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連載時原名《治愈磚家》,現改名為《只是還沒遇見你》集結出版。
他是俊秀儒雅的心理醫師,專註治愈有自殺傾向的失戀者。
她表面古怪精靈,活潑開朗,卻因三年前婚禮前夕未婚夫萬里的意外去世而行為偏激。
他們偶然相識,他主動接近。她極端執拗,拒絕所有溫暖。
他耐心地陪她,拒絕所有愛慕,幫她去完成那些曾經想做卻沒有去做的小事,甚至踏上「尋找萬里」的旅途。
他們互相依偎,慢慢靠近,然而,正當情濃,意外卻突然而至,她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這世間所有的愛情,總要經遇各種考驗,慶幸的是,我們還彼此相愛。而這世間所有傷痕,即使刻骨銘心,也終究因愛愈合。

童年,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創傷……
我們不斷追溯與求索犯罪者的動機,探尋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樂,不是為了設身處地地同情、乃至於原諒他們,不是為了給罪行以開脫的理由,不是為了跪服於所謂人性的複雜,不是為了反思社會矛盾,更不是為了把自己也異化成怪物——
我們只是在給自己、給仍然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尋找一個公正的交代。

《Psychology三部曲》第三部!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鬼。

《每日郵報》:「一本石破天驚的處女作!觀念新穎大膽,對『執著』的觀察入微!」
《星期日泰晤士報》:「《蝴蝶春夢》有別出心裁的主題……文字簡潔、直接有力,是一本蘊含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精彩驚悚小說!」
《標準晚報》:「這是一部又恐怖又精彩的小說處女作!……大膽、緊張……可怕、逼真……陰沈、病態,真實得令人不安!」
教育程度不高、羞怯內向、自幼缺乏愛的佛瑞德喜歡蒐集蝴蝶標本與攝影,他在一次足球彩中意外贏得了彩金,竟使他萌生誘捕藝術系女學生米蘭達的念頭。
佛瑞德深深愛戀米蘭達已久,他綁架了她,並將她囚禁在荒郊一棟遺世獨立的老屋地下室中。他認為如果能和米蘭達一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有朝一日阻隔他們愛情的階級與志趣的藩籬終必能化解消除。
但是美麗聰慧的米蘭達一心盼望恢復自由,雖然她也嘗試著去瞭解佛瑞德,卻終究不能苟同他摧毀生命的行徑。不幸的是,米蘭達在密室寫下日記後不久即死亡,原本深感罪惡而意圖殉情的佛瑞德在讀過日記後卻改變了主意,決定繼續搜尋他的下一個「收藏」目標——另一個以「M」為名字開頭的女子……
本書是英國當代最重要的文壇大師符傲思的成名處女作,書中巧妙運用自白與日記對照書寫的形式,來推演男、女主角的對位關係與微妙的心理變化,並對六零年代盛行的驚悚片、偵探片等類型電影,以及羅曼史、古堡小說等文學形式進行擬諷。本書甫出版便立即成為話題小說,暢銷至今已突破五百萬冊,並被美國名導演威廉.惠勒改拍成電影,由泰倫斯.史坦普與莎曼珊.艾加主演,曾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男、女主角提名,並榮獲坎城影展最佳男、女主角大獎,也成為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本書敘述的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一九七七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涉及連續強暴案的嫌疑犯比利.密里根遭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事實上,在他內部(包含比利在內)總共有二十四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性別方面也都各不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貫性的意識被剝奪、數度企圖自殺、精神被迫壓抑的比利,是如何處在此一混亂的人格分裂狀態中的呢?面對此一事實,法官要如何做出抉擇……?
◆佳評如潮:
威廉.密里根是一位令人頭痛的人物。他可能是個精明的騙子,騙倒了社會大眾、犯下強姦重罪卻安然無事;否則他就真的是一位多重人格失序的人,但不論是哪一種人,這都是不幸……(一九八一年俄州《戴頓日報》)
無論如何,其中還有一些未解開的疑點:威廉.密里根是如何學習到由湯姆「其中的一個人格」所展現的霍迪尼似的逃脫技巧?他對那些被強暴者聲稱的《游擊隊》和《殺手》指的究竟是什麼?醫師們認為,威廉.密里根或許還有未經揭露的其他人格——其中的一些人或許犯過一些未被發現的罪行。(一九八一年《新聞週刊》)

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邀請,接受它!你的人生將從此不一樣!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5顆星高度好評!
一個深陷在自己過往中的男子,一連串生命中的打擊和挫折,消磨了他的自信,讓他再也看不清任何的可能性,甚至那些就近在眼前的生命禮物,連唯一的感情依靠——他的未婚妻瑪麗——也在兩人大吵一架後離奇的失蹤了。
直到四十天後,遭受車禍重傷、生命垂危的瑪麗才終於被尋獲,到底這四十天裡瑪麗發生了什麼事?「翻開我的外套,」瑪麗虛弱的說:「口袋裡有一個信封。不要打開,把信封帶到遊樂園,你知道,就是那個傳說中的遊樂園。」
他疑惑的從瑪麗的外套口袋裡拿出了那個謎樣的信封,為了解開未婚妻車禍之謎,他決定前往那座廢棄的遊樂園一探究竟。但他不知道的是,從他踏進大門入口的那一刻起,一個即將改變他生命的魔法奇蹟正在前方等著他……
這是一則關於失落、愛與救贖的動人寓言,作者伯查德透過主角宛如魔法般的奇遇,告訴我們可以如何學習、成長與改變。現在,就請接受這張通往黃金人生的入場券,重新體驗生命中永恆的價值,打開無限可能的希望之門!

911事件之後,恐懼籠罩全球,人人自危,喪失了自由與尊嚴。恐懼是權力的爪牙,不論強權國家或恐怖組織都可能散播自認神聖的修辭與恐懼,貶低我們的人性。在本書中世界級的文人渥雷.索因卡將以不同凡響的思考告訴我們如何解決文明衝突、維護我們的人性權利。
幾十年前,集體恐懼有一張立刻就能辨識出來的面孔——核子彈。今日,我們的恐懼複雜多了。我們的恐懼是暴政和狡猾無形的力量:「準國家」及恐怖主義所創造出來的。傷害無辜的人即是錯誤,並不難處理;「我比你聖潔」的魔咒只會造成永無止境的紛爭。我們需要下定決心,一致行動,維護人人的基本權利與正義原則,以文明對話取代單方面的獨白魔咒,並將犯錯的狂熱份子繩之以法。
對索因卡來說,籠罩這個世界的恐懼氣氛並不是在二○○一年911事件形成的,而是在一九八九年形成的,當時有架客機在尼日共和國上空被恐怖份子擊落,就在洛克比空難發生前幾個月。恐懼從尼日到曼哈頓,現在則是到了馬德里。恐懼的氣氛已經把地球團團圍住了,而這也是在警告地球上的居民,如今已經沒人可以置身事外。「恐懼」和「權力的行使」有很特殊的關係。我們對權力的恐懼有辦法約束國家領導人(不管是不是人民選出來的)或是已經泯滅了良心而且手裡還拿著一小袋致命沙林毒氣的人嗎?本書主要在探討對權力的癮頭,範圍甚至遠到電腦病毒肆虐的虛擬帝國,因為用電腦病毒也能夠玩弄數以百萬人的命運。
本書十分難得,是從二○○四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第四電台(Radio 4)的「李思講座」發展而成的,索因卡在本書裡探討不斷變化的恐懼面孔:權力和自由間的衝突、令人難以想像的暴行背後的複雜動機、人類尊嚴的意義、比較恐怖份子的狂熱和世界級領袖的態度——然後發現兩者有驚人的類似之處。

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
有一句話說:「要了解一個人,就聽聽他對時間的觀點吧!」
在工業社會裡,我們從小就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然而,對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說,更重要的事:「我們要給時間一點時間。」
時間是最遭人誤解的一個存在。在最重視鐘錶時間的美國,不到一百年前,還大力還反對全國有統一的時間標準。而許多為了節省時間而發明的各種現代家庭用具,結果卻都只是省力不省時。
我們都希望掌握時間,但是時間卻控制了我們的身心。
其實,時間不是絕對的。一天不見得是24小時,一個星期也不見得是七天。法國,曾經一天只有十個小時﹔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曾經一個星期只有五天。在瑞士,全國時間不論快慢,相差不會超過19秒﹔在巴西,大家的手錶相差3個小時,也不是件怪事。有人抗拒時間,IBM則是靠著銷售時間起家的。所以這是個時鐘的故事,這也是個時間的故事,這當然更是一個文化的故事。

本書原名《心靈分享》,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出版。作者因其中四篇內容和宗教信仰無直接關係予以抽出,更換四篇新作,成為一冊專門討論宗教經驗和心靈修養的書籍。

站在相對立場去解構女人所面對的困境、所自陷的羅網,以及由此而生的美麗的哀愁、喧嘩的理想與孤寂的迷惘,然後穿越歷史與社會的迷霧,指出她們在觀念世界裡應有的席位。

針對大家對「專業」似是而非的解讀,大前研一提出了更高標準的全新定義。他認為能控制感情,以理性行動;擁有比以往更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秉持顧客第一的信念;好奇心和向上心永不匱乏,加上嚴格的紀律,這樣的人才可稱為專業。
這是因為,未來世界的重點不是程度也不是規模,而是「方向」;需要的是受過嚴格訓練,擁有克服眼前困難的創意和勇氣、能夠在無路可走之處嗅出一絲可能性的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四種能力:預測力、構想力、議論力、適應矛盾的能力。擁有這四種專業能力,即使面對環境的變化,也能發揮同樣的實力,是充滿變動與未知的世紀中,唯一能依恃的生存能力。

一般人總以為有錢就是幸福,因為窮人難免貧病孤苦。殊不知富有的人更需要讓他了解施比受更有福,報導他布施、發心,發揮 良知愛人的功能。身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病,人身如一棵芭蕉樹,一層一層的剝,到頭來都是空的。只有真實持恆的慈悲喜捨,才能獲到世間最美的境界,教富即是一種人心的淨化。
證嚴法師以他誠正信實的做事態度,把社會大眾捐獻的錢,涓滴不漏地全做了利益眾生的事「佛教是理、慈濟是事」,用事來顯理, 以事啟發,以理回歸。許多年下來,那一股偉大的宗教情操,感召了無數的人;上至豪門巨富,下至販夫走卒,在蓋醫院的消息披露後,無不盡心竭力地護持慈濟這項創舉。法師說:「富有的眾生要啟發,貧窮的眾生要救濟,平等沒有差別。」

禪的宗旨不可言說,要在不可說處下手,才是平坦大道。「石頭路滑」,完全表達了用己心去接師心,才能直通清淨自性。星雲大師從現代人的觀點,重新解釋禪的深意,在禪師的生活中,啟發生命智慧,耕耘出從容的愉悅人生。

心安,東南西北都好;心安,粗茶淡飯有味;心安,方丈陋室便是三千大千世界。
人生既然是一場又一場的約會,如果每一次約會,都能抱持禪門中「一期一會」的稀有心情,這一會是唯一珍貴,是稍縱即逝,猶如夜半的曇花一現,那麼,每一場遇合都能心嚮往之,像趕著三月花季,歡欣踴躍,不敢錯過。
縴毫微善,盡力奉行,芥末小惡,不敢違反。一顆有主的心,東南西北都好,無主的心像遊魂野鬼,四處飄泊不安。為我們的心找到好的主人,充滿著慈悲仁和,口出柔軟善言,身行清白正道。

《星雲大師人生修煉》系列叢書,共十四本,涉及處世、幸福、智慧、讀書、情感等人生重要話題。大師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返璞歸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間百態;以博大精深的佛法,為讀者點亮一盞心靈的指路明燈。現代人普遍處在浮躁煩囂的生活狀態中,容易內心空虛、迷失自我,就讓我們放慢腳步,聆聽大師的教誨,讓眼界豁然開朗,從大師畢生的修行心得中,體悟幸福與快樂的真諦,發現人生的價值!
本書是《星雲大師人生修煉叢書》叢書中的《人生的階梯》。大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談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應積極看待生命、正確對待金錢與財富、注重培養待人接物的人生修養、正確處理感情問題、對社會知恩圖報等等。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通過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講述了如何讓人歡喜的道理。生活在都市裡的人們是浮澡的,人們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書通過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講述了如何讓人歡喜的道理。全書包括三十年的承諾、三進士、以忍為鎧、糊塗的哲學、不爭一時的風光、智者深明、知其一還是知其二、人格圓熟的法味、五十年的等待、玫瑰和松樹、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尊重包容、容忍止凈、婢女與羊、善眼看人、龜與雁等眾多智慧小文。
我們總是看到心外的財富,沒有發現心中無窮盡的財富;總放著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去竊取外在有形的寶藏。聰明的人兒!何不用心將自心的慈悲、忍耐、智慧偷到手,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