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作者:凡禹 和琳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和珅的傳奇人生 第四章 命斷紫禁城——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和珅的傳奇人生

第四章 命斷紫禁城
——一朝天子一朝臣

嘉慶十五年(一八一○年)二月,豐紳殷德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實在難以堅持,於是請求解任回京。雖經多方求醫,但終因不治於當年五月去世,終年三十六歲。在他臨死之前,嘉慶帝「念其平日小心供職,賞給公爵銜」。豐紳殷德一生無子,只有二女,他去世時二女尚年幼。後來固倫和孝公主過繼了一個兒子,名叫福恩。福恩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世職。
其二
溫潤而堅貞,命名曰如意。
對於這位自詡為「十全老人」的逝去,朝野官員和平民百姓們的反應都非常平靜,「皇城之內,晏如平日,少無驚動之意,皆曰此近百歲老人常事。且今新皇帝至孝且仁,太上皇真稀古有福之太平天子」。

階下之囚受人憐


朝亦隨群動,暮亦隨群動;
自以為是的和珅認為自己用一塊如意就把新皇帝輕鬆拿下,卻不知此時他正是「豬羊前往屠宰家,一步一步尋死來。」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和珅終於看清了嘉慶帝的真面目,可惜為時已晚。
和珅聰明一世,卻被嘉慶輕易騙過,不得不再讚嘆一聲嘉慶的聰明機智。對於嘉慶,和珅一方面採取了拉攏、套近乎的辦法,想為自己謀條後路。例如,在嘉慶帝即位前,通風報信,並呈上如意,積極表明自己的擁戴之功,並向嘉慶帝說:「皇上今後衣食住行全部由臣負責,不用動用國庫帑金。」以博得嘉慶帝的好感;同時又在嘉慶帝周圍佈置親信,名為輔佐,實為監視嘉慶的動向。誰知嘉慶帝早就看透了他的伎倆,不僅沒有讓這些人看出其真實用意,還趁機在他們面前誇讚和珅,從而巧妙地瞞過和珅,為日後親政立即扳倒和珅打下了基礎。

朝廷政壇經歷了一場大地震,難免會生出諸多事端。為迅速穩定政局,防止有人乘機挾嫌誣陷,引起案件的擴大化,嘉慶於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及時發出了禁止株連的上諭:「和珅任事日久,專擅蒙蔽,以致下情不能上達,若不立除元惡,無以肅清庶政,整飭官方。今已明正其罪,此案業已辦結。因思和珅所管衙門本多,由其保舉升擢者自必不少,而外省官員奔走和珅門下,逢迎賄賂,皆所不免,若一一根究,連及多人,亦非罰不及眾之義。且近來弊端百出,事難悉數……倘臣工誤會朕意,過事搜求,尚復攻擊陰私,摘發細故,或指一二人一二事以實其言,則舉之不勝其舉,並恐啟告訐報復之漸。是除一巨菇,又不免流為覺援門戶陋習,殊非朕之本意也」。
又,珍珠手串,有福康安、海蘭察、李侍堯給的。珠帽頂一個,也是海蘭察給的。小些的給了豐紳殷德幾個。其大些的有福康安給的。至大珠頂是奴才用四千餘兩銀子,給佛寧、額爾登布代買的,亦有福康安、海蘭察給的。鑲珠帶頭是穆騰額給的,藍寶石帶頭係富綱給的。
訂下計策,和珅似乎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已經迫不及待地向自己撲面而來。第二天早朝,他迫不及待地參奏:「微臣偶然見到一本詩集,其中詩作多有誣我官府、影射攻擊我大清之意!」並開始唸洪亮吉的詩:
奴才城內原不該有楠木房子,多寶閣及隔段式樣是奴才打發太監胡什圖到寧壽宮看的式樣,仿照蓋造的。楠木都是奴才自己買的,玻璃柱子內陳設都是有的,總是奴才糊塗該死。
嘉慶帝據此認為和珅有圖謀不軌之心,說:「如果這件事發現在正月十八日以前,即使不照叛逆罪凌遲處死,也要處以大辟。現在事情已經過去,又有皇妹懇請,故開恩維持原判。」嘉慶帝認定豐紳殷德知情不報,派綿恩等人多次查問,但是豐紳殷德堅持說「實不知情」,並且一直請求皇上開恩,寬大處理。嘉慶帝拿不到豐紳殷德知情不報的證據,再加上皇妹和孝公主的面子,於是才下諭旨「加恩免其追問,賞給散秩大臣銜,當差行走。」並且免去了豐紳殷德的伯爵爵位。
其二
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正月初三日,帶著對權力的不甘和大清輝煌之夢,老態龍鍾的太上皇乾隆帝終於走完了他八十九年的人生歷程,安詳地、永遠地離開了成就了他的輝煌、令他難以割捨的大清。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和珅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左右都不討好,算是走了一個昏招。
嘉慶八年(一八○三年),和孝公主府的長史奎福被辭退,轉而怨恨豐紳殷德,於是向內務府誣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圖謀不軌,並欲害公主,還將小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妾生一女。」嘉慶帝命董誥、縊布等留京王大臣及刑部堂官進行會審,結果除了「國服」內妾生一女事自認不諱,其他純屬公主為洩私憤恣意捏造。
又,因腿痛有時坐了椅轎抬入大內,也是有的。
嘉慶乾淨俐落地處理了和珅,並且沒有引起大的騷動,可見其政治能力非同一般。所以,大清在他手中仍然緩慢地向前發展著。

嘉慶知道和珅一直都在試探自己,所以嘉慶帝每遇有事向父皇乾隆帝奏報時,往往請和珅「代言」;每當身邊有人反映和珅種種不法行為時,他常常故意申斥他們:「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何可輕也。」表現出對和珅的極大信任。

又,因出宮女子貌納娶作妾,也是有的。

六王雖畢閭左空,男行築城女入宮;
長城東西萬餘里,永巷迢迢亦無庥。
和珅的另一件蠢事就是誣陷洪亮吉。乾隆五十九年到嘉慶二年,連續三年應試會試,主考官居然是竇光鼐而非和珅,副主考是咸安宮官學的正總裁洪亮吉。當慣了這一職位的和珅一時間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他本打算趁機撈一把的,現在希望也落空了。
和珅喜歡讀書,他當然知道歷史上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對曹操是非常欣賞的,加上自己和曹操的經歷相似,都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所以,等到嘉慶登基,和珅就想到要「挾太上皇以令皇上」,實現自己掌控大權的目的。
嘉慶帝即位時已經三十六歲,胸懷大志而又不失沉著穩重,他吸取了曾祖父康熙時期皇太子立而復廢,廢而復立的教訓。就算登基後也是對乾隆小心在意,不敢有半點馬虎,小心翼翼地侍奉著太上皇乾隆帝。就算他對父皇乾隆帝的做法有時並不同意,也從不露半點聲色。對於太上皇的寵臣和珅,嘉慶帝內心充滿了怨氣與不滿,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但他知道和珅在時時注意和提防著自己,稍有差池就會立刻被太上皇知道。為了不讓和珅抓住把柄,鞏固嗣皇帝的皇位,嘉慶帝一直韜光養晦,聽任和珅恣意妄為,專橫跋扈……其實心中早已經把算盤打得噼啪作響,一切只待秋後算賬。
見大局已經無可挽回,下嫁和珅兒子豐紳殷德的固倫和孝公主,「涕泣請全和珅肢體,屢屢懇請不止」。「大臣董誥、劉墉也乘機進言,認為和珅罪大惡極,雖千刀萬剮猶屬輕罰,然而是曾任先朝的大臣,請從次律」。嘉慶帝見朝中大臣對自己已經俯首帖耳,知道已經達到了目的,不想過於深究,以免大臣說自己過於嚴厲、失了仁慈之心,於是在量刑上作了一些小小的變通。
嘉慶終於明白,只要太上皇在,自己就不過是個木偶。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和珅搞的鬼,心裡更對和珅滿腹怨氣。其實和珅也是迷了心竅:新皇帝再沒有權力,那也是暫時的;太上皇都奔九十了,指不定哪一天連下旨的力氣都沒了,你還死死抱住不放,難怪最後被賜死抄家。可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他知道洪亮吉曾寫過一首《萬壽樂歌》,於是從和珅手中搶過詩集,把《萬壽樂歌》呈給乾隆帝:「免錢糧、免漕糧,四次兩次看騰黃。今年詔下龍恩厚,普免正供由萬壽。三分減一,十減三。前史盛事何庸談,大農錢粟雖頻散。耕九餘三積、儲糧,戶部銀仍八千萬。」看到這兒,乾隆知道其中的內容是在歌頌自己。接著往下看,更是在歌頌自己勤於政事:「夜未央,乾清宮中燭蠟煌。日將出,勤政殿前傳警蹕,機廷文閣三兩賢,日或一再瞻天顏。萬機當晝皆周遍,七品宰官多引見。」總之,乾隆讀完是龍顏hetubook.com.com大悅,更是指責和珅亂告狀,當著群臣的面責備了和珅一頓。
之後,嘉慶一如既往地服侍太上皇,表面看不出絲毫不恭敬和過度的傷心,七天守孝期過,總算又逃過了一劫,於是對和珅就更加憎恨。
序:辭舊迎新,又見如意,想此玉所自。朕已登基一載,想和相擁戴之德可表,戡亂治民之績亦可嘉焉,和相真股肱之臣也。
竟敢諷刺禪位!如此大膽,這還了得!和珅靈機一動,準備據此參洪亮吉一本,說不定還能趁機扳倒竇光鼐,這主考官之位還是自己的。
和珅貪財甚至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朝野上下許多人對他敢怒不敢言,有的阿諛奉承,有的敬而遠之,有的嘴上不說,心裡嫉恨。即便如此,文武官員也無人敢公開與之抗衡——兩個皇帝都不能把他怎樣,我們又能如何?甚至連乾隆帝的諸皇子們都對他望而生畏,不敢得罪。和珅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藉著太上皇耄耋之年,脾氣古怪暴戾,喜怒令人捉摸不定之際,竟然驕橫到隨意恐嚇諸位皇子皇孫的地步。宮中的人經常會見到他在太上皇召見後故意散佈消息:「今天『老佛爺』(乾隆帝)很生氣,要對×阿哥杖幾十,要對×阿哥進行懲罰……」常常嚇得皇子、皇孫們惶恐不安。這還不算,他還時不時敲打嘉慶帝,氣焰十分囂張。
侍讀吳省蘭名為老師,實際上是和珅的耳目,何不利用他來麻痺和珅?嘉慶想到自己在被宣佈為儲君前,和珅曾經送玉如意來示好。就故意寫下數首《詠玉如意》,表達對和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嘉慶是個細心的人,他覺得一味地拍和珅的馬屁會引起他的懷疑,所以他偶爾也寫寫一些小詩,不痛不癢地諷刺和珅一番。無非就是說和珅抽大煙,滿身煙味不說,還弄得手和牙齒都變得焦黃了。最後還不忘說一句:和珅的妻妾會不會反感他抽大煙?和珅看到這些詩句,對只會玩脂弄粉、不理政事、毫無大志的嘉慶都有點兒看不起了,更加認定嘉慶無所事事、胸無城府,最多寫幾首詩自娛自樂罷了。可以說,嘉慶的煙霧彈是非常成功的,他終於瞞過了和珅。
榮華瞬息間,求得將何用。
又,前年管理刑部時,奉敕旨仍管戶部,原叫管理戶部緊要大事,後來奴才一人把持,實在糊塗該死。至福長安求補山東司書吏,奴才實不記得。
乾隆帝雖然已經人至暮年,但仍不甘心放權,但畢竟年老體衰,視力減退,精力不濟,批奏摺也是丟東忘西。和珅見的多了,竟然常常建議太上皇如何如何,有時還讓乾隆撕掉重新擬旨,這其實是犯了君臣之別大忌。後來,嘉慶帝親政後,給和珅定的罪名就有這麼一條:「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間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另行擬旨。」顯然,這在封建專制社會中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當然,和珅不敢隨便矯詔,大多數場合還是利用太上皇的權勢,來達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乾隆自己都等不下去了,因為他登基時曾許諾不能超過祖上康熙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活。況且按照慣例,十月初一要頒發下一年的《時憲書》,必須要有新皇帝的年號。所以,乾隆決定昭告天下確定永琰為太子。這樣,乾隆才稍稍安下心來。
乾隆眼見自己越發老去,太子遲遲未定。這是由於康熙立太子時的紛爭給他留下了陰影,乾隆處理此事顯得格外小心翼翼,從一開始就不立儲。大臣們也都心知肚明,但是皇帝身輕體健,誰人敢出來說話?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九月,眼看皇帝即將進入古稀之年,錦縣有不怕死的生員金從羲呈上「建儲、立後」奏摺。不想捋了龍鬚,乾隆以為這是咒他早死,龍顏大怒,將金從羲處以極刑。這樣一來更無人敢提此事。
嘉慶帝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你的阿諛奉承之言尚未落地,豈可轉眼就忘?你的表現實在是辜負皇考對你的信任啊!」說完,就喝令和珅出去,和珅終於明白大難臨頭了。同時,嘉慶帝還以官方形式評價了乾隆帝的歷史功績,其中提到:
其實,自康熙諸皇子競植私黨,釀成數起獄案後,清制規定皇子不許與諸大臣有任何往來。和珅卻在緊要關頭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其用心昭然若揭。永琰居然能夠輕鬆解除和珅對他的警惕和戒心,那個機敏的和珅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難怪有人說,人一著急就會失去智慧。
從前與和珅過從甚密者自然急於表白自己;素來就看不慣和珅為人者更是群起而討伐之,紛紛要求將和珅凌遲處死,方解心頭之恨。最突出的是直隸總督胡季堂,他在奏摺中說:「和珅喪盡天良,非復八類,種種悖逆不臣,巒國病民,幾同川楚賊匪,貪墨放蕩,實在是個無恥小人,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請依大逆律凌遲處死」。文辭水平雖一般,但其處死和珅之意志堅決,讓嘉慶帝非常滿意。嘉慶帝立即批示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其實這就已經定下基調,就是讓大家對這個論斷進行表決。眾人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當然紛紛靠攏。

和珅被捕,確實有很多他的門生故吏惶惶不可終日,嘉慶這一行動迅速打消了他們的顧慮,朝廷的日常秩序迅速恢復。當時人們對嘉慶處理和珅一案的評價良好。朝鮮使者曹錫中記載:和珅處置後,人皆謂皇帝有三達德。自即位以來,知和珅之必欲謀害,凡於政令,唯和珅是聽,以示親信之意,俾不生疑懼,此智也。一日裁處,不動聲色,使朝著一新,奸宄屏息,此勇也。不治黨羽,無所誅連,使大小臣工,洗心滌慮,俾各自安;皇妹之為坤子婦者,另加撫恤,此仁也。
羨主產天西,良玉琢成器。
和珅其實是個聰明人,但是在進入官場十幾年後終於開始飄飄然,尤其不惑之年過後,更是屢屢犯渾,做出很多糊塗事。難道向來善於把握皇帝心思的和珅也遭遇了「官場平台期」?抑或是江郎才盡,難有大作為了?

太上皇壽終正寢

乾隆一安心,和珅可就慌了神。乾隆是他的靠山,他伺候乾隆幾十年,和乾隆帝已經有了超越君臣的關係,一切都得心應手。如果忽然之間換了主子,自己一時難以得到新皇帝的寵信,又無法摸透其心思,那自己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就要付之東流了。於是他用盡各種招數勸乾隆暫緩歸政。
怎樣才能不引起和珅的懷疑呢?嘉慶想起了老師朱珪對他說的話: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至誠。他明白了:自己地位尚且不穩,和珅又常常提防自己,形勢可謂十分險惡。此時只有涵養身心,虛己以待,謀定而後動。要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只能先不暴露自己的弱點和真面目,心平氣和地潛伏下來,全神貫注地尋找敵人的破綻。然後俟機而動,靜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又,蘇凌阿年逾八十,兩耳重聽,數年之間由倉場侍郎用至大學士,兼理刑部尚書,伊係和琳兒女姻親,這是奴才糊塗。
豐紳殷德在中年之後,由於在家禁錮多年,更加無欲無求。他專心道教,經常與方士、道士往來,崇尚無為,習拳弄棒,操練武術,大講養生之術,自號「天爵道人」。豐紳殷德本來身體就比較弱,加上其父被處死,心情一直鬱鬱寡歡,再加上縱情聲色,因此體格日漸衰老,思想更加頹廢。
又,太上皇帝病重時,奴才將宮中秘事向外廷人員敘說,也是有的。
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九月,固倫和孝公主因病去世,終年四十九歲。道光帝賜銀資助料理喪事,並親臨公主靈堂祭奠。這個乾隆帝十分寵愛的公主終於在磕磕絆絆中度過了她命運多舛的一生。
嘉慶首先不露聲色地辦好太上皇的葬禮,然後麻痺和珅,以治喪為藉口暫時免除他的軍機大臣、步兵統領等軍職;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捕了和珅。不可一世的和珅終於還是栽在了嘉慶手中,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代價。

釣魚者終被反釣

由於和珅的關係,豐紳宜綿在政治上無法得到皇帝的信任,心裡悶悶不樂,年紀輕輕就精神不振。平日更是藉酒澆愁,頻繁出入風月場所,日久天長身體漸漸難以支撐,沒過幾年就過世了。留下一兒一女,尚年幼。此外,和珅有一女嫁給了貝勒永鑒;和琳的一女嫁給了質親王綿慶和*圖*書
嘉慶二年(一七九七年)九月初八日,嘉慶的髮妻皇后喜塔臘氏因病逝世,留下一子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帝。嘉慶異常悲痛,禁不住寫了一首悼亡詩,不想詩中有「淚珠錯落酒同澆」等字句。惹得太上皇不高興,因為正好犯下太上皇怕老懼死的忌諱。憤怒的太上皇還專門下了一道旨:「雖處大喪只輟朝五日,嘉慶可素服七日,遇奠祭時,方可摘綏,各衙門章疏及引見摺,照常遞呈……」嗅覺敏感的和珅當然不會錯過打擊嘉慶的機會,他馬上派福長安嚴加監視嘉慶,若見其有「不孝」之事,立即稟報太上皇,太上皇也讓和珅觀察嘉慶是否「重情愛而忘孝義」。

其一
正是由於豐紳殷德有這種無欲無求的表現,才讓嘉慶非常放心。嘉慶十一年(一八○六年),嘉慶帝就以和孝公主夫妻感情尚好,豐紳殷德也表現得老實聽話為由,授予豐紳殷德「頭等侍衛,擢副都統,賜伯爵銜」。此時他已經有病在身,不久,他以散秩大臣之職,奉命出京到西北邊疆的烏里雅蘇臺地區任職,「星馳瀚海,日近斗魁,秉公執法」。

宮中永巷邊長城,內外結成怨苦聲;
和珅在對嘉慶進行試探後認定,這個皇帝對自己不會構成威脅,加上太上皇讓位不讓權,自己仍然是朝廷的實際掌控者,於是更加躊躇滿志,得意忘形。太上皇有名無實,精力不濟,一切事務仍交由和珅辦理,和珅趁機「挾太上皇帝以令皇帝」,更加權傾一時,舉國上下從中央的「部院群僚」到地方的「督撫提鎮」等文武百官都是和珅的部屬幕僚,受他掌控。
和闐嘉玉質精良,義取吉徽如意彰。
又,吳省蘭、李潢、李光雲都係奴才家的師傅,奴才還有何辦呢?!至吳省蘭聲名狼藉,奴才實不知道,只求問他就是。
其實仕途發展如日中天的和珅也曾想到一旦太上皇歸天,新皇帝嘉慶可能不會信任自己,因此,他也做了提防嘉慶帝的準備,但是由於嘉慶帝表面上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把自己的城府埋藏得很深,所以和珅也就放下了心。
和珅雖然對嘉慶比較放心,還是有所提防的。常言道:詩能言志,為了明白太子的真實意思,和珅對太子永琰實施監控。
又,軍報到時,遲延不即呈遞,也是有的。
嘉慶帝為平息豐紳殷德的情緒下旨道:「此案縊布奏上時,朕即知事實虛誣,但所控謀逆案事關重大,朕若少露意旨,即使審訊實係誣控,而外間無識之徒妄生臆度,必以朕過於仁慈,不忍邃興大獄,而承審大臣亦似有心迎合,轉不足以破群睫,而成信讞。當即特派董誥回京,與王大臣等會同秉公研訊,茲據王大臣等連日詳鞫,唯豐紳殷德在國服內生女一節已自認不諱,此外如公主疑心飲食下毒,僉供實無其事。額駙與公主和睦,誣妄實屬顯然。至演習白蠟桿,始自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藉以練習身體,並非起自近日其私放利債,尚非違例盤剝,即引進高昇、鄭二戲耍桿棍,亦止少年不謹。所作詩文,經保凝等親至府內查出封固進呈,多係嘉慶三年前所作,唯《青蠅賦》一篇,係四年在墳塋栽樹,聞外間有大動工程之語,憂讒畏譏所作,詳細檢閱無怨望違悖語句,實係奎福因革去長史心懷怨恨,捏詞誣控,今爰書已定,豐紳殷德並無謀為不軌之事,其罪唯在私將侍妾帶至墳園,於國服一年妾生女,實屬喪心無恥,前已降旨革去公銜所管職任,仍著在家圈禁,令其閉門思過,如此懲辦已足蔽辜,其他俱屬輕罪不議。」嘉慶的這道諭旨算是為豐紳殷德洗脫了罪名。
乾隆曾為平定大小和卓而自豪不已;他親自組織修訂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他曾經六下江南……就連即位之初的願望他也如願以償了:在位六十年,並親手將國家權力交給自己的兒子。但是他交給嘉慶的,是一個被他折騰光了的搖搖欲墜的帝國。
昨於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洩露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上年正月,皇考於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又因腿疾乘坐椅轎抬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並將出宮女子取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自剿辦川楚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備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蔽,以致軍務日久未竣,其大罪五。皇考聖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戚,每進見後,出向外廷人員談笑如常,其大罪六。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間有未真,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另行擬旨,其大罪七。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係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管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其大罪八。上年十二月,奎舒奏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眾,在青海肆劫,和珅竟將原摺駁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其大罪九。皇考升遐後,朕諭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全不顧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十。大學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係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曾在伊家教讀,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其大罪十一。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撤去,種種專擅,不可枚舉,其大罪十二。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隔段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其大罪十三。薊州墳塋設立享殿,開置隧道,致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其大罪十四。家內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較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寶石頂非伊應戴之物,伊所藏數十,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銀兩、衣服等件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藏埋銀兩三百餘萬,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薊州有當鋪、錢店貲本又不下十餘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其大罪十九。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家產竟至二十餘萬,並有太珠及珍珠手串,偌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其大罪二十。其餘貪縱狂妄之處尚難悉數。著將胡季堂原摺發交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員,並翰詹科道閱看,悉心妥議具奏。如有自抒所見者,另摺封陳。
妙選昆岡百谷精,指揮如意應心成。
不為瑕疵累,常置黼座旁。
又,蒙古王公原奉諭旨,是不出痘的不叫來京。奴才(決定)無論已未出痘都不叫來,未能仰體皇上聖意。太上皇帝六十年來撫綏外藩,深仁厚澤,外藩蒙古原該來的,總是奴才糊塗該死。
和珅一聽,知道這是嘉慶要殺人滅口,頓時嚇得面如土色。他跪在嘉慶帝面前,叩頭如搗蒜一般,並痛哭流涕道:「奴才家還有老母妻兒老小,奴才死了,老母再無生理,妻兒也難有生計;奴才死不足措,讓他們怎麼辦呢?」
又一紙亦係供詞,而問詞已失。凡十四條:
又,鐵保是阿桂保的,不與奴才相干。至伊犁將軍保寧升授協辦大學士時,奴才因係邊疆重地,是以奏明不叫來京。朱珪前在兩廣總督任內,因魁倫參奏洋盜案內奉旨降調,奴才實不敢阻抑。
嘉慶與和珅的幾次鬥爭失敗後,終於明白了他的一國之君的地位不過是個虛位,太上皇只要一息尚存,和珅就會一直得意忘形下去,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但是此刻還不是出手的時候,只能先忍下這口氣,不讓和珅看出自己的宏圖遠志,以免受害。
太上皇在世時,嘉慶素知和珅藉太上皇之威,大肆貪污受賄;但是和珅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自己無法撼動。乾隆病逝的第二天,嘉慶帝在安排好父親喪事的有關事項後,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奪去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之職,並命他與福和圖書長安一起守值殯殿,名為盡孝,實際上是限制他的行動,為懲處他作準備。朝鮮使者徐有聞記載:「正月初四日,即削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銜,仍命與福長安晝夜守直殯殿,不得任自出入。又召入大學士劉墉、吏部尚書朱珪。珪則為珅中傷,方巡撫江南云」。

他無法買通主考官,只好去找副主考洪亮吉,希望可以收服洪亮吉,讓他為自己服務。照例接觸之前要摸一下對方的老底。這一摸不要緊,發現洪亮吉居然是自己的政敵王傑的幕僚,而且,洪亮吉寫了很多譏諷時政的詩:
形骸與冠蓋,假合相戲弄;

乾隆帝一生作詩無數,這詩明明是寫秦始皇的,他豈會看不出來?剛好王傑也在,他對洪亮吉的詩很熟悉,當然更知道和珅的意圖。
我皇考臨御六十年,天威遠震,武功十全,凡出師征討,即使是邊遠的部落,無不立奏蕩平。就算有亂民王倫、田五等,偶爾出來攪亂一番,也不過是數月之間即被消滅,從未有經歷數年之久,浪費糧餉至數千萬兩之多,卻仍不能成功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帶兵大臣及將領們全不以軍務為重,只顧著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損公肥私。即使是在京中的諳達、侍衛、章京等人,遇有軍務事件,無不設法前往。而當他們從軍營回京時,即使是平日裡稱窮乏的官員,也會馬上發達起來,往往托詞請假,並非實有祭祖省墓之事,不過是用所蓄之資,回家鄉添置產業。此皆朕所深知。可見備路帶兵大員等有意拖延,皆蹈此藉端牟利之積弊。試想一下,肫私之資財,無不是勒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何止一次?而且你們每次奏報打仗情形,小有所獲,即虛報戰功,縱然受挫打敗仗,也總是千方百計地掩飾罪過,並不據實陳奏。推測他們的意思,總以為皇考年事已高,所以只將吉祥的話語入告。但軍務關係緊要,並不容人稍有掩飾。他們歷次奏報說斬賊數千名至數百名不等,有何證驗?也不過是任意虛捏而已。如果稍有失利處,尤其應當據實奏明,以便指示機宜。似此掩敗為勝,豈不貽誤重事?軍營積弊,已非一日。朕綜理庶務,綜名核實,止以時和年豐,平賊安民為上端,而於軍旅之事,信賞必罰,尤不肯稍從假借。特此明白宣諭:備路帶兵大小各員,均當洗心革面,力圖振奮,務於春令前一律剿辦完竣,綏靖地方。如果仍舊蹈襲欺騙掩飾、怠玩故轍,再超過此次定期,也只好按軍律從事。言出法隨,不要以為幼主可欺!
雖然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氣憤不過,偷偷向嘉慶帝告狀,但嘉慶也都一笑了之,並不生氣,反而常常在大臣面前表示自己要依靠和珅處理政務。當時來華的朝鮮使節有這樣的一段記載:「皇帝登極以後,雖惡和珅,而無一言相及。一日和(珅)筵奏太上皇減太僕寺馬匹,皇帝獨自語曰:『從此不能復乘馬矣。』筵臣之旁聞之者,知珅之必無幸焉。」這表明嘉慶是個有心計的人,處處給足和珅面子,外表上不動聲色,對和珅的為所欲為不加干涉,並不時表示對和珅的尊重,利用一切機會放鬆和珅的警惕。史料也有確切記載:嘉慶帝「自丙辰(即一七九六年)即位以來不欲事事,和珅或以政令奏請皇旨,則輒不省曰:惟『皇爺(乾隆帝)處分,朕何敢與焉』。」
其實,受盡和珅窩囊氣的嘉慶本欲將和珅凌遲處死,唯如此才能一出心頭那口惡氣。但既然有公主和大臣為其求情,嘉慶帝就倣傚康熙誅鰲拜、雍正誅年羹堯的前例,恩賜和珅於獄中自盡,並宣稱是為國體起見,並非針對和珅本人。當日,和珅即在獄中被勒令自盡。
和珅的案子是嘉慶帝主抓的,效率當然非常高,很快罪名就被確定下來,接下來便是發交各省督撫進行議罪了。嘉慶的這套藉大臣之口彈劾,然後皇上再以順天應民之意,迅速除掉權臣、政敵的把戲,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屢見不鮮,但是卻屢屢奏效。
農願豐收繼昨年,民歌擊壤樂堯天。
書祥伊始三登兆,嘉慰皇衷萬寶盈。
乾隆執政六十年,他的去世畢竟是非常有影響的一件大事,朝鮮使者對此作了詳細的記錄:
嘉慶在傳達處罰的諭令中說:和珅種種悖妄專擅,罪大惡極,於法實無絲毫可貸。因思聖祖仁皇帝之誅鰲拜,世宗憲皇帝之誅年羹堯,皇考之誅訥親,此三人分位與和珅相等,而和珅之罪尤為過之。從前辦理鰲拜、年羹堯皆蒙恩賜令自盡,訥親則因貽誤軍機於軍前正法。今就和珅罪狀而論,其壓擱軍報,有心欺隱,備路軍營聽其意旨,虛報首級,坐冒軍糧,以致軍務日久未竣,貽誤軍國,情罪尤為重大,即不照大逆律凌遲,亦應照訥親之例立正典刑。此事若於一二年後辦理,斷難寬其一線,唯現當皇考大事之時,即將和珅處決,在伊固為情真罪當,而朕心究有不忍。且伊罪雖浮於訥親,究未身在軍營,與訥親稍異。國家本有議親議貴之條,以和珅之喪心昧良,不齒人類,原難援八議量從未減,姑念其曾任首輔大臣,於萬無可貸之中,免其肆市。
乾隆時期,和珅的運氣太好了,以致在乾隆死後盛極而衰。也許是對和珅恣意弄權、貪污腐化的報應,嘉慶元年以後,和珅的家庭接二連三地遭到不幸。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七月初七日,先是和珅的掌上明珠——剛滿兩歲的次子夭折了;僅僅兩個月後,和珅的弟弟、時任四川總督的和琳又在軍中染病身亡;緊接著第二年,和珅的孫子也夭折了;第三年二月,陪伴和珅三十年的結髮妻子馮氏也撒手人寰;之後不到一年,他本人也一命歸西。和珅死後,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在河北薊州找了一塊地,草草將他掩埋了事,生前身後對比之強烈,實在讓人不勝欷歔。
廣興是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高晉的第十二子,以捐納為禮部主事。因敏於做事,背誦案牘如瀉水,很受大學士王傑的器重。因第一個上奏彈劾和珅罪狀升任副都御史。累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署刑部侍郎等職。後因內庫綢緞缺額罷職,後又被以苛求供應、收納饋贈等罪狀處死抄家。
從此,嘉慶決心把種種心機深深埋藏起來,實行老子所謂的「無為而治」。整日服侍在太上皇左右,而國家大事也都唯太上皇之命是從,乾隆對此很滿意。但是如何讓和珅放鬆警惕呢?嘉慶也進行了詳細的謀劃,嘉慶知道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和珅的耳目,沒有一個人是可以信賴的。從這點上講,嘉慶是孤獨的、無助的,所以,一切事情必須親自辦理,不敢交由別人去做,而且行動也是處處留心,唯恐露出馬腳,讓和珅抓住把柄。
其一
正月初一日五更,臣等詣乾清門外等候。天明,皇帝率三品以上行賀禮於太上皇帝,而殿庭狹窄,諸王貝勒於門內行禮,三品官及外國使臣於門外行禮。禮畢後,臣等由右上門至太和殿庭。少頃,皇帝出御太和殿受賀,三品以上官至外國使臣,行三拜九叩頭禮,一如太上皇帝前賀儀。蓋太上皇帝自昨冬有時昏眩,不能如前臨朝云矣。初三日卯時,太上皇帝崩逝於乾清宮。當日戌時儀注來到,而主客司移付,以朝鮮、暹羅使臣等處,備頒大布一匹,隨時成服云。而初四日昏後禮部知會朝鮮、暹羅使臣等,每日辰、午、申三時前赴景運閣隨班舉哀云。
和珅事敗後,豐紳殷德一蹶不振,家事疏於打理,和家的一切事務幾乎都落到了固倫和孝公主身上,她事無鉅細都要關心。因為她是皇親,所以嘉慶帝及後來的道光帝都很關照她家,曾經多次賞賜銀兩、物品,並派內務府官員幫助她家收租、理財等。固倫和孝公主十分幹練,治家有方,家人及其他人都說她管理得和府「內外嚴肅,賴以小康」。
還真讓和珅抓住了把柄。和珅報告給乾隆,乾隆差點兒把嘉慶帝給廢了。嘉慶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責,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詔,須奏朕知曉,不得擅專」。起初,嘉慶沒有意識到危險性,他見軍隊毫無戰鬥力,就又擅自作出決定,要舉行冬季大閱兵。和珅知道這是乾隆的痛處,趕緊奏明太上皇,太上皇以軍隊尚未準備好為由下令停止。
豐紳殷德看到萬貫家業與崇高的社會地位頃刻間煙消雲散,不禁百感交集,心裡受到極大的打擊,從此便心灰意懶,大有看破紅塵的味道。故每天在家中吟詩作賦、寫字作畫、練習武和*圖*書功,並苦讀《道藏》;除此之外,他還沉湎女色,虛度時光。他的一首自詠小詩,很深刻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乾隆死後,嘉慶召見和珅,並怒斥他專權跋扈,和珅聞聽此言,情知有變,放聲大哭。嘉慶表情淡定地問:「皇考待你如何?」和珅泣不成聲:「先帝恩典,天高地厚,奴才沒齒不忘。」嘉慶帝說:「皇考向來視你為股肱之臣,一刻離不開你。皇考棄天下時留下遺詔,讓你隨他而去。你不是也常常在皇考面前說要誓以死報朕躬嗎?皇考待你不薄,你以身殉死,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是略報隆恩,畢竟是死得其所,算是死而無憾了。」
一問和珅:「現在查抄你家產,所蓋楠木房屋,奢侈逾制,並有多寶閣,後隔段樣式,皆仿照寧壽宮安設,如此僭妄不法,是何居心?」
而坐在乾隆身邊的太子已瞭然於胸:和珅這是衝著自己來的,洪亮吉是自己欽點的副主考,和珅明著是告洪亮吉,暗地裡也是責我失察,用人不明。由此,更加對和珅懷恨在心。
太上皇乾隆八十五歲退位,開始了訓政生活。當時他身體還算健康,飲食、睡眠等尚屬正常,每年除在皇宮、圓明園住些日子外,還到熱河避暑山莊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
全楚正欣秋再稔,史官應奏日重輪。
何異睡著人,不知夢是夢。

激眾怒聰明一世

又,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太上皇帝冊封皇太子的時節,奴才選遞如意,洩露旨意,亦是有的。
先哲老子也說「為天下谷」,古語也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身為君主就應虛懷若谷,這樣既可保護自己,又可鍛煉容納萬物的胸襟。嘉慶知道自己需要做的是克制自己,不動聲色,表現得像老子所說的「嬰兒」「稚子」一樣懵懂,讓和珅對自己不加絲毫提防;然後出其不意給以致命一擊。在這方面,他非常崇拜自己的先祖康熙帝。他不動聲色地殺了鰲拜一個措手不及,終於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偉業。想想自己已經人近中年,而康熙帝當年只是個少年,祖上能做到,自己未必不能!
又,奴才家資金銀房產,現奉查抄,可以查得來的。至銀子約有數十萬,一時記不清數目,實無千兩一錠的元寶,亦無筆一枝、墨一盒的暗號。
嘉慶不是老眼昏花的乾隆,他自己也是委曲求全了好幾年才主持朝政大權的,所以任何偽裝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那些與和珅關係密切的人,無論怎樣辯解都無法逃脫被處理的結局。和珅的弟弟和琳雖病死軍中,但嘉慶認為「有罪無功」,削去其所賜公爵,撤出太廟,拆毀所立專祠;其子豐紳殷德因係固倫和孝公主之額駙,加恩留襲伯爵,「在家閒住,不許出外滋事」;侍郎吳省蘭、李璜降為編修;勒令大學士蘇凌阿、太僕寺卿李光雲原品退休;左都御史吳省欽革職返鄉。
十一日,嘉慶帝為和珅問題特發上諭指出:「朕親承付託之重,此時突遭皇考去世大故,守孝之中,每思《論語》所說三年無改之義,如我皇考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實心實政,四海內外,人所共知,方將垂示萬年,永為家法,何止三年無改?至皇考所簡用的重臣,朕斷不肯輕易更換,即使有獲罪者,稍有可寬恕的地方,無不想法予以保全,此確實是朕的本意,自必仰蒙皇考明鑒……今和珅罪情重大,並經過科道諸臣列款參奏,實有難以寬恕之處。所以朕於恭頒遺詔之時,即將和珅革職拿問,臚列罪狀,特降諭告知大家。」同時將和珅二十項罪行公佈於眾:
他的《觀我觀物詩八首》一詩就體現了他的鬱悶和消極:「功名事業俱泡影,埋骨何勞墓誌銘」的句子,看來他是真的磨平了性子,看透了世間滄桑。
常言說:六月的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其實那些當官的見風使舵的能力也不弱。和珅得意時,一個個趨之若鶩、唯恐落於人後,就在乾隆駕崩當天,還有些政治靈敏度低的官員,竟然直接繞過嘉慶帝,前往和府勸慰和珅要「節哀」;誰知十日不到,竟會有天壤之別,那些官員也都紛紛倒戈,真是莫大的諷刺。
早聞內禪光唐宋,欣喜元年值丙辰。
乾隆末年,湖南、貴州苗民起義,一時之間尚不能鎮壓。不料,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正月,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甘肅等省,又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影響深遠的白蓮教大起義。在乾隆去世之前,一切軍事用兵大權,都掌握在和珅手裡,一切軍報都必須先向他匯報,然後才轉達給太上皇和嘉慶帝,將領的任用、兵士的調遣及軍需開支等也都由其控制。
同時以給事中王念孫、御史廣興等彈劾為根據,宣佈奪大學士和珅、戶部尚書福長安職,下獄治罪。特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前往宣旨,由護軍統領阿蘭保監押以行。並命永璇總理吏部、成親王永瑆總理戶部及三庫,為剷除和珅做了充足的準備。

阿桂去世後,雖然和珅已是首席軍機大臣與文華殿大學士,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內閣首輔,即「真宰相」,但他還不滿足,因為在爵位上他只是個伯爵。於是,他藉勒保「生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王三槐一事,想給自己晉爵,請求太上皇乾隆帝恩准。乾隆其實此時對他已經幾乎言聽計從了,當然滿足了他的要求,很快就晉封他為公爵。這麼重大的事,他居然壓根就沒有通過嗣皇帝嘉慶,嘉慶帝雖然心裡十分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一條白練了此生

一問和珅:「昨將抄出你家藏珠寶進呈,珍珠手串有二百餘串之多。大內所貯林串,尚只六十餘串,你家較大內多至兩三倍,並有大珠一顆,較之御用冠頂蒼龍教子大珠更大。又真寶石頂十餘個,並非你應戴之物,何以收貯如許之多,而正塊大寶石,尤不計其數,甚有極大為內府無者,豈不是你貪墨的證據嗎?」
和珅事敗後,其子豐紳殷德受到很大影響,被削去了一等公與貝勒的爵位,只保留伯爵。嘉慶帝還專門下了一道諭旨:「豐紳殷德係固倫額駙。且公主最為皇考鍾愛,自應仰體恩慈,曲加體恤,若此時豐紳殷德職銜斥革,齒於齊民,於體制亦覺未協。和珅公爵,係因拿獲王三槐所得,應照議革去,著加恩仍留其伯爵,即令豐紳殷德承襲,在家閒住,不許外出滋事。」以此表示對豐紳殷德的寬宏大量。
和珅此前何等風光,能夠承認這麼多項「指控」,可見是遭受了不少牢獄之苦。所審問內容多又圍繞事先羅列好的二十大罪展開,和珅當然要承認。那個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和珅,早就一去不復返,牢獄之中,只剩下一個威風喪盡,聽憑擺佈的囚犯,如此而已。


挾太上皇以令皇上

又家中銀子,有吏部郎中和精額於奴才女人死時,送過五百兩。此外寅著、蘇凌阿都送過,不記數目,其餘送銀的人甚多。自數百兩至千餘兩不等,實在一時不能記憶。
又,去年正月十四日,太上皇帝召見時,奴才一時急迫,騎馬進左門,至壽山口,誠如聖諭,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奴才罪該萬死。
這種事情發生的多了,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太上皇可以直接提升、加封官吏的職位和爵位,嗣皇帝只有默許、認可,毫無自己的主見。而太上皇所作的決定,又大都受和珅的影響,嗣皇帝嘉慶實質上並無多少實權,純粹是個傀儡。嘉慶帝對此也十分清楚,只好諸事讓和珅三分。
正月初八,乾隆去世後第五天,嘉慶帝知道和珅長期把持軍機處,任意封鎖消息,恣意妄為,遂下諭指出:內閣、各部院衙門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撫、布政、按東二司,凡有奏事之責者,及軍營帶兵大員等,以後有陳奏事件,都應直達朕處,不許另有副封奏報軍機處。各部院文武大臣,也不得將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門奏章呈遞後,朕可即行召見,面為商酌,各交該衙辦理,不關軍機大臣指示也。何得豫行宣露,至啟通同扶飾之弊耶?
堯階未在迫陪列,尚愧西清侍從臣。
大行太上皇帝龍馭賓天,安置壽皇殿,是奴才年輕不懂事,未能想到從前聖祖升遐時,壽皇殿未曾供奉御容,現在殿內已供御容,自然不應在此安置,這是奴才糊塗該死。m.hetubook•com.com
嘉慶帝的這種俯身隱忍,獲得了時人的讚許,都說嘉慶帝聰明、智慧,有城府。說他:「自即位以來,知和珅必欲謀害,凡於政令,惟珅是聽,以示親信之意,俾不生疑懼,此智也。」嘉慶帝這種唯唯諾諾的表現,既麻痺了和珅,又讓嗜權如命的太上皇十分放心,順便還給自己博得了一個「孝」字,可謂一舉多得,實在是妙不可言。
王念孫是江蘇高郵人,是原吏部尚書王安國的兒子,乾隆四十年進士,歷任工部主事、郎中、陝西道監察御史、吏科給事中等職。因彈劾和珅有功,升任直隸永定河道。後來因發生永定河水漫堤事故,引咎辭職,於道光年間去世。他還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字學家,一生著作豐富,有《導河議》、《讀書雜誌》、《分逸周書》、《漢隸拾遺》等著作流傳。
再,肅親王永錫襲爵時,彼時賚住(布)有承重孫,永錫係賚住(布)之侄,恐不能襲王,曾給過奴才前門外鋪面房兩所。彼時外間不平之人,紛紛議論,此事奴才也知道。以上俱是有的。
嘉慶這幾年也隱忍慣了,不在乎再被多冤枉一回,對太上皇和和珅對他的監視與刁難也已經視若無睹。失去了愛妻,他雖然心痛欲裂,也只能悲苦於內心而不敢再表現出絲毫。還強作笑顏對內閣下達詔諭來迎合太上皇心意,諭道:「朕日侍聖上,昕夕承歡,諸取吉祥。禮以義起,宮中之禮亦得遵義而行。故王公大臣等,奏事如常,服飾如常。天下臣民等,自當若喻朕崇奉上皇孝恩,敬謹遵行,副朕專降尊養至意。」
這其中表面上揭露了和珅專權下的種種積習流弊,無疑是對和珅的批判。而且,再結合當日剝奪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職務的一系列舉動,加上太上皇剛剛去世,嘉慶就採取這麼大的動作,朝中聰明人也不少,很快就看出嘉慶帝有拿和珅開刀的意思,故朝中大臣開始紛紛上奏彈劾和珅的種種不法行為。嘉慶帝也順水推舟,開始了對和珅的清算。
嘉慶帝雖然遭受喪父之痛,但是作為一個嗣皇帝,終於可以親政、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抱負,再也沒有羈絆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軍國大事,這又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乾隆帝的離去,也終於結束了嘉慶只能名義上接班而無實際權力、一直小心翼翼躲在父皇身後的尷尬局面。同時,一場政治權力的重新分配勢在必行。前方的考驗,將非常殘酷,對此嘉慶也早有思想準備。
然而,豐紳殷德並未因此而高枕無憂。隨著抄家的繼續深入,定親王綿恩等在抄和珅家時,查出他家藏有正珠手串二百餘掛,同時查出正珠、朝珠一掛,其數量比宮內還要多,其質量比皇帝用的還大還好。嘉慶帝知道後,非常吃驚。因為正珠、朝珠是皇帝專用的,一般人是嚴禁擁有,現在和珅居然擁有這麼多上好的朝珠,豈不讓嘉慶疑心?於是責令綿恩等人審問和珅家人。據和珅家人交代:「和珅日間不敢帶用,往往於燈下無人時私自懸掛,臨鏡徘徊,對影談笑,其語言聲息甚低,即家人亦不得聞悉。」
儘管和珅諛詞如潮,列舉了乾隆在位的種種好處,又大讚乾隆的英明神武,然而,這次乾隆是鐵了心要退位——他不想食言而肥。善於見風使舵的和珅馬上轉變風向,他知道無法阻止新皇帝的登基,但是他可以努力在乾隆與太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之間找一個最佳結合點,既能討好乾隆,又能得到新皇帝的寵愛,讓目己成為「兩朝股肱之臣」。


縱容自己是開始,其結果必將是毀滅。滿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滿足過度就是縱容了,縱容自己的欲望將使你視線模糊,難以清醒,使你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危險就會悄然襲來。
他首先派吳省蘭為嘉慶帝的侍讀,以為嘉慶整理詩文稿件之名,行監視之實。其次,藉太上皇之手,限制嘉慶的行為和心腹,同時大力培植自己的骨幹,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一個權力網絡。

和珅家人及後代

又,胡季堂放外任,實係出自太上皇帝的旨意,至奴才管理刑部,於審情實緩決,每案都有批語,至九卿上班時,奴才在圍上並未上班。
又,太上皇所批諭旨,奴才因字跡不甚識,將摺尾裁下,另擬進也是有的。
從此以後,凡事啟奏太上皇的時候,嘉慶總不忘請和珅轉奏。嘉慶還經常對自己身邊的侍衛、伴讀、僕役等人說:「爾等有所不知,朕方依靠相公治理國家,哪能慢轉相待呢?朕正要厚待尊重和相,使其盡力輔弼朕。如果相公對朕略有鬆懈,朕如何治國?朕還能靠誰呢?」這話當然都一一到了和珅耳中,和珅聞言,徹底對嘉慶放鬆了警惕,遂攜妻帶妾去踏青了。
一紙係和珅供詞,凡三條:
和琳之子豐紳宜綿,原名良輔,號存谷。他稍懂詩文,而且「善堪輿」,所謂堪輿就是看風水,經常被有錢有勢的人家請去勘察風水寶地,很受歡迎。在和珅被賜死後,他的公爵之職被奪,只留了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在家賦閒。
同時,嘉慶委派由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大學士劉墉、朱珪等人組成強大的審理班底,對和珅的罪行進行審理。雖然具體審理過程難見記載,但是李孟符在《春冰室野乘》中也有所體現:
《清史稿》記載,有一次,和珅攜宜綿報來的前線奏摺奏見嘉慶帝時故意長跪不起、五體投地,嘉慶忙道:「和相請起,以後見朕,不是公開場合,不必行此大禮。」和珅本來也是試探嘉慶的,現在見皇帝這麼說,當然就不再堅持了,於是又奉上奏摺曰:「請皇上御覽聖批。」嘉慶知道這是和珅的第二次試探,忙道:「朕剛剛登基,一時之間尚不能主政,此等軍政大事,和相處置便是,不必報於朕,朕於政事不諳,於軍事更不熟悉,諸事都要請教太上皇、仰賴相公,相公今後當不吝教輔才是。」和珅聽後非常滿意,這才轉身離去。看著和珅離開的背影,嘉慶拭去額頭的冷汗,慶幸總算過了這一關,並暗下決心:這場戲在太上皇駕崩之前一定要做到底。

序:上皇詔宣朕為阜儲前日,和相持玉如意一柄奉朕,擁戴朕之耿耿忠心可見矣。今日登基,不忘所自,以詩記之。
因為受到和珅的連累,其家人和後代都迅速滑向一般人家,但並沒有被懲處和充軍外地。家業雖然大部分被查繳入官,但因皇上開恩,並沒有徹底破產。雖然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但還是平安地度過了一代又一代,使和家傳承了下來。

入宮詎識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見。
又,天津運司武鴻,原係卓異交軍機處記名,奴才因伊係捐納出身,不行開列也是有的。
嘉慶見自己按老師朱珪教導的「不喜不怒,沉默持重,唯唯是聽,以示親信」的戰略果然令和珅放鬆戒備。現在只等自己親政,然後徹底清算和珅的舊賬。
潔白質精粹,比德象溫純。
這只是其中的兩首,尚有許多未列舉。如嘉慶所願,這些詩通過吳省蘭一首不落地進入到和珅的耳朵裡,和珅本來就是讓吳省蘭監視嘉慶的,看嘉慶對自己如此感恩戴德,高興得心花怒放。加上吳省蘭還不時送來《靜坐》(靜坐蕭齋度小年,梨清茶熟最怡然。瑤琴掛壁難成曲,漫引南薰插五弦)、《宋徽宗臨古》等諸多表明嘉慶帝「頹廢、疏於朝政」的詩句來,和珅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和珅由此斷定:嘉慶能當上皇上已經心滿意足、怡然自得了,對政權沒有更大的奢望和野心。
和珅為了討好永琰,以送玉如意為幌子進行試探。永琰其實是個挺有心計的人,他明白即使自己做了皇帝,有乾隆這個實權派的太上皇在,還不是什麼都得聽他的?所以,永琰選擇了隱忍,他為了穩住和珅,對和珅一味順從,使和珅慢慢產生了錯覺,以為此等孺子必可玩於股掌之上。
和珅在朝中經營二十多年,從來沒被人直接彈劾過。可是等到嘉慶帝下定決心要收拾和珅時,朝中大臣又人人爭相控訴,個個表白自己曾如何受過和珅的迫害和打擊,唯恐皇帝不信;更有甚者在大殿之上竟然痛哭流涕,對和珅進行血淚控訴。態度變化之快,讓嘉慶帝看得目瞪口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