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鴻章:晚清三部曲之二

作者:趙焰
李鴻章:晚清三部曲之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一章 看西洋景

第十一章 看西洋景


關於李鴻章以七十多歲高齡出使歐美,民間一直有著諸多傳說,有的還有笑話意味。比如說,在英國時,李鴻章特地拜訪了當年的老朋友、洋槍隊長戈登的遺孀,戈登的夫人特地將自己的一隻名貴小狗送給李鴻章。但第二天,戈登夫人便接到了李鴻章這樣一封致謝信:「尊敬的夫人,感謝之至。惟是老夫耄矣,於飲食不能多進,所賞珍味,鹹欣得沾奇珍,朵頤有幸。」在美國期間,李鴻章下榻賓館之後,有一天,突然,當年洋槍隊的華爾的弟媳找上門來,聲稱華爾在遺囑上寫明,清政府還欠他十四萬兩白銀僱傭費。李鴻章只得好言相慰,一面褒揚華爾的忠勇,一面饋贈華爾弟媳大清的銀質勳章。這樣的事被美國報紙逮住了,一時大肆炒作。一直到李鴻章逝世之後,清廷才把華爾的僱傭費問題解決。
在詩中,李鴻章用瑤池的王母娘娘來比喻女王,用出函谷關的老子,也即後來的太上老君來比喻自己。引用這樣的詩,不亢,也不卑,倒是非常妥貼。李鴻章把詩逐字逐句地解釋給英國人聽,讓他們逐字逐句地傳達給女王。女王聽了之後,很高興,李鴻章也為自己的聰明感到得意。人到老年之後,李鴻章往往是身不由己地喜歡場面上的事,喜歡場面上的熱熱鬧鬧,喜歡很多人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迎來送往。
李: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我的好朋友格蘭特將軍曾對我說,你們必須要求歐美資本進入清國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幫助清國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清國政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於鐵路、電訊等事情,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的神聖權力。我將牢記格蘭特將軍的遺訓。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以自由來華投資。
李鴻章心裡如沐春風。這樣的安排證實了自己在朝廷仍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儘管朝廷清談成風,但真正能有辦事能力的,人數並不多。這是李鴻章驕傲的資本。李鴻章很高興地接受這個任務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李鴻章自從在日本受到欺辱之後,心中一直耿耿於懷,他知道俄國與日本一直是世仇,而且利益掣肘,所以極想借這次去俄國的機會,與沙皇商討共同對付日本。李鴻章還是忘不了他的「以夷制夷」。與此同時,李鴻章也想踏上異國的土地,看一看為什麼這些地方竟有那樣的魔力,能夠讓泱泱華夏相形見絀。但李鴻章畢竟是老了,更何況在日本受到過致命的槍傷,雖然經過調養,傷勢已癒,身體卻一直很虛弱,在向慈禧和皇帝辭行的時候,由於君臣談話時間過長,一直跪著說話的七十多歲的李鴻章竟然站不起來,只好由兩個太監把他架了出去。李鴻章出了宮門就暈倒,兩個小時後才甦醒過來。在長時間的君臣對話中,李鴻章表達的中心意思就是,就現在而言,日本是中國最大的威脅,大清想圖存,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與俄國聯合起來。
「唉,你們這些當大臣的沒有經驗。我任直隸總督時,我們那裡發生了鼠疫,死了數萬人,但我向皇帝寫奏章時,一直都稱我們這裡太平無事。當有人問我,你們那裡有沒有什麼疾病?我回答說,沒有任何疾病,老百姓都健康著呢!」
李鴻章的西行表面上轟轟烈烈風光無限,但一個抱殘守缺的弱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贏得列強真正的尊重呢?況且李鴻章此番西行,並沒有抱著真正的學習態度去取真經,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炫耀。比如,在英國時,當英方想詳細向李鴻章闡述他們的政體並帶李一行參觀議會時,李當即就表示不必了。這樣的行為,可以看出李鴻章在骨子裡對西方文化和政治的不以為然。在李鴻章的意識裡,西方列強只是因為在科技上發達,所以才造成了這樣的世界局面。至於其他的,李鴻章似乎並不願承認落後。對於西方意https://m.hetubook.com.com識形態對科技發展的支撐,李鴻章更不願意深入思考,也無法思考得透徹。李鴻章對於此行一直有著一個一廂情願的想法,他似乎一直想利用此行集中展示一下天朝的威儀,這顯然是非常可笑的。
結束了俄國之行,李鴻章躊躇滿志。在李鴻章看來,這一次與俄國的談判,不費一槍一彈,完全是太極拳中借力打力的功夫,也是自己多年「以夷制夷」戰略的充分體現。此番在俄國所簽訂的條約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至少可以保證清國穩定廿年。李鴻章對於日本的仇恨太深了,如果與俄國聯合起來,就可以有效地束縛住日本。這樣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清朝不僅沒有穩定廿年,幾年之後,「庚子事變」爆發,俄國與日本同時舉起槍口對準清國,他們,倒成了真正的「戰略夥伴」。李鴻章的「以夷制夷」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些,都是後話了。在告別了俄國之後,李鴻章又開始了他的德、荷、比、法、英以及美國之行。
一八九六年九月五日,李鴻章離開美國乘火車到達了加拿大。在加拿大,李鴻章參觀了尼亞加拉大瀑布,訪問了多倫多、溫哥華等城市。李鴻章對於加拿大的鐵路事業讚不絕口,連呼「為天下第一大工,各國罕有倫比」。
西行的所聞所見,對於李鴻章的震撼應該說是巨大的,地球那邊的突飛猛進讓這個東方老人瞠目結舌。李鴻章感慨說:「這四個月中遊歷於西方大國,親身感受到這些國家的新氣象,真是讓人羨慕……這些國家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優選才能的方法,我都牢牢地學習了,並且掌握了。等我回到國內之後,將重整旗鼓,齊心協力;利用我所學到的,再為我們國家貢獻自己的菲薄之力。」
在這個訪談中,李鴻章應該說是集中暴露了他的一些真實想法。
李:(停頓一會兒)在我們清國,女孩在家中請女教師提供教育,所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都會僱請女家庭教師。我們現在還沒有供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也沒有更高一級的教育機構。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包括歐洲和美國)不同,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並將最適合我們國情的那種引入國內,這確是我們所需要的。
德國是僅次於俄國對李鴻章接待最熱情的國家。李鴻章對這個生產克虜伯大炮的國度也一直有著好感。當年,李鴻章在戎馬生涯中最欣賞的,就是那個威力無窮的克虜伯大炮。後來李鴻章從事洋務運動,就在江南製造總局生產克虜伯大炮;李鴻章興辦北洋水師,主體船艦,也是德國的產品。多年以來,李鴻章對德人的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嚴謹、守時、相對講信用的國家,李鴻章在洋務運動和北洋水師中的很多顧問和僱員,都是德國人。李鴻章到達德國後,下榻的旅館將他的照片與德國總理俾斯麥的照片放在一起,當地的報紙稱他為「東方的俾斯麥」,這樣的稱謂讓李鴻章很高興。在德國,李鴻章與他最佩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如願以償地見面了。李鴻章門人在撰寫的《傅相遊歷各國日記》對此敘述細緻,可見李氏當日頗為歡悅:
俄國方面的熱情接待顯然是有所圖謀的,那就是他們要與李鴻章簽訂的《中俄密約》。《中俄密約》的核心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中俄結成戰略夥伴關係,針對日本的軍事威脅,結成互相援助的軍事聯盟,規定共同的敵人是日本,如日本侵佔俄國亞洲東南土地,或中國土地,或朝鮮土地,則中、俄兩國共同出兵抵禦,互相援助,也互相接濟軍火、糧食;兩國如既經開始對日作戰,兩國之中,任何一國不得對日單獨媾和。二是俄國在清國東北地區鋪設鐵路並和俄國橫穿西伯利亞的遠東鐵路接軌。對於這個密約的評價,史書一直有著不同看法,爭論主要集中在第二點,也就是俄國藉機將路權延伸到清國東北地區的問題,因為隨著鐵路的延伸,路權的問題往往又牽涉到是否可以派兵駐守,而這很容易成為引起事端的借口。李鴻章在這方面不是沒有警覺的,在談判中,李鴻章提議https://www•hetubook.com.com鐵路的建設不應由俄國官方出面,應由私人投資。俄方同意了李鴻章的意見,雙方又成立了一個「俄華銀行」來承辦鐵路。
一八九六年二月,住進賢良寺不久的李鴻章終於等來了時來運轉。
除此之外,俾斯麥還具體談了如何駐兵如何用兵的要訣。因為同有帶兵打仗的經歷,李鴻章和俾斯麥相談甚歡。兩人商議,中國今後將聘請德國教習赴華幫助練兵等事宜。會談結束後,兩人互贈禮品,李鴻章在俾斯麥那本集天下名賢手澤的紀念簿上題了幾行漂亮的書法。那天,俾斯麥著裝極為莊重,胸佩紅鷹大十字寶星,頭戴德皇所賜的玉冕,手執介圭,腰懸登壇的寶劍。俾斯麥平日一直崇尚質樸,很少如此盛裝。
問題太大了,也太具體,俾斯麥因為根本不瞭解中國的國情,當然無法立即提出建議。接著,李鴻章問他該如何勵精圖治,俾斯麥談了一些練兵的心得:
問:閣下,您能說明經加拿大而非美國西部回國路線的理由嗎?是不是您的同胞在我國西部一些地區沒有受到善待?
船隻到達美國時,正在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中斷休假迎接他。李鴻章的到達在美國引起了轟動,大約五十萬人觀看並歡迎了這位清國重臣。李鴻章參觀了自由女神像、尼亞加拉大瀑布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李鴻章還興致勃勃地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的專訪,並在教會舉行的歡迎會上鼓吹了一番中西宗教可以共存的理論。雖然李鴻章並不懂宗教,但那種與事實之間一直保持距離的官話李鴻章還是說得滴水不漏。李鴻章在整個訪問期間就像一個二流演員一樣,他把自己這場長達好幾個月的大戲演得像模像樣,頗有風采,竟有很多人對這個來自東方古國的大臣著迷。李鴻章自己也沉醉其中,顯然,他對於自己的演出相當滿意。
李:我有兩個原因不願經過美國西部各州。第一,當我在清國北方港口城市擔任高官時,聽到了很多加州清國僑民的抱怨。這些抱怨表明,清國人在那裡未能獲得美國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請求我幫助他們使他們的美國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認,並享受作為美國移民所應享有的權利。而你們的《格利法》不但不給予他們與其他國家移民同等的權利,還拒絕保障他們合法的權益,因此我不希望經過以這種方式對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當地華人代表遞交的要求保證他們在西部各州權益的請願信。第二,當我還是一名優秀的水手時,就知道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我比別人年紀要大好多歲,從溫哥華回國的航程要比從舊金山出發更短些。我現在才知道,清國「皇后號」船體寬闊舒適,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難以找到如此之好的遠洋客船。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競爭促進全世界的市場迸發活力,而競爭既適用於商品也適用於勞動力。我們知道,《格利法》是由於受到愛爾蘭裔移民欲獨霸加州勞工市場的影響,因為清國人是他們很強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想排除華人。如果我們清國也抵制你們的產品,拒絕購買美國商品,取消你們的產品銷往清國的特許權,試問你們將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當成清國什麼高官,而要當成一名國際主義者,不要把我當成達官貴人,而要當作清國或世界其他國家一名普通公民。請讓我問問,你們把廉價的華人勞工逐出美國究竟能獲得什麼呢?廉價勞工意味著更便宜的商品,顧客以低廉價格就能買到高質量的商品。你們不是很為你們作為美國人自豪嗎?你們的國家代表著世界上最高的現代文明,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這不是自由!因為你們禁止使用廉價勞工生產的產品,不讓他們在農場幹活。你們專利局的統計數據表明,你們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人,你們發明的東西比任何其他國家的總和都多。在這方面,你們走在了歐洲的前面。因為你們不限制你們在製造業方面的發展,搞農業的人不限於搞農業,他們還將農和_圖_書業、商業和工業結合了起來。你們不像英國,他們只是世界的作坊。你們致力於一切進步和發展事業。在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你們也領先於歐洲國家。但不幸的是,你們還競爭不過歐洲,因為你們的產品比他們的貴。這都是因為你們的勞動力太貴,以致生產的產品因價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與歐洲國家競爭。勞動力太貴,是因為你們排除華工。這是你們的失誤。如果讓勞動力自由競爭,你們就能夠得廉價的勞力。華人比愛爾蘭人和美國其他勞動階級都更勤儉,所以其他族裔的勞工仇視華人。我相信美國報界能幫助華人一臂之力,取消排華法案。
問:尊敬的閣下,您已經談了我們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訴我們,什麼是您認為我們做得不好的事呢?
「以練兵為國家的基礎,捨此別無長策。兵不貴多,一國之兵不必超過五萬人。但隊伍必須年輕,技藝務求精湛,才能所向無敵。」
西望瑤池降王母,

「什麼事?」俾斯麥微笑著傾了傾身子,顯得饒有興趣。
李:我不想批評美國,我對美國政府給予我的接待毫無怨言,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只是一件事讓我吃驚或失望。那就是你們國家有形形色|色的政黨存在,而我只對其中一部分有所瞭解。其他政黨會不會使國家出現混亂呢?你們的報紙能不能靠國家利益將各個政黨聯合起來呢?
問:閣下,您贊成婦女接受教育嗎?
到了蘇伊士運河的塞得港,李鴻章受到了一位俄國親王的恭候。接著,李鴻章換乘俄國御船直抵敖得薩港,然後乘火車到達彼得堡。彼得堡的歡迎儀式更顯盛大,俄國陸軍元帥親舉黃龍大旗,外交大臣親自引路,李鴻章乘坐沙皇本人的車輛,兩邊數萬民眾夾道歡迎。俄國給李鴻章接待規格之高,禮儀之完善,李鴻章所聽到的阿諛之多,都似乎是史無前例的。這對於極其重面子的李鴻章來說,心裡自然暢快無比。
在比利時,李鴻章觀看了軍事演習;到達巴黎時,正值法國國慶,李鴻章乘船在塞納河上欣賞了焰火表演;在英國,適逢英國女王生日,李鴻章拜見了女王,與女王合影留念。對於英國,李鴻章一直百感交集,這個率先以堅船利炮打入中國的日不落國家,是中國陷入災難的始作俑者。到了白金漢宮之後,李鴻章沒有心情作詩,只是在紀念冊上提筆寫下兩行杜工部的名句:
問:美國資本在清國投資有什麼出路嗎?
李鴻章的方式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官場文化」,這種方式一直是中國政界的一種約定俗成。
李鴻章是從天津出發的。臨行時,直隸的官員們連續為他舉行大型宴會;到達上海後,李鴻章受到了出訪國有關人士的熱烈歡送,各國海軍和清國的炮台同時鳴放禮炮。在法國租界洋警察戎裝佩刀的保護下,李鴻章身著一品官服,套黃馬褂,頭戴三眼花翎,端坐在紫韁大轎之中,精神矍鑠,一掃在賢良寺的沉沉暮氣。在上海逗留數日後,李鴻章換乘法國的豪華郵輪,船頭高懸大清黃龍旗,經香港、西貢、新加坡,入印度洋、過紅海,入黑海,一路乘風破浪,高歌猛進。
問:閣下,您贊成將美國的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
清廷本來是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去的,但俄國駐華公使喀西尼抗議說:「皇帝加冕,俄國最重之禮也。故從事斯役者,必國中最著名之人,有聲譽於列國才是方可。王之春人微言輕,不足以當此責。可勝者,獨李中堂耳。」明確提出讓李鴻章出使,在老毛子的眼中,李中堂一直對俄國抱有好感的,而且只有李中堂才敢作敢為,說話算話。光緒與翁同龢商討一番後,只得改派李鴻章出使歐美。
在這裡,有必要援引一段李鴻章在一八九六年八月至九月訪問美國接受《紐約時報》記者的採訪時的一個訪談。在此之前,《紐約時報》的記者是這樣生動描述這個東方老者的:李總督的面龐上有一種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雙眼明亮,閃爍著睿智的光彩,目光裡包含了幽默和機智。他戴著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鏡,顴https://m.hetubook.com.com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膚看上去很健康。看得出來,他過著悠閒和舒適的生活。《紐約時報》的報導還特別指出,李總督的就寢時間很早,他大約晚上七點鐘開始用餐,八點鐘剛過就睡了,而早上六點就起床。對於習慣於夜生活的美國人來說,李鴻章這樣的早睡早起是他們感到奇怪的。
在荷蘭,李鴻章受到了荷蘭女皇的接見,並觀看了皇家演出的歌舞,異國情調的歌舞,讓李鴻章飄飄欲仙。夜深人靜時,李鴻章忍不住作詩一首:
問:那麼閣下,您在這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中什麼使您最感興趣呢?

俄、法、德三國堅定的態度讓日本很心怯,畢竟,日本剛剛與中國戰事結束,雖然得勝,但自身實力也是大受其損,再也沒有實力和膽略來跟這三個強國作戰。日本只好同意將遼東還給中國,轉而向大清索要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清廷目睹此事突然生變,遼東居然可以不割讓了,喜出望外,連忙答應了日本的賠款要求,並且對俄、法、德的「義舉」感恩戴德。
一八九六年四月,李鴻章帶著他龐大的使團出發了。據說,李鴻章隨行時還帶了一件寶貝,那是一口棺材,一口彩繪金漆的楠木大棺材。當李鴻章帶著四十多人的訪問團離開天津寓所時,在他的身後,四個侍從一直抬著這口碩大的棺材,十分醒目。這樣的舉動,現在看來不免有點輕喜劇的味道,但以當時李鴻章們的理解,這一切太自然不過。在李鴻章眼中,那些西方強國無疑都是虎狼之地蠻夷之地,所去凶多吉少,艱險如同《西遊記》裡的唐僧取經。以這樣的想法而言,熟讀古書的李鴻章明顯感覺自己就像是《三國演義》中的龐德單挑關雲長。李鴻章自己說:「萬里長途,七旬老翁,歸時能否相見,實不可知。」儘管李鴻章一直對於西洋的科技持學習和拿來的態度,但在內心深處,他對西洋還是有著畏懼的,也有著深深的隔膜。我們似乎可以用這樣的比喻來解釋李鴻章所做的一切——李鴻章就像一個販賣書籍的生意人一樣,儘管生意做得很成功,但他對於文化本身永遠隔著厚厚的一層——對於西方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輕重緩急,李鴻章並沒有真正地理解和鑒別。
李鴻章後來曾得意地談論他的出訪:「某當辭華赴俄之日,自知前半生行事,於此已作一大結束。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者,誠為某今日詠矣。」
說完這句話時,李鴻章故意停頓了一會,然後反問道:「你說,我幹嘛要告訴皇上說我們那裡死了人,使他苦惱呢?」李鴻章儼然以長者的口吻向維特「傳經送寶」。
從李鴻章接受《紐約時報》記者的訪談中可以看出,李鴻章的回答不卑不亢,有相當的氣度和國格,他一方面為自己國民的權益據理力爭,言之鑿鑿,另外一面又抱著謙虛的態度來評價西方的一些事情。這一次,他一點也沒有打「痞子腔」,相反地,是認真而平和地探討著陌生領域的有關事宜。他的整體判斷清晰而貼切,對於自身的不足也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
東來紫氣滿函關。
出入承明四十年,忽來海外地行仙。

李: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在這樣的情形下,俄國向中國發出了請求派人參加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的邀請。出於抑制日本的需要,中國接受了俄皇的邀請,並打算在專使訪問俄國之後,周遊一下列國,加強一下與西方列強的聯繫。經過一番波折,任務落到了李鴻章頭上。當李鴻章接受到這個任務之後,長吁一口氣,心裡的一顆石頭終於落和_圖_書下。李鴻章哪裡是一個能真正閒下來的人呢?他是個勞碌身,一生中就願意不停地奔波、操勞、枉費心機。
「我這次到貴府拜訪,有一件事想聽聽您的高見。」
一個年過七旬的老翁經受重大挫折後猶有此雄心壯志,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但時間對李鴻章過於吝嗇了,李鴻章很明顯地是不可能「從頭再來」了。歷史丟給他的,是無法再修復的記憶和悔恨。在回到國內之後,李鴻章面對亂如一團的形勢,西行時的雄心一下氣餒了。況且,麻煩不斷的清王朝又陷入了更大的災難中間。
華筵盛會娛絲竹,千歲燈花喜報傳。
李:我對我在美國見到的一切都很喜歡,所有事情都讓我高興。最使我感到驚訝的是二十層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樓,我在清國和歐洲從沒見過這種高樓。這些樓看起來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風吧?但清國不能建這麼高的樓房,因為颱風會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層建築沒有你們這樣好的電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先是李鴻章問俾斯麥身體如何。俾斯麥說:「晚上總是失眠,感覺很難受。」李說:「我晚上也經常頭痛。」還把馬關遇刺時顴骨上受過的傷指給俾斯麥看。談到正題,李鴻章向俾斯麥請教道:
問:閣下,您贊成貴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嗎?
問:總督閣下,您期待對現存的排華法案進行任何修改嗎?
「可惜中、德兩國相距過於遙遠。貴國的政治,我平日不曾留意,無從懸決。」
但老官僚的惡習有時也流露出來。在俄國時,為了慶祝沙皇加冕,在莫斯科霍登廣場舉行盛大的遊行,人山人海,由於組織不好,造成了混亂,擠死壓傷達兩千多人。當李鴻章知曉這一情況後,便問俄國財政大臣維特,這樣的事故是否要向沙皇報告?當得到肯定答案後,李鴻章搖了搖頭,對維特說: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原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的情況突然發生變故。北方的俄國顯然不願日本在戰爭中壯大,決心介入這場紛爭。這樣的態度對於清朝極為有利,這也是當初李鴻章所設想的「以夷制夷」內容中的一種。俄國聯合了法國、德國,強令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放出話說:「日本若試圖改變其島國地位,向大陸發展,俄國決不會坐視不理!」與此同時,俄國與法、德兩國的軍艦浩浩蕩盪開赴日本海面,往來游弋,威逼京都、橫濱。
關於《中俄密約》,還有一個潛在的迷案——有確切材料證明俄國曾經在這次談判中向李鴻章使用了行賄手段。俄國財政部長維特後來在其回憶錄中記述道:在商定《中俄密約》時,為了爭取李鴻章的支持,曾經用鐵路利潤分紅的方式,許諾給李鴻章三百萬盧布的報酬。此款分三次付清,簽訂密約的時候先付一〇〇萬,其餘由鐵路局逐步支付。並且,當年俄國銀行的確劃撥了一筆款項以「李鴻章基金」的名義匯到了上海。但沒有證據表明李鴻章曾經拿過這筆錢,也許,這是圍繞李鴻章的一個陰謀,或者,是別人借李鴻章的名義所做的手腳。這些,都查無實證,成為一樁懸案了。後來,曾有記載說,李鴻章的女婿曾經向李鴻章提及這樣的傳聞,李鴻章的回答是淡淡一笑:「真有這回事,可真成漢奸了。」
李: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翻譯插話:「在清國,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們有很好的學校,但只有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學,窮人家的孩子沒機會上學。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你們這麼多的學校和學堂,我們計劃將來在國內建立更多的學校。
李:我知道,你們又將進行選舉了,新政府必然會在施政上有些變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發表任何要求廢除《格利法》的言論,我只是期望美國新聞界能助清國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報紙在這個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希望整個報界都能幫助清國僑民,呼籲廢除排華法案,或至少對《格利法》進行較大修改。
一八九六年十月二日,李鴻章經日本橫濱返回天津,完成了其環遊世界的行程。
「要使中國復興,有何良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