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作者:凡禹 和琳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和珅的傳奇人生 第一章 家世源流——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了和珅

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和珅的傳奇人生

第一章 家世源流
——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了和珅

另外,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被「授予三等侍衛,挑補黏竿處」。黏竿處是大眾的通用稱呼,它的官稱是「上(尚)虞備用處」。這個部門通常由侍衛十人組成,主要負責皇帝的日常出行事宜。每當皇帝出行時,服侍在皇帝的乘輿(轎)左右,負責扶轎、打燈籠等工作,俗稱叫「打執事」的。另外有「司庫一員(由內務府委派),掌黏竿、釣竿及一切用具。」

和珅在諸同學中更是鶴立雞群。因為在清朝中期,八旗子弟的大多數都已腐化墮落,終日沉浸在「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環境之中,整日養尊處優,提籠遛鳥,無所事事。於是,他們整日進戲院、去煙花之地,並以此為樂,更無一技之長,徹底淪為紈絝子弟。與這些終日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相比,和珅確實是一個勤奮上進、出類拔萃的人物。
和珅知道和賴五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借錢更是沒門兒。反正地是和珅家的,地契在我手裡,有理走遍天下,於是一紙訴狀遞到保定府。誰知那賴五早就和保定知府沆瀣一氣,那知府唇紅齒白說和珅無理取鬧,意欲勒索錢財。
英額地方的鈕祜祿氏原本都生活在長白山地區,後來也是跟隨建州女真部遷移至此的。例如,清朝開國元勳、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就是「世居長白山」,後來他祖父阿陵阿跟隨建州左衛一起,「移居英額峪」。額亦都家族是滿族的一大名門望族,家資豐厚、殷實富裕,一直很興旺。阿陵阿本人在部族中也很有聲望,被人們稱為「拜顏」。額亦都童年時父母被仇家所殺,他本人因友人相助才躲過一劫。從此他對仇人產生了刻骨的仇恨,發誓一定要替父母報仇雪恨。當他剛剛十三歲時,就隻身找到仇家,手刃了殺父母的仇人,可見其報仇的決心和勇氣。之後他為了避難,投靠到嘉木湖寨長、姑父木通阿家,恰巧努爾哈赤是他姑夫的朋友。明萬曆八年(一五八○年),努爾哈赤留宿嘉木湖,兩人相見。額亦都認為努爾哈赤見識廣闊,非同凡人,引為知己,決定追隨他闖天下。從此他一直跟隨努爾哈赤馳騁疆場,成為努爾哈赤的左膀右臂,為後金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和珅家族雖然和額亦都不是直系親屬,但他們同屬一個地方的同一姓氏,在講究同鄉關係的清代官場,這一點畢竟對和珅家族是大有裨益的。
眼看家中難以為繼,和珅想起祖父曾經留下十五頃官封地,在保定一帶,於是去保定想辦法。
為了籌措生活費用,身為家中長子的他只得忍住羞愧,迎著別人的白眼四處去借錢。他先向父親生前的故友去借錢。常保生前的故友,在他在世時,常來常往,親熱非常,及至常保病逝,不僅帶走了和珅的希望,也帶走了親戚朋友們的交情。
當和珅還在懵懂之年就不得不面對生命中的第一次巨大的考驗。還在和珅年少之時,家中就陡發變故,將他一下子推到了人生的危境之中。
不料賴五仗著和珅年幼,真的耍起「賴」來。他藉口這幾年保定天氣異常,旱澇不定,土地收成很少。再加上前幾年乾隆帝南巡,保定百姓需要納稅捐銀,這十五頃地的收入真的是少得可憐,租金無法按時收齊,根本落不下多少錢。賴五大言不慚地說:「少主人若要十兩八兩的,我賴五全家上下勒緊褲腰帶也要湊齊。如今這一百兩實在沒有地方去籌啊。」
他生前受人尊敬,死後連皇帝也對他表示尊重之意。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英廉病故,乾隆帝特賜白銀五千兩為其治喪,祀賢良祠,謚文肅。由此可見,英廉在乾隆朝始終為官,並身居顯位,並沒有受到他出身的影響。英廉為官清正廉明,政績突出,而且名聲極好,因此頗受乾隆帝的器重。

長白山麓的大姓

努爾哈赤十歲時,其生母去世,後母待其不好。長大後為了不再受後母欺辱,十九歲時與其父分家單過。此後他嘗試過多種討生活的方式:他曾帶著當地的土特產到撫順與漢族商人進行貿易,也曾在明朝名將李成梁部下當過差。這些經歷使他深刻瞭解了漢族文化和習俗(他本人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並初步掌握了明朝在遼東的實際情況。明萬曆十年(一五八二年),李成梁奉命幫助建州衛蘇克素護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攻打建州右衛酋長阿台時,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事後,明政府立刻任命努爾哈赤承襲建州左衛都指揮使、都督僉事,並加封龍虎將軍頭銜,同時還賜給他三十餘封敕書和三十匹馬,以表示對這一過失的歉意。但努爾哈赤心中已經種下了仇恨的種子,這一事件也成了他日後反明的正當理由。
隨行的劉全氣得七竅生煙,只是喘著粗氣,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和珅反而冷靜下來,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多說無益,轉身就默默地走了出來。
清代的許多名人與文臣武將都姓此姓,甚至皇后、皇妃中亦有不少人出自此姓。例如,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雍正帝的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的生母,額亦都的後裔),等等。和珅家族屬於英額地方鈕祜祿氏。英額係指遼寧省東部的「英崿(額)峪」地方。「英額峪」地方,現在叫「英額門」,是今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境內的一個鄉鎮。此地有一條小河名「英額河」,從這裡流向西南興京界,最後注入渾河。此地原是一個小小的軍事、交通要地,設有「柳條邊門」。此地離後金國的都城「費阿拉」與「赫圖阿拉」不遠,因此軍事地位比較重要。
人們通常說,和珅曾在鑾儀衛當差,做過「拜唐阿」,是給皇帝抬轎子的,言外之意認為他的社會地位很「低微」,但由此便得出和珅出身「低微」的結論,未免有些輕率。其實「拜唐阿」一職就是「上虞備用處」轄下的屬官,是清朝一個低級別的武官官職。清禮親王昭連在《嘯亭雜錄》中對此做了細緻的描述:「定制,選八旗大員子弟中的捐捷者為執事人,司上巡狩時扶輿、擎蓋、捕魚、罟雀之事,名曰『上虞備用處』。蓋以少年血氣僨張,故令習勞勩,以備他日幹城侍衛之選。實有類漢代羽林制也,而精銳過之,蓋善於寵馭近侍之制也。」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能夠當上「上虞備用處」的「拜唐阿」,不但不意味著和珅的社會地位「卑賤」、「低微」,反而證明了他是「八旗大員」的優秀子弟,是皇帝從眾多旗人青少年中千挑萬選出來的佼佼者。負責在自己身邊聽差,藉以對他們經常進行各種熏陶和錘煉,日後定會有大用。俗話說,皇帝身邊無小官。所以,和珅雖然不是出身顯貴之家,但畢竟也是生在滿洲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中上層武官家庭,並非出身貧寒之家。hetubook.com.com
結縭三十載,所願白頭老。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看來天將降大任於和珅,必先苦其心志。和珅十歲時,苦難再次向他襲來,父親常保在福建任上突然病逝。全家人唯一的生活來源也突然中斷了,家中的生活立刻拮据起來。
自此退食餘,誰與伴昏曉。

淚枯挽莫眾,共穴傷懷抱。
在古代,賣地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意味著你是敗家子。自古當官、經商的有錢了就買地作為家產。許多富人看準時機投資買地,廣置良田,才成為富豪鄉紳的;家境中落的,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動賣地的念頭。總之,賣房子、賣地就等於敗家,何況和珅家的地是祖上傳下來的官封地。賴五攛掇和珅賣地,分明就是趁火打劫,乘人之危,想霸佔和珅家的祖產。僕人劉全甚至氣得要捋袖子要打賴五。賴五終於凶相畢露,索性把和珅主僕二人趕了出來。
關於和珅的出身,很多人認為他出身「低微」、「貧賤」,甚至有人說他家出身「包衣」。這種觀點也影響到了國際上對和珅的認識。例如,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來華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在他的回憶錄《乾隆英使覲見記》中就寫道:「皇帝之首相,即和中堂,其人乃一韃靼,出身頗微,然很具有才具。」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也不符合實際情況。
和珅三歲喪母,幼年時期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大不幸。和珅的父親常保為人中正平和,做官清正廉明,要不是有世襲的蔭職和「著名的兒子和珅」,恐怕這些我們也難以知曉。他身為福建都統,很少在京城,也少有接近核心權力層的機會,所以也無法調回京師。他多年戍守在外,無暇照顧和珅及其弟弟和琳以及家庭。繼母對待他們兄弟也是少有笑臉,難見溫情。和珅兄弟每日在繼母的白眼中度過,甚是淒涼悲苦。所以,和珅就是在難覓父愛,也無母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學校的任課老師更是沒得說,絕大多數都是進士出身的翰林。該校課程多樣、全面、正規,要求嚴格,教學效果好,成績顯著,培養了一大批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幹才。咸安宮是名副其實的「重點大學」。
怎麼辦?弟弟和琳還在家裡眼巴巴等著和珅籌款上學呢。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話,他卻借不到一個銅板。賣地?怎能對得起列祖列宗;不賣,自己眼看就要活不下去,這樣更加對不起他們。
大學士英廉為何會把掌上明珠嫁給和珅呢?我們先來說說英廉。英廉,字計六,號夢堂。他家原來本姓馮,祖籍遼東,內務府包衣籍漢軍鑲黃旗人。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中舉,最初為筆帖式,從事文秘工作;後來幾經陞遷,官至淮安府同知、永定河道台、內務府主事、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正黃旗滿洲都統、協辦大學士、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等;同時他還任過《四庫全書》正總裁的官職。可以說他是乾隆時期頗得皇帝青睞、信任的權臣之一,是當朝的大紅人。
和珅的父親常保死後,門庭冷落鞍馬稀,又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家境就迅速敗落了。沒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學習又是一個在短時間內「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行業,和珅卻堅持要把讀書繼續下去。和珅從哪裡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也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功利思想;也許是和珅認識到自己家庭的現實情況,刻苦攻讀,以求科舉的金榜題名才是唯一出路。無論是哪種原因,反正和珅是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咸安宮官學的學業繼續下去。
「八旗制度」是一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原來女真人進行狩獵、生產和軍事行動時,每十人為一基本單位,名為「牛錄」,其頭目稱「額真」,相當於「佐領」。實力壯大後,改為每三百人為一「牛錄」,五個「牛錄」為一「甲喇」,總共一千五百人,其頭目為「甲喇額真」,漢譯為「參領」。五個甲喇為一「固山」,共七千五百人,其頭目為「固山額真」,漢譯為「都統」。和*圖*書
和珅心中早就知道賴五會來這一套,也就不再客氣,一一道出自己的想法:賴五代為管理土地多年,每年交給和珅家的銀兩穀物只有六七成,父親死後更是又減了兩三成。和珅全家念在舊情,一直沒有追究。現在和珅兄弟急用銀兩,賴五只要還上舊賬也就夠了,卻要這般推托。
努爾哈赤打著為父、祖報仇的名號,以其父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率眾討伐尼堪外蘭,從此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征伐。經過二十餘年的不斷殺伐,最後統一了女真各部,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八旗制度」。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又建立了後金國,公開與明政府決裂,並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
和珅天資聰慧,記憶力強,過目不忘;再加上他有一股向上的精神,非常用功,因此經常得到老師們的誇獎、表彰。例如,後來得到他信任、照顧與提拔的老師就有吳省蘭、李潢和李光雲諸人(這些人有的還曾在他家任過教)。
咸安宮官學坐落在皇宮西華門內(此地在康熙年間曾經拘禁過皇太子胤礽),與武英殿相鄰。明代這裡為后妃居所,天啟皇帝的乳母、曾與大太監魏忠賢狼狽為奸的客氏就曾居住於此。清兵入關後曾一度閒置不用。雍正即位後,為加強對宗室和八旗子弟的思想教育和控制,鞏固皇權,便決定利用此地設置一所學校,以彌補「景山官學生功課未專(位於神武門外北山門兩側)」,同時便於自己直接督促和控制。
追思病時言,尚祝余足好
小小的和珅真的感到很無助,蕭瑟的秋風中,他坐在滿是落葉的台階前,一臉的愁眉不展。天空,雲捲雲舒,風雲正變幻莫測,和珅突然醒悟。祖宗的遺產難道只能夠作為避免凍餓而死的遮羞布嗎?自己如果不努力,早晚坐吃山空。人生在世,總要有一些響噹噹的大作為。與其留著地產浪費時間和精力,消磨自己的意志,不如索性賣掉,取得資本,投入到讀書和打拼上,為自己博取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和珅生命中的不幸絕非他所願望,也並非他成功的必經之路。憑和珅的聰明才智和機敏好學,成功是必然的。他的不幸經歷只是一個催化劑,加速了他自我砥礪、鍛煉的進程。先秦的孟子曾說過:人都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後才「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到達成功的彼岸。
咸安宮官學是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要進入該學校,必須是八旗子弟中長相俊秀者或內務府子弟,同時學業要十分優異,每年只選八十名左右的學生入學(八旗中每旗選十名),而且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學校設管理大臣、協理事務大臣,另有滿漢總裁。總裁須是翰林,教師也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必是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通過考核後方可擔任。學校不僅開設一般的經、史、子、集課,而且還開設滿、漢、蒙、藏等多種語言課,同時教授騎射、習用火器。可以說,咸安宮官學是培養文武全才的貴族學校。
咸安宮官學不收學費,但日常生活費用需要自己負擔。憑著父親常保的薪俸,和珅與和琳倒也不必為讀書之外的事情操心。
遊川分比鱗,歸林嘆隻鳥。
猶憶含殮前,不瞑心未了。
這樣看來,這所學校一開始的目的就主要是為培養內務府人員的優秀子弟而專門設立的。及至乾隆年間,學校的性質有所改變,它除了繼續供內務府官員的優秀子弟就讀外,生源已經主要是大量八旗官員的優秀子弟。

八旗子弟獨翹楚

英廉有一個兒子和兒媳是先他而去的,並留下了一個女兒。因為這個小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就對其格外憐愛,精心呵護、培養。待到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英廉為了給她挑選一個理想的佳婿,使其後半生免受淒苦,確實費了一番苦心。他要為孫女找一個既品行端正,又年輕俊朗;既才氣出眾,又善解人意,將來有所作為的才貌雙全的好後生。他慧眼獨具,最後選中了和珅。
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常保去世,二十歲的和珅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此時,這一職位已經在他家承襲了五代。雖然這是一個世襲的功名,但是國家承平日久,官職不像當年那麼難以獲得,所以,三等輕車都尉的官職到乾隆時期已是一個很一般的職位。但常保所任的福建副都統一銜,卻是有職有權的高級武官,這個官職在清朝屬於正三品,和現在的「中將」職位相當。並且後來皇帝又賞給了他家一個一等雲騎尉的官職,這在當時眾多的八旗軍民中,並不是人人都可得到的。另外,和珅的生母是河道總督嘉謨的女兒,繼母係吏部尚書伍彌泰之女,這些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時代,哪家達官貴人肯把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呢?如此和珅的「出身低微」又從何說起?
判定一個人能否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是看他是否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以及對待環境,尤其是逆境的態度。順風順水是難以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的,只有在逆境中的表現,才最能說明他的能力有多強。
不料,賴五聽了和珅的攤牌話,更加理直氣壯了,不由得站起來大聲說:「你的意思是我欺瞞你了?天不作美,旱澇不均,佃戶們都是刁民,奸猾得很,租金也是能不交就不交。我也只是代為管理,我又能和-圖-書怎樣?你要是真急用錢,把地賣了得了。反正我是湊不出一百兩銀子!」
和珅在此窮困之際,只得與僕人劉全同去一趟保定,本打算借些銀兩使喚。賴五見和珅到他家來,自然心知肚明,但表面上仍然以禮相待,置辦酒席,對和珅、劉全假意熱情。和珅知道他是父親的舊部下,言語也頗為恭順:「想當年家父對您不薄,現在父親去世,我兄弟二人學費都沒有著落,家中十幾口人也都衣食堪憂,特來向您借些銀兩,尋求幫助,渡過難關。」和珅知道賴五此前就對稅銀動過手腳,是個不爽快的人,沒敢多說,提出籌款一百兩銀子即可。這個數字其實並不多,賴五管理這些土地多年,隱瞞沒有上繳的銀子也不止這個數。
和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世人曾為此爭論不休。但是,他在幼年時期所遭受的磨難,對他能夠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這是世所公認的。
婚後的和珅更是春風得意,一是自己娶到了馮氏這樣的嬌妻,二是慶幸能夠得到英廉的垂青,自此更是勤勉讀書,準備考試,為入仕爭取資本。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就出身於建州左衛的頭領(都指揮使)之家,他是後金的創始人。據說仙女佛庫倫在長白山天池沐浴,吃了放在她衣服上的靈鵲銜來的(紅)果子後生下一子,就是努爾哈赤的先祖布庫里雍順。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也反映出他身世的不平凡,要不然也不會有人加以附會。他的六世祖猛哥鐵木耳(又稱孟特穆)就做過建州左衛的都指揮使,其家族一直沿襲此職位。當然,他的父親塔克世(又稱塔失、他失)後來也順理成章地承襲了這一職位。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代稱「敵烈氏」,金代稱「女奚列氏」,元代稱「亦氣烈氏」,明代稱「鈕祜祿氏」。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姓,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姓。「鈕祜祿」氏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家族人丁興旺,在清代分屬於滿洲八旗中的各旗下,不單隸屬某一旗。
馮氏去世當年,和珅曾為妻子馮氏一連作了六首「悼亡詩」,可見對其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其中一首寫道:

英廉賞識結親家

到了乾隆年間,學校的制度有所變化。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二月,乾隆帝親自下令,在內務府所管轄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所屬「上三旗」的九十名學生內,挑選出三十名優秀者送往咸安宮官學讀書;此外,再令八旗都統等,將可以造就的俊秀子弟,每旗選十名,如果大臣子弟中有情願讀書者,也可以在份額內准其入咸安宮官學讀書。凡在咸安宮讀書的學生,除了有補貼之外,學習時間也不僅僅局限在十年之內(八旗官學的學生,必須十年內完成學業),一直到出任為官前,均可在校學習。
據清史檔案與和珅的《嘉樂堂詩集》的「詩注」記載,他家隸屬於滿洲正紅旗二甲喇,其原來的宅第坐落在西直門內驢肉胡同的東頭、著名古剎「廣濟寺」後面,離該寺不到一箭射程的地方。和珅與其弟和琳都出生在這裡,一直共同居住到他家的旗籍被抬入正黃旗,才遷至到正黃旗領地德勝門內什剎海畔的大宅第,也就是現在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的恭王府。
屏幃尚彷彿,經卷徒潦倒。
這段由盛而衰、幼年成孤、四處借錢度日的不凡經歷,使和珅鍛煉出了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他逐漸變得堅忍而又深藏不露、老成持重起來。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嫩芽,在經歷了淒風慘雨的洗禮之後,終於茁壯成長起來,煥發出無限的生機。
我國東北地區一直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滿族,其先祖可以追溯到世代活動在這一帶的女真人。發展到明朝初期,女真人分為建州、野人、海西三大部。建州女真主要分佈在長白山北部至牡丹江、綏芬河一帶,是三部中社會經濟發展最快的一部,同時也是受漢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明朝中葉,由於不堪忍受其他落後女真部落的侵擾,建州女真開始不斷南遷。到了明英宗統治時期,建州女真遷居到渾河、蘇子河上游一帶,並逐漸在以「費阿拉」與「赫圖阿拉」為中心的地區定居下來。
長兄為父,他盡量在弟弟面前充當小大人,盡己所能為兄弟二人籌錢。他也在一次次的求助過程中得到鍛煉並且逐漸成長起來,而這些更加激發了他奮發向上的勇氣。
涉世未深的和珅本以為他的那些叔叔大爺們絕不會見死不救,於是滿懷希望地登門造訪,誰知不是被趕出就是吃閉門羹。一次次的乞求,除了讓和珅體驗一次次的屈辱外,沒有換回一個銅板。
和珅與馮氏結為伉儷後,兩人相親相愛,感情甚篤,夫唱婦隨,比翼雙飛,彼此相約百年好合,白頭到老。這種真摯的感情,從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年)馮氏去世時和珅所表現出來的沉痛、悲傷與落寞的心情,就可以略知一二。
鈕祜祿氏是滿洲八旗氏族中的一個望族。鈕祜祿氏在清朝是大姓,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鈕祜祿,在滿語中意為「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佈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地區。狼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女真人出於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
和珅是在自己家中的私塾裡開始自己的啟蒙教育的。剛開始,和珅與比他小三歲的弟弟和琳一起,專門請私塾先生啟蒙,www.hetubook.com.com只是教授一些諸如《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入門讀物。當然也零星接觸了一些「四書五經」的知識,但並沒有系統、規範地學習。和珅十歲時,與弟弟和琳先後被選入了咸安宮官學讀書,開始接受系統的教育。
咸安宮官學由內務府一人為總管,負責督促檢查。除各科教習外,設筆帖式一人,負責文書工作。起初學生不在學校住宿,晨入暮散,提供午餐。除學習所用筆墨紙硯、弓箭馬匹等由官府提供外,每一學生每日補助伙食菜銀五錢、米一升,每月發銀二兩為零花錢。
鑲黃旗居安定門內(清皇族屬於此旗),正黃旗居德勝門內,正白旗居東直門內(以上三旗為「上三旗」,由皇帝親自統領)。鑲白旗居朝陽門內,正紅旗居西直門內,鑲紅旗居阜成門內,正藍旗居崇文門內,鑲藍旗居宣武門內(以上五旗為「下五旗」)。
在這裡,和珅不僅掌握了各種知識技能,還有了其他一些收穫——結識了一批有背景的名人子弟,這是寶貴的人脈資源。加上從這裡出去的學生都好似名牌大學畢業,有了這個超硬的牌子,特別受到皇帝的重視,確實是仕途開始的最好的敲門磚。正是在這個時期系統、全面地接受和積累了各種知識,才使他日後為官時充分施展了「才能」。
賣地的錢財,剛剛夠和珅兄弟兩年的生活費用,這足以保證和珅能夠順利完成咸安宮官學的學業。咸安宮官學儘是貴族子弟,大多不學無術、玩物喪志。天性機敏的和珅兄弟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機會只有一次,更加勤勉刻苦。如同默默吐絲的蠶蛹,為自己能夠破繭成蝶做著準備。
沒了父親,和珅與弟弟和琳在京城咸安宮讀書的吃穿用度更加緊張,學習、生活費用沒有穩定的來源,不得不借錢度日。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借錢,剛開始還有人借,次數多了,別人也就不再與他來往。這些人有的是怕借錢以後有去無回,和珅還不起錢;有的是看不起和珅這樣的「窮親戚」,怕失了他們的身份。就連他的外祖父嘉謨也對他誤會重重,以為他只是一個借錢維持「高消費」的紈絝子弟,這一切使和珅心中無比煩惱。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和珅的心又一次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和珅雖不是生在大富大貴之家,但也是將門之後,原本有穩定的生活來源,不必為生計所累,可以過著悠閒、舒適的生活。若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就難以在史料中尋見作為乾隆帝的宰相和最大寵臣的和珅了。
由於和珅博學強記,在咸安宮官學學習期間,他不僅把傳統國學典籍背誦得滾瓜爛熟,而且他還精通了滿、漢文字。此外,他還掌握了蒙古文和藏文以及西域秘密咒語。與此同時,他的詩詞書畫水平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珅如饑似渴地汲取豐富的營養,完全超過了當時的其他學員。這從當時著名學者袁枚表彰和珅、和琳兄弟「少小聞詩通禮」也能看出來。
就在瞬息之間,和珅拿定了主意。為了能夠繼續在咸安宮官學安心讀書,考取功名,跳出依靠祖產渾渾噩噩度日的藩籬,和珅當機立斷,決定賣地。剛滿十三歲的和珅,放棄了半死不活的生存狀態,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通向光明而又佈滿荊棘的艱難跋涉之路。
明朝政府主要是採取「分而治之」政策對待「女真三部」。常常是打一部,拉一部,使其此消彼長,在他們中間製造各種矛盾,使其相互掣肘,不相一統。後來,明政府看到建州女真逐漸強大起來,為了防止其過於強大而威脅中央政府,遂將其一分為三,設立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因此,直到明朝後期,明朝政府對女真各部還實行著有效的統治。
常保並未為子孫後世留下多少家產,因此,少年和珅雖身處累世為官之家,卻連日常生活都難以保證。加上喪母失怙,其心理上遭受沉重的打擊,真正處於人生的低谷。
和珅家中基本沒有額外收入,除了官封地之外也沒有置辦什麼產業,全憑父親一人的薪俸過活。雖然衣食無憂,但差不多也是「月光族」。
與馮氏結婚不僅使和珅獲得感情上的慰藉,更重要的是英廉此後對和珅的賞識與提攜,為和珅仕途飛黃騰達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和珅獲得的第一個有實權的職務是戶部侍郎,而戶部尚書正是他的太岳父英廉;和珅到雲南查辦李侍堯一案,是太岳父英廉等人負責查抄李侍堯在京財產的;和珅獲得的戶部尚書一職,又是太岳父英廉升任大學士後留下的,其中聯繫耐人尋味。總之,太岳父英廉是和珅進入仕途的提攜人和領路人。他對馮氏的感情深厚,也不無這方面的原因。

變賣祖業為求學

和珅的決定是大膽的,也是正確的,靠著賣地所得的銀兩,他與和琳在咸安宮官學的學業才不至於中斷。在這裡,和珅受到了很好的傳統教育,為他日後為官能充分施展才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和珅是其滿語名字的音譯,漢語意思是「三綱之綱」。和珅的乳名叫善保,字致齋,生於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他們的家族在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年)與其他八旗軍民一起入關,進入京師(今北京)後,便按照當時的規制:漢人全部遷出內城,其房屋由八旗軍民居住;又按「旗分制」的規定,八旗軍民嚴格按照旗分不同劃分住處。特別是在清朝前期,京師的內城設有按滿洲、蒙古、漢軍等旗籍劃分的二十四都統衙門,各旗分別有自己的駐防領地和固定教場、學校等設施。至於各旗人員的家居住處,也是按旗分不同,分別住在不同的區域。一般說來,這一規定從清初至清末大體上沒有什麼變化。當時的具體規定如下。
從以上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與馮氏夫婦結婚三十餘年間,彼此關係一直很融洽,以致和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以相信馮氏的離去,就連她說的話也都言猶在耳,難以忘懷。

和珅家族的出身

咸安宮官學分為漢書十二房、清書三房,各設教師一人,教授騎射和滿語的教師三人。該校所設課程,主要有滿、漢、蒙古語文以及經史等文化課。此外,每個學生還必須學習騎射和習用火器等軍事課程。咸安宮官hetubook.com.com學的學制一般為五年,期滿考核。一二等給七八等筆帖式,賞緞匹、筆墨等;餘者年幼留校繼續學習;年長者退回本旗。此外還可以參加三年一次的鄉、會試。由於宗室和八旗子弟參加的鄉試、會試單獨舉行,錄取比例高,因而,只要進入咸安宮官學,就已經有半隻腳跨入了仕途,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快車道。
古語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有一句歌詞也唱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許多人經受不起厄境的洗禮,在淒風苦雨中消沉,在大浪淘沙中迷失。幸而和珅家道中落而未能奪其志,使其沒有向命運低頭。
嘉慶、道光時期,做過雲貴總督和翰林院編修的吳振在其所著《養吉齋叢錄》中就有具體描寫:「咸安宮官學,在大內西華門內,為八旗官員子弟讀書處。總裁以滿、漢翰林各二員充。其後由掌院派充,滿二員,漢四員。按日稽課,西配殿讀滿洲書者,則滿總裁稽之。」在該校擔任講課的教師主要由翰林充任,至少也得是進士、舉人出身者。學校分為漢書十二房,清(即「滿」)書三房。主要教授文武兩科。文的有「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清文(滿文)與蒙古文、藏文,間有詩詞、書畫等方面的培訓。武包括騎射、摔跤以及如何使用火器的軍事課程等。每年都要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核,成績優異者授予相應的官職。一般來說,一等的為筆帖式。又,據英廉後人福格(字申之)所著《聽雨叢談》中記載:「『筆帖式』為文臣備儲材之地,是以將相大僚,多由此途歷階。」二等的為庫使、庫守。
根據《御製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一書記載,和珅的直系先祖叫噶哈察鸞,其旗籍屬於滿洲「正紅旗」。噶哈察鸞的後代中有個叫尼雅哈納的,由閒散兵丁隨清軍入關並征伐山東。由於攻打河間府時首先登上城牆,因而被賜「巴圖魯」(勇士)稱號,並被授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正三品)。後經世代沿襲,尼雅哈納的四世孫常保襲此職,由於常保堂叔阿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出征準噶爾時英勇陣亡,所以常保被特賜為一等雲騎尉。到乾隆之時,常保出任福建都統。他死後由其長子善保(即和珅)承襲其職。

少年和珅礪心志

和珅無論遇到什麼逆境,都能理智地控制自己,不放棄自己的目標和夢想,而且從不隨波逐流,這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把困境變成砥礪心志的磨刀石,把困境當做自己發展的訓練場,這是何等的豁達。
如果死守這塊田地,畢竟每年還有一些地租收入,雖然不多,但以後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這樣的話,讀書就徹底無望了,自己再也不能得到一個學子出身,就失去了向前奔的目標。把地賣了,至少可以有兩年的讀書費用,可這樣自己豈不被戳斷脊樑骨?繼母更要毒罵自己,周圍的人恐怕也會唾沫星子亂飛,不把自己淹死才怪,況且讀書要是沒有結果,自己豈不是更加難以生活?
和珅之父常保有一個部下叫賴五,常保生前非常信任他,一直把自己家十五頃的官封地交給賴五代為打理。常保長年在外當官,賴五也趁機撈些油水,上繳的水銀常常都不足額。常保對此很少懷疑,也從不過問。常保死後,賴五越發不像話,那十五頃的官封地就如賴五自己的一般,交給和珅家的租銀更少了。
刻苦努力的和珅在咸安宮官學的優異表現,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時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的英廉,英廉對和珅非常賞識,知道他志向遠大,絕非池中之物。於是把心愛的獨生孫女許配給了和珅。於是,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十八歲的和珅結了婚,妻子為大學士英廉的孫女馮氏,英廉為其孫女準備了豐厚的嫁妝,並親自主持、操辦了和珅與馮氏的婚事。這樁婚姻對和珅以後仕途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這所學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校,而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官學。它創辦於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十一月,雍正帝親自提議由內務府負責創辦。命令「於內務府佐領管轄下的幼童及官學生內,選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餘名,委派翰林等著住居咸安宮教習。」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四月,內務府遵旨在景山官學生,以及內務府佐領管轄下閒散幼童中,視其俊秀可以造就者,選了九十餘名學生就學。
也許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使得和珅、和琳小小年紀就嘗盡了人間的疾苦,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兄弟二人都非常爭氣,發奮攻讀,和珅九歲時(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與和琳一起被選入咸安宮官學。
咸安宮官學在當時來說是一所優秀的學校,在這裡可以系統地學習文武兩科,福利待遇也好。所以,清朝許多精英都在該校讀過書。例如,大學士英和的父親德保、軍機大臣兼大學士阿桂、中丞良卿等人,都曾先後在該校學習過。他們都是在中了舉人或進士後才離開這所學校的。他們所學的各種知識,基礎十分扎實,有人甚至到了古稀之年,「四書五經」還能倒背如流。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咸安宮官學的學生絕非一般等閒之輩,他們都是從眾多的八旗子弟中經過仔細挑選,擇優錄取的;這些學生不但品學兼優,而且風流倜儻,個個都是一表人才,是真正的「精英教學」。
何期中道別,入室音容杳。
我們說了很多和珅的聰明機智,未曾提及相貌。其實和珅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美男子。在《秦鬟樓談錄》中,描寫他「軀幹如中人,面白皙而事修飾,行止輕繯,不矜咸儀,言語便給,喜歡詼諧,然性機敏,過目輒能記誦,每有所言,皆能悉舉其事之本末。」總之,他是一個外表英俊、才華橫溢、能言善辯、辦事幹練、才能出眾、人見人愛的後起之秀。由此可見,英廉不僅善於施政,更是一個頗有眼力和遠見的人。正是看到了和珅的光明前途,因此他決心將心愛的小孫女許配給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