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中國文學,結果共168筆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於梨華 /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1965年出版。1967年台灣嘉新文藝獎

不同時代的留學生有各有不同的身影,作為5、60年代最早赴美留學的那一代作家,於梨華的小說首開了留學生文學的先河。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中,稱旅美作家於梨華為「沒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

書中主人翁-天磊說:「Gertrdde Stein對海明威說你們是失落的一代,我們呢?我們這一代呢,應該是沒有根的一代了吧?」

這種寂寞與苦悶並非只有牟天磊一個人有,不管在美國的,還是在台灣的,他的同代人都有。--美國不是故鄉,台灣不想回,大陸又回不去……

1950年以後的台灣,到美國留學深造成為青年一代最高的理想,特別是1962年修訂<國外留學規程>出國門戶大開,留學熱潮達到顛峰。1979年開放出國觀光,廢除出國需有就學、探親、商務等事由等限制,以前要申請護照可真是困難重重。 (以前國人出國目的均以留學、商務考察或依親、探親為主,以觀光為出國目的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書中的意珊,結婚是她出國唯一之路。

2000年2月,於梨華在《文訊》雜誌發表《35年後的牟天磊》藉由牟天磊暢談許多教職生涯的心境。文中還是沒有交代牟天磊的現況,「沒有替牟天磊決定命運是尊重,只是把他的故事告訴你,沒有權利替他決定命運。」 對於書中角色(不帶她出國就不結婚的意珊),她說:「我也會同情意珊,因為她在小島上待得太久想出去看看天地。」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洗澡/ 楊絳 /

《洗澡》是楊絳寫於一九八○年代的長篇小說,與其夫婿錢鍾書的名作《圍城》,皆為文壇重量級著作。

本書描寫中國解放後,知識份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當時泛稱「三反」,又稱「脫褲子、割尾巴」。因為知識份子聽不慣「脫褲子」的說法,因此改稱「洗澡」,亦即西方的「洗腦」。

全書分三部,第一部寫新中國不拘一格收羅的人才,第二部寫這些人確實需要「洗澡」,第三部寫運動中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現。楊絳以平實的筆觸,樸素,甚至不動聲色,寫盡一個動盪時代對人心靈的衝擊,以及人們內心的改變。

楊絳寫散文,文字舉重若輕,寫小說,語文流利純潔,易讀耐讀,餘韻無窮。《洗澡》是她的長篇代表作,寫中國知識份子在三反五改的嘴臉,字裡行間透著對世情的瞭然,卻又處處是令人拍案的諷喻。《洗澡》中寫女性對男人的失望,對照《圍城》中對女性的挖苦,極為有趣。

知名作家施蟄存稱許:「《洗澡》給我的感覺就像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紅樓夢》的精神表現在全書的對話中……《洗澡》的作者運用對話和曹雪芹有異曲同工之妙……《儒林外史》的精神,不用解釋,因為《洗澡》中的人物都是『儒林』中人。」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星星.月亮.太陽/ 徐速 /

《星星.月亮.太陽》以抗日戰爭前後為背景,描寫青年徐堅白徘徊在三名不同性格的美麗女子之間,作品中的三位女性,都具有高尚情操。一個幽怨孤淒有如星星(阿蘭)、一個莊嚴明朗有如月亮(秋明)、一個則熱血剛強有如燦爛的太陽(亞南),們像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太陽分別代表了高潔、莊嚴、美麗的人格。小說正是以三個女性與主角徐堅白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展開了一個時代的畫面,表現了人間的「真」、善」、美」,在八年抗戰的歲月裡,開展了三段前後交織、細密層疊的至情史詩。不但是寫愛情,也寫出了抗日戰爭帶給中國人的傷痛及無奈。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我城/ 西西 /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曾被形容為「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不少1949年後從內地南來的作家都抱持過客心態,視香港為暫居地,很少提及香港,即使提及也以負面的批評居多。70年代是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是粵語流行曲興起、青年一輩社會意識提高、普羅市民亦逐漸改變「過客」心態,逐漸產生本土意識的年代。《我城》即以這一年代為背景,描繪了中學畢業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髮、悠悠、阿傻、麥快樂等草根百姓逛街、郊遊、搬家、求職、討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頑童體」的觀察帶人遊走各地,刻畫一代香港人的真實狀態,記錄當時諸多重要的歷史瞬間,其中寄託著青年的開放、進取和各種成長之潛力充滿可能性。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王蒙 /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講述了一個對新中國和革命事業抱著單純而真誠的信仰的青年人林震,來到中共北京市某區委會組織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其篇以個人體驗和感受為原發點,通過個人的理想激情與現實環境的衝突,表現敘述人心路歷程的成長,更是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佔有一席之地。王蒙的作品感情熱烈真摯,有著強烈的時代畫面感,充滿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感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黃禍/ 王力雄 /

《黃禍》發表於1991年,是一本內容非常震撼的政治預言小說,非常值得一看。看到後半段您才會知道黃禍是什麼。

5世紀「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攻陷西羅馬帝國,歐洲進入黑暗時代

13世紀成吉思汗西征,再度威脅歐洲,東歐淪陷桎梏,阿拉伯帝國滅亡

八百年一次的黃禍,是世界的災難?還是進化的動力?

這次即將在21世紀引爆,你我將親眼目睹

若干年後,洪水肆虐、人口過剩引發的糧食危機等經濟問題,導致中國簽下喪權辱國的國際經濟合作協議,政爭浮上檯面,總書記遭暗殺,沿海富庶地區乘機搞獨立,南北戰爭箭在弦上,台灣亦牽連在其中。

核武攻擊成了獨裁者弭平敵人的終極武器,卻也自我毀滅地使中國進入核子冬天的浩劫……

一個有遠見的危機處理專家默默訓練了一群民眾,有組織地帶領人民走出這個廢墟大陸,飢餓的中國人一批批遷移至西伯利亞、歐洲、美洲等地,形成一股無法阻擋的難民黃潮,他們一方面尋求庇護協助,同時也努力研究開發收穫較快的新物種糧食,企圖在大災難的惡劣環境下存活下來。

中國的專政者利用了國際間相互的不信任,誘發了更大規模的國際核戰,大半個地球都被厚厚的輻射塵埃包覆,全面進入核子冬天,全球陷入大飢荒與末世恐懼中……

湧向世界各地的黃潮究竟會為這世界帶來什麼?

人類文明是否就此一蹶不振?

一九九一年出版的《黃禍》被評論界稱為極具政治性前瞻性的「政治寓言小說」。該書以八九年北京發生流血的「六四事件」,形成無法解開的「六四結」為啟端,以對中國社會政治矛盾交織的獨特分析為脈絡,預示台海兩岸衝突走上核子戰爭,虛構出中國政治勢力互相傾軋、國家崩潰、道德淪亡、社會失控、人民大規模外流、「黃禍」危及全球、世界陷入絕境的恐怖情景。作者稱該書焦點不在政治,絕無「窮國沙文主義」之意,只想展現一個「中國一旦崩潰,『黃禍』會湧向世界」的事實。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寂寞和溫暖/ 汪曾祺 /

《寂寞和溫暖》是汪曾祺早期小說集,晚年重新修訂。收錄了《受戒》《寂寞和溫暖》《歲寒三友》《大淖記事》等名篇。作品通過對普通人平凡命運和生存狀態的描述抒發生活內在的詩意,表達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充滿著對世道人心、人類命運的關注。汪曾祺小說創作承襲老莊的精神、廢名沈從文的文學風格。汪曾祺對生活始終充滿一種樂觀主義的平民化態度,對日常生活的熱愛,對民間審美觀念的認同,使他的小說具有獨特的風格。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荷花澱/ 孫犁 /

《荷花澱》是作家孫犁創作的短篇小說,選自孫犁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荷花澱》1945年5月15日最初發表在延安《解放日報》的副刊上。

小說在抗日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白洋淀地區普通民眾的抗日活動。小說的男主人公水生是小葦庄的游擊組長,他是黨組織的負責人,非常樂意為抗日活動奉獻自己。小說的女主人公水生嫂善良淳樸、勇敢無畏,得知丈夫要離家參軍,她雖然心裏為難,更希望丈夫留在家裡陪伴,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支持丈夫的選擇。對戰爭的親身感受,使她對丈夫的抗戰事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於是她也投身到抗戰的行列中,直接參加保家衛國的神聖事業。與同時期的大多數文學作品不同,在《荷花澱》里找不到烈火狂飆式的宏大戰爭場面。在孫犁的筆下,荷花澱洋溢著獨特的風景美、淳樸的勞動美和戰爭中的人性美,美如畫卷的白洋淀和頑強樂觀的雁翎隊,賦予了文章清新、明快的寫作風格。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香港三部曲3:寂寞雲園/ 施叔青 /

十九世紀末期,東莞農村小女孩黃得雲被人綁架到香港做了紅妓,後來母因子貴,成了香港上層社會的名流。一個苦難少女及其後人的際遇經歷,構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開埠以來的發展歷程。

第三部《寂寞雲園》

作者在這部裡粉墨登場,通過與黃得雲的曾孫女黃蝶娘的交往,時空交錯地倒述著黃家幾代的故事: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黃得雲成了匯豐銀行董事洛修的情婦,成了上層社會的名流。她的兒子黃理查漸成了地產業的翹楚,其兒子黃威廉長大後成為香港著名的大法官。家族裡幾代人悲歡離合,說不清的恩怨情仇。黃得雲修建於半山的雲園寂寞多年,終於在香港經濟騰飛的歲月裡被拆掉,而浪女黃蝶娘正在電視裡演繹著曾祖母悲恨綿綿的故事……

這不是一部純靠虛構的小說,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的一部家族史。作者認真地研究了歷史,著力去營造那個時代的風情背景與氛圍;1894年鼠疫、1898年英人強租新界、香港兩次大罷工、日據時期、七十年代中產階級的興起、香港經濟的起飛……香港的百年大事依附著書中人物,穿插著離奇的掌故傳說,「隨著時代往前推展」,以圖涵括百年來的香港。全書還以濃墨重彩刻畫了不同時代在香港生活的洋人:他們的生活、習俗與心態。描述生動而審視深入,這在今人的文藝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香港三部曲2:遍山洋紫荊/ 施叔青 /

十九世紀末期,東莞農村小女孩黃得雲被人綁架到香港做了紅妓,後來母因子貴,成了香港上層社會的名流。一個苦難少女及其後人的際遇經歷,構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開埠以來的發展歷程。

第二部《遍山洋紫荊》

疫情在繼續。黃得雲失去了洋人史密斯,想投奔粵劇團又沒有成功,轉而靠上了通譯屈亞炳。一段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英人強租了新界,並以武力接收。鄉人為保衛土地而戰死,屈亞炳則成了家族的罪人。他升了官,黃得雲卻失去了他,萬般無奈之際,她成了典當業名人十一姑的女傭,隨後鬼使神差般執掌了公興押的大權,發跡起來。

這不是一部純靠虛構的小說,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的一部家族史。作者認真地研究了歷史,著力去營造那個時代的風情背景與氛圍;1894年鼠疫、1898年英人強租新界、香港兩次大罷工、日據時期、七十年代中產階級的興起、香港經濟的起飛……香港的百年大事依附著書中人物,穿插著離奇的掌故傳說,「隨著時代往前推展」,以圖涵括百年來的香港。全書還以濃墨重彩刻畫了不同時代在香港生活的洋人:他們的生活、習俗與心態。描述生動而審視深入,這在今人的文藝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香港三部曲1:她名叫蝴蝶/ 施叔青 /

十九世紀末期,東蕪農村小女孩黃得雲被人綁架到香港做了紅妓,後來母因子貴,成了香港上層社會的名流。一個苦難少女及其後人的際遇經歷,構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開埠以來的發展歷程。

第一部《她名叫蝴蝶》

黃得雲被擄到香港時才十三歲,經倚紅閣一番調教,專門侍候洋人,在擺花街艷幟高張。四年後,香港突然爆發了一場鼠疫,人們成批地死去。黃得雲離開妓院,成了潔淨局代理幫辦史密斯的情婦,並住進了跑馬地唐樓。她痴心一片,沒料到懷下了洋人的骨肉後卻遭了拋棄,而她已無法重返青樓……

文筆古艷淒婉,「讀來像凝視一幀古風泛黃的照片」。

這不是一部純靠虛構的小說,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的一部家族史,作者認真地研究了歷史,著力去營造那個時代的風情背景與氛圍;1894年鼠疫、1898年英人強租新界、香港兩次大罷工、日據時期、七十年代中產階級的興起、香港經濟的起飛……香港的百年大事依附著書中人物,穿插著離奇的掌故傳說,「隨著時代往前推展」,以圖涵括百年來的香港。全書還以濃墨重彩刻畫了不同時代在香港生活的洋人:他們的生活、習俗與心態。描述生動而審視深入,這在今人的文藝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公墓/ 穆時英 /

《公墓》以一個神秘地下世界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充滿危險和迷惑的場景。在這個幽暗的墓穴中,人們不僅面臨肉體上的威脅,還要承受著心靈上的壓力和恐懼。小說通過對主角在墓穴中的冒險和掙扎的描繪,深刻反映了現代城市對於信仰、價值觀和情感關係的失序和消解。

《公墓》是一部讓人一讀難忘的小說,它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奔放的想像力,展現了作者卓越的寫作才華和文學風範。

《公墓》通過故事和情節,震撼你的心靈,讓你重新思考自己和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無論你是文學愛好者還是尋找新體驗的讀者,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嶄新的視角和感受。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舊址/ 李銳 /

《舊址》為李銳創作以來第一部完成之長篇小說,以磅礡綿亙的氣勢,描寫一大家族的興亡,祖先親人的故事,上起二十世紀初葉,下迄當前現實,這近一百年中,舉凡各時代政治社會的風雲雷動,衝突,妥協,都在作者如真似假的藝術處理下鎔式提升,故作者稱此長篇小說為死者和生者的對話,悠遠,漫長,寂寥,寒冷。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旋風/ 姜貴 /

歷盡滄桑,幾經易手,

它的身世,就是一則傳奇。

五○年代華文小說扛鼎之作

主角方祥千欲在方鎮建立共黨勢力,而與軍閥、劣紳、地痞、土娼、緣林人物打成一片,期能完成社會革命。共產社會,真能在方鎮開花結果?抑或像一陣旋風,消滅得無影無蹤?

傳奇之書,自有其傳奇身世。作家姜貴,生於山東諸城的王姓望族,史上多進士,以詩書傳家,同時也是小說中方姓家望族的原型,書中人物與王氏家族之人多可對照。作者出身行伍,三十七年遷臺,經商失敗後專職寫作,五○年代特殊的政治氛圍,他因而創作出數部重量級的華文小說:《旋風》、《重陽》、《碧海青天夜夜心》。

《旋風》於民國四十一年寫就,苦無出版機會,失望之餘,差點將此稿付之一炬,民國四十六年因五十大壽,自費出版分贈諸友,未料引起空前迴響,受到胡適、蔣夢麟、夏志清、高陽、葉石濤等文學大家推薦,書信與薦文數量頗豐,亦集編為《懷袖書》,相關論文研究隨勢而起,受到海內外學者高度肯定,夏志清與高陽將其評為「與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佔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小說裡眾多人物對話生動、情節出奇,蔣夢麟因之稱此書為「新《水滸傳》」。以中國大陸民國初年人心思變為背景,道德淪喪、混亂的男女關係、貪婪人性,成為共產勢力崛起的黑暗養分。書中主角最終理想破滅,認娼作母,被兒子和部署出賣……如此悲劇,也引不起世人的同情。正是這種怪誕與諷刺,成就這部小說的美學高度。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浮躁/ 賈平凹 /

中國重量級作家賈平凹 第一部長篇小說 商州系列第一部

甫出版即造成轟動,奠定其在文壇小說大家地位

曾獲多次全國性文學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及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

這是一本關於商州的書,但這裡所寫的商州,不是地圖上所標示的那個商州,而是作者虛構的商州,是作為一個載體的商州,是作者心中的商州。作者之所以要沿用這二字,只因為他太愛故鄉的緣故。這本書裡,作者僅寫了一條河上的故事,這條河叫州河。在作者的設計中,商州是應該有這麼一條河的,這河又是商州唯一的大河。所有的故事便圍繞著這條河而逐漸展開,深刻地描繪小鎮人們以河維生的點滴,以及官場爭鬥的黑暗面。全書內容精彩生動,節奏輕快,文字通俗地道,字裡行間深刻感受到作者熱愛故鄉的心。

《浮躁》描寫改革時期商州農村社會生活的風貌,書中的人物既對應現實改革的訴求,又蘊涵著文化的韻味。書中人物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總是被打上某種文化印記。金狗的身世離奇,與眾不同,胸前有墨針的「看山狗」圖案,造就了他日後不尋常的人生境遇。金狗與青梅竹馬小水似有若無的感情,總是波折不斷,只因金狗遲遲不敢表白,而讓英英有機會主動獻身,原本該有美好姻緣的一對佳人,就這樣被硬生生的拆散。小水嫁給金狗的好友福運,沒想到卻是個短命鬼,以致年紀輕輕就守了寡。金狗從兩岔鎮撐排,發展到白石寨、州城,最後又回到州河從事河運工作。金狗在福運死後,終於鼓起勇氣對小水告白……

他的人物總是在文化規範體系邊緣遊走,他們時時活在僭越倫理道德的危險處境。他的小說寫出人生的苦澀、活生生的人性,以及生活中無法擺脫及抗拒的宿命。

——陳曉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艷陽天/ 浩然 /

這是一部取材於中國農村合作化運動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規模、細緻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五十年代中國農村社會的生活形態,展示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的精神面貌。既為我們認識歷史提供了一個珍貴的標本,又使我們從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作品能夠獲得這樣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它特殊的結構和人物群像的塑造。小說採用的是縱橫交錯的結構方式。就故事的基本線索而言,它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東山塢農業合作社麥收時節十餘天時間裡發生的故事:麥收前,蕭長春回村和馬之悅、彎彎繞等人鬥爭,否定土地分紅,制定出分配方案。準備麥收,馬之悅等人不甘心失敗,蕭長春調整領導班子,鬥爭日趨尖銳。麥收開始,階級敵人蓄意破壞,殺人、搶倉、拉牲口,蕭長春領導貧下中農繼續鬥爭,取得最後勝利。

但在敘述過程中,作家自覺向橫的方向擴展,描寫同一時間裡不同人物在不同地點的活動。小說第一卷的第二章至第三十二章,近三十萬字,寫的是從蕭長春回東山塢那天夜裡到第二天晚上約二十四小時裡發生的事情:就在蕭長春忙於瞭解情況、召開幹部會、去鄉裡請示王書記的同時,馬立本受馬之悅指使四處活動,彎彎繞等人叫喊餓死人了、去會場鬧事、倒賣糧食,焦淑紅等青年人在河邊種果樹,焦二菊、焦振茂等社員去看麥子,五嬸和馬老四、啞巴等人一心一意看管社裡的菜園、牲口、羊群,等等。

小說第二、第三卷也採用同樣的寫法,第一○六至一一○章敘述的故事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這種縱橫交錯的結構極大地擴大了小說的容量,使那個時代的農村生活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現。

許多人物出場的時候,作者還對他們的出身、經歷作詳細交代,這樣就使小說的內容更加豐富。在展示農村社會生活畫面的同時,小說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物形像,個個呼之欲出。同樣是堅持原則、黨性強的領導幹部,蕭長春智慧、有謀略,韓百仲直率、固執;同樣是利慾熏心的投機家,馬之悅陰險、奸詐、世故,馬立本自高自大、不切實際而又膽怯;同是自私自利的中農,彎彎繞圓滑、精明,馬大炮頭腦簡單,莽撞;同樣是安份守己的中農,焦振茂又認真又古板,事事按政策條文辦,而韓百安又膽小又懦弱。即使是落後分子孫桂英,也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像。她虛榮、聰明,而又帶著一點天真和無賴氣。因為名聲不好,她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而一旦大家看重她,她比誰都積極,處處逞英雄。

小說主要是通過人物不同的思想觀念、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來塑造其性格,同時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也生動而富於個性化。彎彎繞放雞喫社裡的麥子受到批評,大夥兒問他為什麼罵農業社,他無言以對,便一跺腳:「只當我放屁了。」一句話就表現出了他的無賴與狡猾。孫桂英在識破馬鳳蘭的險惡用心之後趕馬鳳蘭出門,說:「閑話少說,你就快走吧!我生氣,氣死了。你一輩子也別理我!咱們是雲南的老虎,蒙古的駱駝,誰也不認識誰!」這種語言體現出了她的潑辣與機敏。下大雨的時候老烈屬王老頭也來幫助搶麥子,社員勸阻他,他說:「添個蛤蟆還四兩力哪,二爺我咋也比一個蛤蟆強啊!」一句話道出了老人的固執、熱心與風趣。

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小說還揭示了中國農民的傳統心理特徵與價值觀念。蕭老大因為兒子蕭長春挨了馬連福的罵,就給馬連福的父親馬老四臉色看,雖然馬老四早就與兒子分家而另過。這體現的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子不教,父之過。王世忠來他家喫飯,因為拿不出好飯菜來招待,他便覺得沒有臉見人。這體現的是農民式的自尊與熱情。中農戶馬連升生活富裕,目空一切,但想起自己膝下無子,又悶悶不樂。這實際是傳統的倫理觀念在起作用。由於作家熟悉農村、熟悉農民,對農村生活作了真實生動的描繪,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階級的農民形像,因此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234...11
跳轉到: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