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人物,結果共99筆

袁崇煥評傳/ 金庸 /

《袁崇煥評傳》是金庸所寫的第一篇歷史人物評論。金庸自言自語《碧血劍》中的袁承志(袁崇煥之子,虛構人物)在性格上只是個平凡人物。而袁崇煥卻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氣,籠蓋當世,比小說中虛構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氣概。有感於此,金庸寫了《袁崇煥評傳》並附在《碧血之劍》之後。這是金庸的一個新嘗試,目標是在正文中不直接引述別人的話而寫歷史,文字風格比較統一,容易閱讀,同時自己並不完全站在冷眼旁觀的地位。

《評傳》的主要創見,是認為崇禎所以殺袁崇煥,根本原因並不是由於中了反間計,而是在於這兩個人性格的衝突,以及崇禎的不正常心理。這一點,前人從未指出過。另一原因,是專制獨裁體制的禍害。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史景遷 /

明亡後,年過五十的張岱還歸龍山,以遺民自居,「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找茶、配泉、玩燈、放燈、習琴、鬥雞、吟詩、吃蟹、賞雪、狩獵、養戲班……,曩昔紈褲生活的點滴追憶,召喚的終究是國破家亡的蒼涼與悲憤,以及知識份子在歷史巨變下,以書寫對抗遺忘的自覺。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既懂音樂,又擅彈琴、製曲、品茗、戲曲;古玩收藏及鑑賞水準皆高。但四十九歲那年,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清兵入關後,他位於杭州的別墅、紹興的家園、豐富的書畫古玩收藏,悉數毀於戰火。他帶著倖存的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裡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盪之間,隱隱浮現。人生,如夢如幻,而歷史的線性敘述則表現一種秩序的重整與規律的再現。如何透過回憶與書寫,紮實一個捉不回的夢?本書序文是這麼說的:「他生於、長於龍山山麓,中年歸返龍山,只為將心中瞭然之事理個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於是他決心盡其所能一點一滴挽回對明朝的回憶。」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藉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李後主評傳/ 劉維崇 /

引錄原典,詳細評述李煜的生平、家世、重臣、思想、作品,有助清楚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跡與逸事。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蔣介石評傳/ 汪榮祖 李敖 /

《蔣介石評傳》一書以史料為經,嚴謹的考徵為緯,有別於坊間野史式的傳記小說,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蔣氏一生功能及其歷史定位。書中旁徵博引,搜羅大量原始珍貴文獻,揭露出蔣介石殘害民主的真面目。

作者對蔣氏的憎恨,立論是否客觀,或啟人疑竇,但序文中由衷地表白,雖然在情緒上對蔣氏深深痛絕,但在行文上卻有史家的嚴謹,全憑證據「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全書主旨,已昭然若揭。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陶淵明寫《輓歌》/ 陳翔鶴 /

一九六一年末,《人民文學》發表了陳翔鶴的《陶淵明寫〈輓歌〉》,使沉寂蕭條的歷史小說創作熱鬧起來,僅一年多時間便有近四十篇歷史小說冒出文壇。因此陳翔鶴寫的《陶淵明寫〈輓歌〉》被視爲當時歷史小說的「先驅」,大部分研究者都認同將這批歷史小說稱為「象徵性」的、「影射性」的敘述,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當然這種「象徵」與「影射」並不是將歷史事件直接對應到現實政治鬥爭,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象徵;因此始終和現實「隔」著一層,保持了對於政治的疏離。和此前廣受議論的歷史劇創作不同,這些歷史小說的創作沒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也不純然為了「大躍進」口號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兩結合」,更多的是知識者精神內面的一種探索,這尤其表現在《陶淵明寫〈輓歌〉》中。

陳翔鶴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憂鬱、悲觀而又苦苦掙扎的青年知識分子,帶有作者自身的投影,在題材處理和性格塑造上很有特色。

這本書的主人翁有兩位,陶淵明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傳世;嵇康被司馬昭下令處斬,臨刑前奏出《廣陵散》,可惜已失傳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文武北洋/ 李潔 /

北洋時代可能並非一個顢頇武夫秉政、人文精神淪陷的時代。也許,它是古老中華步入選票時代的艱難廢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讓中國融入世界遊戲規則的笨拙嘗試……

本書以人物為經線,以時間為緯線,實地探 訪歷史遺迹,爬梳史料,帶著溫情與敬意親近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等北洋時期代表人物,追述他們在晚清民國大變革時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嶄新的視角,生動的筆觸,還原了北洋時代的風貌,顛覆了人們對北洋的既有認識,呈現出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期間的政治生態、人物風采。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毛澤東傳 (1893-1949)/ 金沖及 /

毛澤東,一個無人不曉的名字,有關他的文字記載,有如銀河星星,數不勝數,但這本《毛澤東傳 (1893-1949)》,卻依然有著非一般的意義,因為他是官方編寫的。金沖及,一個研究中共歷史的專家,由他編寫毛澤東的傳記,也是極有說服力的。

你可以懷疑他的觀點與角度,但書中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大量的回憶錄,它的史料價值,卻是無容置疑的。而且,一個建國前的毛澤東,他的偉大,他對中國人民的貢獻,也是無容置疑。

這一本《毛澤東傳(1893-1949)》,對研究毛澤東的人來說,絕對是不可不看的參考書。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武林奇俠:黃飛鴻正傳/ 韓春萌 /

神秘的「無影腳」到底是怎麼回事?

黃飛鴻真的與孫中山有過聯繫嗎?

黃飛鴻是否到過美國?

紅顏知己十三姨是否另有他人?

本書力求展現一個較為真實的黃飛鴻,走進本書,你自然就會解開上述謎團。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功夫影帝:李小龍傳/ 祝春亭 /

李小龍真正的從影生涯僅兩年,主演了四部功夫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他表演的不是舞功,而是真正的武功,即至多年後的今天,人們看或再看李小龍的電影,仍會深深地為之震撼,仍會覺得魅力無窮。這四部功夫電影奠定了他是中國功夫第一名人的地位。本書作者祝春亭寫活了李小龍。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蘇東坡外傳/ 楊濤 /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罕見奇才,不但才華萬丈,其恢宏的氣度和人格,更是使人欽佩與景仰。坊間有關東坡的著作很多,有本傳、別傳、評傳等,也有以文學觀點談論其詩文著作的專書。本書主要以幽默、輕鬆、風趣的角度著手,使讀者得以了解蘇東坡這位奇才,是如何地豪放、風流,如何鮮明地活在中國人心中而千年不死。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梵谷傳/ 歐文.斯通 /

展開在他面前的全景,有田,有開花的果園,蒙馬茹聳立的山丘,還有肥沃的谷地,被梨成千萬條深畦,都向遠方交匯於無窮的一點。可是使他伸手翼蔽自己愕視的雙眼的,卻是四野的色彩。天空藍得如此強烈,苛刻,深湛,簡直不是藍色,完全沒有了色彩了。展開在他腳下的這一片綠田,可謂綠色之精,且中了魔。燃燒的檸檬黃陽光,血紅的土地蒙馬茹山頭那朵白得奪目的孤雲,永遠是一片鮮玫瑰,紅的果園……

這種種彩色都令人難以置信。他怎麼畫得出來呢?就算他能把這些移置到調色板上,又怎能使人相信世上真有這些色彩呢?檸檬黃、藍、綠、紅、玫瑰紅;大自然挾五種殘酷的濃淡表現法暴動了起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愛因斯坦傳/ 聶運偉 /

愛因斯坦信仰宇宙中,有一種最終的簡單牲和美。他的偉大在於他對這真理的追求和闡釋。讀讀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也許能提昇我們的心境。不知牛頓是何許人的人,也能讀這本好書。

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在一九三一年對愛因斯坦作出的評價:「在我們這一時代的物理學史中,愛因斯坦將位於最前列。他現是,將來也還是人類宇宙中有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很難說,他究竟是同牛頓一樣偉大,還是比牛頓更偉大;不過,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偉大是可以同牛頓相比擬的。按照我的見解,他也許比牛頓更偉大,因為他對於科學的貢獻,更加深刻地進入了人類思想基本概念的結構中。」

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學,把畢生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

人們稱他為二十世紀的哥白尼、二十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表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將近二百年的發展,到十九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克斯威爾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後人的,只是在細節方面的補充和發展。可是,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乙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面前,物理學家一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為舊傳統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一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闢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一九○五年他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把牛頓力學作為低速運動理論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內。它揭示了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質上的統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在運動學上的統一性,而且還進一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發展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原理,並且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一九一五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一關係,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分佈,它並不是平坦的歐幾裏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一理論預見,在一九一九年由英國天文學家在日蝕觀察中得到證實,當時全世界都為之轟動。一九三八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即從場方程式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式,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時、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一性。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六○年代以來,由於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展受到重視。

另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一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為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後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

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面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一次公開表態,就是一九一四年簽署的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後一次發言,即一九五五年四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二十世紀思想家的畫廊中,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人類將萬世景仰。

本書不僅以翔實的史實勾勒出愛因斯坦偉大的一生,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的源頭上探尋著愛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蘊。在書中,玄奧的物理學理論、傳奇般的故事,在讀者理喻二十世紀歷史文化進程的視野中,或許會形成一個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體畫面。同時,我們將在歷史氛圍中去理解愛因斯坦,也將在現實情境中去悄然接受愛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愛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劍為當代物理學辟出一條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劍揮斬人間的妖魔鬼怪,而今天,這把理性之劍在哪裡?我們是否該去尋找這把理性之劍?

這是愛因斯坦留下的一個碩大問號。每一個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人都該在這個問號面前沉思默想,都應該接過愛因斯坦的理性之劍,為和諧、公正的二十一世紀而努力。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乾隆皇帝6:秋聲紫苑/ 二月河 /

《秋聲紫苑》一書,為《乾隆皇帝》長篇小說之完結篇。

乾隆末年,大清盛世逐漸落幕。一方面各種邪教煽惑民心,各地民變四起,大有分崩離析之勢,乾隆只好派出傅恆之子福康安四處彈壓。先平山東,再戰大小金川,又到台灣敉平林爽文之變。海蘭察等人則平定了新疆霍集占之亂。

然而乾隆年事漸高,不免昏聵,他聽信佞臣之言,罷黜紀昀、李侍僥等人,又對奸臣和珅言聽計從,使得官場更加污濁不堪。

後宮生活,乾隆一樣不能如意,他查知皇后那拉氏不貞,卻又不能廢后,令他憤恨不已。乾隆曾經立誓,在位時間絕不超過其祖父康熙的六十一年。但隨著時間逼近,卻逐漸有了戀棧之心,不想將玉璽交給太子顒琰。一干忠臣,為此煞費心。

《秋聲紫苑》一書,描寫了年輕時精明幹練的一代英主,到了晚年,亦不免漸失天聰,做了許多失德之事;令人感嘆,慎始慎終何其難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乾隆皇帝5:雲暗鳳闕/ 二月河 /

《雲暗鳳闕》是長篇小說《乾隆皇帝》系列的第五卷。

後宮穢亂,貪官污吏橫行,使得乾隆內外交困。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的大臣傅恆雖然身染沉痾,仍然戒慎恐懼、忠心耿耿,令乾隆感動不已。

然而另一方面,奸臣和珅卻以巧言令色,取得乾隆的信任。他先管崇文門關稅,又管圓明園的建造,經手大筆的公帑,從中得利;他善於籠絡人心,使得宮裡宮外,人口交讚,因此步步晉升。此時內地有教民起事,西域有霍集占作亂,乾隆面對此一局面,絲毫不敢大意,他讓十五阿哥顒琰出紫禁城歷練,又重用阿桂、劉墉等人,希望力挽狂瀾,開創新局。

《雲暗鳳闕》一書,描寫乾隆皇帝雖然想要勵精圖治,再造清朝盛世,無奈大清開國已百餘年,諸種危機一一浮現。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乾隆皇帝4:天步艱難/ 二月河 /

《天步艱難》是長篇小說《乾隆皇帝》系列的第四卷。

大小金川一役一直是乾隆的心腹大患。歷經十餘年,損失十萬軍士,三位極品大臣失事誅戮,都未能平定,使乾隆憂心不已,只得命令最得力的守輔大臣傅恆親自征討。

金川首領莎羅奔向乾隆表白並無反叛之意,派出妻子朵雲到江南,在桃花庵終於見到了乾隆,向他訴說金川人不得已的苦衷。

乾隆考慮到新疆回部局勢不穩,為免朝廷將來兩面作戰,決定讓莎羅奔求和。

但傅恆以發兵數十萬,不能草草收兵為由,仍下令進兵刮耳崖,使戰火復燃……

原本體弱多病的皇后,在江南行宮偶然間聽到,宮中有人謀害皇子之事,驚嚇之餘,一命歸天,乾隆對於有數十年恩情的皇后逝世,哀傷不已……

身繫滿清帝國禍福的乾隆,無可避免的看到了滿清從極盛走向衰敗的徵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乾隆皇帝3:日落長河/ 二月河 /

《日落長河》是長篇小說《乾隆皇帝》系列的第三卷。

本書描寫的是乾隆中期,滿清帝國的萬般風貌。

在國家大政方面,此時清朝國力已達巔峰,民生富足,四海昇平,可說是開國以來最強盛的時期,在中國歷史上,也可比漢唐盛世。

但大小金川之役長年累月未能獲勝,始終是乾隆心頭一大隱憂。主帥訥親軍事失利之後,又欺瞞乾隆真相,更使他為之震怒。

另一方面,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官吏大都懈怠,貪污之風復熾。最後就連遺為皇親,乾隆依為股肱之臣的高恆也涉及貪贓。事發之後,使得一直「以寬為政」的乾隆,憤懣不已。

也由於國庫充盈,乾隆生活逐漸驕奢。他大造宮殿,增建了圓明園等新苑,但後宮日益龐大之後,皇后又體弱多病,無力管束,不免生出許多穢聞,甚至發生了有人慾謀害皇子的事件。而乾隆和一枝花易瑛一段若有似無的情愫,在易瑛命喪觀楓樓之後,也令乾隆十分惆悵。

極盛之際的滿清帝國,就像一粒熟透了的蘋果,外表艷麗,但內裡已經腐敗生蟲。乾隆並非不知道這點,他也憂心忡忡,時時警惕自己。但國土廣大,國事龐雜,以一人之力駕御天下,終覺力不從心。

雖然這是專制帝王無可奈何的宿命,但乾隆不免有日落長河之感慨。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234...7
跳轉到: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