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春秋
聚光鏡對準了皇帝
這段話,粗看起來似乎與正文並不十分搭界,實際上卻是作者對《金瓶梅》世界的高度概括。
看官聽說,那時徽宗天下失政,奸臣當道,讒佞盈朝,高楊童蔡,四個奸黨在朝中,賣官鬻獄,賄賂公行,懸秤升官,指方補價,夤緣鑽刺者驟升美任,賢能廉直者經歳不除,以致風俗頹敗,贓官污吏,遍滿天下,役煩賦重,民窮盜起,天下騷然:不因奸佞居台輔,合是中原血染人。
《金瓶梅》能在社會對立的背景上刻意暴露封建統治集團的惡,這已顯示了它的不同凡響之處。但它並不滿足於此,還敢於進一步「傷時罵世」、「訕謗君相」(《紅樓夢》第一回),把矛頭直指封建社會中的最高統治者皇帝,這點恐怕連後來者曹雪芹也為之卻步。再進一步,我們可以看到,《金瓶梅》之敢於犯上,醜化皇帝,並不是一般的信手所及,隨便帶到,而是通過巧妙的構思,把https://m.hetubook.com.com整個暴露的聚光鏡緊緊地對準了皇帝。
理刑副千户西門慶,才幹有為,英偉素著。家稱殷實而在任不貪,國事克勤而台工有績。翌神運分毫不索,司法令而齊民成仰。宜加轉正,以掌刑名者也。
在第三十回,作者再次評論這一社會,道:
話說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間,朝中寵信高楊童蔡四個奸臣,以致天下大亂,黎民失業,百姓倒懸,四方盜賊蜂起……皆轟州劫縣,放火殺人,僭稱王號,惟有宋江,替天行道,專報不平,殺天下贓官污吏,豪惡刁民。
《金瓶梅》將暴露社會黑暗的焦貼集中到皇帝身上,是抓住了腐朽的封建政治的要害。封建政治的最大禍害就是「朕即國家」,專制獨斷,毫無民主。假如皇帝是個昏庸無道之王,政治就不可能有清正光明之日。而且www•hetubook•com.com,上行下效,層層污染,必將毒化整個世界。然而,這個使中國社會長期黑暗、腐敗的根子,是不准人們去挖,去碰。欺君罔上,就罪該萬死,更何況直接詆毀、大膽痛罵呢!早在明成祖時,就下過一道禁令:「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金瓶梅》竟敢冒風險,抓要害,批逆鱗,怎不令人讚歎!更何況,這部小說所罵的並不只是宋徽宗這隻「死老虎」,而是針對著現實中的「活老虎」呢!至於如何針對「活老虎」,「且聽下回分解」。
當然,這是作者置身於故事情節之外的議論,似乎還不足以體現作者的意圖。我們且進一步從小說的故事發展中來看一看「徽宗皇帝」這一角色處於何等地位。如前所述,這部小說的中心人物是西門慶。西門慶是惡的代表,《金https://www.hetubook.com.com瓶梅》世界中種種假醜惡幾乎都與他有著聯繫。然而,西門慶之所以能作惡多端,肆無忌憚,正是與他擠進官場有關,而他能步步高升的關鍵就是背後有那位徽宗皇帝在。這個山東僻縣中的地痞頭上的山東省理刑副千戶的烏紗帽,就是從蔡京手裏買來的。第三十回寫到蔡京屢屢受到西門慶的賄賂,感到有點過意不去心裏覺得「如何是好」。於是就問送禮的來保道:「你主人身上可有甚官役?」來保回道說:「小的主人一介鄉民,有何官役?」蔡京就說:「既無官役,昨日朝廷欽賜了我幾張空名告身札付,我安你主人在你那山東提刑所做個理刑副千戶。」很清楚,蔡京之所以能在這裏輕而易舉地賣個官給西門慶,正是皇帝縱容的結果。作者心細如髮,在這裏特意安上「欽賜」一句,話雖不多而重如千鈞,直將一把解剖刀探向了心肝。後來,西門慶「貪肆不職」,被曾御史奏了一本,「乞賜罷黜,以正法事」:
這和-圖-書裏所開列的罪狀,條條確鑿。可是這件事先由西門慶「打點」了蔡京,再由蔡京去迷惑皇帝,鬧到最後,聖旨下來,曾御史受到了處罰,而西門慶卻得到了嘉獎:
《金瓶梅》中的皇帝不僅是打擊正義、扶植邪惡的總後臺,而且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貪財好色的惡棍。他為了滿足私欲,營建艮嶽,差人「往江南湖湘採取花石綱」,搞得「官吏倒懸,民不聊生」,「公私困極,莫此為甚」(第六十五回),而他因這一己之欲得到了滿足,就「朕心加悅」,大加封贈,蔡京、朱勔等一大批奉承他的大小官員都升官進爵(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寫皇帝臨朝,百官叩拜,仗衛莊嚴,用了八九百字的駢儷文詞來寫這皇帝,開始時說「這帝皇生得堯眉舜目,禹背湯肩」,似諷似頌地用了一套浮文濫調,接著就直點了他的真面目:「朝歡暮樂,依稀似劍閣孟商王;愛色貪杯,彷彿如金陵陳後主。」不錯,西門慶一流的總後臺,只能是孟商王、陳後主一路貨色!
www.hetubook•com•com
於此可見,西門慶一流「贓官污吏、豪惡刁民」的最高後臺就是皇帝。《金瓶梅》就是這樣清楚地告訴人們:這個世界的統治機器,正是皇帝通過朝中高楊童蔡「四個奸黨」來層層控制、培植和組裝起來的,因而這個社會腐敗勢力的總後臺就是皇帝。
理刑副千户西門慶,本係市井棍徒,夤緣升職,濫冒武功;菽麥不知,一丁不識。縱妻妾嬉遊街巷,而帷薄為之不清;攜樂婦而酣飲市樓,官箴為之有玷。至於包養韓氏之婦,恣其歡淫,而行檢不修;受苗青夜賂之金,曲為掩飾而贓跡顯著。(第四十八回)
顯而易見,這裏所謂「賣官鬻獄,賄賂公行,懸秤升官,指方補價」的社會弊端,正是《金瓶梅》著重暴露的。作者用最明白的語言告訴人們:造成這些弊端的根源,是昏庸腐敗的統治集團,而其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最高統治者徽宗皇帝。
先看小說開頭,作者提綱挈領地安排了這麼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