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太監李蓮英

作者:雅瑟 王牧
大太監李蓮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篇 宦海浮沉 一代權監 第一章 小康之家——先祖護佑的童年

第一篇 宦海浮沉 一代權監

第一章 小康之家
——先祖護佑的童年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們玩耍,玩得很投入,弟弟在背上睡著了都不知道,腦袋在李蓮英後背上隨著李蓮英的蹦蹦跳跳不停地晃來晃去,看著讓人心酸。恰好媽媽看到了,就覺得李蓮英太懂事了,很心疼地對他說:「等弟弟會走了,就不用你背他了。」媽媽以為李蓮英會非常高興,誰知他卻說:「等他會走了,你又要給我生出一個弟弟了。」在場的人都被他逗得前仰後合。
李蓮英的幼年時期,家道已經中升,他基本上是在一個小康之家度過了幼年時代,而非苦命出身。人們之所以說他出身寒門,可能是有人根據一般太監的經歷杜撰的。
李滋為人平易近人,又老實肯幹,再加上讀過幾年經文,勤儉持家,日子逐漸富足起來。《李氏家譜》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李滋與人交往,持重老成,又從不與官吏豪紳過往,凡鄉間鄰里,有議論時政者,皆避而遠之,人們稱他「隱君子」。
在祖母的熏陶下,李蓮英把一個個傳奇式的人物都記在自己那幼小的心裡,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楷模,並暗暗發誓要成為家鄉人羨慕的人物。而祖母是他童年最信賴的人,也是影響他人生觀的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直對祖母懷有感激之情。
子牙河養育了大城縣,是繁衍生息在這一帶人們的母親河。夏天,李蓮英和小夥伴們到河裡洗澡,總愛抹上一臉泥巴,做出各式各樣的鬼臉。當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的時候,李蓮英卻趁機偷襲小夥伴,使他們防不勝防。那時就能顯出他頗多的心機。
李氏家族自遷居大城以來,前後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到了清朝咸豐年間,已繁衍成一個五六十戶人家的大家族。但由於災荒、戰爭等種種原因,家族中也開始產生了矛盾並逐漸分化。這時的李氏家族大體上已分成四支派系,李蓮英家族屬於第四派系後人。經過咸豐年間的家族大分化,李氏家族中有的人在競爭中勝利了,便趁機發財,置買房屋、土地;有的人在競爭中失敗了,只好變賣家產維持生計,家境每況愈下。
李蓮英不僅聰明伶俐,而且膽量過人。小時候,他爬樹的本領很強,其他小孩都比不過他。他常常爬到大樹上掏烏鴉和喜鵲蛋,其他夥伴都非常羨慕他的這項本領。他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從來都不吃虧。只有他佔的便宜,沒有他吃的虧。做騎馬遊戲時,他總是願意先假裝做奴才,然後假裝做主子。這樣他就可以「後發制人」,掌握佔便宜的主動權了。而且他對做遊戲非常認真,他當奴才時,就服服貼貼、老老實實地跪在地上,讓裝主子的人騎到他背上去,認真履行「奴才」的職責;輪到他裝主子時,手裡總是拿一根柳條做的鞭子,一面不斷抽打「奴才」的屁股,一面和*圖*書耀武揚威、神氣十足地大喊著:「老爺來了!老爺來了!快開道!開道!」其實,從這裡也能看出他日後為什麼會在宮中得到慈禧如此的重用和太監宮女們的敬重——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做奴才就要像個奴才樣,做主子就要擺出主子的譜!
有一年,他私造宅院,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由於他平時得罪了一些人,就有人趁機在皇帝面前參了他一本,說他在家私造金鑾殿,意圖謀反。皇帝半信半疑,便暗中派人查詢。李義手眼通天,很快就得到了風聲,知道事情不妙。他急中生智,把所造宅院改為廟宇,並雕塑了很多佛像,裡裡外外香火繚繞。另外,他還暗中賄賂前來調查的官員,讓他們報知皇上自己在修佛建廟做好事。皇上得知後,不但解除了懷疑,還嘉獎了他。這樣一來,更沒人敢惹他了。

京津走廊大城縣

李蓮英還有兩個弟弟,平時照看小弟弟是他的主要任務。但李蓮英畢竟是小孩子,貪玩在所難免,可又總想討好媽媽,為了讓媽媽高興,就想出一個辦法:每當和小朋友們做遊戲時,就用布條把小弟弟捆在自己的後背上。
李蓮英是李滋的第十四代後嗣,這其中出過很多入仕途的讀書人。李蓮英的六世祖李應魁,字伯卿,號鵬所,萬曆戊子舉人,壬辰進士。歷任直隸鳳陽府推官、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驗封司署員外郎主事、青州兵部防海道、山東按察使等職,敕封嘉議大夫、崇禮賢卿,山東省名宦祠還立有神牌。其九世祖李仔,字元弼,康熙戊午舉人,敕授文林郎內閣中書。後來,還有任其他官職者數人。所以,李蓮英墓誌碑文中提及其先祖多宿儒顯官,是完全屬實的。
朱棣登基後下令遷民,李滋趁機攜同眷屬遷到大城縣落戶。李滋來到這裡,舉目無親,只好在鄉鄰的幫助下暫時棲身於村東許財主家看守園田的兩間破房。後來,李滋幾經努力,才蓋了幾間茅屋草舍,算是定居了下來。
在子牙河流經的縣域中,大城縣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舊時曾以百姓平和寬舒稱為「平舒」。自從五代時期改為大城以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大城縣歷史上雖是個小縣,卻出了不少的歷史人物,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例如,明代萬曆年間的遼東巡撫李松就是大城縣東陳村人,他與總兵李成梁一起抗擊女真人入侵,取得了赫赫戰功。另外,據《清史稿》記載,慈禧太后的先祖楊吉奢就死在李松手下。而偏偏這裡又出了一個慈禧最喜歡的奴才——李蓮英,真是造化弄人啊!
後來,李家逐漸繁衍壯大起來,兒孫們各立門戶,自建家業,家族日漸興旺。當地一直m•hetubook•com•com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算是李家後代對先祖勤謹品德的一種肯定吧,其內容是:李滋初到大城縣,暫時住在兩間破房子裡,因為天冷總是把門關得很緊,可每天晌午時,外屋裡總有一隻老母雞「咯咯」地叫個不停。李滋很納悶,牠是從哪兒進來的呢?為什麼偏偏在自己家門口叫個不停?一天上午,他趁母雞不備,突然撲上去,想抓住牠,結果這隻老母雞在屋子的西北角處遁入地下不見了。李滋疑惑不解,就拿起鐵鍁往下刨,結果掘地三尺,挖出大量的金銀財寶。從此,李滋就發了財。

李總管的先祖們

有一年冬天,李松到城隍廟裡去玩,剛下過大雪,李松便隨手捏了個雪球,放在城隍爺的供桌上,隨口叫城隍爺給他看好,如果丟失了,就要城隍爺的腦袋抵償。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城隍爺再也看不住了,便在一天夜裡給李松的老師託夢,央求他快快告訴李松,趕快到廟裡來取他的雪球,不然實在是看不住了。老師醒來,夢中情景活靈活現,很是納悶,覺得非常稀罕。
李玉小兩口兩年以後便生了個男孩,起名國泰。又過了兩三年,生了第二個男孩,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李蓮英。大凡與眾不同的人物出生時,總有奇怪的事情發生。李蓮英也是如此,他一生下來就長有兩顆門牙,力氣很大,哭聲很大。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大城縣歸順天府南路同知管轄。朝廷為了加強管理,便於徵丁和納稅,戶籍制度很嚴,村村落落都要有個名稱,建立戶籍、編制保甲。李滋便隨著趙賈村的名字,也以自己的姓氏起名為李賈村,戶籍歸屬安慶里(今安慶屯)十甲管轄。後來,在他的西面和南面又相繼建立了張、白、宋、梁、駱、房、王等七個賈村,也都是以首來戶的姓氏命名的。據李氏後人的講述,除《李氏家譜》可資佐證外,刻於光緒十一年的石碑也是有力的證明。
李蓮英的一生,只在故鄉待過八年時間,度過了幼年時期,童年生活剛剛開始,便去北京淨身入宮,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李家的祖籍是浙江錢塘。明朝初年,錢塘人李滋出仕到山東做官,因不願同流合污,得罪了當地的鄉紳酷吏,被貶為庶民。又因任上清廉,沒有落下家資,甚至連回浙江的路費都沒有,便流落到山東省青州府齊河縣石門高莊為民。明太祖朱元璋死後,靖難兵起,朱棣由北而南處處用兵,歷時三年之久,給這裡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不僅如此,祖母還給他講了家鄉的另一個名人——大太監李義的故事。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以來,大城縣的黎民百姓中,淨身當太監的人很多。一是離北京近https://m.hetubook.com.com,二是生活所迫。大城縣在明朝出了不少有權有勢的宦官,其中影響最大、最有權勢的就是李義。李義是大城縣大里北村人。明朝宦官專權,李義輔佐朝政,很得皇帝寵信,權勢一時間遮天蔽日。
李蓮英平時聽故事都是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那天他卻聽得津津有味,以致睡意全無,聽完後還問祖母李松為什麼不怕城隍爺。祖母告訴他:「人有一分膽量,就有一分天意,有一分天意,就有一分官職。李松有天分,又有膽量,後來才做了大官。」
一次,祖母破天荒給他講了一個真實的人物故事:明代萬曆年間,大城縣東陳村出了一個兵部左侍郎,姓李名松,早年鎮守遼陽,屢建戰功,大城縣令奉皇旨在縣城內建立石牌坊一座,坐東向西,鐫刻「兵部左侍郎少司馬李松坊」,供後世瞻仰(此牌坊一九五八年被毀壞),人們都稱他「李督堂」。
李玉是家中的獨生子,有人說他是從西直門外撿來的,這是毫無事實依據的,《李氏家譜》也沒有相關記載。
富饒而廣袤的華北平原,沃野千里,一望無垠。巍巍太行山之東,有一條小河靜靜地流淌而過,這就是子牙河。子牙河位於河北省南部,河道由西南流向東北,穿越饒陽、獻縣、河間、大城、靜海等縣,經天津市注入海河,是海河水係五大河流之一。
由於北京店舖裡生意興隆,人手不夠,李蓮英的祖父就在道光六年前後離開家鄉,到北京與他父親一起經營生意。李玉在衣食無憂的家庭環境中長到了十七八歲,好勝心很強,一心想著發大財。他便趁春、冬兩個閒季,也跑到北京的店舖中打下手,順便學點兒手藝。後來,他還在家鄉為人熟製過皮毛。就這樣一直長到了二十歲,順理成章地娶妻成親,他的妻子是本縣交河村曹姓家的姑娘,人稱曹氏。曹氏雖然生活在普通的農家,但天生一張巧嘴,能言善辯,遇事有主見,又會過日子,人人誇李玉娶了個好媳婦。
李玉向來教子很嚴,對他們也充滿了希望,希望他們有人能繼承李家的手藝和家產。李蓮英從小就顯得比同齡孩子頑皮、聰明,七八歲時便跟隨父母打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他在母親面前總是顯得比哥哥勤快能幹,幹活用心,又麻利、乖巧,能把父親熟製好的皮毛擦得乾乾淨淨,梳得順溜又光滑,疊得整整齊齊,是繼承家業的好苗子,因而很得父母喜歡。母親見他聰明伶俐,認定他是塊讀書的好材料,便主張讓他讀書,指望將來獲得功名富貴,陞官發財,光耀門楣。父親李玉則主張讓他學手藝,繼承自己的衣缽,保住李家的飯碗。夫妻二人為這件事還爭吵過。
李蓮英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他非讓祖母看他有幾分天意。www.hetubook.com.com祖母告訴他:「人一生有多大天分,都是命中注定的,做皇上的天分最大,就叫天子,老百姓的天分總在皇上之下。」李蓮英雖然對祖母的這些話半懂不懂,但卻堅信了一個信唸:人只要有膽量就能做官,膽量越大官越大。
子牙河蜿蜒流入大城縣境內,在城南十多里處,突然向東拐了一個大彎,變成了由西向東的走向,而且流經十幾里後,接著又折向東北而去。因此,老輩兒人把這一帶叫做十里彎。十里彎的南堤外,歷來是大城縣的富庶之地,因為它地勢高、土質好,旱了可用子牙河水澆地,澇了又可以向低窪處排水,可謂旱澇保收。就在這塊富庶的土地東頭,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十幾個村落。無論朝代如何更迭,這裡的人們繁衍生息,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擾。李蓮英就出生在這裡一個叫李賈村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李松來到學堂,老師便問李松到城隍廟裡玩鬧過沒有,李松一時記不起來,就說沒有。老師說:「你好好想想,城隍廟裡的雪球是怎麼回事?」李松經老師一提,忽然想起,說:「去年冬天,學生去城隍廟裡玩過一次,正好天降大雪,便隨手捏了個雪球放在供桌上,讓城隍爺給我看著。」先生說:「你趕緊去吧!這麼熱的天氣,城隍爺實在給你看不住了。」李松飛快地跑進廟裡,果然看到供桌上尚有一片水漬和一個杏核大小的雪球。李松便頑皮地說:「區區小事,何必如此當真。」他剛說罷,只見一陣清風吹來,雪球化作一團氣體被刮走了。老師知道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後,認定李松日後必定大富大貴,從此就認真教習李松。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松於萬曆年間考中武舉,封疆鎮守遼陽。後來,打敗入侵的金兵,當了兵部左侍郎。
李蓮英的祖父叫李萬芝,共兄弟三人,大哥李萬芬,二哥李萬芳,他排行老三。因其叔父李弘秀無子,遂將其二哥李萬芳過繼過去以承後嗣,《李氏家譜》上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兄弟二人婚後就分家單過了。李萬芝娶妻劉氏,分了十多畝土地、三間房子,夫妻二人起早貪黑,一個耕耘田間,一個在家紡線織布,過著衣食無憂的田園生活。幾年後生了個兒子,取名叫李玉,這就是李蓮英的父親。
如今,仍然有人把李蓮英當做河間府人,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河間古屬瀛洲,歷史上大城縣也確屬其管轄過。但從五代起,大城縣就歸屬霸州管轄了。到了明代大城縣已歸屬順天府管轄。《舊京人物與風情》一書中詳細講述了順天府所管轄各州縣的情況:清代時順天府管轄五州十九縣,五州是薊州、通州、昌平、涿州、霸州,十九縣為大興、宛平、良鄉、房山、三河、武清、寶坻、寧河、香河、保定(今文安縣新鎮鄉)、文安www.hetubook.com.com、大城、固安、永清、東安、順義、懷柔、密雲、平谷。大興、宛平縣衙設於北京城中,分治城區與近郊。其餘二十二州縣的地方事務,由順天府尹和直隸總督共同「查核」。所屬的同知、知州、知縣的升調遷謫都要與直隸總督會銜辦理,也就是現在說的雙重管理。一府掌管二十四個州縣,事務太過繁多,往往難以細細考量,不免掛一漏萬。於是,清朝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朝廷將順天府所轄五州十九縣,設四廳,由四路同知分管所屬二十四州縣。南路廳有霸州、保定(今文安縣新鎮鄉)、文安、大城、固安、永清、東安等七州縣,這樣管理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不至於下情難於上達。
李蓮英的祖上後來家道中落。曾祖李弘起,早年因家境貧寒還要過飯。他因拉得一手好胡琴,就隨鄉里的「打鑼班」為一些富貴人家婚喪嫁娶時唱戲伴奏。他所在的「打鑼班」常常因他的出色表現而獲得讚賞和額外的賞錢,鄉人便送了他一個「胡琴李」的美稱。他的名聲後來還傳到京城,還進京到朝廷大員府上演奏,得了不少賞銀。後來,他在北京西直門外開了一個縫補舊鞋的小攤。因善於經營,家境慢慢好轉起來。他省吃儉用,又過了些年,積累了些銀子,就在西直門外堂子胡同買地蓋房,開了個皮匠作坊,生意越發紅火。
李蓮英從小就得到祖母的疼愛,經常跟祖母一起睡,躺在被窩裡聽祖母給他講故事。他祖母是封建時期一個典型的信奉鬼神的鄉下婦人,總愛給李蓮英講一些帶神奇色彩的故事,李蓮英也常常在這些神奇的故事中睡去。

幸福而短暫的童年

家鄉投他做官的人很多。大城縣的「要做官,找李義,想發財,北京去」的歌謠流傳了很多年,可見其影響之大。
李弘起起初做些熟製皮毛、鞋包頭等小生意,後來逐漸發展到製作車馬鞍轡套具為主,生意越做越大。再後來經人介紹,與清廷軍機處在前門外打磨廠開設的軍需被服廠掛上了鉤(即後來的永增軍衣局)。他所熟製的皮革供應軍需,生意由此有了質的飛躍,算是正式步入正軌了。還立了個字號叫「永德堂」,算是正式有了自己的品牌。
李蓮英的父親李玉在這次大分化中雖然不是獲益者,但至少結果不是很差,加上他本來就有些積蓄,便趁著一些族人離家背井、逃難他鄉之際,大量低價收購他們的房屋土地。沒過幾年,他就購置了六七十畝土地,拴了一掛大車,蓋了十多間房子,甚至農忙時節還要雇些短工,以便打理田中的一應勞作。李玉在別人顛沛流離之際,日子卻越過越紅火。李玉夫婦認為這是求助神靈保佑得到的福氣,便經常到村西的大廟裡去上香,那一尊尊泥胎成了他們虔誠崇拜的偶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