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翁同龢傳

作者:高陽
翁同龢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章 求和終得和 恭王和樞廷

第十二章 求和終得和

恭王和樞廷

午一刻,余等入見,諭:「今日衛汝貴罪,刑部奏上,奉旨改立決,汝等有無議論?可從寬否?」三問莫對。論:「吾非姑息,但刑部既引律又加重,不得不慎。」諸臣因奏,不殺不足以申軍律。

恭王領軍機後,第一件事是請撤書房,這完全是針對翁同龢而發,因為翁同龢之在書房,猶如美國總統的特別助理,權侵政府,為恭王所不能容忍。翁同龢一個人力爭,無人應和;但慈禧的手腕很厲害,想借此收服翁同龢,且亦收到相當效果。十一月初十日翁同龢記:
安維峻一件未下,比至小屋始發看,則請殺李鴻章,劾樞臣無狀,而最悖謬者,謂和議皇太后旨意,李蓮英左右之,並有皇太后歸政久,若遇事牽制,何以對祖宗天下之語。入見,上震怒,飭拏交刑部議罪,諸臣亦力言宜加懲辦。臣從容論說,以為究係言官,且彼亦稱「市井之言不足信」。良久,乃命革職發軍台。四刻退,到書房後論前事,退擬旨,午初散。
借款是今日一大事,若以付鄙人,何異冥行索塗也。原件奉覽,乞細核詳示。龍節將發,留此以為指南之車,幸甚、幸甚。
這些洋將受有中國官銜,地位最高的是德國人漢納根,提督銜;另一名德國人哈卜門是參將;此外英國人戴樂爾,美國人馬吉芬為游擊,要求總兵劉步蟾向日軍乞降。劉步蟾見事不可為,自縊而死。提督丁汝昌、劉公島守將張文宣則服毒,此外殉難者,尚有總兵楊用霖,都司黃祖連。
安維峻實在不甚高明,暴露了他於外務既甚愚昧,事理人情亦欠通達的短處。是日恭王病假,假滿入值,斥同輩謂:「此等奏摺,歸檔了事,何必理他?諸公是否欲成此人之名?」恭王見識,畢竟過人,安維峻竟得大名而去,較之他的同鄉前輩吳可讀,實在和_圖_書太僥倖了。



敬白諸君行路者:敢告我昨得奇夢,夢見東天起長虹,長虹繞屋變黑蛇,口吞我鶴甘如蔗,醒來風狂吼猛虎,鶴籬吹倒鶴飛去,失鶴應夢疑不祥,凝望遼東心慘傷!諸君如能代尋訪,訪著我當贖金償。請為諸君說鶴狀:我鶴翩𦒘白逾雪,玄裳丹頂腳三節。請復重陳其身軀,比天鵝略大,比鴕鳥不如,立時連頭三尺餘。請復重陳其神氣,昂頭側目睨雲際,俯視群雞如螞蟻,九皋清唳觸天忌。諸君如能還我鶴,白金十兩無扣剝;倘若知風報信者,半數相酬休嫌薄。
孽海花第二十五回,記此段謂「章直蜚」(張季直),「聞韻高」(文芸閣)欣賞此帖時:「韻高嘆道:『當此內憂外患,接踵而來,老夫子繫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閒情逸緻。」果如所言,則翁同龢竟是毫無心肝,豈僅「可惜」,直是可鄙。
二十一年乙未正月,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自大東溝敗後,餘艦留旅順整修;旅順失守以前,先移艦威海衛。日軍進攻,南面砲臺先陷,丁汝昌燬北面各砲臺準備遁走,那知日軍修復南臺後,轉攻港內各艦,並以魚雷艇扼守水道狙擊,定遠、來遠、威遠、靖遠各艦相繼沉沒。魚雷艇十二艘駛出口時,全數被俘。劉公島的守軍譁噪求生路,於是洋將集議投降。
於此可知,德宗、翁同龢君臣,對此事都很緊張。翁同龢擬旨,特意照錄原奏全文;以下方接上諭:
十二月廿一日:衛達三總兵,部議論斬,奉旨即日處決。申刻赴西市,觀者如堵。
這道上諭中,要緊的只是「恐開離間之端」一語。因為慈禧最敏感、最重視、最易動怒的,即是此事。翁同龢既為天子近臣,又為安維峻的座師,且申救安維峻,實處嫌疑之地,所以次日作「失鶴零丁」帖https://m.hetubook.com.com,製造一條「花邊新聞」,既以表示和議並未影響他的閒豫的心情;亦所以表示安維峻之獲嚴譴,在他中心泰然,毫無哀戚。
清史稿衛汝貴傳:

尋人的招帖名謂「零丁」;翁同龢這篇「失鶴零丁」,全仿後漢戴良「失父零丁」帖。全文為「孽海花」所引錄:
顯然地,刑部原議「斬監候」,德宗改為「斬立決」,而衛汝貴家已行賄於李蓮英,乞恩慈禧,猶有貸其一死之意。葉昌熾亦有記:


議和之事,李鴻章本已派德璀琳為代表,伊藤博文以其非全權,拒與相會。於是由美國駐日公使譚恩,及駐華公使田貝斡旋,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允派全權代表,與中國代表會議,地點在日本廣島。中國的代表是戶部侍郎張蔭桓、署湖南巡撫邵友濂。議和當然要賠款,翁同龢推給張蔭桓,而張蔭桓正中下懷。是年十一月廿七日,翁致張函云:


歲尾年頭,慈禧與德宗,母子各行其是,恭王則歛盡鋒鋩,一無主見,慈禧召見,談如何請各國調停謀和;德宗召見則談如何加強戰備,支援前線。李鴻章的處境約略相似,而痛苦遠過之,設在簽押房間壁的電報房中,商量講和與調兵遣將的電文,同時併發,左右為難,而衷心所願望的是,能打一場勝仗,內以塞輿論之望,外以留談和的「本錢」,可是他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其實,翁作此帖,別有寄託,亦別有作用。作夢是寓言,鶴用丁令威的故事,指遼東,最明顯的證據是「長虹繞屋變黑蛇」;圖讖每以五行所象徵之色,配合十二生肖,以指干支,如「紅羊」指丁未,「白兔」指辛卯;「黑蛇」則為光緒十九年癸巳,遼東之禍,固起於是年朝鮮東學黨之亂。又詩中「我鶴翩𦒘白逾雪,玄裳丹頂腳三節」,乃有意暗指白山黑水之和圖書東三省,以加深遼東的印象。而懸賞求鶴,則表明了他的主張,願償金贖遼,或他國能助中國保全遼東時,亦願酬謝。此一寄託,殊為淺鮮,莫非文廷式竟不能索解;抑或曾孟樸諱而不書?已無可究詰。



衛汝貴論死在當年十二月。翁同龢是月卅一日記慈禧召見情形云:
至於別有作用,則慈禧既已公然主和,則一月前有「事定當將此輩整頓」之語,翁同龢恐禍連及己,故作閒豫,以示無所用心。此帖作於安維峻蒙禍之翌日,意尤可想。


明年,鎖送京師,按實,論死。
安維峻由「大俠」王五護送出塞之時,張蔭桓正將束裝東渡,陛辭時兩宮分別叫起,特降黃紙諭旨,飭其議和時須請旨,割地及力所不及者,萬勿擅許。因為如此,日本以其非全權,拒不與議。而且因為廣島屯兵,不許張蔭桓逗留,令赴長崎候信。而就在此一個月中,海陸兩軍,連連大敗,已非談和而須求和了。
其時朝廷大起宿將,命兩江總督劉坤一督辦軍務,國內外防剿各軍,均歸節制,兩江總督則由鄂督張之洞兼署。湖南巡撫吳大澂志切請纓,豪氣萬丈,提兵出關以後,打電報回來說:「海(城)蓋(平)驚蟄前可以肅清。」葉昌熾日記中說:「怖其言河漢無極。」結果一戰而潰,憤欲向裁,當時有一副諧聯:「翁同龢兩番訪鶴;吳大澂一味吹牛。」即指其事。
具日期為「冬至次日」,前一日冬至即十一月廿六日,上諭宣示張、邵赴日會議和局。所謂「龍節將發」即指東渡。
衛汝貴字達三,安徽合肥人……光緒二十年日朝戰起,率馬步六千餘人進平壤,臨行,鴻章誡以屏私見、嚴軍紀。至牙山,退成歡,與日軍相見,尋復趨平壤合大軍。平壤,朝舊京也,聞我軍至,爭攜酒漿以獻,而軍士多殘暴,掠財物,役丁壯,淫|婦女,汝貴軍尤甚,殺義定朝民,眾滋忿。復蝕軍糈八萬運家,軍大譁,連夕自亂,互相蹈藉。時為至昆血戰大同江,浮舟往援,敵稍卻。玄武門嶺失,即竄走。鴻章方據葉志超牒奏捷,俄而安東、鳳凰陷,瑯蹌走岫巖;岫巖陷,走奉天。朝士交章糾其罪,詔褫職逮問。汝貴治淮軍久,援朝時年已六十矣,其妻貽以書,戒勿當前敵,汝貴遇敵輒避走。敗遁後,日人獲其牘,嘗引以戒國人。www.hetubook.com.com
「孫某」謂孫家鼐,亦在毓慶宮行走。翁同龢保孫謹慎無失,即謂其不致在書房弄權。翁同龢本來對慈禧已有反感,至此復又死心塌地,以調和母子感情為己任。

殺一衛汝貴,不過稍平民憤,於振作士氣,毫無作用。及至張邵東渡被辱,翁同龢因戰無可戰,竟亦贊襄和議。二十一年正月十二日記:
至於陸軍,在山海關至鴨綠江,作了一次「腐敗暴行大展」,排行榜的榜首是李鴻章的小同鄉,寧夏鎮總兵衛汝貴。此人行伍出身,先隸劉銘傳部下,由剿捻的軍功保案中,升至總兵;總兵守兵家要地,名之為「鎮」,有「鎮」之地即為總兵駐紮之處,但衛汝貴歷授河州鎮、大同鎮、寧夏鎮,皆未到任,為李鴻章「留統北洋防軍」;易言之,只是李鴻章的「警衛營」主管而已。
近因時事多艱,凡遇言官論奏,無不虛衷容納,即或措詞失當,亦不加以譴責,其有軍國緊要事件,必仰承皇太后懿訓遵行,此皆朕恪恭求治之誠心,天下臣民,早應共諒,乃本日御史安維峻,呈進封奏,託諸傳聞,竟有皇太后遇事牽制,何以對祖宗天下之語,肆口妄言,毫無忌憚,若不嚴行懲辦,恐開離間之端,安維峻著即革職,發往军台效力贖罪,以示儆戒。原摺著擲還。


議和的決心,在十一月初完全確定。最具體的跡象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恭王復入軍機。在此以前恭王掌譯署並領巡防處,重貼在洋務及軍務,為了主持和議,必須長樞。同日,恭王請起,偕孫毓汶、徐用儀、張蔭桓進見;張蔭桓是預定赴日求和的專使。
翁同龢訪鶴之前一日為十二月初二,是日記云:
辰正三刻偕慶邸入見皇太后於養性殿,諭:「戰事屢挫,今使臣被逐,勢難遷就,竟撤使歸國,免得挫辱。」於是恭邸,孫、徐兩君囁嚅委婉,謂宜留此線路,不可決絕。述田貝言,若決絕則居間人亦無體面。諭曰:「若爾,中國體面安在?」諸臣略勸慰。臣謂:「定約畫押,既錄入國書,則批准一節,亦宜敘入,或稍可維持。」聖意韙之。……於是定改國書,添定約畫押,而批准二字其輕筆逗出。
巳正先散,正欲少休,蘇拉來傳有起。馳入知獨傳臣起,午初入見儀鸞殿,上亦在座,臣力陳課不可輟。太后諭曰:「此恭親王所陳,前日予所諭太猛,今改傳滿功課及洋字均撤,漢字不傳,則不輟之意可知。汝等仍於卯初在彼候旨,或傳或否,或一人,或二人,皆不拘可也。」臣叩頭稱聖明洞察,一一敬遵。因論人材賢否,及志銳舉動荒唐,又回溯同治年事。臣不禁淚下如糜,慈顏亦為之慘戚。復褒獎數十語,大略謂汝信實可靠。臣又力保孫某謹慎無失,凡三刻始退。

主戰的結果,落得個要為戰敗求和籌賠款,翁同龢自是萬分難堪憤懣,但表面上卻顯得心情閒豫。十二月初三日記云:
是日事簡,閒步東院,一鶴既去,因作零丁帖求之。得於海岱門外人家,白金八兩贖歸。

於是總理營務處道員牛炳昶主持投降,海軍大小艦艇,尚餘二十三艘,悉為日军所有。「渤海換了昆明湖」原為醇王悔恨之言,自度亦未必至此,而居然至此!泉下有靈,不知如何痛哭流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