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睇色,戒

作者:李歐梵
睇色,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部份 走出張愛玲的陰影——細品李安 一、銀幕上的文化壓抑

第二部份 走出張愛玲的陰影
——細品李安

一、銀幕上的文化壓抑

這段台詞,恐非西方觀眾可以完全消化的吧!當然,法國大鼻子詩人西哈諾(Cyrano de Bergerac)和人比劍時,也是一步一招一句詩。李安還要章子怡練字運氣,令周潤發和楊紫瓊勤習握劍招式,甚至連各般武器都是他自己精心設計的。可惜香港觀眾看慣了特技鏡頭和李連杰的真功夫之後,對於本片中的武打場面已經看得不過癮了,而熟讀武俠小說的人又會感到片中的點穴、運氣、推拿、吐納等內功外功的表現太過淺薄;毒針、迷香和暗器也不夠刺|激;甚至片中不少向港片致敬的鏡頭(如用筷子挾暗器),反而因為熟悉而不稀奇了。
我在重看此片的過程中,處處感受到中國古詩的詞句和意象:甚麼「飛檐走壁」「蜻蜓點水」、「彎弓射大鵰」、「大漠孤煙直」、「山在虛無飄渺間」、「人劍合一」……這些也許都已成了陳腔濫調,但我幼時讀的武俠小說(卻偏偏沒有看過這本書)似乎充滿了這種字句。李安也在台灣長大,和我的背景相仿,說不定拍這部武俠片時也會想起這些詩句,或吟吟和-圖-書上口,甚至在玉嬌龍狂戰群雄時,也邊打邊吟兩首詩(據李安說光打不說太沉悶了):
如果把所謂「文藝片」(《斷背山》或可歸於此類,雖然人物是牛仔)用這種方式處理,尚可說得通,武俠片呢?高潮迭起,是這種類型片的慣例。《臥虎藏龍》在故事進展十五分鐘之後,才出現第一個追逐打鬥的場面,已經相當反常了,其實全片中的打鬥場面並不太多,只有一場——玉嬌龍在酒肆大打出手——是痛快淋漓的,(也有點插科打諢,似乎在向所有武俠小說和電影致敬)其他各場都沒有一個孰勝孰敗的結局。據李安自己的解說,真正的打鬥場面只有一場:俞秀蓮(楊紫瓊)用各種武器和玉嬌龍(章子怡)在院中決鬥,也是勝負難分。
所以我認為《臥虎藏龍》中的幾場真正高潮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即使是打鬥場面依然如此。第一場兩個女俠在黑夜中的追逐的打鬥場面,就是把動作、鏡頭和場景調度結合在一起的「動態」意境。而李慕白和玉嬌龍竹林交鋒的那一場戲,則是靜中取勝。為了拍這一系列和-圖-書鏡頭(在三個不同地方拍攝),也為了向胡金銓致敬(《俠女》首開竹林大戰的先例),李安確實下了一番工夫。我們如仔細觀看,就會發現此段其實沒有甚麼打鬥,卻以輕功飛躍的兩個人物帶出了一片蒼翠的綠色,也可以說是全片最高的意境,這算不算高潮?以戲劇效果來說也許是,但以武俠片的慣例來衡量,就不夠刺|激了。因為李安所追求的不是陽剛之氣,而是一種陰柔之美,而意境恰是這種美感的主要表徵,它的最終「旨意」不是情慾,而是節操和被壓抑的感情。所以,我認為李安的「武俠片」和張徹的傳統大異其趣,較接近胡金銓(在《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中也營造意境),但《臥虎藏龍》的故事敘述手法更出色。
如果將《臥虎藏龍》和《斷背山》對照,也不難發現《斷背山》片也沒有高潮,如果有,也是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中製造出來的,例如恩尼斯(Ennis)在死去的傑克(Jack)房間中找到了他的舊衣服。據說原作者Annie Proulx曾建議把故事中段兩個男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在汽車旅館做|愛的場面作為高潮,卻被李安拒絕,他要把壓抑的情緒推到最後。作者後來看完電影才服氣了。
瀟瀟人間一劍仙
青冥寶劍勝龍泉
任憑李俞江南鶴
都要低頭求我憐

沙漠飛來一條龍
神來無影去無蹤
今朝踏破峨嵋頂
明日拔去武當峰
然而,不論是美國牛仔或中國的江湖俠客,有壓抑性格的並不多,而在處理手法上的收斂和壓抑,更絕無僅有。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中,短暫的壓抑只不過是怒極而爆發的原動力,最後還是要痛快淋漓地大打一場,但《臥虎藏龍》卻反其道而行,竟然在故事結尾讓大英雄李慕白(周潤發)中了毒針而死,又令一對年青男女不能終成眷屬,這是對於武俠類型影片的一種顛覆,但也冒了很大風險,可能不少主流觀眾都會感到全片沒有一場最後廝殺的高潮就收場,有點洩氣。m.hetubook.com.com
看完《斷背山》,我愛屋及烏,不覺又重看《臥虎藏龍》,但此次看的卻是「解說版」(由李安和該片編劇James Schamus共同擔任),這兩位老友一唱一和,以輕鬆幽默的方式細數片中的細節和拍片時所遭遇的困難。我觀後大有所感,覺得應該重新評價這部影片。
《臥虎藏龍》貌似武俠片,但背後說的卻是一個「情」的故事,當然還有義,兩者交纏在一起,再加上傳統禮教的約束,都成了壓抑。這種文化上的壓抑,似乎是李安最感興趣的主題,《斷背山》如此,《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更是如此,甚至《冰風暴》(Ice Station)和《綠巨人》(The Hulk)都有不少壓抑的成份,遑論《推手》、《囍宴》和《飲食男女》。當然,在他的中文影片中,父權的影子更重,這一點,幾乎所有的影評人都提到了。
李安花了這麼多工夫,雖然吃力不討好,但理應得到尊重,因為他在細節上的構思勿論深淺皆有所本,是出自他閱讀或體會到的中國傳統文化https://www.hetubook.com.com
《臥虎藏龍》故事的主要人物,當然是李慕白和俞秀蓮這一對,但在拍片的過程中卻發現章子怡的個性較劇本寫的更突出,所以把她和羅小虎(張震)之間的情慾的份量加重了,變成片中長達二十分鐘的倒敍。內中有一組鏡頭是二人在蒙古原野騎馬互鬥,章子怡的架式使我想起「彎弓射大鵰」,不過她射的是張震。這一場戲頗長,和劇情進展無大關係,編劇者Schamus想剪掉,李安卻堅持保留,我想可能的原因又是意境,這也是一種舞蹈,把武打化為意境,就必須編舞(choreography),所以李安說拍武俠片和拍歌舞片更相似,絕非聳人聽聞。
李安拍了一部地道的美國片子《斷背山》卻引起華人世界極大的反響,這當然和他得到最佳導演的金像獎有關。然而他的《臥虎藏龍》,在美國所獲得的讚譽和票房,似乎比華人世界更高。至少在香港,《臥虎藏龍》的評價是譭譽參半,甚至有人認為李安根本不懂中國武俠小說,何況還是王度廬的經典名著,也有人認為《臥虎藏龍》片根本是拍給外國人看的,屬於「東方主義」的產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