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人史綱

作者:柏楊
中國人史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九章 第十六世紀 九 陽明學派

第二十九章 第十六世紀

九 陽明學派

自從紀元前二世紀起,中國的正統思想是儒家學派的崇古思想。紀元後十一世紀,儒家思想中的理學一派,成為儒家思想的正統。大黑暗時代正是理學興盛的時代,理學最大的流弊是嘴上說的和筆下寫的,都是仁義道德,而行為上不能實踐,以致滿坑滿谷的仁義道德,都成了專門外銷給別人的出口貨,陽明學派針對這種流弊而生。
我們先敘述陽明學派。
陽明學派的創始人王守仁,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物,他的一生遭遇比理學派創始人之一的朱熹,要複雜曲折得多,社會地位和事業成就,也比朱熹為高。王守仁當過小官,下過詔獄,受到最屈辱的廷杖。但也當過和*圖*書大官,統過大軍,擒過叛王,撲滅過民變,最後被皇帝封為怕爵。
自從十二世紀朱熹利用白鹿洞書院講學,以傳播理學思想,講學即成為高級知識分子傳播知識的重要手段。講學跟學校不同,講學是西元前五世紀孔丘式的(在西方,柏拉圖也是採取這種方法,因而被稱為柏拉圖式的),純以教師個人為主,沒有肄業年限,也不限定授課的場所。這種講學的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對自己的理論建立嚴謹的課程,教師只是隨時隨地的,想到那裡,講到那裡。學生們固然可以追隨教師數十年,但也可以只交談幾句話,即恍然大悟,滿載而去。王守和*圖*書仁即用這種儒家學派的傳統方法,傳播他的學說。當一五一九年,朱宸濠親王在南昌(江西南昌)叛變時,王守仁正擔任江西省南部軍區司令官(南贛巡撫),他率領大軍,迅雷不及掩耳地進攻南昌,把朱宸濠擒獲。即令在如此軍事倥傯之際,他仍然講學不輟,從各地投奔他的學生,跟他的衛士一樣,他走到哪裡,學生們跟到哪裡。
二、知行合一
讓我們暫時拋下使人昏眩的政治軍事,走到另兩個寧靜的領域,一是學術思想領域,一是文學創作領域。學術思想領域中,本世紀(十六)興起一種新的思潮,即陽明學派。文學創作領域中,則進入了和圖書小說時代,連續出現三部偉大的小說。
一、致良知
致,即實行。良知,即心理上的自覺。王守仁的要求是,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實行這個道理,就是知行合一。僅僅自命為知道了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了,人性的敗壞的主要原因在此,真正的知識離不開實踐。
可是陽明學派思想比理學學派更近一步的接近佛教神秘主義的禪機,陽明學派的「良知」,不是靠科學方法獲得,而是跟得道的高僧一樣,完全靠領悟獲得。佛教中觀音菩薩可以用一句話點破凡夫俗子的悟性,使他成為神仙,陽明學派更注意這個契機。而領悟是獨https://www•hetubook.com•com佔的,不能公開驗正。於是,到了後來——王守仁逝世一百餘年的下世紀(十七)中葉時,陽明學派遂走入空疏的幻境,一些墮落的陽明學家跟酒肉和尚一樣,認為貪贓枉法,照樣可以使自己成為聖人,引起理學家的反擊,遂轉衰落。
當援朝戰役結束時,本世紀(十六)也告結束。
王守仁於本世紀(十六)初,當南京國防部的科長(南京兵部主事),因為竭力拯救被宦官誣陷的朋友,觸怒了大宦官劉瑾,被逮下錦衣衛詔獄,打四十廷杖,然後貶竄到距首都航空距離一千七百公里外的龍場驛(貴州修文),擔任驛站站長(驛丞)。龍場在當時是一個荒涼的地方,人跡罕和_圖_書至,王守仁的前途一片沮喪和絕望。但就在那裡,使他過去一直感到困擾的,理學家們何以言行不符的醜陋現象,豁然開朗地得到了解決方法。王守仁曾築室陽明洞,研討學問,人稱陽明先生。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說,包括下列兩個主題:
陽明學派對理學學派是一個正面的打擊,至少儒家陣營中已並行有兩支主流。但使理學家痛恨的是,陽明學派顯然在指責理學家都是假仁假義、只說不做的騙子。尤其當理學家發現這種指責大部分竟然都是真實時,更惱羞成怒,把王守仁形容為僅次於嬴政大帝的第二號魔鬼。兩派人物不久就排擠鬥爭,把自己納入君子系統,把對方納入小人系統,互相用惡言咒罵。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