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作者:凡禹 和琳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和珅的為人處世之道 第一章 攀附上司——善解人意,善養君欲

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和珅的為人處世之道

第一章 攀附上司
——善解人意,善養君欲

其實,大臣同朝為官,相互之間開玩笑是很正常的事,還能因此與同事保持更和諧的關係。他同當時的許多文人學士,如紀昀、劉墉、朱珪等一樣,都是善於開玩笑的人,關於他們這方面的記載也不少。

精明能幹美姿儀

和珅長期擔任朝廷要職,而且皇帝還不斷地把重要職位加封於他,充分體現了乾隆對他的信任。和珅之所以讓皇帝如此放心,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他雖然貪財,但一向處事謹小慎微,不與人交際,特別是不與人結成政治同盟關係,因為這一點是所有皇帝都非常敏感的。
於是,和珅不緊不慢、沉著地回答:「聖上是說典守者不能推卸其責任嗎?」他的聲音並不大,一來是從未在如此多的高級官員面前說過話,二來是怕驚擾了皇帝的思緒。
可見,乾隆帝是有心要培養一批年輕、精力充沛、具有敏銳政治眼光、處事幹練決斷而又忠於自己的人才的。這些人有一些共同點:年輕而且出身八旗子弟、其祖上世代在朝為官,這是出於忠心的考慮。
和珅知道乾隆總把康熙作為自己的標桿,凡事都要向康熙學習,所以,他特別把康熙的一生研究得非常透徹。常常在乾隆面前誇讚聖祖康熙的文韜武略,而且往往在講述完康熙的功績後,特意拿乾隆期間的歷史事件及其功績進行對比,並特別強調乾隆的強項——文采。康熙時期,畢竟清朝開國不久,剛剛入主中原,難免偏重於騎射和驍勇善戰的武功,對文學確實不重視,尤其在吟詩作賦上,更是無法與乾隆相比。
他在朝中大臣們的冷嘲熱諷中磨厚了臉皮,對他人的嘲笑和不屑一顧能夠淡然面對,還要背負「寡廉鮮恥」的名聲!
「十餘里中各在分地,張設燈綵,結撰樓閣。天街本廣闊,兩旁遂視市廛,綿繡山河,金銀宮闕,剪綵為花,鋪滿捲屋,九華三燈,七寶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狀。每數十步間一戲台,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俊童妙伎,歌扇舞衫,後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顧右驚,右盼復眩,遊者如入蓬萊仙島,在瓊樓玉宇中,聽霓裳曲,觀羽衣舞。其景物之工,亦有巧於點綴而不甚費者。或以色絹為山嶽形,箔為波濤紋,甚至一壽桃大數間屋,此皆粗略不足道。至如廣東所極翡翠亭,廣二三丈,全以孔雀作屋瓦,一亭不啻萬眼。楚省之黃鶴樓,重簷三層。牆壁皆用玻璃高七八尺者。浙省出湖鎮,則為廣楊,中以大圓鏡嵌藻井之上,四分則小鏡數萬,鱗徹成牆,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億身,如左慈之無處不在,真天下奇觀也。」
和珅這些在影子裡支持乾隆的行為,確實讓乾隆心滿意足,為皇帝的德行立下大功,同時也體現出和珅為人乖巧、善於籠絡人心的一面。
和珅在不大動用國庫庫存的情況下就滿足了乾隆奢華享用的需要,乾隆當然十分高興,越發覺得和珅聰明、能幹,是他得力的助手,一刻也離不開他了。當然,和珅在這一過程中也趁機給自己聚斂了巨額財產。其實這些錢財既不是這些官吏自己的努力所得,更不會把自己的家私拿來貢獻給皇上。他們只是不大量挪用國庫金銀,而反過來向人民巧取豪奪,所以在一片歌舞昇平中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實際上卻下降了。
乾隆與和珅在這一點上是相互依靠:乾隆把和珅看成是招財進寶有方的財神爺,缺錢、用錢就向他要;和珅則打著乾隆的旗號,發號施令,趁機大撈特撈。乾隆離不開和珅給自己撐面子,和珅也離不開乾隆給自己撐腰,雙方於是都樂此不疲。
彤庭增喜氣,綠野遍春光。
乾隆欲巡幸河南,其目的是視察河務。古時所說的河務主要指黃河工程。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它從中游即河南開封向東,所過之地盡屬平原,由於沒有峽谷峻嶺的約束而經常決口改道。
乾隆中期以後,伴隨權力的越發集中、統治疆域的不斷擴大、人口的增長,統治階層需要處理的國家行政事務不斷增加,皇帝和軍機處每天要批閱的文件是越來越多。與此相對應的是,統治集團金字塔的塔尖乾隆帝卻日益衰老、精力不濟,開始沉醉於享樂生活,從而將大部分事務推給軍機處處理。軍機處本來就事務纏身,這下更沒有喘息的機會了。繁雜的政務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就要求軍機處的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和充沛的精力,否則就難以勝任。幸運的是,和珅正值壯年,兩個條件他都具備。
歷史上的乾隆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後期漸漸開始喜歡追求泱泱大國的皇家氣派和豪華場面,不過仍然想給世人一個嚴謹勤儉、愛民如子的明君形象。這是一個矛盾,但是和珅總能很好地化解這個矛盾,為乾隆獻上許多斂財的辦法。乾隆明處下令不要鋪張,和珅卻慫恿各級官員、各地富商加緊捐貢,既保留了乾隆帝的「廉潔持政」的高大形象,同時也為他聚斂了大量財富供他揮霍,乾隆因此越發自鳴得意。有一段時間,內務府財務緊張,在和珅的主持操辦之下,只一年內務府就扭虧為盈了,國庫中的存銀也多了起來。於是乾隆更加離不開和珅,也逐漸把權力下放給他。這樣,和珅在朝中更加有恃無恐。
雖然朝廷不再追究,但是官員得到的銀兩實際上是減少了。就拿河南巡撫衙門來說,原有各項規例銀不下二十萬兩,養廉銀制度推行後的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只剩下二點八九萬餘兩,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更是減少到二萬兩。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帝對養廉銀額加以調劑,削減督撫養廉,此時,河南巡撫的相關款項只剩下一點二萬兩。這樣一來,養廉銀就徒有虛名,官員的開銷只好靠向下級攤派或橫徵暴斂維持,以致「養廉者其名,而養不廉者其實也」。
和珅見皇上愁雲頓散,知道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於是更加受到皇帝的恩寵。總領南巡事宜,可謂風光無限,於是向江南各地發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視江南,各地官商務必細心準備,並鼓勵商人捐錢捐物,作為皇上一路上的花費。雖然公文中沒有強求,但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當然要鄭重其事。官員們都是些只管自己官位、不管百姓死活的人,誰敢怠慢,紛紛不惜工本大興土木,唯恐哪裡不能讓皇帝如意。那些想趁此機會更進一步的官吏,更是大肆進貢,以期討好和珅和皇上,謀得陞遷。

其實,想要親近什麼人,如果能夠從他身邊的人入手,對他尊敬的人表現出十二分的尊敬,就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和珅就是掌握了這種方法,他不僅對太后、皇后恭敬有加,對那些皇帝身邊的人,甚至地位遠遠低於自己的侍從也是低聲下氣。總而言之,只要那些人能夠和皇上說得上話,他一律小心對待,也好讓他們有機會向皇帝說自己的好話。
乾隆帝即位之初,軍機大臣、雍正朝遺臣張廷玉被趕出軍機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長期擔任軍機大臣,犯了驕橫的毛病,而逐漸與外臣結交。還有長期擔任軍機大臣、一度擔任軍機處漢人首席軍機大臣的于敏中,乾隆對他也多有怨言,其原因就是他「作為軍機大臣已久,頗接外吏,通聲氣」;不僅如此,他為了獲得世襲爵位,竟然頻頻向內廷太監打探消息,這其實犯了官場大忌,讓頗為看重權力的乾隆深惡痛絕。
浮服孫曾繞,遐齡日月長,
和珅斂財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珅獨創的「議罪銀」制度:官員犯了錯誤,可以按照程度深淺納多少不一的銀贖罪以免去處罰。「議罪銀」制度得到的巨額的銀兩,有八九成是不入國庫的,這就為乾隆提供了用來揮霍的資金。和珅等於是為乾隆建造了一個金庫,乾隆難怪這般信賴和珅了。
就這樣,和珅對上卑躬屈膝,對下濫施淫|威,整個朝廷漸漸落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就是這樣一步步掌控了這個帝國命運的。這一點,連乾隆朝時來使的英國副使也看在了眼裡,他記述:「和珅總是隨著皇帝御駕後面。當皇帝停下轎子向特使(馬嘎爾尼)慰問的時候,幾個官員跳過溝去到和中堂轎前下跪致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和中堂之外,沒有其他大臣和皇帝親人及侍從跟隨著皇帝陛下,足見和中堂地位之特殊。」
不強出頭,自然可以降低損傷,從而和周圍環境維持和諧的關係。每個人都為生活奔忙,都想有朝一日能熬出頭,過上高人一等的生活。但這要承擔很大的壓力和風險,在自我壓力、環境壓力之下,要達到出頭的自我要求是很難的。
乾隆統治前期,國力強盛,加上康熙、雍正留下的龐大家底,國庫也較為充裕,但抵不住他中晚年以後的無限制揮霍和恣意用兵。眼看著國庫日見難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大喜功和粉飾太平的欲望,乾隆急需一位能為他廣開財路的能臣,而和珅及時填補了這一空白。
我們從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玩笑都以自損來達到自保的目的,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乾隆的高壓統治下的官員面貌。與他們不同,和珅的說話方式和語調更對乾隆的口味。所以他也常常趁機在皇帝面前表現一把。有一次,安南國王向乾隆進貢一座金獅象,和珅先接過來準備轉交給乾隆,他發現底座是空的,故意很認真地說:「惜其中空虛,不然可得黃金無算也!」逗得乾隆帝和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老年的乾隆,有和珅在身邊不時地說些市井幽默之語,人便感到輕鬆,往往龍顏大悅,難免會越發依賴和珅。
說實話,和珅的才學也是非常不錯的,可惜當年朝中猛人極多,就顯得和珅差了一截。要想勝過他們,他必須要獨闢蹊徑。所以,和珅盡量不在劉墉、紀曉嵐面前賣弄文學,不和阿桂談論軍事;而是在乾隆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即便後來做了軍機大臣,在皇上面前也是以奴才自稱,極大地滿足了乾隆的虛榮心。和珅以日常表現博得乾隆的好感,彌補自己的不足。史書上就有這樣的記載:「皇帝每有咳唾,和珅則以溺器進之。」可見,和珅在生活細節上,對乾隆也是伺候得面面俱到。他還常常和乾隆一起聊家常,講一些乾隆難得一聽的市井笑話,逗得乾隆開懷大笑,使乾隆更加覺得難以離開和珅了。
《四庫全書》是由乾隆帝親自組織的,是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由一七七二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
這篇文章事無鉅細地描述了乾隆慶祝皇太后六十大壽時的情景,從街市到亭台樓閣盡皆一一提及,以此表現出當年祝壽的盛境,也可以看出乾隆對其母親極盡人間孝心。
和珅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有心想幫阿桂一把,阿桂畢竟是他太岳父英廉的好朋友,而且在挑選侍衛的前前後後,阿桂對自己很是照顧。
不僅如此,和珅在軍機處值班時,也喜歡和自己的同僚開玩笑,來拿別人開心。有一次他看見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王傑在軍機處認真值班,便有心捉弄他一番。和珅湊過去拉起王傑的手摸來摸去,嘴裡還誇張地發出讚嘆之聲:「你的手真是又白又嫩啊!」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卻讓人聽了不舒服,好像和珅有意要說王傑的手像女人的手,這在封建時代是帶有侮辱性的言行。王傑素來看不慣和珅趾高氣昂的樣子,加上和珅貪財愛財的名聲在外,便嬉笑著回敬了他一句:「我的手好是好,但就是不會撈錢啊!」結果和珅一聽就鐵青著臉走開了,自討了一個沒趣,這算是他玩笑不成功的一個例子吧。
實際情況如何呢?軍機處的漢人軍機大臣年齡偏長,如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在值漢人軍機大臣:劉統勳七十五歲、劉綸六十三歲、于敏中六十歲、袁守侗五十一歲、梁國治五十一歲,這樣的年齡應對政務繁忙的軍機事務實在有點兒勉為其難。滿族軍機大臣情況稍好些:舒赫德六十四歲、阿桂六十歲,阿思哈、豐額、索琳年齡不清楚,福隆安約四十歲、慶桂三十九歲、和珅二十七歲、福康安約二十八歲、明亮三十八歲。
周圍的大臣和侍衛https://m.hetubook.com.com這次都聽清了,但卻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於是都不敢隨便插話。只有和珅知道,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實際上是下了一道委婉的口旨,要查辦這位要犯典守者的過失罪。照理,領侍衛內大臣應對這道口諭做出一種禮節性的反應,等有了空再通知軍機處擬旨查辦此事,眾人卻毫無反應。和珅礙於自己的身份,更不敢隨便在諸位高官和皇帝的對話中插話。
愛聽好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許多人常常互相奉承,說出一些違心的話。因此說真話才顯得更為可貴,與皇帝能夠真誠地溝通交流更是難得。但是,如果做臣子的每天同皇帝不分時機和場合地講真話,肯定會惹得皇帝惱怒,失去皇帝的寵信,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可反過來,若是做大臣的天天同皇帝說假話,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甚至不顧事實、一味吹捧,也會引起皇帝的不快甚至是猜疑,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抱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來的,最終也會失去君主的信任。
朱珪也常常採取滑稽的方式自娛。他晚年喜歡閉目養神。他的門生、部下去看望他時,他總是倚靠著桌子坐著,用枴杖支著腦袋,隨時準備青色手帕一塊,以便及時擦去眼睛裡的污穢之物,他總是瞇著眼跟人開玩笑。翰林院有一座紀念昌黎的文公祠,曾以前輩翰林吳鴻代替文公,以資取笑。有一年他主持祭孔典禮後路過文公祠,在轎子中就對著外面拱手行禮:「老前輩有禮了!」引得旁人大笑。
和珅的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乾隆的虛榮心。於是,乾隆決定讓位不放權,做一個真正的太上皇帝。他還在樂壽堂前門內自撰並親筆書寫了一副對聯:「樂在人和,肯寄高閒規宋殿;壽同民慶,為申尊養托潘園。」自比宋高宗和明代官僚潘恩。不僅如此,他還倣傚宋高宗的德壽宮起居注,乾隆決定也要做太上皇起居注。而且決定新皇帝登位後,朝廷上用嘉慶的年號,內廷依然用乾隆的年號,也就是說,宮裡是存在乾隆六十一年的說法的。
能夠讓皇帝離不開自己,除了要主動表現出卑躬屈膝的樣子,獲得皇帝的注意外,還要有高明的手段能夠抓住皇帝的心,讓他離不開自己。這就要求和珅不僅僅要會逢迎拍馬、做事厚顏無恥,還要有真實才幹,讓主子指使你、對於交代給你的事物一萬個放心,從而對你產生依賴心理。這樣才能把皇帝「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實和珅最清楚不過,那些所謂的「框框」永遠都是為別人準備的,至於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則無足輕重,只要能夠得到主子的賞識就行。為了達到一己目的,要敢為人所不齒,什麼倫理綱常、社會道德都是虛的;為了能讓主子高興,沒有什麼不可以逾越的「框框」。如此效果非常明顯,跨過種種旁人難以逾越的障礙後,往往能夠達到主子的目的,從而被主子所賞識,得到別人無法獲得的恩寵和榮耀。
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面臨著順治帝遺留下的諸多困難和朝中大權盡歸鰲拜的不利局面;加上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及其子尚之信和靖南王耿仲明及其子耿繼茂、孫耿精忠組成的「三藩」,各霸一方,對抗朝廷。挑戰不能說小,但是他展現了自己少年天子的雄才大略。先誅鰲拜,緊接著調兵遣將攻打三藩,經過長久的艱苦的攻戰,又平定了「三藩」的叛亂,一代明君之相盡現。
終於,心情愉快的乾隆開始南下巡視了,所經之處,一片鶯歌燕舞,百姓紛紛跪拜謝恩,乾隆的自尊心、虛榮心都得到了極大滿足,感到非常滿意。江南秀麗的景色也讓他陶醉,心中不禁感嘆,大清國在自己的統治下實在好不氣派,得意之間又作詩多首,免不了自我表揚一番。
和珅在這方面有著與生俱來的素質,它能夠輕易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他最善於說皇帝喜歡聽願意聽並且相信的真話。
除了上述優勢外,和珅的另一大優點就是特別機靈,而且在滿族貴族子弟中算是有學問的人。清人《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中就記載:「和珅聰明絕頂,口才便利……雖是小人,卻有本領。」
一生愛寫詩的乾隆留存下來有四萬餘首詩,其中有很多描繪了母子之間共享天倫之樂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母親的無限尊敬和愛戴。其中《新正重華宮侍皇太后》中寫道:
因為禪讓的典禮沒有可參考的歷史依據,如何辦得隆重、莊嚴並顯示出乾隆帝的仁君風範,著實讓和珅傷透了腦筋。這麼大的儀式肯定要輔之以相應的活動、宴會和全國性的慶祝活動。其中最讓乾隆滿意的是和珅提議的「千叟宴」。
薩載在下面洗耳恭聽、特別謹慎,不敢有絲毫走神,回答問題也是恭敬有加,生怕皇上對他的回答表現出不滿;山東巡撫也偶爾補充回答幾句。
每當太后大壽之時,乾隆總是不惜財力把壽慶辦得隆重喜慶,以博得太后高興。當時的一篇文章寫道:
和珅之所以能在乾隆面前獲得無上的恩寵,在於他處處為乾隆著想,抓住時機替乾隆換取好名聲,替乾隆立「德」。這對把名節看得很重的乾隆來說恰如錦上添花。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年邁的乾隆決定發佈諭旨,詔告天下,大意是他要禪位於嘉慶,自己做太上皇。於是,朝廷內外開始準備第二年元旦的禪位歸政大典。

找準時機迎上意

「虎兕出於柙!」乾隆見無人作聲,於是提高了嗓門說了第三遍,這一次,他的語氣非常堅決。阿桂、薩載和蘇績是又窘又急,都憋紅了臉。和珅看了看周圍的侍衛們,個個也是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看來,只有自己能解阿桂之圍了。

照顧全局的和珅

人都是有感情的,和珅與乾隆接觸得較多,他是真心地愛戴、關懷、尊敬乾隆帝的。他把乾隆看得比任何人都重要,每天都悉心照顧、恭親服侍,所以乾隆終生視其為最可信任之人,和珅也是真的把乾隆當做自己的父親一樣小心伺候了。後來,從乾隆對他的態度也能看出,二人的關係真的已經超越了君臣,而情同父子了。
每當皇太后的壽誕之日,和珅都會放下自己大臣的架子,與低等的侍衛們一起,抬著太后的鳳輦前去接受百官的祝賀。這一切,乾隆都看在眼裡,雖然表面上不說什麼,但心中總會泛起一絲感動,不由得更加看重和珅。乾隆六十七歲時,崇慶皇太后崩逝,年近古稀的乾隆內心非常悲痛。當即下定決心剪髮,並身著白綢孝衣,在舍清齋為太后守孝,終日茶飯不思,悲傷不已。和珅見此情景,更是表現出無限悲痛。作為人臣,他的舉動本來到此即可,但是他卻與乾隆同哀同悲,陪侍在乾隆身邊痛哭,把太后當成自己的親人去哀悼。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乾隆對和珅的好感和信任,此後,乾隆對和珅愈發寵信了。

和珅的管家劉全,在和珅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他,即使在和珅窮困潦倒時也不曾棄他而去。和珅發跡後,劉全經由各種途徑,也積攢了大筆財富。於是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上不免奢侈起來。他在家中大張旗鼓地建造了一個管家身份的人不應有的大院子,況且一家人出入所用的車馬規格也超出了作為管家應達到的範圍。很多人礙於和珅的情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不做計較。但是御史曹錫寶卻是個認真的人,他經過一番調查,向乾隆呈遞了一份奏摺,彈劾劉全用度逾制,並想通過這件事殺殺和珅的威風。
據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中記載:「天下榷稅之關,以京師崇文門胥吏為最侈且暴。」按稅務規定,凡小商販攜帶的箕筐、笤帚、鞋襪、米麵、布匹、菜蔬、瓜果、食物等物可免稅入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際上在具體操作時並非如此,而是照納不誤。當時京城一帶的商民、百姓入城時,均在帽簷邊上準備好兩文錢,經過城門時稅吏自行拿取,雙方並無言語溝通,幾乎成了一種「潛規則」。《燕都雜詠》中就有一首詩,諷刺了當時這種現象:「稅榷九門全,權歸閹寺專;村氓挑負至,任取鬢邊錢。」
但是,後來甘肅爆發了蘇四十三的起義,乾隆派阿桂領兵前去鎮壓,阿桂到甘肅後,才發現事實真相,將捐監的實情稟報了乾隆,乾隆知道實情後,便當面質問和珅。
因其事鄭重,負責編纂《四庫全書》的總裁絕不僅僅要是飽學之士,更要能夠對書籍的入選與否、版本的擇定等一系列事務作出決定。此事非飽讀詩書、泛覽經史的大學者不足以擔當。編纂期間,總裁官幾經換人。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和珅受命擔任總裁,當時的檔案中記載:「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五日,內閣奉上諭,和珅著充一四庫館正總裁。欽此。」和珅的學問當然會受到人們的詬病,不過他為人機智精明,而且他向來唯乾隆馬首是瞻,所以和珅理所當然非常重視此事。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加上有學富五車的紀曉嵐把關,二人可謂是完成《四庫全書》的黃金搭檔。
康熙時期的朋黨問題非常嚴重,主要起因為太子之爭。而且此事越鬧越大,日益威脅到朝廷的政治穩定。所以,雍正帝於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發佈了《御製朋黨論》,目的就是為了限制朋黨的發展,其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朕惟天尊地卑,而君臣之分定。為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則其情固結不可解,而能與君同好惡,夫是之謂一心一德而上下交」。其中強調了臣節,並將其作為評定優劣的最高標準。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雍正帝對封疆大吏的看法是:「有猷、有為、有守,三者並重。但恃其操守頗廉,以為可以博取名譽而悠悠忽忽,於地方事務不能整飭經理,苟且塞責,姑息養奸,此等之人,貽害甚大……但潔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較操守平常之人為更甚」。這樣以來,「操守頗廉」的查弼納、楊名時、張楷、魏廷珍等人受到指責;而敢於迎合皇上的李衛、朱綱之流則被雍正看做心腸好、實心任事的「大能人」,這就有點兒矯枉過正了。
就這樣,和珅「忍辱負重」多年,為滿足乾隆帝奢華享用的需要不知背了多少黑鍋,但他自己也獲得了恩寵,也趁機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可謂一時春風得意,好不威風。
和珅既然下定決心要當乾隆的奴才,就努力在乾隆面前表現出一個合格奴才的樣子來。為了平衡自己扭曲的心理,他會讓眾大臣像他對乾隆一樣對待自己。《清史稿》中有這樣的記載:和珅對於「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納賄者則為周旋,加以開脫或者是故意的拖延其事,等到皇帝怒氣已過,才若無其事的提出來,以求不了了之。」就這樣,和珅靠著在皇帝面前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做人的尊嚴,換取了大臣們的依附,使整個朝廷都逐漸被他的淫|威籠罩。
和珅利用乾隆有心繼續秉持朝政的心理,輕易保住了自己的權勢,並且繼續把持權柄,地位沒有絲毫的動搖。和珅想在太上皇歸天之前把自己和新皇帝嘉慶的關係搞好,以期達到順利交接的目的。所以他盡可能向新皇帝獻媚取寵,希望成為兩朝的股肱之臣。他想,有乾隆這個依靠,加上自己善於揣摩上意,應該不成問題,和珅計議已定,心裡不免美滋滋地暢想自己的光明前程。
和珅得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這可是個有難度的技術活。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內心世界最為複雜多變,難以揣測,不過,一旦你掌握了別人隱秘的內心世界,就可以輕易地將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控制在股掌之中。即便是拍起馬屁來,也可以百發百中,不至於拍到馬蹄子上去,費力而不討好。
乾隆到達行宮後,稍事休息,即召見河督薩載、山東巡撫蘇績以示勤政。乾隆照例對河務、河賑、天象等一一過問。
「虎兕出於柙!」他的思緒好像仍停留在邊報上,乾隆又緩緩地說了一遍,目光仍沒有離開手中的邊報。

讓主子離不開我

和珅知道乾隆好大喜功,而國家財力卻難以支撐,怎麼辦呢?這難不倒和珅,他為乾隆想出許多斂財的辦法,從而滿足乾隆的虛榮心。但是這些辦法都不是什麼勤政安民的政策,自然會引起人民的不滿,和珅心甘情願地替乾隆背上了奢侈的「黑鍋」。他和乾隆之間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在朝堂上冠冕堂皇地下令不要鋪張,大唱紅臉;和珅卻私下裡瘋狂斂財,接受各級官員的捐貢。官員們也不傻,知道捐貢可以得到皇帝與和大人的青睞,自然趨之若鶩。所以,乾隆後期,國家的財政危機常常被和珅化解。

給皇帝買名立「德」

https://m.hetubook•com.com
封建君主為了將儒家的仁、義、忠、孝等美德推廣天下,總是以身作則,為世人做出榜樣。乾隆又是個愛面子的人,更是不甘人後。
過了一會兒,領侍衛內大臣阿桂說有邊報送來。一名侍衛從阿桂手中接過邊報,走到乾隆眼前,恭恭敬敬地展開邊報,給乾隆閱覽。

做到侍君如待父

軍機處是國家的特別部門,能夠保密是成為該處辦公人員的首要條件。為保證國家機密不致外洩,政府還設置了軍機御史機構負責督查軍機處紀律,以防止閒人靠近軍機處。由於這層原因,清代軍機處人員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處世非常低調,向來不與內外大臣交往。如乾隆年間深受皇帝器重的軍機大臣張廷玉被稱為「門無竿牘,饋禮有過百金者輒卻之。」訥親則是「雖苛刻而門庭峻絕,無有能幹以私者」。另外,汪由敦「凡書牘多為作答」、「饋節不過葛紗而已」。傅恆雖然看上去挺隨和,而且平易近人,「然外吏莫能登其門」。就連普通辦事員軍機章京也是「即在京部院官亦少往還」。
無論如何,乾隆修《四庫全書》是功大於過的。《四庫全書》確實為乾隆的業績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一直到今天,《四庫全書》還經常被人使用。和珅在其中確實付出了大量的勞動,為乾隆的這一盛世之舉出了力。
當時,上自清政府各部官員,下至封疆大吏、知府、知縣,以及鹽商、行商、票商們,每年都要把他們搜刮來的大量錢財和稀世珍寶獻給皇上,以藉此獲得更大的功名,這種現象甚至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尤其在皇太后、皇后、皇子公主的生日時,朝廷更是趁機向各級官員和商人們搜刮,而官員和富商也是樂此不疲——反正自己不出一分錢。好面子的乾隆也還曾幾次下諭旨,表示反對貢獻,其實這只是表面文章,暗地裡乾隆的金庫照收不誤,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不僅如此,就連周邊國家如朝鮮、安南、琉球、呂宋、緬甸、英國等許多國家的使臣也都進貢了大量珍寶。
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有幸娶了乾隆最喜愛的固倫和孝公主為妻,和珅對待固倫和孝公主,就很少拘謹,完全像對朋友的孩子一樣,在恭敬中透著一份關愛和親切,使她的童心得到了滿足,而作為父親的乾隆也非常高興。
這首詩描述了五月石榴花開、端陽佳節到來時,乾隆興致勃勃地與太后到圓明園觀賞龍舟的熱鬧場面,同時也表達了祝福太后萬壽無疆的殷殷之情。
和珅知道乾隆還是一位附庸風雅的君主,他性喜收藏古董,見了稀有的畫冊、墨跡,比見到多少金銀都能令他高興。和珅為此利用各種機會四處搜羅,將各地的官員、富商進獻給他的珍稀古玩進行挑揀,喜歡的自己留下,然後挑其他的進貢給乾隆。官場上,上級官員的愛好總是被下級官員迅速地知曉。很快,各地欲向和珅行賄的官員也都知道和珅喜好古董,紛紛進獻歷朝歷代的古董字畫、名人佳作。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京城內有佛鋪子,互相買賣,朝臣用此作為貢獻,皇帝亦以賞賜貴臣,千秋節晨朝,有進貢覆黃帕架子,盛以金佛一座,長可數尺許,舁入闕中,聞戶部尚書和珅所獻」。
這還不算,地方上的各級官員還要負擔每年向朝廷的進貢以及地方上的臨時之需,官員當然不能自己創造財富,所以這些負擔最終都落在了百姓的頭上,或者挪用公款。在此過程中,地方官員還不忘撈取好處。這樣一來,難免吏治腐敗、貪污盛行,地方財政其實早已入不敷出、寅吃卯糧。所以李侍堯貪污行為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千叟宴」就是要召集官員、縉紳中七十歲以上的高壽老翁在皇宮中舉行酒宴,與皇帝同樂。古語有「仁者壽」,眾多白髮垂髻的老者濟濟一堂,共敘君臣之誼,既可以體現出乾隆的年高德勳,又可以展現出四海昇平、百姓得長壽的歡慶場面。
於是,為了接近乾隆、拉攏與乾隆的關係,和珅還盡心盡力服侍乾隆的母親——皇太后。和珅在太后面前總是百倍地盡心,他心裡明白,只要能夠把太后伺候得舒舒服服,常能在皇上面前誇讚自己,乾隆就一定會很高興。太后的一個讚許,比那些冷冰冰的金銀財寶更管用。
欣答初韶令,欽稱萬壽觴。
這一點與漢臣劉墉、紀昀等人相比後更加顯得鶴立雞群。劉墉、紀昀才學雖高過和珅很多,但是身為漢人,在當時本來就比滿族大臣矮上一截,再加上劉墉駝背,而紀昀更是貌寢(醜陋)短視,不能體現國威,因此長期不受重用。鄧之誠先生的《骨董瑣記》卷三《乾隆時侍從之臣》中就有相關記載:「於是大臣向用,頗以貌取,文達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皇(乾隆)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方綱)、朱竹君(筠)、王蘭泉(昶)、鄒一桂皆不得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於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看來乾隆尤其重視相貌這方面。這樣想來,「面貌俊秀,性情溫順,舉止從容,且口齒極其伶俐」的和珅,自然更容易獲得乾隆的好感。
對於那些敢於犯顏直諫、剛正不阿的自清之人,作為官場老油條的和珅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的。和珅之所以能夠把乾隆服侍得舒舒服服,從而自己也扶搖直上,其實只需做到一句話——要做一個善於媚上之人。
這段話總體是在年逾古稀之際,回溯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自堯、舜、禹三代以後,年紀超過古稀之年的皇帝,一共只有六個人。然而,說到國家的強盛、領土的廣大、四方的鄰國紛紛前來臣服、天下的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雖然現在還不能說是盡善盡美了,但總可以稱得上是小康之世了。而且,以前歷朝歷代亡國的原因,諸如國家中有獨立存在的強大藩國、外有蠢蠢欲動的強敵、朝中有僭越掌權的大臣,還有諸如外戚掌權、女|優禍國、宦官專政、奸臣當道等,現在一樣都沒有出現。即使那六位年屆古稀的皇帝中,元世祖和明太祖都是開國創業的君主,他們治下的禮、樂、政、刑都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其他的就更不用提了。相比較而言,自古以來真的是沒有如今日一樣的太平盛世啊。言外之意,乾隆自己是前無古人的千古第一明君。
和珅能夠長期受到乾隆帝的欣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和珅做事圓通靈活,具有大局意識。
歷史上給乾隆的評價很高,主要是根據他前期的功績來評定的。但是,到了晚年,他變得脾氣暴躁、行為乖戾起來,並且做事一意孤行,稍有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其實這大部分是他年老精力不濟的原因,儘管如此,他卻要以嚴謹勤儉、愛民如子的明君形象示人,聽不得半句逆耳之言。就在這樣「嚴峻」的形勢面前,和珅仍然能夠一帆風順,顯示了和珅非凡的處世才能。那麼,和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乾隆說這句話時聲音很輕,周圍的大臣知道他說了一句話,但聽不清具體說的是什麼。阿桂、河督、山東巡撫以及離乾隆最近的侍衛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免心中緊張。他們擔心乾隆剛才的話別是有什麼旨意要傳達,要是這麼重要的事沒有聽清,罪過可就大了。
康熙時期,官員們既要來往應酬,俸祿又少,所以貪污之風一直都非常盛行。正是鑒於此種情況,雍正對固有薪給制度作了大幅度的改革,給地方官員增加了養廉銀。所謂的養廉銀就是從各省布政司庫的耗羨銀中抽出絕大部分,按官級和政務的繁簡程度等分配給各級地方官,作為他們的私人生活和衙門公務的開支。實行這一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止住當時上級衙門對下屬的苛取勒索以及州縣官對民間的私徵加派,從而緩和社會矛盾。而其實質則是將「灰色收入」透明化。
每當和珅被皇上斥責的時候,他總能找到不同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有一次,乾隆派和珅到甘肅去調查當地捐監的實際情況,和珅向來是個欺上瞞下的高手,他到了甘肅之後,整日花天酒地,大肆收受奇珍異寶,根本不體察民情,對當地官員虛假上報、行為不軌的舉動也是視而不見。從沒有進行過實地考察的和珅,就向乾隆遞上了一份詳細的奏章,把甘肅的官員們大大誇獎了一通,而乾隆對此也沒有表示懷疑。
和珅在擔任正總裁後,常常對書本的內容審核比較嚴格,曾多次上書建議乾隆嚴加查繳書籍。對有違礙、悖逆之詞,對皇帝不敬、對大清不利和有反清復明口號的書籍一律加以銷毀。即使是編入《四庫全書》的書籍,其中的很多也做了大量的刪削或修改,將所有對朝廷、對皇帝不利的詞句一律加以修改、刪除。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四庫全書》裡的各種圖書,都是經過修改後對大清有利的潔本。
當然,和珅為了達到接近皇帝的目的,成為乾隆的代言人,必須在乾隆面前表現得服服貼貼,讓乾隆放心。要做到這一點,也並非容易,這是以不斷喪失道德底線為代價的。
誰知和珅早有準備,他鎮定地對皇上說:「奴才到達甘肅之後,確實細細核對過府庫賬目,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實之處,現在想來,一定是奴才無能,受了蒙蔽,那些糧倉肯定讓人做了手腳。」乾隆自然不信他的這番辯解,於是追問他是否受賄。和珅裝一臉無辜地說道:「奴才確實收下了勒爾謹送與的四顆寶石,那是因為這幾顆寶石異常奪目,是稀世珍品。奴才想,只有公主才能配得起佩戴,奴才這才收下,現在已經送給公主了,請皇上明察。奴才當時太過自大,被甘陝的官員稍一吹捧,就有些飄飄然了,被他們的假賬本、假倉庫蒙騙了雙眼。懇請皇上治奴才不察之罪。」說完,便雙膝跪倒,泣不成聲。乾隆本來就無心治他,看此情景更是於心不忍,心想:和珅講的也不無道理,想必是那些奸猾狡詐的地方官,看他年輕氣盛,有心捉弄於他,他又初次辦案,沒有經驗,被人蒙蔽也是有可能的,既是無心犯過,就不能全部怪罪在他頭上了。這麼大的一樁案件,和珅三言兩語就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洪亮吉的筆記《江北詩話》中記載著關於劉墉的這樣一件事:劉墉在外多年任職,終於入京為官,「時和方炙手可熱,文清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一天,他在軍機處吃飯,同僚中有人追憶唐宋時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劉墉笑嘻嘻地說:「但使下民無殿糞,何妨宰相有堂餐?」週遭同坐之人為之噴飯。
輕陰乍晴招驚牖,永晝如遲競渡船。
和珅對此毫無準備,等他從曹錫寶的同鄉吳省欽那裡得到消息後,立刻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他派人找來劉全,命他火速把家中一切不合規矩的東西統統銷毀。於是劉全連夜拆掉房屋,處理掉豪華的出行車馬,轉移、銷毀不應穿戴的衣物。
善於體察聖意的和珅想出了一個主意為乾隆排憂解難,他向乾隆擔保說,江南各地物產豐盛,官員和富商們蒙皇上聖恩,才得以一切安泰,故早就有心回報恩澤,若皇上垂駕江南,一應費用,都由江南的官員和富商們承擔。這樣一來,可以不必動用國庫之財,那些說皇上享樂的人就無話可說了。乾隆之所以遲遲未作決定,所慮者唯有此事,見和珅這麼說,不禁大喜。他當然知道和珅與江南各級官員的「小九九」,只是和珅能如此為他著想,實在令人感動,當即令和珅全權安排南巡事宜,御駕即刻起程。
快霽天中景麗鮮,宜人都為利農田。
軍機處大臣雖然在外面風光無限,但由於事務繁忙,而且身處機要部門,出任軍機大臣必須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博聞強記、反應快。因為要當面奉旨、快速準確地記下皇帝的指示,所以就需要有很好的記憶力,這一點恰恰是和珅的特長。《清稗類鈔.異稟類》就記載說:「和記性絕佳,每日諭旨,一見輒能默記,乃至中外章奏連篇累牘,倉猝批閱,皆能提綱挈領,批卻導款,以故與聞密勿,奏對咸能稱旨。此所謂才足濟奸,聰明誤用者矣」。
這首詩描述了新春佳節之際,乾隆與太后歡聚一堂的熱鬧情景,同時也有祝福太后健康長壽的真情流露,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瞭解到了皇宮之中難得出現的其樂融融的場面。另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阿桂雖然不知道皇帝意思,但是從乾隆臉上的怒容可以看出,定是邊報上的事情引得乾隆不快,生怕此事與自己有牽連,一時間不和_圖_書免冷汗直冒。阿桂越想越害怕,惴惴不安起來。
乾隆本來就覺得事情不是特別大,聽了和珅的話,馬上就信以為真了。最終,乾隆以曹錫寶未明查即誣告他人的罪名被革職查辦。乾隆在裁決書中道:「錫寶未察虛實,以書生拘迂之見,證為正言陳奏,姑寬其罰,改革職留任。」就這樣,在和珅的能言善辯面前,乾隆改變了往日遇事明查的作風,被他的麻醉劑弄得是非不明、不辨黑白。
大凡真想做事的人,都希望身邊的人文采不凡,甚至有很高的才華。皇帝更是如此,他希望大臣能把自己交與他們的事情圓滿完成。但有才華者又不能鋒芒過露,咄咄逼人。鋒芒太露則易斷,逼人急則自己也難周旋。「想出頭,就不要強出頭」,和珅就深知此理。
和珅在乾隆身邊二十多年,加上他善於揣摩乾隆的心理,從乾隆的一舉一動中總結出了他的脾性,從而把乾隆的內心世界揣摩得一清二楚,所以每走一步都恰好落到乾隆的心坎上。
於是江南官員上下送禮成風,他們當然不會掏自己的腰包,到最後,各種負擔還是要轉嫁到百姓頭上。而且,百姓們還要服徭役,出工出錢疏通運河、建造行宮、修葺龍舟,以供乾隆玩樂。江南一時間裝扮得煥然一新。然而,在這無數美景的背後是人們對和珅和乾隆的極大不滿和憤懣。

說皇帝願聽的話

崇文門稅關不僅負責收稅,還承擔著一些其他任務,如代替宮廷變賣被抄沒的王公大臣等人的家奴和財產等。這些都是有油水的衙門,是直屬於朝廷控制的肥缺。正因為崇文門稅關每年的收入可觀,所以視財如命的和珅才牢牢把持著,一直不願鬆手。他辭去了崇文門稅務監督一職後,又讓其子豐紳殷德接任,可謂換湯不換藥。
等到劉全一切處理停當後,他立刻給乾隆上了一道奏摺,說他聽說曹錫寶彈劾劉全的事以後,非常氣憤,馬上責問劉全。劉全矢口否認有這些不軌之舉。並稱自己雖然平素難免有過失,但是對待家人卻從來十分嚴厲。家人還常常因生活過於儉樸而背地裡埋怨過他,所以從沒發現家中有過奢侈豪華之事。那劉全即使果真如曹錫寶所言,多有逾制之舉,恐怕也是私下裡的個人行為,並沒有招搖過市,況且自己忙於政事,對劉全的所作所為並不清楚。這樣一來,一方面趁機把自己家風嚴整、不事奢華的事讓乾隆明白,同時也為自己開脫:既然他平日對家人甚嚴,那他的家人應該不會膽敢在外招惹是非;再者,他沒有說明白劉全到底有沒有違制,這也為開脫劉全做好了鋪墊。
所以,善於隱藏的和珅除了時不時顯露些許聰敏外,絕不顯露一點鋒芒。而和珅發跡的故事就是一個明證。

宮中行樂養,欲以在群方。
清代對於危害皇權穩定的朋黨問題非常敏感,常常積極地進行嚴密防範,一有苗頭,則嚴厲打擊。早在清朝開國之初,康熙帝就曾這樣表示:「人臣服官,惟當靖共匪懈,一意奉公。如或分門立戶,私植黨與,始而蠹國害政,終必禍及身家。歷觀前代,莫不皆然。在結納植黨者,形跡詭秘,人亦難於指摘。然背公營私,人必知之。凡論人議事之間,必以異同為是非,愛憎為毀譽,公論難容,國法難宥。百爾臣工,理宜痛戒」。
和珅從小就知道乾隆愛吟詩作對,因此,早在他還在咸安宮官學唸書的時候,就四處搜羅乾隆的御詩加以研究。古人云:「詩言志。」從一個人的文學作品中往往能夠猜度出其當時的心境,尤其像乾隆這樣貴為人君的人,可以說毫無個人隱私可言,總是生活在眾目睽睽之下,舉手投足都有很大的限制,只好把深藏的內心世界通過詩作宣洩一番。因此,他在不經意中就可能透露出些許端倪來。和珅對乾隆所有的詩都瞭然於胸,這也許是他能夠準確領會乾隆意思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他還刻意模仿乾隆的筆法。和珅經過多年的體驗和觀察,瞭解到了身為萬聖至尊的乾隆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知道了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同天下任何一個普通百姓一樣,有著平凡的幸福和喜怒哀樂,也有著普通人的種種小毛病,如強烈的虛榮心等。所以,和珅也許比其他人更能把乾隆當做一個普通人來看待,與他一起高興,一起悲傷。
緊接著,他收復台灣,真正統一全國,並迅速平定叛亂,同時還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並廢止了清軍入關以來滿族貴族強行霸佔土地的圈地行為特權。另外,他還注重治理河患;發佈了改革賦役等一系列穩定民心的政策;加上他本人對西方科學持歡迎態度,並親自學習幾何學,對全國疆域進行了精確測量……文治武功,無不澤披後代。在他的統治下,國家一改明末以來的動盪、凋弊之態,開始變得安定富足,所謂的「康乾盛世」就是從康熙帝統治的中期才開始的。
乾隆喜歡把自己向明君聖主靠攏,不僅愛好眾多,而其力求精益求精。而和珅對乾隆林林總總的愛好中抓住主要部分,游刃有餘地穿梭其中,常常能博得乾隆的稱讚,而這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
很多「正直」的人都認為,像和珅那樣只會溜鬚拍馬之流之所以獲得皇帝的信任,一定是皇帝被蒙蔽了眼睛。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如果和珅真的能力平平,在有「一代名君」之稱的乾隆面前,在人才濟濟的朝廷上,他根本沒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也不可能平步青雲、恣意弄權。僅僅靠拍馬屁,也只是讓主子認為你有忠心,但不能體現你的能力;只有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的種種能力,才能受到皇帝的青睞。和珅為了不讓乾隆認為自己是個「碌碌無為」的鑽營之人,他「巧於迎合,且工於顯勤」,終於獲得了乾隆的寵信。
一個人臨死之際總會喃喃不停的,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乾隆也是如此,他的話就連嘉慶也難以分辨,而和珅竟然能夠與其心靈相通,連乾隆會西域咒語這種事都知道,並且深明其意。由這件事,可以窺見和珅對乾隆已經到了「心思一動,無所不知」的程度,能對乾隆瞭解到這種地步,乾隆又怎麼能不引他為左膀右臂呢?
「孫武子教演女兒兵」就是我們常說的「孫武練兵」。在春秋戰國時期,兵聖孫武在吳國向吳王夫差展示自己統軍作戰的才能,吳王夫差不信,開玩笑問他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論訓練宮女,孫武說只要紀律在,什麼人都可以訓練成上陣殺敵的勇士。夫差就命孫武以宮女代替士兵列隊操練。孫武指定吳王最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她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孫武不管宮女們的好奇和嬉笑打鬧,認真宣講操練要領。宣講兩遍後,宮女們仍然不聽從號令,使隊形大亂。孫武便不顧吳王夫差的求情,下令斬殺了兩個隊長,然後又下令操練,宮女們的動作就完全符合要求了。孫武憑此征服了吳王夫差,成為吳國的軍師。和珅把參加演禮的內外大臣稱為女兒兵,自是為了活躍氣氛的玩笑話。
和珅政治敏感性強,一向不與內外大臣結盟,總是埋頭弄權,一心撈錢,所以在官場上給人留下「貪財、刻薄、跋扈」的壞印象。不過這一點在皇帝眼裡卻是難得的政治優點。因為其沒有「異志」,自然也是皇帝最放心的了。所以把一切權力交給和珅去打理,皇帝自己也落得逍遙快活。
乾隆帝對李侍堯案的出現原因當然是一清二楚,所以,在處理李侍堯貪污問題上內心是非常矛盾的——既要嚴肅處置李侍堯的貪污行為,以達警示其餘官員的目的,懲治日益嚴重的貪污問題,又要對這個年年向自己進貢的人網開一面,以免堵了自己的財路。和珅向來善於揣測皇上的心思,可以說對乾隆帝的心思掌握得十分明了。乾隆命他去辦理此案,估計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和珅十分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雖然乾隆有心放過李侍堯,但和珅也要把場面做足,免得讓人抓住把柄。所以他在努力將李侍堯案件搞清楚的同時,並沒有嚴格按照大清律的規定將李侍堯即行斬立決,而是提出了處以斬監候的處罰建議。雖然很多大臣對此表示不滿,但他仍堅持斬監候的處理意見,給乾隆帝留下了靈活掌握的空間,而最終得到了乾隆帝的認可。
和珅本來就是乾隆肚子裡的蛔蟲,知道乾隆怕放權後自身難保,所以才猶豫不決。他的這番話正中乾隆要害,不能不讓乾隆想起歷史上的幾位太上皇的經歷:唐太祖李淵被迫傳位李世民,之後被軟禁;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後,玄宗又不得不做太上皇;宋朝時,金兵南下,宋徽宗不得已才傳位於太子。歷史上的朝廷就是個爭權奪利的名利場,權勢的誘惑可以讓任何一個人的心靈扭曲,所以禪位移交權力的下場可想而知。和珅這些話說得非常圓滿,是希望乾隆以此為鑒,知難而退,但又說得毫不刺耳,讓人聽來還覺得他想得周到。最後,又說不僅是自己希望皇上不要退位,天下的百姓也都深感聖恩,乾隆繼續在位是順乎天意合乎民心之舉。
待到後來乾隆彌留之際,仍然掛念此事。有一天乾隆單獨召見和珅,等到和珅進入後宮,發現乾隆面南而坐,而當時已登基稱帝的嘉慶,則只坐在乾隆身邊的一個小凳上。和珅跪在地上,過了很久也不見乾隆說話,乾隆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了一樣,只是口中唸唸有詞,好像在說些什麼。嘉慶豎起耳朵,努力想聽清楚,卻終究聽不清楚,遂不明所以。過了一會,乾隆忽然睜開眼睛大喝道:「那人叫什麼名字?」跪在地下的和珅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於是不再言語,繼續閉起眼睛默默唸誦著什麼,過了一個時辰才打發和珅出來,其間並沒有同和珅說一句話。嘉慶感到非常吃驚,過了幾天,秘密地傳見和珅,問他說:「上一次,父皇召你進宮,他說的是些什麼,而你回答的那六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和珅頗有些得意地說:「太上皇背誦的是西域流傳的一種秘密咒語。據說,默誦這種咒語,被詛咒的人即使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會突然死去,所以,當時太上皇問及的時候,我用白蓮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來應對,他自然非常滿意」。嘉慶聽了,更加驚愕,沒想到和珅竟然擅長這種妖術,所以等到乾隆駕崩之後,沒幾天就把和珅誅殺了,以免他動用妖術,詛咒自己。
作為一個政治家,面臨重大事件的概率當然高,而如何處理、處理得如何自然就關乎能力問題了。出現的這些問題一大部分是非常複雜的,很難用簡單的是與非對其進行劃分。此時就需要決策者有大局意識,能夠從大的方面著眼看待某一具體問題,抓住事物本身的內在矛盾,提綱挈領,盡快作出判斷並果斷出台相應決策。如果糾纏於細節,只會影響事情的處理過程。有些急需處理的事情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萬不可生搬硬套。也就是說,做事一定要圓通靈活,具有全局意識,而且能夠做到靈活應變。

有一年除夕,他的門生姚元之前往問安,朱珪還在那裡拄著枴杖發呆,見弟子來了,就舉起胸前的荷包說:「可憐這裡空洞無物,不能給你一文錢的壓歲錢。」剛說完,就有僕人來報:「有門生送銀子三十兩」。朱珪剛說過不給姚元之壓歲錢,所以乾脆不認:「這幾個人太呆了,我從不認識他們,為什麼要拿這些錢財打水漂啊。」其性情中人的言語舉動躍然紙上。
乾隆時期,朝中大臣各個身懷大才大德,和珅在其中只能算個陪襯。要知道與和珅同朝為官的大臣中,名垂千古的就有好幾個。大學士阿桂戰功赫赫,在朝中不怒自威;而才高八斗的劉墉更是出身名門、譽滿天下;還有才華出眾、滿腹經綸的紀曉嵐……這些人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憑實力和珅如何能蓋過他們?可見和珅之所以能夠「出類拔萃」,並非僅僅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因為他知道,憑藉自身的才華,可能會在朝廷謀得一個不錯的職位,卻無法實現自己權傾天下的夢想。
這就給乾隆一個感覺,自己不僅在治理國家上不輸於聖祖,在文采上更是略勝一籌,看看當時世人對康熙的誇讚,他似乎已經感受到後人對自己的無限仰慕之情,由此,乾隆的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鳳輦臨龍閣,新年第一祥。
由此可見,和珅善用麻醉劑的方法還是非常有效的,它的妙處就在於搶在事發之前,先在乾隆面前表現出一種與己無關的假象,要麼自己早就發現了別人舉報的案件,要麼就是自己被人蒙在鼓裡,反正不知者不怪罪,這m.hetubook.com.com樣,重大的責任就可以推脫乾淨了。剩下的類似不察之罪的小過失則不妨應承下來,不但不會有什麼損失,反而能增進乾隆對自己的信任。
和珅對乾隆的瞭解之深刻,從一件事可見一斑。乾隆末年、嘉慶初年,襄陽地區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給清廷造成了極大震動。令已經禪位歸政、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寢食不安,耿耿於懷。
風趣幽默的言談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這也是和珅受到乾隆帝欣賞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位高權重的人都是老成持重、不苟言笑,而和珅卻不同,他平生愛開玩笑,即「善謔」。昭褳在《嘯亭雜錄》中就提到和珅這方面的特點:「和珅雖位極人臣,然殊乏大臣體度,好言市井謔語,以為嬉笑。嘗於乾清宮演禮,諸王大臣多有俊雅者,和相笑曰:『今日如孫武子教演女兒兵矣!』」
最著名的就是一代文學大家紀曉嵐,曾具體負責《四庫全書》的總體編纂事務,成就了乾隆帝的「文治之盛」,是乾隆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顧問。就是這樣一個受眾人景仰和皇帝倚重的人,在數十年的仕途發展上,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在乾隆帝眼中,紀曉嵐雖滿腹經綸,但畢竟只是一個學者型人才,這類人缺乏經世之才,往往糾纏於事務的具體細節而沒有大局觀,故不可委以大任。
和珅有一個長處,就是總能正確把握乾隆的心思,這也許是他常常和乾隆形影不離的緣故吧。待在一起時間久了,難免會瞭解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心理活動。封建王朝的帝王,儘管自詡為天之驕子,畢竟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血肉之軀。但礙於森嚴的規章制度,他們常常深感孤獨和寂寞。乾隆執政六十年,親眼目睹自己的股肱大臣一個個相繼離開,朝廷中大多是新近用升的官員;而乾隆的各個皇子們為了自己身後這個位子明爭暗鬥,致使親情不在,正所謂「自古無情帝王家」;加之孝賢皇后又先他故去,心中更是無奈和寂寥。善於察言觀色的和珅趁機彌補了這個空缺。情感毫無依靠的乾隆突然多了一個瞭解自己的和珅,怎能不大感安慰?因此,乾隆在生活中幾乎時時處處離不開和珅,而和珅也憑藉著乾隆的寵信為所欲為。
和珅為了不讓乾隆帝過於難看,從而影響到全國的官場大變動,於是很好地控制了局面,正是和珅這件事辦得令乾隆非常舒服,所以和珅此後才日益受到乾隆的專寵。
這樣一來,大殿上顯得十分寂靜,大家因猜不透皇帝的心思而連大氣也不敢喘,生怕殃及了自己。就連阿桂也毫無反應,和珅不由得向阿桂望了過去。
和珅認為,自己在乾隆身上進行了巨大的感情投資,已然取得旁人難以獲得的信任,自己和乾隆已經在一條船上,也算是找到了終身的靠山,若靠山不在了,自己也會隨之完蛋。於是,他總是盡一切努力使乾隆仍然大權在握,從而保全自己。
和珅操縱朝中大權二十多年,因擁有空前的權勢和皇帝的專寵,所以有各級不少官員巴結他。他貪財好物是出了名的,但他與官員的接觸僅限於聚斂財富的目的,對結黨營私這根高壓線向來很敏感。因為他知道這是皇帝的一大禁忌,所以決不輕易與同僚結交,尤其是在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時更是如此。
和珅為什麼對乾隆禪位十分敏感呢?因為對和珅來說,失了乾隆這個大靠山,而新帝又不信任自己的話,自己的萬貫家財、權傾朝野豈不是要付諸東流,官位、前途也不再明朗。因此,和珅本意極不願乾隆退位,可是這會涉嫌妄議國事。於是,和珅忙上書一本:吾皇萬歲,內禪大禮,合乎仁義,昭乎日月,前史之中雖多有所聞,然未見有多少榮譽,惟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方算是千古盛典,但考究堯傳舜之時,在位七十三載,帝舜三十徵庸,三十在位,又三十餘載方行禪位之禮,當今我主,精神瞿鑠,威風不減,定壽比堯舜,如此一二十載之後,再傳位太子,也不為遲,況且四海之內,視萬歲如父母,人心齊仰,如日昭昭,皇上御宇一日,四海即仁被一日,百姓感恩一日,奴才等近沐恩慈,尤願皇上永護。
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此言非虛。阿桂見乾隆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神色,便知道和珅這次出言很中皇上的意。這件事裡和珅既露了「臉」,又給皇帝以及阿桂等人解了圍,不失為絕妙一招。從此,和珅開始平步青雲。
和珅聰敏練達、善於理財,能夠源源不斷地供給乾隆大量金銀財寶,供其消費揮霍,又加上他善於揣摩乾隆心思,每每所作所為迎合上意,所以乾隆對他非常滿意和放心,尤其晚年更是達到了「依毗益篤」的程度。當時整個國家的財政大權都由和珅一人把持,他先後任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內務府大臣等多年。曾一度因兼職太多,乾隆忍痛割愛,讓他辭去戶部事務。但不久後發生的湖南、貴州苗民起義,以及緊接著的白蓮教起義,使軍費驟然緊張。「嗣因軍需銷算伊是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和珅的獨斷專行由此可見一斑。
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還是終日勞作求生存的蟻民,親情對他們都是最重要的。和珅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之常情出發,知道乾隆對他的母親和自己的眾多兒女也充滿了一個普通人應有的親情。這時,那個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乾隆便化身為一個孝子,一個慈父,享受著天倫之樂。

肯為皇帝背「黑鍋」

和珅在全國瘋狂斂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滿足乾隆無休止的需要。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年),乾隆八十大壽,和珅理所當然是操辦慶典的主要負責人,當然他也想乘機大撈一筆。於是讓各級官員納貢,以此討乾隆歡心。乾隆當然知道和珅的貪墨行為,但在他眼裡,只有和珅才是自己最信賴的人,是值得自己依靠的。因此,對他的這一行為也就聽之任之了。
所謂世事無常,即使是深得乾隆寵信的和珅,在皇帝面前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也會被斥責和怪罪。不過和珅在這種時候,總會提前給皇帝來上一碗迷糊湯,使乾隆不知不覺中就站在他的一邊,加上和珅痛陳自己的過錯、保證下不為例,況且皇帝對和珅向來寵愛有加,並無真心要懲罰他,於是事情很快就會過去,和珅遭遇的幾次險情,無一不是如此擺脫開來的。
清初,黃河屢次決口,河水自上而下橫衝亂撞,使附近山陽、高郵、寶應、泰州、鹽城、興化、如皋等七州縣飽受水災,尤其是黃河因水流不暢,而形成倒流直入運河,使漕運受阻。這就直接威脅到了清朝的統治,因為清政府每年需要從東南運送四百萬石糧入京,以養活人口眾多的王公貴族和八旗子弟。所以清朝歷代皇帝都很重視黃河的治理。
乾隆一生喜歡大手筆,他不只是想留得當世的盛名,還希望能夠萬世不朽。他決定不僅要超過他的祖父康熙帝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的大業,而且要超過以前的歷代君王編書的「功德」。他模仿宋代的《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以至明代的《永樂大典》的體例,編纂一部《四庫全書》。

處世謹慎表忠心

乾隆執政六十年,一個甲子輪迴,創下了豐功偉績,不僅平定了大小和卓、大小金川之亂,而且很好地安置了土爾扈特的東歸事宜,其歷史功績善莫大焉,不得不說他是一代明君聖主。雖然他好大喜功、愛讓人吹捧,喜歡搞場面,從而勞民傷財;但瑕不掩瑜,乾隆絕非歷史上那些闇弱的君主可比的。
由於軍機大臣權力地位特殊,其往往成為內外大臣爭相結交的對象,因而最容易與內外大臣形成利益上或政治上的同盟關係,威脅到國家政局穩定。
正月初四,千叟宴按照和珅的安排在寧壽宮皇極殿如期舉行。聲勢非常浩大,朝野反應熱烈。單憑這一壯觀的景象,就為乾隆賺足了人氣和逢迎之詞。和珅的這一動作,為乾隆贏得了天下盛譽,讓乾隆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對他更是倚重。
和珅是個做事認真的人,他做奴才就盡心盡力把奴才做好,拋開那些世俗的清規戒律,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皇帝面前徹底的奴才,從而成了權傾天下的「二皇帝」,這難道不應該引起那些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能徹底投入到工作中的人深思嗎?
有名無實的嘉慶帝登基了,但正如乾隆所說,他自己並未頤養天年,而是孜孜訓政,毫不倦怠。乾隆雖然表面上是禪位給嘉慶,但實際上是更進一步的專制了。他說:「歸政後,迅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凡事無鉅細,嗣皇帝仍要向他奏報,由他來裁決並下達指令。並規定:「凡有善奏事件,俱著書太上皇帝,其奏對著稱太上皇」。太上皇帝並沒有到寧壽宮居住,而是依然住在養心殿中,他仍一如往日自稱為「朕」。嘉慶的權力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其沒有行政權,沒有用人權,更不能單獨接見外藩和貢使,確實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兒皇帝」。
和珅對百姓的指責當然瞭然於胸,但是他的宗旨就是: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睞和信任,背多大的黑鍋都能忍受,反正自己是得到了實惠。至於名聲,那就顧不得許多了。

有備無患施麻醉

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乾隆有了銀兩,心中自然高興,於是便在枯燥乏味的皇宮中坐不下去了,又打起了南巡的主意,但是卻顧慮被人冠以貪圖享樂、揮霍無度的名聲。這豈能瞞得過和珅的眼睛?和珅知道皇上心中是極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考察一下自己多年統治下天下百姓的富足生活。而皇上之所以猶豫不決,是怕大臣和人民的議論。
作為詩歌大國的一國之君,他自認文采風騷不輸唐宗宋祖。他生平性喜吟詩作賦、撰文著述。他的詩作流傳下來的就有四萬餘首,平均下來,可以說每天都有一兩首問世。一個日理萬機的執政者能有如此成就,可謂是個多產「作家」;在他的主持下,朝廷還編纂了巨型的叢書《四庫全書》,更可謂前無古人的功業。所以,他評價自己時曾說:「更慎思之,三代以上弗論矣,三代以下,為天子而壽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見之近作矣。至乎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雖非大富,可謂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域,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即所謂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樂政刑有未遑焉。其餘四帝,予所不足為法,而其時其政,亦豈有若今日哉,是誠古稀而已矣。」
和珅見嘉慶對乾隆百依百順,自己的大靠山乾隆仍然勤政,並把一些重要事務交由自己辦理,心中不免更加得意,同時也對自己佩服有加——這個靠山可是沒選錯!和珅的部分目的還是達到了,也就是他的「後台」乾隆仍是大權在握的「太上皇」。

咬定靠山不放鬆

阿桂聽和珅這麼說,才恍然大悟,原來皇上是要他追究典守者的責任。他的心中非常感激和珅能夠當場提醒他。看來,和珅是個明白孩子,長期以來自己對和珅的照顧沒有白費。
和珅一生在文化上的貢獻很多,除了充當《四庫全書》總裁外,還負責修訂了很多圖書,如《開國方略》、《日下舊聞考》、清《三通》、《熱河志》、《石經》、《大清一統志》等,為乾隆創建在文學方面的歷史功績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和珅剛到上虞備用處的時候,在所有侍衛中屬於是特立獨行的人。與周圍那些心如死灰、吃喝等死的八旗子弟不同,他上進心強,肯動腦筋,因此頗受大家的喜愛。
乾隆特別寵信和珅的原因很多,這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年輕而毫無政績、功績的和珅是怎樣讓乾隆這般看重,以至連年陞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和珅有一套斂財的非凡本領,能夠設法滿足好虛榮、愛面子、好場面的乾隆。
五絲彩縷隨風俗,願比慈寧壽算綿。
有一次,乾隆有一個大規模的外巡活動,侍衛處的大部分侍衛都參加了,相比之下上虞備用處的侍衛顯得微不足道。
另外,我們常說:「好的外表是成功一半」。和珅就具有漂亮的外表。相貌本身就是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一個必要條件,免得因相貌醜陋而有損國威。有學者研究指出,在當時軍機處的軍機大臣中,任職時間較長的王傑、于敏中、董誥、梁國治、福長安等人據說都是儀表堂堂的和_圖_書俊傑之士。和珅不僅外貌招人喜愛,更兼他性格機敏、頭腦清醒、口齒伶俐,所以能在二十七歲時即官至軍機大臣、掌管國家內政外交、贏得乾隆帝的絕對寵信,成為大清王朝的實權人物。就連英國使臣馬嘎爾尼在《乾隆.英使覲見記》中也有關於和珅的記載:「相貌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樽俎之間,交接從容自若,事無鉅細,一言而辦,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
一切安排妥當,乾隆於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九月初三日發佈上諭,將他要做太上皇的來龍去脈、內禪的步驟和訓政的意圖一併表達出來,表明只是把皇位讓出來,但決不交出實權。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威的太上皇。與此同時,他還通過和珅發佈上諭:「明年降旨歸政之後,凡內廷人等俱稱上萬萬歲。」他的諭旨應稱為「敕旨」。
乾隆見身邊的一個小侍衛竟然能夠理解自己的意思,頗為驚訝:沒想到侍衛中竟有熟讀《論語》者。乾隆示意阿桂詢問這個侍衛的身份,阿桂馬上向乾隆稟報說:「這是三等侍衛和珅!」
乾隆暫時打斷對山東官員的問話,仔細閱讀起邊報來。邊報上並無重要的軍事情況奏上,只奏明了有一名朝廷要犯從拘囚地脫逃的事。乾隆帝看到此處,不禁皺起雙眉,臉現微怒之色,他將邊報隨手往侍衛手中一丟,目視前方,緩緩說道:「虎兕出於柙!」
和珅第一個優點就是年富力強。軍機處的日常時間安排非常緊張:每日寅時(三~五點),軍機大臣及章京先後到崗,內奏事處太監發放經皇帝批閱過的奏摺,軍機章京分送給軍機大臣翻閱。一般情況下,漢大臣只看漢字摺,滿大臣只看滿字摺,此即「接摺」。卯刻(五~七點),皇帝晨起進膳,膳後批閱部院本章及各督撫摺子,大約辰刻(七~九點)時分,開始召見大臣,日必四五起。軍機章京先已將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摺另貯一黃匣,待「叫起」時交軍機大臣捧入請旨,此即「見面」。軍機大臣見面後退出,即召軍機章京面授旨意,並分令諸章京撰草,人各一通,如有字數過長、急需繕遞者,則數人分紙速寫,共成一通。旨稿繕畢,即交達拉密(領班章京)核校後貯於黃匣,送軍機大臣詳酌無誤後,始交內監遞進,此即「述旨」。往往述旨未竟,內監先已絡繹來催;而軍機大臣或又奉召見面,覆有諭改,日至於再三。由於這項工作是直接與皇帝銜接,常常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考慮皇帝能否滿意等,其腦力耗費和體力耗費是非常巨大的。這就要求辦事官員年輕化,並且精力充沛。
和珅常常能講真話,而且是皇帝愛聽的真話,從而能夠輕而易舉地博得乾隆的歡心,以至於乾隆對他的恩寵也與日俱增,一生都不曾改變。

奴才要有奴才樣

和珅則不同,他做事圓通靈活,雖屬於讀書人其行事卻不受約束,做事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皆以達到目的為宗旨,政務能力很強。這一點不僅表現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上,更表現在對李侍堯等地方大員貪污案件的處理上。乾隆中期的一系列大案的出現,原因多種多樣,但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都是俸祿太少,而應酬卻大幅增加,所以往往不夠用。清朝制度中,官居一品的大學士的年薪也只有一百八十兩白銀左右,比苛刻的明王朝還要少,難保他們不貪污。所以這項制度實施之初就有人提出異議:「祿薄則廉者不能自潤,而貪者以削小民;秩卑則高才無用表見,而污者苟且流竟以矜僥倖,安望其養廉恥、建功名乎?」雖然有官員建議增加俸祿,以剎住貪墨之風,可惜,康熙還是強行推行開來。
《大清會典事例》中也有記載:「(乾隆)踐祚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俾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載之數。」乾隆自己也多次表示:「回憶踐祚之初元,曾默吁上蒼,若紀年周甲,當傳位嗣子,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載,今敬迓洪厘,幸符初願,朕康強逢吉,九旬望衷,五代同堂,積慶延祺。」至於這樣做的原因,他也曾明確提到:「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為了使誓言得到兌現,這是乾隆要禪位的原因之一。另外,乾隆自覺在位六十年,各項事業都有所進展和成就,功績卓著,也算是對得起其祖宗和天下百姓了。所以他餘年就想實行訓政,過上一段當太上皇的生活。
和珅對乾隆就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伺候著,終於換來了無上的權力,達到了他的個人目的。
芬芳蘭百合,勝帖燕雙翔。
除此之外,和珅還掌管著內務府和崇文門稅關,他對此也進行了十分嚴格的控制。他為了能多收入、少開支,確實動了不少腦筋。我們知道,他是個「吝嗇的富翁」,他對於錢財可謂精打細算。為了增加收入,他幾乎到了「雁過拔毛」的程度。他所掌握的重要進財口——崇文門稅關設在今崇外上三條至四條胡同之間。明朝時,北京內城九門均設有關卡,向過往客商、官員以及進京舉子收取苛稅。到了清朝,把九門徵稅,改為崇文門統一徵稅,另設有幾個巡查稅口。崇文門稅關的稅務監督一職應該由內務府包衣出身的官員擔任,但到乾隆時期,皇帝為了表示對某位大臣的看重,往往把這一進財肥缺委任給自己的親信大臣。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自然擔任了這一職務。
和珅隨乾隆大駕一路來到山東,駕臨曲阜,河督薩載、山東巡撫蘇績迎出幾里地去。沿路更有百姓夾道歡迎。加上微風輕拂,幽香陣陣,鳥鳴雀躍,一片祥和氣象。御駕所過之處迎駕百姓跪於道旁,口呼「吾皇萬歲」,喊聲驚天動地。
阿桂雖然非常著急,可是苦於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亦不敢出聲。他向薩載和蘇績投去求援的目光,無奈這二位也是一臉迷茫並暗暗搖頭,一臉的無辜相。三位朝廷大員一向疏於讀書,沒料到乾隆爺會引用《論語》中的句子傳達旨意。
和珅知道乾隆喜歡把自己與祖父康熙帝、父親雍正帝相比,就常在他面前言語中肯地比較他們祖孫三代做皇帝的功績,以討得乾隆歡心。
紀昀負責《四庫全書》的編撰工作,他經常手持一桿大旱煙袋鍋,一邊抽煙一邊寫書。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炎熱,他便脫去上衣,赤膊上陣。不巧乾隆帝前來視察,他來不及迎駕,只好隨手拉一塊布裹在身上,並鑽到桌子底下,不敢衣冠不整地面君。誰知乾隆帝看到已經寫好的《四庫全書》非常喜愛,便順手翻看起來,遲遲不離開房間,弄得紀昀在桌子底下非常難受,可又不敢吱聲。好不容易乾隆帝離開了房門,紀昀便慌忙從桌子底下鑽了出來,嘴裡還抱怨地說:「老頭子終於走了!」不想這句話被出門不遠的乾隆聽見了,於是又折返回來。紀昀知道躲不過去,只得急忙穿好衣服,連連向乾隆帝謝罪。乾隆帝見他對《四庫全書》的編纂非常負責,心情極好,非要他解釋「老頭子」三字的意思,否則不予恕罪。紀昀知道這是乾隆在試探自己的才學,心中不免得意,於是張口就來:「萬壽無疆為老,頂天立地為頭,父天母地為子。皇上,您難道不該稱為『老頭子』嗎?」這一說卻把乾隆帝逗樂了,於是哈哈大笑,轉身回宮了。

摸透皇帝的心思

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早就有的一種制度,因歷史上的太上皇其境遇有天壤之別而讓乾隆顧慮重重。於是把準備讓出皇位、歸政於子的消息最先告訴了和珅。乾隆退位之事對於和珅來說,事關重大。於是他開始發揮其巧言善辯的才能,企圖讓乾隆回心轉意,至少要保留權力。
乾隆心機深重,那些一聽就可以聽出的虛妄不實的諛詞,在他那裡不但不會討到便宜,還很有可能被愛面子的乾隆斥責一頓。和珅深諳此道,他知道乾隆愛附庸風雅,喜歡與人談論文學詩詞;所以,他在乾隆面前評古論今,縱橫春秋的時候力求引經據典,讓皇帝心服口服。時間久了,乾隆就覺得滿朝文武中,和珅不僅算是一個勇於直言的骨幹之士,而且還是個胸有才華的飽學之士。當然,和珅講的那些只限於乾隆愛聽的。
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四月,紀曉嵐循例遷貴州都勻知府時,乾隆帝以「用非所長」為由將其留在京師,並授予四品銜留為左庶子。當時乾隆帝的理由還是非常光明正大的:「劇任恐掩佳才」。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四月,員外郎海升毆死妻子吳雅氏。當時紀曉嵐任左都御史,他因失察案情而遭到乾隆帝呵斥,乾隆帝話說得非常難聽而刻薄:「其派出之紀昀,本係無用腐儒,原不足具數」,態度非常的不屑。正因如此,紀曉嵐此後一直混跡於禮部、兵部、都察院,未曾進入到事務性較強、地位較高的吏部、戶部、刑部、工部等衙門任職,更別提大學士等職務了。
斜葉焦雲亭畔捲,低枝榴火沼中燃。
乾隆見有人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終於舒展眉頭,卻不免長嘆一口氣,朝廷大員竟無法理解《論語》中的話,實在令他傷心。他身為帝王,總不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把「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這三句話都說出來,再解釋給侍衛內大臣聽吧!
首先,在自己的能力不濟的情況下,勉強去做某些事。固然勉強去做也有可能獲得意外的成功,但可靠性不高,有太多的偶然因素牽制著。其次,自己即使有足夠的能力,客觀環境卻不允許。以上兩種條件下若強力出頭,必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

風趣幽默悅龍顏

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皇帝給和珅列出了二十大罪狀,件件都可致其於死地,但其中卻沒有結黨營私一說。嘉慶帝還曾就此問題專門詢問過曾任軍機章京的直隸布政使吳熊光:「人言和珅有異志,有諸?」吳熊光立刻斷然否認:「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這也說明,和珅在得意時身邊的確圍繞著很多巴結他的人,但是他確實沒有政治上的利益同盟,只是一個一心撈錢的官吏而已。
整個江南之行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幾乎沒讓乾隆動用國庫一分一毫就圓滿完成了,好詩文、尊崇文化的乾隆還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廟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師重道的仁德之心。乾隆將江南千百萬百姓的血汗都當成了和珅的功勞,對他越發喜愛,而更加器重,任命他為戶部尚書,把整個大清國的財政管理權都交到了和珅手中。由於乾隆行前就下了諭旨要求各級官員不得騷擾百姓,所以百姓都認為乾隆之所以會搞得這麼鋪張浪費,完全是和珅的責任,於是紛紛把矛頭指向和珅,所以和珅的名聲越來越差。最後,當嘉慶賜死和珅時,更有人放鞭炮歡慶,就是因為這個。
乾隆一向對自己信心滿滿,對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也頗感滿意,認為自己不僅實現執政六十年的夙願,而且成就頗豐,對以後也會有深遠的影響;而且自己身歷四朝,可謂看透了一切政治玄機;加上他在執政期間,多次平定西南、西北和東南等地少數民族的起義,這些文治武功加在一起就成了他始終掛在嘴邊的「十全成功」,並自稱「十全老人」。他還親自六下江南巡視,雖實質上是遊山玩水,但也是為了確保中央政權對江南的控制、保證作為國家經濟中心的江南的發展。
和珅是個老奸巨猾的人,為了得到皇帝的寵信,從而達到弄權的目的,他可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他對主子百依百順,對主子的需求更是考慮得非常全面,甚至能做出主子都不一定想得起來的事,給人一種毫無主見的奴才相的感覺。而那些所謂忠臣良將因為有自己的信念和「框框」;所以,朝廷中的軍機大臣們往往極為看重自己的身份,即使向皇帝上奏,也要注重維護自己的尊嚴。諸事都會有所考慮,從來不「出格」、不「越軌」,這樣一來,既限制了自己,也疏遠了皇帝。
乾隆帝在用人問題上就特別注意這一點,從來不從一時一事去考察一個人,而是從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手腕上來考量他是否適合某一職位。乾隆朝有許多著名的文學之士和學術名流,如王昶、盧文、王鳴盛、錢大昕、余蕭客、翁方綱、陸錫熊、余集、邵晉涵、桂馥、孫星衍、王念孫、段玉裁、朱筠、姚鼐、彭元瑞、竇光鼐等人,都始終沒有獲得重用,原因是乾隆對文人的政治才幹心存疑慮,或者從內心就不相信他們在政治上能有大的作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