與《保羅與帖克拉行傳》同時期成書的《安得烈行傳》,給了這個問題一個令人深刻答案。這兩本書都沒被收進聖經,但長久以來備受信徒喜愛,都是啟發生命改變的故事。
總督質問帖克拉,但她不願回答任何問題,只是默默地凝視著保羅。一則奇蹟和殉道故事就此展開。法庭判帖克拉死罪。然而,每一回神蹟都救了她。他們將她處以火刑時,大雨和冰雹澆熄了火焰;把她丟進獸欄,獅子和大熊卻舔她的腳(諸如此類的事)。保羅遭到放逐,帖克拉脫逃之後就追隨他,有如失去情人的女子那般。在安提阿,她再度因拒絕結婚而被處以死罪,這一回她被丢入滿是海獅的水池,卻被神秘的閃光所救。她跟隨信徒保羅,足跡踏遍小亞細亞。保羅似乎特意對她不抱深刻評價,直到故事將近尾聲,才來了個反高潮,准許她講道。帖克拉此後餘生到處講道,直到九十一歲在深山幽僻處逝世為止。從保羅極力反對女人講道的立場看來,這個故事似乎非常特別。可是,這個故事只把她講道當成合理合適的結局,故事真正的高潮在別的地方——引起激烈反應的拒婚事件。
瑪克麗娜是聖師聖巴西略的姊姊,大約生於西元三二七年。巴西略是羅馬帝國東部男隱修院生活的創始者,也是這種依照共有規範和權威的全男性苦修公社生活的創始人。瑪克麗娜和巴西略出身那個地區的富豪之家,他們講希臘語,而且必然大幅參與帝國的公民生活。他們和當地最重要的基督徒都有親戚關係。以當時的女性而言,瑪克麗娜受過非常好的教育,也有相當的古典文學訓練,但沒接觸過會擾人心緒的希臘悲劇,或是教化力有待商榷的荷馬神話故事。十二歲的時候,她就和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男子訂了親。在還沒等到瑪克麗娜滿合法結婚的年紀——十四歲之前,他卻死了。瑪克麗娜決定「一個人」生活,出乎旁人對她這種身分地位的女性的意料。她要做過奉獻生活的貞女侍奉神,接受等同寡婦的社會和法律地位。有了這個不尋常的新角色——貞女寡婦,她祈禱的時間更長,還要從事往往是奴隸做的勞力工作,最https://www.hetubook.com•com後她退隱到亞尼西的家族房屋中。
聖保羅是主張婚姻是「人人應重視的事」的權威和「聖經」。他確實讚揚過婚姻。他在《哥林多前書》中說:「男人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人也各有自己的丈夫。」——這話說得很明確。每個人都應該結婚,而且維持一夫一妻。他在書信中訂定了一整套的規範,讓父權制的婚姻能以希臘、羅馬和猶太人都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他主張女人不但在婚姻裡,而且在社會中都必須順從丈夫。「女人是男人的榮耀。因為男人不是由女人而來,女人卻是由男人而來的。」父權制的控制鉅細靡遺到連服裝都要管。有個很典型的保羅觀點,就是要求女人要蒙住頭髮,男人卻不必。起碼在一個重要的層面——亦即他對女人的負面態度——這場宗教革命採取的是當時最保守的社會規範。然而他在提出婚姻建議的同時,也明確提出一個更令人憂慮的主張:「男人不親近女人是好事」,這也是引發後世信徒激烈爭辯和暴力衝突的論點。他希望「所有男人都像我一樣」,禁欲守身。「未嫁的女性掛慮天主的事,想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努力保持聖潔;已婚女性則掛慮世俗的事,想要努力取悅丈夫。」
要找出一個比基督教婚姻對西方社會生活影響更為深遠的制度,並不容易。基督教婚姻不但建構了千年來多數人的家庭關係,也隨之以該教的觀點奠定性意識在社會中應有何作用以及個人應有的互動方式。婚姻是社會的基石,這就是婚姻常被當成「當前社會現況」顯示計的原因。在現代西方世界,不時因為離婚率提高、生活方式改變,以及人們對自我實現有不同的想法,就有人宣稱婚姻制度受到威脅。我們對婚姻有何想法,即強烈反映出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何看法。婚姻制度為什麼發展成現有的面貌?這段發展過程對我們有什麼利害關係?眼前尤其是我們應該試著了解這些事的重要時機。
奧古斯丁成為基督教會的祭司後,對自己和下屬神職人員訂定了一套嚴格的禁欲規範。他一定在有人陪伴的情形下才拜訪女性,也不准女性親屬進入他的主教宅邸。他寫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精闢論文,要將婚姻和貞潔同時納入教會的宗教生活結構之中。而且,他了不起的大作《奧古斯丁懺悔錄》,讓他至今仍是探討性欲暴露了人類弱點這個主題上,最深刻的探索者。然而,讀到他所寫:已婚男人若是突然受封為主教,神會賜予他放棄與妻子共眠的力量,我們免不了要想到席尼西斯,他是在婚後才突然受封為主教,但他就能拒絕以貞潔之名破壞自己的婚姻。席尼西斯後來也成為一位備受敬重的教父。
故事到了這裡,小說似的筆調變得聳動。帖克拉收買了守衛,進入保羅的監牢,請求他為她講道。「她一親吻他的……鐵鍊,信仰就變得更堅強。」那個點點點是要表達孤男寡女獨處一室難以壓抑的情|色氣氛,尤其是女子親吻了鐵鍊。不論是希臘小說,或是現代小說和歌劇所鋪陳的這類期待,都讓讀者想到最糟糕的事。當帖克拉的家人第二天早上氣憤地發現她「彷彿對他動了情」,接著引發大規模的公開騷動,並不讓人意外。這句話中的「彷彿」一詞是必要且別具用意的防衛詞,顯示我們知道這個場景的情|色潛能,但要我們看清只有像帖克拉憤怒家人那般誤解與可笑的人才會做這樣的影射。
現代基督教對性在現代社會的角色顯然抱有衝突的心理,而且教會就性行為的主張和規範所公開發表的論點,也往往不甚明確。在教堂舉行的白色婚禮,也許看來是這整個議題中最清淨簡單的事。但婚禮其實見證了基督教對性的思考,長久以來一直都面臨著難題,這個難題肇始於基督教初期想要與古代文化有所區別。明白早期基督教圖在古代社會中特異獨行,就知道這個至今未決的難題——現代生活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的起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