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睇色,戒

作者:李歐梵
睇色,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部份 走出張愛玲的陰影——細品李安 二、電影和文學:語言和形式都不同

第二部份 走出張愛玲的陰影
——細品李安

二、電影和文學:語言和形式都不同

我有一個小小挑剔:梁朝偉演的易先生,造型上與歷史上的原型漢奸特務頭子丁默邨差別太大。丁默邨是一個半禿頭的中年人,但梁朝偉一頭梳得整整齊齊的油光亮髮,似乎更像意大利電影中的造型。在維斯康堤(L.Visconti)和貝托魯奇(B.Bertolucci)描寫納粹或法西斯黨人的經典名片中時常出現。這種角色非但有暴力傾向,而且性向混淆,甚至有同性戀的傾向和行為,所謂「頹廢」,即是指此。於是我突然也「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得,趕快找來貝托魯奇一九七〇年的名片《共謀者》(The Conformist,或譯《同黨》)來重看,竟然發現另一個令我大吃一驚的場面:片中男主角(一個法西斯黨徒和特務)到法國去暗殺一位他當年的老師,也是流亡在法國的反法西斯教授,在快結尾的高潮,教授在森林中受到數人以刀刺死,血流滿身。這個場面,彷彿與和-圖-書《色,戒》中曹副官被幾位愛國青年怒刺的場景有幾分相似之處,也可能是偶合,而二者的終極來源當然是莎翁名劇《凱撒大帝》的經典場面。
電影和文學的語言和形式要求不同,所以改編文學名著往往難以青出於藍,此片是少有的例外,原因就是李安掌握了電影藝術風格上的奧妙。
舉這個例子,絕無責怪李安「抄襲」的意思,向大師們致敬又何嘗不可?《色,戒》中引用了數部老電影,早已露出端倪。
有影評家認為,李安依然是一個荷里活式的導演,注重說故事和刻劃人物,《斷背山》即是一例。然而,我認為《色,戒》除了故事的戲劇性和人物的心理描寫較原著加強之外,更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既陰森又有殺氣,但浪漫韻味猶存的氣氛,從傳統的間諜片和所謂「黑色|電|影」(Film-Noir)的類型中塑造出一種個人風格,和其他以三四十年代上海為背景的中西影片不同。張愛玲的小說和傳統的荷里活影片有一個共同點:故事性。然而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偏偏隱而不張,幾乎被壓抑在一種間接又曖昧的敍事技巧之下,所以改編成電影的第一步,就是把小說中所有輕描淡寫或點到即止的故事細節,變成有血有肉的情節(leshing out,剛好也成了後面要談的角色個性和身體的雙關語)。例如王佳芝香港初遇易先生(連他的名字也加進去了:易默成,原著只稱易先生)的情節。https://www.hetubook.com.comm.hetubook.com•com
在人物個性方面,李安真是下了極大功夫,不僅是照傳統荷里活的方式加強了兩位男女主角的心理動機,而且更用了大量(也極大膽)的當代電影手法,把「色」的層次加強了;換言之就是在「性」和身體方面大費周章,所以床戲也特別重要。王佳芝從一個年輕處女變成性需要越來越強的成熟|女性,她作了易先生情婦後和他的性關係,用原著的一句話說,就是「原始的獵人獵物的關係,虎與悵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俗套,曾被用在多部影片(包括〇〇七占士邦影片)之中,李安如何既深入又不落俗套?我覺得他是從身體方面去描繪人性的。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是一個警戒心極強也極度壓抑的「色狼」,性|欲一旦發洩,不可能十分正常,這一點張愛玲完全忽略了。和圖書由於他特務工作上的酷刑逼供習慣,自然會在初次幽會王佳芝時呈現虐待狂的變態(這對我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震撼),然後才和她漸入佳境。但作為未成熟的處女,佳芝的第一次性經驗(和她的同學梁生)當然毫無樂趣可言,直到碰見易先生。原著中只說她的乳|房兩年就豐|滿起來,用筆也只停留在乳|房的層次,但張愛玲卻引了一句頗為下作的話:「到男人心裏去的路通到胃」;「到女人心裏的路通過陰|道」。換言之,也就是女性主體在性方面的享受,由此而生情,也如此才可以愛上了她的「獵人」,為虎作倀。這三場性戲,演起來可真不容易,但在此不能再討論下去了,否則會被衛道人士圍攻。
《共謀者》和《色,戒》的另一個共通點是攝影和美工營造出來的氣氛:貝托魯奇的影片中有超現實的味道,而李安則對歷史背景十分忠實,在上海實地拍攝和搭造出來的凱司令咖啡店和平安戲院的場景,從真實中襯托出一種殺氣但https://www•hetubook.com.com又不失浪漫的懷舊風格,不容易!負責美術指導的朴若木和攝影指導的墨西哥名匠普瑞托(R.Prieto)功不可沒(他也是電影《巴比塔》的攝影)。要創出一種獨特的老上海「黑色」氣氛,談何容易?何況因為男主人公說他「怕黑」(易被偷襲),所以不能用陰影太多,而色調又要溫暖,讓光線有層次感,非精工出不了細活。
一個導演如果可以稱為「作家」(auteur),必須在其作品中蘊含一種獨特的視野,尊福(John Ford)是公認的西部片「作家」,希治閣更是懸宕片的大師。港片中吳宇森和王家衛皆可當作「作家」而無愧。獨有一個李安,卻無法歸類,也許勉可稱他為一位有文化敏感的「多元作家」吧,他可以熔中西文化於一爐,但依然保持他獨特的「非類型」片的作風。
我可以斗膽地說一句:李安一個「作家」改編後的《色,戒》比張愛玲的原著更精采!李安從張愛玲的陰影下走出來一條他自己的道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