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林夕九十年代前後創作的三本散文集《某月某日記》、《即興演出》、《盛世邊緣》,是林夕「少年維特」歲月的忠實記錄,為讀者還原當年最真實的林夕。
既是散文集,題材包羅萬有,重溫一遍,請大家認識一個初出社會做事並開始在娛樂圈寫歌詞、忙得不可開交的人,以及了解他對生活的體驗。那時候他對身邊瑣事觸覺特別敏感。本書讓你了解他所見的世界。
司馬長風的散文,清簡而氣魄雄渾,具溫柔敦厚的傳統風格,筆觸生動,抒情酣暢淋漓;對人生和藝術都有精湛的了解。是近代中國文壇上不可多得的散文家。
顏崑陽的散文世界表現了博古通今的豐富知識內涵,這使他的散文能在抒情傳統之外,別開知性與諷喻論理的生面;作為一個來自台灣南部偏遠漁村的貧農子弟,而又長期寄居台北都會的戰後代作家,他的散文世界中則流露了對土地、故鄉與人情的高度眷戀,對於愈趨萎靡的現代物慾社會,表現出頑強而辛辣的抗拒、針砭,他的散文或抒情、或曲喻、或議論、或反諷,總能抓住這塊土地最素樸的認同,不為流俗所惑,顯現剛強的生命力量;作為一個沉潛於莊子之道,而又對都市文明和現代人性瞭若指掌的學者,他的散文也展現了莊子思想的洞見與宏觀,兼以寓言體式的靈活運用,使他的散文世界結構森然、文氣沉鬱厚重。
我在想像的「星期一咖啡館」(Café Monday)裡啜飲著焦味苦口的咖啡,在時間與空間雙重逼仄下,以文字追思那些應該存在卻不存在的東西,家、個人城堡、朋友、山林、海洋、人文傳統、詩、哲學、關於政治社會與公理正義的舉辦,及最重要的,真心與愛情。
我努力地用文字在這個貧乏的時代,開張這樣一家「星期一咖啡館」,販賣這些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的一點點香澀氣味。——楊照
本書收錄小思散文八十九篇,分為三輯文字:〈承教小記〉、〈這樣日本〉和〈舊時衣冠〉,選取了小思長期列入中學生課外閱讀書單的著作《承教小記》中最動人的篇章,並增加了七十三篇精彩文字。
書名《一生承教》,其實是小思的肺腑心聲,也是她一生的終極目標。這裡除了從老師那裡獲得的「言傳身教」外,也包括從日本、從平常得來的種種「體會感悟」,當然,還包含她自己對「教育」的深刻理解與細密思考。
在〈承教小記〉中,小思向多位影響過她的良師與前輩致敬,其中她憶述唐君毅老師在她處於人生低谷時令她找到方向,以及多次在她經歷困惑時,為她撥開雲霧,令她更矢志投身教育行業,尤其令人感動。
小思曾赴日本工作,對日本人的民族性有深刻的體會。〈這樣日本〉展示了她對日本的複雜感情——既愛日本的文化,又恨日本的軍國主義。
〈舊時衣冠〉回到小思最愛的香港這個「家」,在情深的「懷舊」中敍述平常日子的零碎瑣事——偷得浮生一刻閒的〈下午茶〉、〈還是說下午茶〉、〈零食〉;談對港人影響至深的〈粵語片啟示錄〉;〈故事〉、〈背囊〉、〈緊張地放鬆〉有令人莞爾的幽默感;〈懷舊十題〉、〈書店與夢〉、〈舊衣冠〉告訴我們小思的款款眷戀——吉光片羽,使我們回到舊時香港。
《小意思》散文集收錄小思不同年份的文章,顯其收藏和飲食的個人品味,亦分享她從小玩意感悟人生哲學。原來小思除了喜歡舊事舊物,其實對新科技也很在行,例如她會用智能電話、數碼相機,還會玩Wii電子遊戲機,甚至使用智能吸塵機!
讓本書帶領讀者更深入認識小思——收藏興頭很深、愛吃、喜歡嘗試新事物、堅強而不失溫柔的盧瑋鑾教授。
本書收錄小思的多篇散文,作者暢談為人師之體驗、旅日見聞,以及香港生活隨筆。
「現在,在我們的面前,還有一段路要走。這段路說長不太長,說短也不太短。有時也許會寂寘些,想找個聲音,就讓我們結個伴兒,一同上路吧!在麗日藍天之下,凄風苦雨之中,邊走邊談,不要太嚴肅,卻得誠懇。讓我們『路上談』,談我們關切的要幹的事!」——小思〈為甚麼路上談〉
本書寫簡單中的自由,說自在中的態度,是遊蕩,是生活,也是美學。
「生活」本是毫不規劃,用心品味,以感受接觸溫度,以「自己的時間」行走。汲汲營營、庸庸碌碌後的佳美時刻,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理想」,鬧中取靜,亂中取簡。就像在吵雜的街坊巷弄中,得一間寧靜的咖啡廳窩著。「理想的下午」,即是這特別的六小時,自是有限。有賴下午人們,享受外間的下午時光。
作家梁文道:「舒國治的散文不是一般意義的美文,儘管它的確與審美有關。這種審美是某種感官能力的開啟,常如靈光一閃,以清簡的文字短暫地照亮俗常世界之一隅。」
資深編輯人傅月庵:「舒國治有種老派的從容,人從容,文字也從容,讀他,約略即如宋人所云『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字裡行間散步走一走,落英繽紛,即見『理想的下午』。」
本書得獎紀錄
《聯合報.讀書人》二零零一年最佳書獎文學類
《中國時報.開卷》二零零一年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
《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二零零一年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
王鼎鈞雖身處在大時代的洪流,卻以其豐富的閱歷、透徹的洞見、深沉的情懷和圓熟的技巧,書一方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本書分為四輯,內容涵蓋文學、史論、藝術、宗教、早年回憶、社會現象等諸多面向,書中文章字字老辣、洞見深刻,擲地有聲。
作家林文義說:「鼎公回憶錄四部曲已然完成其文學典範,三年後又一散文雋著《桃花流水沓然去》,放懷抒言,情緻深邃,黃金年華光澤曖曖,讀來逐頁皆是大智慧。……史論、文學、宗教、美感匯通澈悟,是鼎公文學的一大功德,亦是華文世界讀者值得珍藏的智慧之書。」
這是林清玄的第一百本著作,以前衛觀點看佛法,以現代思維觀輪迴,以古老智慧體驗環保,出入自在的談生活、情感、社會等等問題,出世間則心懷眾生,入世間則靈臺清明。林清玄認為,唯有深知「心淨即國土淨」,達到「也無風雨也無情」的境界。第一百本書是林清玄寫作新高峰,讀時能分享純真與喜悅。
精選杏林子關於鼓動生命的三十八篇重要文章,談她創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初衷與辛苦歷程、多年來如何為身心障礙者發聲,杏林子以其自身經驗,歌頌生命,點燃希望,用生命一筆一畫刻劃出來的文章,鼓勵人心發揮助人的熱情!
《雅舍小品》是現代中國散文史上的一個奇迹,梁實秋似乎跳出了時代與現實社會生活的直接性,專心致志地描寫人性。這些小品中自然流露著梁實秋的愛憎感情,也有形象的比喻,但是這種感情與想象力是受理性控制的,而且理性的因素還給文章增加了一種哲理內涵。作者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對這個題目的愛憎,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使這種文體介於純美的藝術品與邏輯論證的論文之間。
《雅舍小品》精心輯錄了其部分優秀作品。
左心房漩渦是王鼎鈞先生最新的散文集,全書以中國為主旨,描述他四十年來,離鄉漂泊,種種人生際遇的酸楚。以小我的個人經驗,反映了全體中華兒女的情境,那份自始至終心懷中國的民族情懷,以及透露出的時代委屈,讓每一個中國人讀了為之淒然動容。
本書精選季羨林先生散文中的經典名篇六十二篇,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結集出版,字裡行間披露了季老一生中最為珍視的人和事,煙塵裡曾忘懷的慘與痛。
季羡林說過:「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也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書中收集的文章粒粒珠璣,文字典雅清麗、感情充沛動人,淳樸而不乏味,情濃而不矯揉,莊重而不板滯,典雅而不雕琢。無論記人、狀物或摹事,筆下流淌的是熾熱的人文情懷,充滿趣味和韻味,值得品評和玩味。
季先生的關門弟子錢文忠在此書序言中寫道:「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保持了人生的清白坦蕩,任何人無法對這一點有任何指責和爭論,該守望、該堅持的東西,季先生一樣也沒有放棄。」
讀此經典選本,既能享受季羨林先生散文的風采,又能領略他的人格魅力,從而悟出做人的真諦。
主要內容包括:談零食、談朋友、書與我、痛苦的經驗、寂寞的感覺、累贅的東西、我結婚的時候、幾種友誼、人間能得幾回聞、現代父子等。
我們很難要求事事圓滿,因為,完美是我們追求的極限,夢寐的目標。一如毫無瑕疵的珍珠,晶瑩圓潤,原本不易得,故而價值可以連城。
與其追逐世俗的珍珠,作者寧可尋覓心靈的珍珠。
珍珠來自逆境。蚌將進入自己體內的沙,以層層的體液加以包裹,忍受了銳利的痛楚,在日久天長之後,竟成了渾圓的珍珠,贏得了所有欣羨的眼光。
人們都盛讚珍珠的光耀美麗,作者卻心疼於它曾經飽受的折磨。雖然,內心也明白,是歷經的苦楚造就了珍珠。這麼說來,當我們面對逆境時,何以要哀傷流淚呢?如果能堅忍圖成,就可以反敗為勝,化危機為轉機了。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