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作者:凡禹 和琳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和珅的傳奇人生 第二章 入仕奇緣——從宮廷侍衛到軍機大臣

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和珅的傳奇人生

第二章 入仕奇緣
——從宮廷侍衛到軍機大臣

經過千辛萬苦,如果有幸通過童試,你還必須通過由本省學政在各地巡迴舉行的歲試和科試,這樣才能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一般情況下,逢丑、辰、未、戌年為歲考,寅、巳、申、亥年為科考。歲試成績好的可獲得筆墨紙硯等不同的獎勵,成績差的將被處以減少食廩(生活費)、革去生員名分等處罰。科考成績優秀者可直接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和珅在咸安宮學習期間參加了童試,中了秀才。於是和珅在結婚後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參加了戊子科的順天府鄉試,這是屬於省一級的考試。可惜和珅雖然機敏好學而又多智,但是或許是因為他的家庭負擔過重,不允許他繼續走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道路,和珅最終名落孫山。
這樣看來,和珅可謂鶴立雞群。他具有極強的進取心,有著出人頭地的強烈信念,堅信只要努力錘打磨煉自己,就會有嶄露頭角的一天。而且,他還充分利用侍衛職務比較清閒的機會,努力「充電」,提高自己,積累了不少知識。他這隻大鵬,始終沒有放棄一飛沖天的夢想。
侍衛有上三旗侍衛的區別,日常護衛:鑲黃旗在前,正黃旗在中,正白旗殿後。站班時有嚴格的制度,鑲黃旗在左,正黃旗在右,正白旗分左右居兩旗之次。以上各旗侍衛都由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管理。日常每旗侍衛分六班,由章京一人帶領值勤。
當時就有人這樣評價那些八旗子弟的侍衛們:很少讀書,甚至還有滿、蒙文字都不知曉的。見面相互問候,竟然有人難以以禮數相對答,訥訥不語。偶然間碰上一兩個能讀一兩句詩詞、讀一小段小說的,馬上就被周圍的旗人視為滿腹經綸之人。更有甚者,有的辦事員竟然不識字,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他在太岳父英廉勸說下,毅然放棄了繼續參加考試的努力,選擇了滿族子弟通過挑補侍衛的方法來進入官場。
宮中侍衛的挑補有嚴格的規定,一是從上三旗三營中選擇,再就是從宗室、世職人員及八旗子弟中挑補。清代功臣後裔繼承祖先的爵位,稱為承襲世職。世職包括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祿,另有雲騎尉、恩騎尉、騎都尉、輕車都尉等。按等級規定,和珅的輕車都尉可被錄取為三等侍衛。
此外,未被錄取或因故未能參加考試的,還可以在鄉試前補考一次。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到慶典加科為恩科。由於考期一般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若舉人會試不第,願做官的,可以通過一定考試,獲推官、知縣、通判等職位,但是由於排隊的人太多,機會www.hetubook.com.com十分渺茫。
清代侍衛名目繁多,有乾清門侍衛、鑾儀衛侍衛、上駟院侍衛、司轡侍衛、司鞍侍衛、茶膳房侍衛、傘上侍衛、十五善射侍衛、善騎侍衛、善射鵠侍衛、善強弓、善撲侍衛、奏蒙古事侍衛、上虞備用處(黏竿處)侍衛、庵鷂房侍衛、鶻房侍衛、狗房侍衛等。這些職位一般由滿洲、蒙古貴族子弟充任。漢人也有擔任侍衛的,由科舉武進士充任,一般一甲第一名可授一等侍衛、一甲二名、三名可授二等侍衛,二甲前十名可授三等侍衛、藍翎侍衛。

科舉考試遭失敗

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試地點為京師,一般在鄉試舉行的第二年三月舉行,由禮部主持,故亦稱春闈或禮闈。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然後皇帝進行殿試,中試者分三等,稱一、二、三甲。一甲三名,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英廉對他說:「你現在已經有了三品的世襲爵位,沒必要在科舉上浪費時間。我幫你在皇宮找一份差事,職位雖然低賤,但可以接近皇上。憑藉你的聰明才智,很快就會嶄露頭角,步步高陞的。你雖然承襲的是個武職,但是當今聖上愛才,你又有才學,皇上一定會欣賞,定有出頭之日。」
清代科舉制度承襲明朝,以四書文為主。清朝初期鄉會試首場考四書文三題,五經各四題,考生任選一經;二場考論二篇、判五條、詔、誥、表各一題;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題。首場四書文及五經文用八股體,稱制藝,亦稱時文。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廢詔、誥。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詔移經文於二場,廢除論、表、判,增五言八韻詩。次年又於首場復置論。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改律詩於首場四書文後,改論於二場經文後。乾隆五十二年後,五科內每科輪試一經,五經依次試畢即廢論,以五經出題並試,遂為定制。
無論怎麼說,畢竟和珅是經過了幾年咸安宮官學的學習,又有戶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的賞識和幫助,卻在科舉考試時沒能中舉,這是他的終身遺憾。因為,在講究出身的封建時代,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不能通過考試做官,就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官宦之路,是普通百姓的唯一出路。
和珅在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時年二十六歲)被乾隆帝發現、賞識後,就成了乾隆的貼身隨從,經常陪在乾隆身邊。他除了悉心侍奉,笑臉相陪皇帝外,更是仔細觀察乾隆帝的飲食起居,一言一和-圖-書行,小心翼翼地揣摩其心理與愛好,天長日久便知曉了皇上的脾氣與秉性。乾隆帝想做什麼,想說什麼,他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不等皇上開口,他就操辦停當了,並且幹得乾淨俐索、得心應手。他把皇上服侍得舒舒服服,特別稱心,於是乾隆帝愈發對他喜愛和信任了。
總而言之,和珅的發跡是其自身不斷積澱加上機遇而來的。和珅在乾隆身邊當侍衛,和乾隆接觸的機會是很多的,這是別人難以得到的優勢。他的才華和出眾的能力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況且和珅五官端正,外表俊朗,討人喜歡;又加上他口齒伶俐,生性乖巧,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辦事機靈,聰敏幹練;因此,乾隆帝對他十分賞識,格外青睞,破格提拔,頃刻之間就成了皇上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這可謂是飛來的際遇啊,這也算是對和珅懷大才而甘於屈尊的豐厚回報吧。
各省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如同一人是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則稱為三元及第;如同一科連中,則是連中三元。連中三元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整個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只有寥寥十幾個人。
議論時政的文章,有其嚴格規定的文章程式,應試者必須嚴格遵守,照本宣科,不得違格。就連內容及所據經傳註疏都有規定,作者只能引用古人之言,不得擅自立新,實在是束縛思想。
在清朝歷史上像和珅這樣被破格重用並且迅速晉陞的官員,是絕無僅有的。和珅為何能夠博得乾隆的偏愛,從而快速陞遷?關於乾隆帝發現並重用和珅的傳說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在薛福成的《庸盦筆記》中有記載。有一次,乾隆帝即將擺駕出宮,誰料想倉促中侍衛們怎麼也找不到「黃蓋」。乾隆十分生氣,怒聲喝道:「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呀?」下人們見龍顏大怒,個個都瞠目結舌,不知所措地相互對望,一下子都傻了眼,誰也不敢搭腔,但是皇帝問話又不能不答,所以氣氛十分緊張。這時只見和珅上前去沉著地應聲答道:「典守者難辭其咎。」乾隆正在氣頭上,剛要發火,抬頭一看,好一個俊朗儒雅的後生,當下心中就有三分喜歡,不由得怒氣頓消。
院試報名等手續與府縣考試基本一樣,略去不表。學政駐地府縣就近考試,其餘各府則分期由學政前往主持考試。正式考試一場、複試一場,錄取者名單張紅榜公佈,這叫做出案。通過院試者獲得生員或秀才的名分,還可享受進入府縣學讀書、免和*圖*書除賦役及食廩的優待。出案後,被錄取者還要前往參拜學政等官員,送上禮金,稱紅案費或謝師禮。這種考試不是年年舉行,況且錄取人數較少,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勝出者往往是非常優秀的。
童生院試和生員平時的歲試、科試,莫不如此。清朝規定,童生院試以四書文二題、五言六韻詩一題,再複試以四書文一題、五經文一題、五言六韻詩一首,並默寫《聖諭廣訓》一條。生員的歲試,試以四書文一題,五經文一題,五言六韻詩一首,默寫《聖諭廣訓》若干字。科試試四書文一題,策同一題,五言八韻詩一首,默寫《聖諭廣訓》若干字,五經一段。生員在校有月課、季考,以面試的方式進行,考題為四書文一道,排律詩一首,或加策問一道。
侍衛的職位也有優劣之分,其中以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最為風光。御前侍衛一天到晚侍奉在皇帝身邊,圍繞皇帝轉。先不說能力如何,至少混個臉熟,也表示有獲得賞識的機會。其次就是乾清門侍衛,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這兩種侍衛都是皇帝的親信侍衛,要對皇上絕對忠誠,出身要好,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嚴格「政審」的人才能充任。這兩種侍衛不歸領侍衛內大臣管轄,而是由御前大臣直接負責。御前大臣一職由滿、蒙親貴王公充任,統領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直接服務於皇帝和內廷。
和珅考試不中,就準備繼續讀書,在科舉的考場上光宗耀祖,實現自己的抱負。他的太岳父英廉告訴和珅,科舉並非八旗子弟飛黃騰達的唯一途徑。朝廷對滿族人的科舉出身並不作要求,只對漢人要求嚴格。滿族人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通過科舉途徑,朝廷一直保持著滿人重武輕文的傳統。欣賞的是騎射之術,旗人多以入選侍衛、軍功、筆帖式和官學員舉為官。
和珅就這樣陪著小心默默伺候了皇上三年,到了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二十六歲的和珅終於等到了在乾隆帝面前展現自己的機會。並且官運從此亨通,運氣好得讓其他人有點兒回不過神來。
宮廷侍衛主要負責宮廷和皇上的安全問題,可扈從皇上到處巡幸。侍衛由侍衛處統一管理,其最高職官為領侍衛內大臣,是武職中的正一品大員,品級最高。領侍衛內大臣的任命由皇帝欽定,一般是從內大臣、散秩大臣、滿洲都統、大學士、尚書和各省將軍中選取。
乾隆對這個年輕人有了興致,就問道:「你是何出身?」和珅答道:「生員。」又問:「你參加過鄉試嗎?」和珅答:「戊子曾赴舉。」又問:「是什麼題目?」答曰:「孟公綽一節。」「哦?」乾隆帝越發感興趣了,「你還記得你和*圖*書作的文章嗎?」和珅本來就對科舉十分上心,況且自己對科舉也曾經心嚮往之,對未能中舉耿耿於懷,怎會忘記?於是和珅便滔滔不絕地背誦起來,加之聲音洪亮、字字清晰、毫無懼色,乾隆帝聽後,龍顏大悅。說道:「文章很好啊!」和珅是何等聰明的人物?趕緊謝恩,乾隆也覺得和珅是個可造之才,於是君臣知遇便從此開始,和珅從此就步入了官場的艷陽天,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和珅就連連陞遷,沒過幾年他就當上了戶部尚書、大學士,以及軍機大臣等高官,「凡朝廷大政俱得與聞,朝夕論思,悉得上意。」
和珅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先通過英廉的關係,找了個鑾儀衛的差事。鑾儀衛負責掌皇帝儀衛排列及承應諸事,也就是為皇帝抬御轎的轎夫。充當侍衛是滿洲八旗子弟晉身的最好途徑,和珅與英廉也一直在為此而努力。
通過鄉試即中舉,可獲得舉人或孝廉的稱號,是有資格當官的,但不一定真的能當官,就如同當今的大學畢業不包分配。只有舉人才能有參加會試的資格,落榜而成績較優者可以為貢生,可入國子監學習。年過五十而不及第者,可享受免役、冠帶的優惠政策。
此外,關於和珅發跡、得寵的原因,也有一種說法是,和珅的長相恰似乾隆帝故去的一個愛妃。而且其脖子上和乾隆的愛妃一樣有一顆紅痣。因此,乾隆以為和珅就是當年那個妃子轉世。從此對其「倍加憐惜」,恩遇有加,屢屢提拔他,當然,這就有些牽強附會的意思了。
縣試就是由各縣縣官主持的考試,考期一般在二月。要想取得童生出身,考前須向本縣衙門中禮房報名,填寫自己姓名、籍貫、年齡及三代履歷,並獲得本縣正式生員的擔保書,才能獲准參與考試。考試分為五場,內容包括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以及《聖諭廣訓》等內容。縣試通過後才可以參加府試。
清朝統治階級是崇尚武力的滿族,受其傳統思想的影響,侍衛的地位、權力都比較高,他們不僅宿衛殿廷,扈從警蹕,而且還可以傳旨、奏事、出使、授將和拘捕犯人、審理案件等,可謂權力極大,故而仕途一般都很順利,陞遷較快。正是由於崇尚武藝的社會風尚,使得侍衛疏於文化等方面的修養,及至清中期,因承平日久,就連武藝射箭等傳統也都逐漸荒廢,越來越不思進取了。
府試多在四月進行,程序和考試內容基本與縣試相同,類似於縣試的複試。府試錄取後就有了參加由各省負責教育的主管官員學政主持的院試的資格。
一年間,他就從三等侍衛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兼副都統。第二年正月,才二十七歲的他,就和*圖*書被乾隆帝任命為戶部侍郎,協助戶部尚書管理全國的戶口、田畝、賦稅以及財政收支等各種事宜。不到兩個月,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他又被升任為軍機大臣,這使他得以進入中央核心集團,成為皇帝的心腹,開始管理中樞政務。該年四月,又兼任內務府總管。八月,兼任鑲黃旗副都統。過了三個月,到該年十一月,又被任命為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十二月,乾隆帝又讓他管理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並享有在紫禁城內騎馬的特權。
按照清代科舉制度的規定,讀書人必須首先一一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總稱童生試,簡稱童試,或稱小考、小試。應考者不分年齡大小均稱童生、儒童或者文童。院試通過後方可獲得生員或秀才的名分,否則,無論年齡大小,自壯年以至皓首老翁,統稱童生或蒙童。

屈就上虞備用處

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二十三歲的和珅獲得三等侍衛的職位,挑補黏竿處,又稱上虞備用處。主要負責皇帝出行時一應儀仗事宜,又叫「打執事」,此處的工作人員就叫「執事人」。上虞備用處是有一定實權的部門。此處的侍衛負責每天早晨到內奏事處接收奏摺,還有負責稽查官員二人,如發現奏事處有形跡可疑的人員走動,有權命令上虞備用處的侍衛緝拿。
和珅在這一年內先後六次陞遷,陞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簡直就像是坐了火箭。同時其全家的旗籍也從正紅旗抬入了正黃旗,由「下五旗」成員,變成了「上三旗」成員;其官職、身份地位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四月,乾隆帝還把最心愛的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許配給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當時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都只有六歲。這樣,和珅便與乾隆成了兒女親家,從此,和珅成了皇親國戚。因此,「寵任冠朝列矣。」這一切就足令那些王公顯貴以及列朝文武官員們刮目相看。當時,人們把既是大學士同時又是軍機大臣的人稱為「真宰相」,這樣的地位一般是很難取得的,即便勉強做到這一步,也大都垂垂老矣。而和珅在三十七歲時,就成了「真宰相」,正是年富力強,宏圖大展之際,怎能不讓人羨慕?誰能想到少年時期潦倒不堪的和珅,會有如今的輝煌?當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恐怕腸子都悔青了。

展才華和珅近身

無論如何,這是走入仕途的唯一捷徑。成家後的和珅自然有了養家餬口的責任,這就客觀上要求他必須有份穩定的收入。作為咸安宮官學中的優秀學生,通過科舉博取功名也是和珅的自然選擇。於是,和珅開始嘗試走入仕途。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