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樹木的年紀
「諾曼第阿洛維爾墓地的一棵老橡樹,則是法國最古老的橡樹之一。它的樹根伸向葬滿死者的黃土,似乎使它特別地茂盛。它的樹幹從近根部測量有十米圓周。一個隱者的木屋頂上的小尖塔,聳立在它的巨大椏枝間。樹的下部一半已空了,空的部分,蓋了一座小教堂,以尊奉我們的和平女神。即使是最偉大的人物,見了它都肅然起敬地走向這個簡陋神殿,在老樹蔭下沉默片刻禱告。這古老的樹看見了無數生命消逝。照它的大小看來,大約有九百年的壽命了。生它出來的那顆橡子,一定是在西曆一年時發的芽。到了今日,老橡樹仍毫無支撐地擔負著它巨大的椏枝。也許在它以後的歲月中,還有和它以前一樣長久的將來。
「十九世紀初時,法國有一棵樹,比德國紐斯塔特的巨樹還要老。一八〇四年時,在塗克斯.賽佛爾的卻理宮附近,可以見到一棵有著十五米圓周的菩提樹。它有六枝主m.hetubook.com.com要的椏枝,各有幾根支柱支撐著。假如它現在還活著,至少有一千一百年了。
「我的話說到這裡,現在換你們說話了。」
「我正在想著蘇格蘭墓地中的老水松。你不是說三千年嗎?」克萊兒問。
「世界上最大的栗樹,是在西西里島愛特那山的斜坡上。你們翻開歐洲地圖時,在下端的地中海中部,有一塊像靴形的陸地,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義大利,在靴子腳尖的對面,橫著一個三角形的大島。這個島便是西西里島。在那島上有一個著名的山,山頂上能夠噴出火來——這就是火山。這火山就是愛特那。我們再說到那栗樹,我要告訴你們,人們把這棵栗樹叫做『百馬栗樹』,因爲古時阿拉剛國的王后雅納有一天去遊覽這火山,遇到了暴風雨,她和她的一百騎兵一起在樹下避雨。在它的樹葉籠罩下,馬和人都得以遮蔽。要環繞這棵大樹,有三十個和圖書人手牽手地圍起來,還嫌不夠。樹幹的圓周至少有五十米。它的樹幹大小看起來像是一個砲臺或一座塔。樹幹下的裂口足以讓兩輛馬車並駕齊驅地穿過,直達樹身中間,這裡是專爲採集栗子的人們使用的;因爲那古老的大樹還有年輕的樹液,能夠照常地結栗子。只拿大小來估量這大樹的年紀是不可能的,因爲人們以爲像這樣大的樹幹,是由幾棵栗樹合併起來的,初時還可辨認,但後因接得太近,故合而爲一了。
「三千年,我的好孩子;倘使我再講點外國的樹木給你們聽,那樹木的年齡還可以增加不少。有幾棵樹的年紀,竟和人類歷史一樣的古老呢。」
「人們時常說到桑塞爾那地方的一棵栗樹,它的樹幹合抱至少有四米以上。根據最可靠的估計,它的年齡約有三、四百年了。你們不要爲這棵栗樹的年紀而大驚小怪。我的故事才剛開始呢;你們自然知道:講故事的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爲了要引起聽眾的好奇心,是要把最古老久遠的放在最後講。」
「噓!安靜,聽完了再說。」他的叔父訓誡他。
「雖然這樣,它還不及其他水松年紀的一半。在蘇格蘭公墓中的一棵水松,樹圍量起來有二十九米。可靠估算它的年紀約有兩千五百年。另外一棵水松也在蘇格蘭的一處公墓內,它的巨大在一六六〇年時,弄得全國都沸沸揚揚。那時人們計算它的年紀已有二千八百二十四年。假如它現在還活著,那麼這位歐洲的樹祖宗,已活了三十個世紀,共三千年了。
「一千年!倘使叔父不說,我眞不會相信。」這句話是約爾插的嘴。
「有許多很出名的大栗樹,譬如,瑞士日內瓦湖畔牛夫.賽爾和蒙特利馬附近愛沙的大栗樹。前一棵栗樹在近根處圓周有十三米。一四〇八年時,樹蔭下住著一個隱者,這事情是眞的。之後過了四百五十年,它的年歲漸增了,被雷擊了幾次。和*圖*書但它還是很壯碩,滿樹披著綠葉。後一棵栗樹則損壞得很嚴重。它的高枝已沒有了;它的樹幹圓周有十一米,樹幹上刻著很深的裂縫,就像是年老的皺紋。要看出這兩棵巨樹的年歲,倒不是一件容易事。也許算起來有一千年了,但兩棵老樹還是結著栗子;它們還不肯死呢!」
「我寧可不說話,叔父,」約爾說,「你說的長生不死的樹,聽得我滿心感動了。」
「德國維登堡的紐斯塔特有一棵菩提樹,它的椏枝一年年生長出來,因伸展得太重了,所以下面用了一百根石柱支撐著。樹枝所蓋及處,周圍有一百三十米。一二二九年時,這樹已很老了,因爲那個時代的作家已經把它叫做『大菩提樹』。它至今的可靠的年紀,足有七八百年了。

「此外,還有許多更出名、更老的橡樹呢。一八二四年時,阿頓尼斯有一個樵夫,砍倒了一棵巨大的橡樹,在它的樹幹裡,他發現了祭祠用的古瓶和許多古錢。那棵老橡樹活了已有十五或十六個世紀,約一千五、六百年。
「接著阿洛維爾墓地的橡樹,我將再告訴你們一點這些死者的『朋友』的事;,因爲它是生長在人們長眠的地方,這地方的神聖與莊嚴保護它不被人們所損傷,才能擁有般這高齡。猶爾縣海衣公墓內有兩棵水松,格外受到保護。在一八三二年時,它們的枝葉遮蔽了死者的全部墓地和一部分教堂,一點都沒有受到嚴重的摧殘,後來一次極猛烈的大風暴,把它的一部分枝葉吹倒在地上。雖然受到部分損壞,但這兩棵水松依然是巨大的老樹。它們的樹幹完全空了,每棵樹的樹圍量起來都有九米。它們的年紀估計有一千四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