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傅科擺

作者:安伯托.艾可
傅科擺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泰福瑞TIFERET 八十一

泰福瑞
TIFERET

八十一


「想想看,」我說:「一切都以所羅門王神殿的測量法被寫成了一本書,而秘密的保管人是薔薇十字會,他們又組成大白兄弟會——也就是伊生苦修教派。如眾所皆知的,苦修派又讓耶穌參與他們的秘密。這便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
「地底潮流。」
地底的人得到了最高的知識……如果我們這些瘋狂的人類竟敢向他們宣戰,他們是可以將我們的星球的整個表面全都炸毀的。
然而,塞爾特人相信那便已足夠發現地球的潮流結構。所以他們才會豎起巨石。這些深植在潮流分枝和改變方向之點的巨石,有敏感設計,就像電力閥一樣。牧地標明已經認出的潮流路線。都爾門巨石是聚積能量的之寶;督伊德教徒以其土占學嘗試用揷補法製地圖。環狀列石和沙力斯勃利平原上的巨石群是大宇宙和小世https://m.hetubook.com•com界的觀測所;他們可由此研究星球的路線,以神化潮流路線——因為在上面的是與在下面的同形。
我們正在塑造「計畫」;此時「計畫」猶如黏土般,任我們的手指揉捏,任我們盡情貫注敍述的欲望。聖堂武士是在那毫不留情的挾砂熱風翻吹之地,在沙漠裡擁抱著同鞍伴侶的無眠夜裡,發現了秘密的。他們是一點一滴地自那些知道宇宙力量集中於麥加黑石的回教徒那兒榨得的,而那黑石是巴比倫祆教僧侶的遺物,因為顯而易見的,巴別高塔——無論它因其建築師之傲慢而如何倉促地宣告失敗——只是一種為建造最有力量之巨石的嘗試。只是巴比倫人計算錯誤。如柯須神父所證實的,如果巴別塔真建到頂,那麼它那無比的重量會使地球軸心轉動九十度或甚至更多,而我們這可憐的地球,其本來向上指的和-圖-書陰|莖像皇冠,會變成不孕的附加物,向下垂的猴子尾巴。
「當然,『基督之熱情』只是一個寓言,預示了聖堂武士的審判。」
「一個偉大的宇宙哲學隱喻,指的是蛇。」
我回復工作後,便找奕格禮問問題。他擺了個不以為意的姿勢。「微弱的隱喻,指的是蟒蛇昆達里尼的秘密。中國的土占術也在土中尋找龍的跡象。地中的蛇所代表的便是秘學之蛇。女神安眠,蜷曲,永恆地沉睡。昆達里尼輕微地悸動,將沉重的軀體和較輕靈的軀體束縛在一起。就如漩渦或旋風,如『嗡』這個音的前半部。」
我把我的筆記唸給貝爾勃和狄歐塔列弗聽,我們都已不再有任何疑惑。我們終於處於一個可以供給聖堂武士一個有價值之秘密的地位了。那是對問題最為經濟、也最高雅的解答,而且我們這千年拼圖謎的每一塊也都吻合了。
所以,塞爾特人知道地底潮流;和圖書當亞特蘭提斯大陸沉到水中時,有些生還者遷移到埃及去,有些則遷到法國西北的不列塔尼,而塞爾特人所知的秘密便是由這些生還的亞特蘭提斯人所傳授的。
「終於說到聖堂武士了!我剛開始感到憂慮呢。」貝爾勃說。
「所以,簡而言之,聖堂武士所發現的秘密是什麼呢?」
可是問題還不止於此。亞特蘭提斯的另一支移民也一樣知曉。埃及人的超自然知識從霍姆斯.崔梅吉都斯傳給了摩西,而摩西很謹慎地不將它傳給他那群衣衫襤褸、爪中仍塞著嗎哪的子民;他給他們十誡,而他們所能懂的大概就是那麼多。更高的真理是貴族的;摩西以密碼將它記在五卷書中。猶太教秘法家了解這事實。
「不錯。然後亞利馬西亞的約瑟夫將耶穌的秘密帶到,或帶回塞爾特人之地。但這秘密顯然仍不完整;基督教的www.hetubook.com.com督伊德教派只知道其中一部份,那就是聖杯的神秘意義:有一部份失蹤了,我們並不知道是什麼。神殿已表明清楚的這個秘密,只有仍留在巴勒斯坦的一小群猶太教牧師猜疑到。他們把這秘密交託給神秘的回教派系:素非派、伊斯馬利派、莫塔卡里目派。聖堂武士便是由他們那裡獲知的。」
「什麼是地底潮流呢?」
「別催我,我們就快有答案了。這世界也是費了整整七天才造成的。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我待在家陪莉雅,因為她一出了院而必須為嬰孩換尿布時,便哭著說她永不可能勝任的。某人對我們解釋說這是正常的;出生的勝利帶來的興奮之後,便是面對這艱鉅工作的無助感。在那些日子裡,因為無助而不夠資格——當然——餵母乳,我在家裡晃來晃去之時,便利用時間閱讀我所能找到的關於地底潮流的一切資料。
「可是這蛇指的又是什麼秘密呢和_圖_書?」
去他的奕格禮,我暗想,我知道的比他說的還多。
亞特蘭提斯人知道這秘密,是得自於我們的祖先;他們自亞威隆橫越「母」大陸,遠及澳洲的中央沙漠——當時各大陸都還連在一起,只是一大塊陸地。如果我們仍會讀刻在艾爾斯岩那大圓石上的神秘字母,我們便會有「答案」了。(原住民會讀,可是他們卻三緘其口。)艾爾斯岩是「極點」(未知的)大山正相反之物;真正的、神秘的「極點」,而不是任何中產階級探險家都到得了的那個極點。一如尋常的,且任何沒有因西方科學虛假光亮而盲目的人都該輕易看出的,我們所看到的極點並不是真正的極點,因為真正的極點是誰也看不出的,只有某些高明的煉金術士可以看出,而他們卻緘口不語。
——斐迪南.歐森朵斯基,《野獸,人,與神》,一九二四年,第五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