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你以為你要往哪兒去?
6、知道答案
十六歲的莎拉是友人的女兒,當時正在準備宗教研究學科的考試。老師給她出了一個這樣的家庭作業題目:「為什麼耶穌用寓言說教?」她的父親是個愛作弄人的人,指點她讀《馬可福音》,尤其是第四章第十二至十四節,在這個段落,耶穌解釋他的講道技巧。莎拉聽他的話,讀了那個章節,然後在作業中引述那段經文:對外人就用寓言,讓他們聽不懂。莎拉的老師更正她:「不對,耶穌用寓言說教,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能聽懂他講的道理。耶穌愛這些平凡純樸的民眾,寓言是讓他們聽懂講道的好方法。」莎拉指出福音書中給了恰恰相反的解釋:寓言是用來讓人困惑,將人排除在外。她的老師強調,答案是「所以人人都能聽懂他m•hetubook.com.com給的啟示」。福音書和考試的標準答案比起來,算什麼?
基督教誕生於上古世界,以羅馬帝國使用的語言:希臘文和拉丁文塑造而成。福音書以希臘文寫成,然後翻譯成拉丁文。創立教會的教父用希臘文和拉丁文思考和寫作。耶穌的母語也許是阿拉米語,有些福音書作者的第一語言也是阿拉米語。然而,基督教透過希臘文和拉丁文,讓自己成了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創建於上古時期,不斷在強烈排斥希臘和羅馬文化,以及巧妙妥協與接納這兩個文化的價值之間徘徊。早期基督教的極端行徑與執著暴力令人困惑,而其背景故事則讓人有幾分熟悉。基督教必須找到創教與奠定信理基礎之www•hetubook•com.com時的根源,只不過那些過往現在看來可能非常陌生。我們若是要正確認識基督教的歷史——西方文化的源頭,就必須面對這整幅圖像的所有難題。少了對古代文化的認識,我們就無法了解基督教如何發展成現有的樣貌。而少了這段了解的旅程,我們就無法正確認識所有西方人所依循與掙扎面對之社會根本價值的起源。
馬太的版本就沒這麼陰沉。他用同樣的方式說這個故事,但卻有重大的差異。門徒一樣問耶穌為什麼用寓言講道,答案一樣是為了只讓門徒得知神國奧秘。但耶穌又說:「我用寓言對他們講,是因為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這就比較接近莎拉老師所要的答案。因為民眾聽和_圖_書不懂天國奧秘,所以需要寓言。他們不明白,但耶穌至少給了他們一個機會。馬太接著解釋,這是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耶穌接著帶門徒進屋子,要私下教導他們更多的奧秘——走筆至此,此書鼓勵讀者自視為門徒。《馬太福音》不同於《馬可福音》,被判罪的人不會永遠難逃被判罪命運。
寓言應該是虛構的故事,通常應該不好笑。但這個小故事,不但真實又好笑,看起來也非常像個寓言。我們得到的第一個啟示是:不要總是相信父親,尤其那種愛作弄人的父親。一個好的教導者應該引導人讀《馬太福音》第十三章,馬太顯然改寫了馬可的文字。《馬可福音》是比較早成書的福音書,這一段寫得很淺白。門徒問耶穌,為什麼用寓言講https://www.hetubook.com.com道,他有點惱怒地回答,「神國的奧秘,只讓你們知道。對於那些外人,一切就得用寓言。讓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免得他們改過更新,就得赦免。」史懷哲說這句話「令人厭惡」,我們不難了解原因。耶穌用比喻,不但為了不讓外人得知天國奧秘,而且不讓他們得以改過被赦免。這個嚴苛的教條完全不符合多數人對基督教或耶穌的理念了解。
不過,我說的這個莎拉、老師和父親的寓言故事,是要說現代教育體制與社會覺得有能力面對的基督教,竟是如此蒼白淺薄。要了解基督教,卻不問古代根源和論戰,就有如宗教的觀光客——宗教的重大意義、強烈的思想激發力和熱情,全都化成淡而無味。為什麼文化史,m.hetubook.com•com更不用說是宗教史,要滿足於這樣的平庸和膚淺?為什麼基督教要遺忘自己的根源,遺忘這個宗教的誕生和成長史是多麼艱難?
聖經學者面對這樣不同的故事版本,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結果讓人鬆了口氣,《馬太福音》往往被視為真正的版本,因為較不令人厭惡——儘管《馬可福音》較早成書。他們假設馬可也許誤解或記錯了。不過,正如伊拉斯謨斯所做的,要是有必要指出福音書有錯,是非常重大的改變。這麼一來,「神的話」還有多少價值?若說馬太為了強調自己有說服力的觀點,淡化了馬可強硬的敘述,也同樣有理。不論是為馬可或馬太辯論,都會產生棘手的問題。數百年來的聖經研究極力想找出第三種解釋,但仍是無法獲得一個能巧妙調和兩個版本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