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張愛玲,結果共11筆

半生緣/ 張愛玲 /

《半生緣》講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顧曼楨家境貧寒,自幼喪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養活。曼楨畢業后在一家公司工作,與來自南京的沈世鈞相愛,世鈞深深同情曼楨的處境,決定與之結婚。曼璐終於也嫁人了,姐夫祝鴻才是個暴發戶,當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厭棄之心,曼璐為了栓住祝生出一條殘計……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張愛玲的筆下一晃就過去了,曼楨和世鈞又在上海相遇,而歲月變遷綠樹早已成蔭……

本書收錄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初載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報》,題《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經張愛玲改寫后,以《惘然記》為題連載於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改名《半生緣》。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傳奇/ 張愛玲 /

1944年,年僅25歲的文壇才女張愛玲在上海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傳奇》,自此,傳奇即和張愛玲畫上等號。

70年來,《傳奇》讓張愛玲佔據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特別的一頁,也成為讀者心目中不朽的經典。

《傳奇》最早於一九四四年九月由上海雜誌社出版 ,同月再版,加上一篇序言。《傳奇》增訂本一九四七年由上海山河圖書公司出版。一九五四年,《傳奇》在香港由天風出版社出版,改名為《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依一九四七年版印,加一篇再版序。一九六八年,台北皇冠出版社重印《張愛玲短篇小說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色,戒/ 張愛玲 /

刻畫女性心理,表現亂世之中的男女情感糾葛,是張愛玲最為擅長的。

就在這剎那之間,她覺到了永恆的存在,

是以知道,這興許就是她所尋索的愛……

色是假,情是真!這是一齣,隱藏在誘惑之後的真愛劇碼……

一群愛國的話劇團青年,為了暗殺汪精衛手下的特務頭目易先生,派劇團台柱王佳芝假扮香港貴婦,藉機色誘易先生。

未經男女之事的佳芝,為了達成任務,不惜犧牲自己與團員梁閏生發生關係。可是,當佳芝憑著美色與演技,成功地吸引易先生注意時,易先生卻突然接獲任命,撤離了香港。暗殺失敗,佳芝與劇團眾人也漸行漸遠。

兩年後,香港淪陷,佳芝轉往上海,劇團重新找了上她,再次繼續先前未竟的計畫……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赤地之戀/ 張愛玲 /

《赤地之戀》是張愛玲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離開大陸到香港后創作的一部小說。

小說以大學生幹部劉荃畢業以後接受組織分配的經歷為主線,描寫了在中國大陸農村土改、「三反」運動、朝鮮戰爭等等紛紜的政治局面里人們的生活狀態。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張愛玲傳略/ 于青 /

傳奇一生,流言一世

洞穿人世滄桑,演繹華麗人生

張愛玲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傑出作家,而不是作為一個怪人、異人而存在的。也許她將不僅僅屬於現代文學史。遙想幾十年、幾百年後,她會像她欣賞的李清照一樣,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佔據一個穩定的位置也說不定,而我們知道,那時候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許多現代作家肯定都將被忽略不計了。

《張愛玲傳略》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以張愛玲的生平事實為線索,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張愛玲傳奇的一生。蒼涼的人生,美麗的作品,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的創作哲學張愛玲式的滄桑和華麗在此顯露無遺。作者于青是國內較早為張愛玲寫傳記的學者,對張愛玲生平經歷了熟於心,真正地以靈魂讀靈魂,閃耀著學者智慧的光芒。

人生是舞台,個人脫不了要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台上遠遠眺望著,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說,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某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里的諸位角色。同時,張愛玲也遠遠有別於同時代的許多女作家,她是一個不進入角色而在台下做解說的觀眾,她冷靜到冷漠,將生命的底部翻過來給我們看,也給她自己看。於是有人言,她是「一個偉大的尋求者」。她尋的是,女奴時代謝幕後女性角色的歸宿所在,她以否定現代生態下女性女奴角色的方式,表達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掙脫歷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諸般枷鎖和桎梏。她還在《傳奇》中,再現了一批失去了以往寄生樂土的遺老遺少的尷尬餘生,悄悄地填補了現代文學史中的這段人生空白,從而折射出失落的中國封建家族中所以失落的虛弱本性。自然,這是我們今人的解讀。而在當時。張愛玲的這些作品曾被當時的著名評論家評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讀張愛玲,需得用靈魂去讀靈魂。

我們一起來讀張愛玲,讀她的生命之旅,靈魂獨唱,不知能否觸摸到她生命的律動;而當你進入張愛玲的「人生傳奇」中,不知你能否領略一片神奇的綠地,一抹異彩的晚霞,一道瑰麗的五彩虹,一曲高山流水般悠長而又清絕的驪歌……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張看/ 張愛玲 /

這本集子裡『談看書』,大看人種學,尤其是史前白種人在遠東的蹤跡,也就是納罕多年的結果。

本書出版緣由是因為唐文標教授在加州大學圖書館發現〈連環套〉、〈創世紀〉這兩篇未完成的小說與短文〈姑姑語錄〉,想徵求張愛玲同意重新發表,張愛玲並不滿意這兩篇小說,尤其覺得〈連環套〉是通篇胡扯,讓自己嘗到『齒冷』的滋味,但盜印在即,只得搶救下兩件『破爛』。

本書另收錄六篇散文,其中1939年獲西風雜誌徵文名譽獎的〈天才夢〉,雖是年少作品,卻驚人的早熟獨特,實在是曠古難見的天才作家!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怨女/ 張愛玲 /

張愛玲也許不是時下「正確」定義裡的女性主義者,

但在《怨女》中,她從未停止對女性命運的嚴肅思考。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

十八歲的銀娣是出了名的「麻油西施」,由於父母早逝,拮据的哥哥和嫂子一直想把她早點嫁出去。其實銀娣心裡有喜歡的人,但那人似乎不會有多大出息。仔細思量,如果成了哥嫂的窮親戚,人家一定會說她嫁得不好。

沒有錢的苦處她是受夠了,於是,銀娣終於同意姚家瞎子少爺的這門親事。雖然她嫁的人永遠不會看見她,但今後一生一世都會像在戲台上過,腳底下是電燈,一舉一動都有音樂伴奏。

但這時候的銀娣當然不會知道,她未來的人生舞台是荊棘遍地,而她的少爺也不只是看不見她而已……

《怨女》是張愛玲創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不僅被改編成電影,更備受國內外文壇重視。這本由短篇小說〈金鎖記〉擴充改寫而成的長篇小說,描繪大時代下女人被命運撥弄而扭曲的一生,從青春年少的充滿憧憬,一直到被現實環境壓迫的人生幻滅,在張愛玲臻至化境的文字中,讓人唏噓也讓人心驚。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餘韻/ 張愛玲 /

張愛玲繼『十八春』之後以梁京筆名在『亦報』上連載的中篇小說『小艾』,為大陸學者陳子善所發現,親撰一文介紹並交香港『明報月刊』發表,台北則由『明報月刊』交『聯合報副刊』連載,一時造成台灣和香港的文學視聽界另一次『張愛玲震撼』,反應和迴音到現在還嫋嫋不絕。作者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只好『奉旨完婚』,將這一批在上海時寫作的舊文合成一本新書,定名『餘韻』。

書中『華麗緣』一文於一九八二年在美國洛城修訂,其餘六文或有可取的地方,或有感情上的價值,作者囑咐加以『收養』。其餘如『浪子和善女人』和『女裝女色』雖經發掘出土,但犯不著再花時間去細細理順顯然是英文移植過來的構句,至於『我的姊姊張愛玲』並不是自己的作品,當然只好『包括在外』。作者自說從沒有『天下無不是的子女』的想法,認為文章只要自己的就會好,有時看到少作還真會覺得『齒冷』,到了是否要面對讀者群的關頭,只好辜負挖掘者的一番苦心了。

最重要的是中篇小說『小艾』,也是促成出版『餘韻』的主要動機之一。

張愛玲文章的特色和在整個文學史上的地位,這本《餘韻》的結集都有它不可忽略的價值意義。張愛玲無疑是過去文學史上最神秘和特出的一位作家,她的影響深遠,甚至一直到今日,張愛玲體例式的寫作方法都一再被許多人奉為寫作圭臬。《餘韻》中收集了在文學界引起重大震憾的中篇小說〈小艾〉、短篇小說〈華麗緣〉及〈散戲〉、〈中國人的宗教〉、〈雙聲氣短情長及其他〉等六篇散文。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秧歌/ 張愛玲 /

那是一個激烈動盪的年代,中國農村在改革後卻越改越窮,人們只能以米湯配青草度日。即使榮獲勞動模範的金根也不例外,只是此刻他心上記掛的,不只是自己和女兒的溫飽,還有去上海打工、即將要回家團聚的妻子月香。

月香回到鄉下後,才發現村民都在饑饉中煎熬,大家想盡辦法藏牲畜、藏米糧,卻仍被政府搜括一空。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忍無可忍的群眾終於發生暴動,結果遭到民兵開槍鎮壓,金根和月香的女兒被活活踩死,夫妻倆則被當成「反革命份子」追捕。

新年到了,全村的男男女女抹上胭脂,跳著「秧歌舞」慶祝豐收。但由於年底被打死了很多人,整支隊伍顯得參差不齊,在寒冷的灰色晨光中,原本該歡愉的景象卻只透著蒼涼與無奈……

一般人對張愛玲的認識,多半停留在以大城市為背景、寫愛情深刻見骨的那個張愛玲,但《秧歌》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張愛玲。然而即使故事的場景移到了一九五〇年代的中國農村,張愛玲的描寫功力還是一樣犀利,在看似平淡的筆下,饑餓、恐懼的痛苦卻鮮活得刺眼,而蘊蓄其中的強大感染力,時至今日讀來,依然讓人震撼不已!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惘然記/ 張愛玲 /

這小說集裡三篇近作其實都是一九五O年間寫的,不過此後屢經徹底改寫,『相見歡』與『色,戒』發表後又還添改多處。『浮花浪蕊』最後一次大改,才參用社會小說做法,題材比近代短篇小說散漫,是一個實驗。

這三個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甚至於想起來只想到最初獲得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因此結集時題名『惘然記』。

其中〈相見歡〉、〈色戒〉、〈浮花浪蕊〉是寫於1950年間,張愛玲非常喜歡這三個小故事,甘心一遍遍改寫許多年。她認為『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因此結集時題名《惘然記》。』另兩篇小說,〈多少恨〉是電影劇本《不了情》的前身;〈殷寶灩送花樓會是1983年補寫1944年舊作。〈情場如戰場〉則是根據舞台劇『溫柔的陷阱』改編的電影劇本。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流言/ 張愛玲 /

《流言》是張愛玲的隨筆散文集,可以說是大珠小珠滿玉盤。張愛玲稱愛默生「警句很多」。在這本書中我們倒可以看到張愛玲滿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鍊」(到底是上海人);「中國人喜歡法律,也喜歡犯法」(洋人看京戲及其他);「多數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對的事』方才快樂,婚姻彷彿不夠不對的」(談女人)等,不勝枚舉。

民國二三十年代,大陸社會生活、思想、民情風俗等形形色色的寫照,讀來歷歷如繪,別有一番感受。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