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崇尚英雄、積極進取的時代。中原實力最雄厚的「怡和錢莊」同賭鎮青龍鎮江湖爭霸,先發制人,青龍鎮尋機反擊,殺手小秋為平紛爭,進入怡和錢莊,連敗強敵,失手被擒,最後被人易容,進入「松莊」,平空有了妻子和兒子,扣人心弦的故事從此展開。誰是內奸?誰是霸主?打開本書,你就不會放下。 除夕之戰後,怡和錢莊獲得優勢,青龍鎮以退為進,表面投降,暗中積聚力量,終在「捕狐之戰」大獲全勝,而小秋和鄒夕鋒之兒媳袁梅追查「針」的歷險更是驚心動魄。揭開重重迷霧,他們才明白,怡和錢莊、青龍鎮、五口會只是天下博弈的棋子,主導江湖的,其實是「風」。真相大白之時,便是新的江湖形成之日。
小蛟兒原為俏夜叉黃玉鳳與覃雷的私生子,母子失散十年。在他襁褓的時候,俏夜叉要對付宿敵青衣女魔的來侵——其實是家中的惡僕見財生意,故意發放錯誤訊息。又於廚房放火,以便嚇跑俏夜叉,取去財物。就在當晚混亂之際,路經的奇俠一枝梅與小魔女見到一莊院生火,遂救下了小蛟兒。因為事忙,只有交託附近洞庭的一位漁人撫養。兩人自始相依為命。老漁人因為無力繳付當地黑幫鎖龍幫的漁稅,小蛟兒被鎖龍幫抓去以此抵稅。其時怪影雲中鶴要殲滅鎖龍幫,順手救出了小蛟兒。小蛟兒獨自返回洞庭時,被俏夜叉發現,又找來老漁人道出當年真相,母子兩人乃得相認。
一個神秘組織的殺手馬涼來訪俏夜叉,要求她加入,並用計毒害俏夜叉及怪影。俏夜叉只有加入該組織。為免兒子受害,俏夜叉暗中命小蛟兒隨怪影出走。因為俏夜叉於江湖聲名不佳,故此怪影不欲教授小蛟兒武功,以免他學成後助紂為虐。他介紹小蛟兒到三不醫徐神仙學醫。
一次小蛟兒跟隨徐神仙到魔鬼峽谷,無意中遇見天聖老人。天聖老人被門下弟子黃岐士所害,把他關在地下巖洞裏,挑斷他的經脈,多年來逼問武功心法,惟遭天聖老人峻拒。其時黃岐士的手下端木一尊和黃文端到來再予逼問,不得要領,為斬草除根計,炸毀巖頂。天聖老人深知出洞無望,乃用破頂灌輸大法傳授畢生功力與小蛟兒,又囑託他到梵淨山找地賢師叔教他武功,以便清理門戶……
「神劍李慕雲被殺,事關一樁江湖醜聞和武林陰謀。神劍山莊的高手們在追查真凶的途中,屢遭暗算,幾經生死。五湖龍王鄧飛龍和神劍後人李秀發現黑幕組織的頭目——金銀二位面具人竟是自己的妻子、母親,大為震驚。
「原來李慕雲與五湖龍王曾因逍遙仙子的誘惑而互疑亂倫,兩夫人一氣之下,投入西方劍尊麾下,為養顏駐容,不惜為虎作倀,禍害武林。
「西方劍尊為稱霸中原,利用女色及妖法,網羅大量武林敗類,屠殺仁人志士。他用模擬術製造了大量的金銀面具人,企圖一舉征服中原武林。但造化使李秀秘密練成了神劍九大式,憑著超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武功,李秀經過千難萬險,消除邪惡勢力,伸張了武林正義。」
《風雨雙龍劍》是王度廬創作的長篇俠情小說,江湖兒女,快意恩仇,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
武師陳人煜家有兩口斬銅斷鐵的寶劍,一口叫「蒼龍騰雨」,一口叫「白龍吟風」。他自己使著蒼龍劍,女兒秀俠使白龍劍。
陳帶寶劍外出,遇保鏢人寶刀張三,為奪取寶劍,張暗害了陳,從此兩家結仇。
秀俠為報父仇外出尋找張三,路遇化名的張三養子張雲傑,二人相互愛慕。當秀俠知道此人是張三之子時,就與之斷交。
幾經周折,仇家終成眷屬。張雲傑將蒼龍劍沉入河底,從此不再與江湖人往來。
本書是王度廬寫得最晚而篇幅又最短的一部作品,於民國卅七年十二月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印行。本書主要是寫俠少謝琴為報父仇、寄身戲班而謀刺元兇輔侯爺的一段傳奇故事。此外,本書因題材特別(寫伶人生活),故通篇散見戲名、戲詞,饒有趣味。而作者寫第二主角冉青雲之種種慷慨任俠、豪情勝概,更令人如見其面,如聞其聲!
本書為王度廬所著《鶴鐵五部曲》第四部《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原發表於一九四一年四月改組後的《青島大新民報》,共有十四回,都五十餘萬言。此一書名係借自成語,本不足為奇,但因其中暗嵌男女主角羅小虎、玉嬌龍之名;且靈活運用文學象徵手法隱喻「虎」、「龍」這一對戀人受制於門第觀念(內因)、身份懸殊(外因)的世俗之見,長期困守心靈囚室;或「臥」或「藏」,只能偷情幽會而不能拋頭露面的尷尬處境,乃牢牢扣住主題精神。故此別開生面,創意十足!洵可謂「舊瓶裝新酒」的書名中最成功之一例。
由於本書人物眾多,其關係又極複雜;故事大要簡介於次:
在李慕白偕俞秀蓮「兄妹」同隱九華山後三年,楊小太歲(豹)之妹麗芳作了德嘯峰的媳婦。當時,鐵小貝勒府裡有一個教拳師傅劉泰保,人稱「一朵蓮花」,只有「三腳貓」的本事,卻常愛來德府走動,久之竟成為北京城地面上的混混頭兒。
三年前,李慕白因感鐵小貝勒急友之難,義薄雲天,臨行時特將「青冥劍」相贈;於是鐵小貝勒乃在他四十壽誕之日取出誇示同僚。事為九門提督正堂玉大人愛女玉嬌龍所知,當夜即來鐵府盜劍。原來此女幼隨乃父遠居新疆,曾從西席先生高朗秋(與羅小虎繼父有舊)學會了一身武藝;並將高某輾轉得來的啞俠《九華拳劍全書》竊去,暗中研練。自此本領愈大,不禁技癢……
玉嬌龍夜探鐵府,差點被劉泰保窺破行藏,但畢竟把寶劍盜走。劉泰保大喊「捉賊」,反而自己揹上黑鍋。他為了洗刷嫌疑,遂明查暗訪,無意中竟邂逅捕頭蔡九父女。蔡九原為緝拿大盜碧眼狐狸而來,無巧不巧,碧眼狐狸亦藏匿於玉宅之中。劉泰保因而疑心寶劍亦為碧眼狐狸盜去,兩下志同道合,遂結為朋友,聯手捉狐。
不料玉嬌龍為救碧眼狐狸(與高朗秋有關),竟用鏢誤殺蔡九。劉泰保激於義憤,願照顧蔡九之女湘妹,並為報仇;二人日久生情,遂結為夫婦。碧眼狐狸欲除後患,幾度來犯,終死於俞秀蓮之手。秀蓮隨後更暗懲玉嬌龍,逼著她把盜來之劍自動歸還鐵府。
玉嬌龍昔在新疆時,曾與大盜羅小虎兩情繾綣,私訂終身。嬌龍希望小虎能洗手向上,求取功名,以謀他年明媒正娶。小虎千方百計想弄個一官半職,卻都勞而無功。嬌龍雖對小虎英雄氣概不能忘情,但因身分懸殊,勢難匹配;在失望傷心之餘,乃一面假意順從父母之命,下嫁醜翰林魯君佩,一面暗中打算遠走江湖,了此一生。
羅小虎來到北京後,約晤嬌龍為其所拒;一則自慚形穢,復感身世淒涼,乃上酒家買醉。歸途遇見胞妹楊麗芳,卻因素未謀面,交臂失之。原來羅小虎本姓楊,也有一段悲慘而曲折的身世;因父母為人所害,兄妹從小失散,故此對面不相識,竟同路人。
小虎夜探德宅,一時失手,竟誤傷麗芳之夫——亦即自己的妹婿。事經玉嬌龍相告,痛悔不已。小虎無顏見妹,又恨嬌龍另嫁他人,移情別戀;遂於玉、魯兩家大喜之日,拼著一切,以箭射轎;並在大庭廣眾之下,抖出私情,痛罵嬌龍。嬌龍在轎中淚如雨下,決意另走他鄉,從此與小虎恩斷義絕。
當時官人如潮水湧來,將猛虎出柙一般的羅小虎團團圍住,形勢危殆之極。小虎幸得劉泰保暗助,逃匿無蹤。而嬌龍前腳才進魯家門,後腳就設計脫逃;並再度至鐵府盜劍,遠走高飛。嬌龍倚仗青冥劍之利,橫行江湖,多行不義;雖為李慕白再三懲戒,卻依然故我,驕狂如昔,把江湖鬧得天翻地覆。
玉嬌龍偶然得知母親生病,急忙趕回北京,卻誤中奸人之計,被生擒活捉;為顧全家門顏面,被迫立據畫押,從此屈從本夫魯某。小虎得知此事,義憤填膺,乃定計劫得魯某,逼他將原據焚毀,嬌龍始能重獲自由。經由多方打探,方確定魯君佩的師爺費伯紳,正是多年前殺害楊笑齋夫婦(小虎繼父生母)的大仇。在俞秀蓮、楊麗芳等人合力追殺之下,元凶終於授首;而在這同時,玉嬌龍的老母一病不起,老父也辭官回家。玉家原來赫赫顯盛於一時,竟在不旋踵間煙消雲散。
玉嬌龍見家道中落,無所牽掛,乃藉上金頂妙峰山燒香還願,捨身跳崖為由,遁至五迴嶺與羅小虎見面。當晚兩人如膠似漆,互訴衷情。翌晨,玉嬌龍卻趁羅小虎酣睡中,孑然一身,絕塵而去,不知所終。
本書為王度廬所著《鶴鐵五部曲》第三部《劍氣珠光》。
本書共有廿四回,約四十萬字。不可諱言的,本書無論就文字、結構、情節、佈局、內蘊意義、俠道精神各方面來看,俱不足觀,乏善可陳!因為,作者以蕪杳的筆法毀了一個前書中的俠義英雄——李慕白!
《劍氣珠光》主要是敘述李慕白隱姓埋名(已成通緝犯),喬裝潛抵江南;於無意中得到一口削鐵如泥的「青冥劍」,乃持以橫行江湖;並為巧取豪奪一幅「點穴秘圖」,而惹出許多事故。另外則夾敘楊小太歲(豹)輾轉得到大內珍珠,引起各方草莽覬覦而引起紛爭,終於被害身死;因以為名。
本書之奇,奇在一起手即大談內、外家武術源流,爾後所述江湖瑣事亦多不合俠義行為;至於王度廬一向擅長的「俠骨柔情」,竟全無影蹤。這只有一個較合理的解釋:即作者前此撰寫武俠說部,可能遭受「俠」而不「武」之譏;在出版商和讀者的雙重壓力下,不得已而勉強步武,遂有此「買櫝還珠」不倫不類的表現。
前已言之,王度廬原本拙於描寫武技,而一貫長於「俠情」之發揮;然本書為了迎合世俗口味,致章法大亂,不成格局。最顯著的例證,即是李慕白的人格、行為乃至整個英雄形象之扭曲。
為了強調李慕白嗜武成狂,書中說他奉江南鶴之命至靜玄禪師處去求教「內家點穴之法」;但他與靜玄一見面就撒謊,對方自然不肯輕傳奇技。而當他得知靜玄藏有一幅「點穴秘圖」時,先是想「偷」,繼之以「搶」,活脫是強盜行為。俟靜玄失圖追來,他再度撒謊,賴個乾淨。及回見江南鶴,他竟三度撒謊賴帳,暗中自行研習。最後,江南鶴命李慕白與俞秀蓮成婚,不意這位「嘆氣小生」竟又「大義凜然」,搬出許多歪理及苦衷,期期以為不可。因此李、俞二人好事難偕,始終以兄妹相稱,同隱於九華山雲。
本書為王度廬所著《鶴鐵五部曲》第二部《寶劍金釵》。
《寶劍金釵》是王度廬成名作,共有卅四回,都四十五萬言。主要是寫江小鶴義兄李鳳傑之子——李慕白「性格的悲劇」,以及他與俠女俞秀蓮、俠妓謝翠纖之間所產生的哀情故事。
在《鶴驚崑崙》中,江小鶴掙扎在愛恨情仇之間,左右為難;因為他報仇的對象正是戀人的尊親,必須放棄其一,勢難兩全。此所以鶴、鸞之愛,都是血淚交迸的,極端痛苦的。而《寶劍金釵》的佈局、架構、情節,又要比前者更曲折、複雜得多。因李、俞、謝之間並非是單純的「三角戀愛」,其中尚夾有李對俞的「施恩不望報」、謝對李的「輕生一劍知」,以及孟思昭(俞之未婚夫)對李慕白的「拼將一死酬知己」……種種情深義重繁複已極的關係在內。今先將故事大要簡介於次:
在「江南鶴」(即江小鶴)封劍歸隱三十年後,李鳳傑之子慕白,隨紀廣傑學藝;因聞俞雄遠老鏢頭有一掌珠名喚秀蓮,色藝雙絕,遂前來比武求親。詎料秀蓮從小已經與孟思昭訂親,慕白失望之餘,便欲上京謀事。正巧俞氏夫婦送愛女前往孟家完婚,途中遇仇,為李慕白所救。老鏢頭臨死之前,託慕白照顧秀蓮,慕白慨然應諾負責把秀蓮送到孟家安身。
萬沒想到,孟思昭因為打抱不平傷了人,逃匿在外,音信全無。慕白為了「忠人之事」,遂代秀蓮上京打探。由於他的武藝出眾,名震京華,「鐵掌」德嘯峰心儀其人,乃將京城赫赫有名的俠妓謝翠纖介紹慕白認識。慕白暗戀秀蓮,勢所不許,本已絕了癡念;今見翠纖啼香笑粉,楚楚之姿,正好填補心靈的空虛。纖娘原有兩個熟客胖盧三與徐侍郎,財雄勢大,無人敢惹。慕白嫉惡如仇,心中不忿,乃將胖盧三折辱。胖盧三亦恐其將纖娘奪去,遂設計陷害,下慕白於獄;並乘機勢劫利誘,將翠纖贖於徐侍郎以為外室。
經鐵小貝勒、德嘯峰等人仗義奔走,李慕白終於出獄。「瘦彌勒」黃驥北和胖盧三沆瀣一氣,懼其報復,仍託人去河南請惡霸「吞舟魚」苗振山來助紂為虐,與慕白為敵。孰知,苗振山外號「苗老虎」,兇惡無比,翠纖正是他「必欲追殺」的逃妾(謝父亦死其手)。翠纖捨慕白而就徐侍郎,主要便是為逃禍。偏偏慕白之友「爬山蛇」史健為友情熱,欲促成李謝好事,將胖盧三、徐侍郎一齊殺死,翠纖遂被趕出徐門。
慕白出獄,赴鐵小貝勒府拜謝活命之恩,發現有一小廝「俞二」行跡有異。某日二人月夜比劍,惺惺相惜。慕白不合吐露衷曲,告以戀慕秀蓮,為情所苦;「俞二」乃力勸慕白應娶秀蓮為妻。交往既久,慕白察言鑒色,種種試探,始知「俞二」便是孟思昭化名。思昭既感慕白「慧眼識英雄」,復自慚形穢,決意退讓;乃連夜出京,隻身孤劍迎住苗振山等賊廝殺,情願一死酬知己。孟思昭終因寡不敵眾,為苗振山飛鏢打中要害,奄奄待斃。史健路過,一面施救,一面派人給慕白送信。慕白得訊大驚,立刻離京來見思昭最後一面。這時,苗振山與俞秀蓮也不約而同地都到了北京。
苗振山將謝翠纖找到,橫加凌辱,幾欲殺害;俞秀蓮激於義憤,遂將苗振山誘出城外殺死。那知,天假其手,竟為未婚夫孟思昭報了大仇。孟思昭臨終之際仍勸慕白娶秀蓮為妻;然慕白心如鐵石,以義為重,寧可把這段愛情深埋心底,痛苦一生,也不願和秀蓮婚配。他滿懷悒鬱地回到北京,尋空去看翠纖,未料言語誤會,翠纖卻引匕首自戕而死。
李慕白在短短一年中,倍嘗生離死別諸般滋味,因而心灰意冷,返回故鄉。此時,德嘯峰又為黃驥北所陷害,誣其偷盜大內珍寶;幸為鐵小貝勒營救,發配新疆充軍。慕白得訊,再上北京,為友報仇。他殺了黃驥北,不願連累別人,情願見官抵命;雖經史健、俞秀蓮數次來獄相救均不允。最後,奇俠「江南鶴」將李慕白帶走,並將慕白之劍送給秀蓮,以為信物,「留結他日之緣」雲。
本書為王度廬所著《鶴鐵五部曲》第一部《鶴驚崑崙》。
《鶴驚崑崙》原題《舞鶴鳴鸞記》,發表於一九四○年四月《青島新民報》;有廿四回,都五十萬言,單行本改以今名。按報上連載時序,本書是在《寶劍金釵》、《劍氣珠光》之後;然以小說人物關係而言,實為五部曲之首。主要是描寫江小鶴與鮑阿鸞之間愛恨情仇的「命運——心靈悲劇」。今先將故事梗概簡述於次:
江湖上有一位老武師鮑振飛,執掌崑崙派門戶,人稱「鮑崑崙」。鮑振飛門下,有一劣徒江志升,因犯淫戒,遂為鮑振飛率徒眾慘殺。江志升的獨子江小鶴年方十歲,本欲懷刃為父報仇,卻為鮑振飛所阻,將他收留下來;日後漸與鮑振飛之孫女阿鸞生情。鮑振飛心懷鬼胎,日夕不安,終想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小鶴遂以十四歲之髫齡,逃脫虎口,流落於江湖。待小鶴逃到秦嶺時,為九華山無名老俠所救,收為關門弟子,盡傳絕學。
十二年後,江小鶴藝成下山,鮑振飛自料不是敵手;遂利用龍門俠嫡孫紀廣傑對阿鸞之癡情,將阿鸞許配於他,想藉龍門俠之力,為鮑家擋災。孰知阿鸞深心之中,猶自念念不忘江小鶴!
紀廣傑自恃驕狂,又心疑阿鸞與小鶴有私,乃沿途遍書「捉拿江小鶴」的字樣,欲激小鶴出頭拼鬥。小鶴本欲下手懲戒,卻在正陽縣(屬河南)看見紀廣傑放賑救災,心敬他是一位「俠義」,遂含垢忍辱,不與計較,並在暗中幫他劫富濟貧。後紀廣傑大鬧武當,失足墜崖,也多虧小鶴相救,始得活命。
鮑振飛亦知紀廣傑不可恃,遂遠遊川中,不敢回家。阿鸞聞聽爺爺流落在外,心中不忍,便匹馬單刀前往尋找;經過秦嶺時,為賊寇擄上山去;紀廣傑來救,亦失手被擒,二人乃雙雙成為階下囚。江小鶴趁夜下山,將兩人救出險地。阿鸞感到恩仇糾葛,情孽牽纏,實是無法解脫,遂跳崖尋死;未料又為怪俠鐵杖僧所救,將她送往雲棲嶺九仙觀中暫且棲身。
江小鶴遍尋阿鸞不獲,只好死心;卻輾轉入川,將鮑振飛拿下,擬解回故鄉鎮巴,當著地方父老之面,為民除害。那知途中鮑某被鐵杖僧救走,小鶴追至九仙觀,卻碰見阿鸞。阿鸞為救乃祖父之命,情願自刎替死;小鶴搶救不及,阿鸞已血濺五步,氣若遊絲。在小鶴下山找車之際,阿鸞垂危之軀再為九仙觀惡道姑所擄;雖復為小鶴的啞師兄所救,然傷上加傷,回天乏術,終於淚盡燈枯,香消玉殞!
小鶴被惡道姑所誆,趕上武當山要人,獨鬥武當「七大劍仙」;最後才得知阿鸞早已玉落珠沉,而鮑振飛也懸樑自盡。自此恩仇了了,意冷心灰,乃返九華歸隱,改名「江南鶴」雲。
本書主題始終圍繞著江小鶴與鮑阿鸞自小至長的「愛」、「恨」糾葛關係而作種種經營。作者以細入毫芒的筆觸來描寫「鶴」之恨與「鸞」之情;終因愛、恨不能相容,鶴、鸞悲而失侶。是以本書原名《舞鶴鳴鸞記》,富有相當濃的文學意味;而江小鶴下山尋仇,鮑崑崙一夕數驚!則為《鶴驚崑崙》題中應有之義了。
這是一個和植物有關的故事,從山林到都市,從男孩變成男人,奇妙的旅程就此展開……都市草俠的傳奇!
段江湖情,崩潰江湖好兒郎!一個寶器女,激得江湖波瀾起!
歡樂、懸疑、愛情……盡在寶器江湖!
這是一鍋爛燉的江湖,這是一鍋熬不爛的八寶粥。
材料:寶器女豬一隻,冷麵悶騷男、癡心腹黑男、自戀男各一隻,抽風配角若干,崩潰龍套若干……
口味:爆笑、懸疑、狗血之愛……
蕭五十郎,原名蕭五十娘,生就女兒身,性格卻是男兒郎,是江南揚州富戶蕭老爺祖宗十代以來第一個女仔。也是蕭老爺的第五十個孩子,蕭老爺對其疼愛不已。
BH的五十娘素以調戲美男為樂,方圓百里,惡名遠揚。
因為反感與段水仙的指派婚姻,五十娘憤而離家出走,從此一腳踏入江湖。
初入江湖,五十娘便奪得傳說中的靈犀劍,以堅決貫徹「有五十娘的地方,必有熱鬧好戲」的優良傳統,捲入一系列迷離血案之中。
五十娘以她獨特的思維以及方式對血案追查到底,並樂在其中。
期間,洛錦楓、冷無雙、段水仙等江湖英俊少俠逐一出場,並無可避免地與五十娘產生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纏。
江湖黑手到底是誰?
五十娘將情歸何處?
我們一起來期待……
雲振天與妻子凌翠仙及二女兒雲施施、三女兒雲素素及門下二十名絕色女弟子,以雜耍班子「翠雲班」為幌子,一過二十年,明裏巡迴表演,賺取十多二十萬銀子,暗裏則到處連絡及周濟各地反清復明的義軍,以便擴展勢力。
但這次巡迴表演,在連雲開始,一位叫方豪的小夥子卻鍥而不捨,以迷戀雲二小姐表演為名,一直追隨「翠雲班」流徙各地,甚至不惜一切,委身進入「翠雲班」打雜工。
雲振天覺得方豪事有可疑,另有目的,意圖打聽義軍虛實。其實「翠雲班」內早滲入了清廷的內奸明月,她是九格格手下「十二玫瑰」之一的紫茵。在蘇州表演時,雲施施與當地聯絡人戴玉麟會面時便遭出賣,被清廷鷹犬躡蹤而至。
雲施施不惜一切掩護戴玉麟逃走,以免當地分會遭一網成擒,但卻雙拳難敵四手,即將束手就擒,方豪卻從天而降,救了雲施施。
方豪是連雲方家的少爺,方家財雄勢大,和官府也有良好的關係。
原來這是計中計,救了雲施施的方豪,竟然是清廷中的大內侍衛統領「神勇威武玉貝勒」玉琪所冒名頂替。
戴玉麟事發後,蘇州府衙派出捕快,暗裏拘捕了雲振天及僕從焦大,又監視「翠雲班」餘下各人。
清廷要連根拔起反清復明的義軍,不惜出動了宮中玉貝勒、九格格及血冠羽士三股勢力,三方面互相抗衡制約,到蘇州進行秘密活動。
玉貝勒為欲擒先縱,放長線釣大魚,暗中到蘇州府衙著清廷爪牙釋放雲氏主僕,以便沿藤摸瓜,連根鏟除反清勢力。
雲施施與方豪獨處時,感覺竟然不一,有時熱情,有時冷淡,不知適從;雲家班對方豪的身分實在難以測定,他忽而慷慨激昂,脫他們於困境;忽而又鬼鬼祟祟,意圖刺探他們的秘密。
謎底終於解開了——
連雲方家的方豪與「神勇威武玉貝勒」僧格林沁‧玉琪原來是同母異父的兄弟;方豪的父親有次遊歷京師,認識了一位貴婦,兩情纏綿後,才知道她是京師第一好漢神力貝勒的福晉。神力貝勒得悉愛妻與人有染,大為生氣,不過他倒是很有氣魄,親自去找那江湖人決鬥。兩人交手後,竟是功力悉敵,惺惺相惜,在那位夫人苦苦相求之下,罷手息鬥,結為兄弟。後來福晉有孕,一胎雙生,產下了兩個男孩,於是方家與僧格林沁家各領兩個。大的被方家帶走,同胞弟弟就姓了僧格林沁,繼承了爵位,成了神勇威武玉貝勒。
方氏與僧格林沁認為兩兄弟不宜時常相見,遂在蘆溝橋頭,對月立誓,限定兄弟一生,最多再見三次,否則,其中之一必遭奇禍。
方家原本是義師的中堅,後來忽然退出,是因為方家受了僧格林沁不少照顧,那時有不少前明世家受到了誅戮,方家卻能身免。
方家得知清廷深悉雲家班的秘密後,立刻叫方豪相機解圍,沒想到玉琪竟是主事者之一,兄弟鬩牆,看來是不免的。
為保存義師實力,及拯救被捕的戴玉麟。方豪冒充玉琪,混入府衙,與九格格等人周旋。在嚴密的防衛下,方豪未能得手,只有暗殺戴玉麟,免其受苛刑迫供之苦。就在功成離去之際,真的玉琪卻出現,方豪束手成擒。
玉琪竟然放過方豪,約定第三次在蘆溝橋頭決鬥,但暗中卻使詐下毒,不念手足之情,幸方豪洞識其計。
雲施施終於到京師下嫁玉琪,她雖鍾情於玉琪,但也要視乎情況,通風報訊予義師。
各地義軍首領,相約在思宗皇帝殉難之日,齊集煤山之前,設壇恭祭,嗣後舉行重要會議。方豪竟然是統領天下反清復明勢力的共主「日月令主」,當然要到京師主持煤山大祭,與玉琪決鬥,是因利乘便而已。
決鬥之夜已屆,方豪到了蘆溝橋頭,長橋望明月,明月漸西沉,遲遲鐘鼓,耿耿星河,業已天光欲曙。玉貝勒卻人跡未見……
究竟誰是弒父者?天劍、地煞這一對令武林聞之色變的董氏兄弟相互懷疑,終是箕豆相煎,手足成仇!殊不知這正是武林敗類的奸計。這一巨大的秘密。從此湮滅歲月之中。
天劍隱身古剎,地煞退居村野。
數十年後,一對武林新秀陡然現身江湖,武功驚世駭俗。
一個天馬行空、洒脫不羈,神采沛然如玉樹臨風;一個氣質內斂,沉穩如山,智若深海。正是天劍、地煞之子,天心與其心。
天心華服美儀,一擲千金,仗義疏財,救無數英雄于危難;其心素衣隻身異國,粉碎驚天陰謀。
自古英雄愛美人、美人慕英雄。一雙少俠,行走江湖,竟牽出情絲不斷,驚鴻一瞥……
《七步干戈》,顧名思義,寫的是兄弟間的衝突與仇怨,這頗讓人立刻聯想到上官鼎也是家有六兄弟。上官鼎家中六兄弟,在大哥劉兆寧領軍下,步調齊一、感情融洽,早已傳為昆玉美談。劉兆玄對兄弟情誼的眷念,早在《鐵騎令》中就有所展現……
《七步干戈》則更進一步,從誤會、衝突到渙然冰釋、醒悟的過程中,凸顯兄弟情誼之難能與可貴。此書表面上以天劍董無奇、地煞董無公及董其心、齊天心兩代的兄弟反目為主線,但矛頭所指,卻是針對其中挑撥離間、設計陷害他們的禍首「天禽雙座」,強調的反而是血濃於水的家庭父子、兄弟之情。本書更感人的是丐幫諸豪傑的英風浩氣,以及董其心與這些草莽英俠間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就在故事的最後,當董家上一代的誤解冰釋時,董其心、齊天心這兩位堂兄弟,眼看著又要為莊玲這位可愛的女子拔劍相向時,董其心想起了三國曹家兄弟煮豆燃萁的故事,想到了董家兩位老人一世的仇怨,「七步干戈歷史豈能重演」?他毅然決然的就做了退讓。儘管這樣的退讓說服力明顯不足,且不免令人質疑,但卻深刻透顯了這部小說的主題。
本書為《劍毒梅香》後傳。前傳的重要人物都在此書出現,如辛捷張菁夫婦、吳凌風、孫倚重、方少魌、金梅齡、梅山民、平凡上人、無極島主、慧大師、天魔金欹、恆河三佛、勾漏二怪等人,都和本書主角高戰有不少遇合情節。
古龍的《劍毒梅香》由上官鼎接手續完,由於當年這部書在武俠小說讀者圈中的反應相當熱烈,上官鼎成為繼古龍之後又一位受到矚目的新星,於是,在出版社的敦促下,他以獨立作者的姿態出現。不過,既然《劍毒梅香》受到好評,由他接著《劍毒梅香》的續集,顯然是順理成章之事。而上官鼎也不負讀者所盼,推出了既具《劍毒梅香》的俠情意趣,卻又能自出機杼另闢新徑的著作《長干行》。
事關大宋國運,藏有古人神奇武功秘笈的血戰旗失落江湖,同時江湖中又出現了多面假血戰旗。武林中人為爭奪血戰旗及仙人掌、精鋼龍等寶物展開角。
少年英傑米其貴勇救皇上,聯合其他武林人士與邪派開戰。經過多番鬥智角力,逐步清除被遼國收買的武林敗類,取得真血戰旗;同時用分化手段破壞西域各國聯盟,擊敗遼國入侵者,最後窮追敗寇,在遼東一役中殲滅遼人首領拔都及其手下,保住了大宋江山及中原武林。
少年上官慕龍自他三歲時,與母親柳映華及婢女春梅移居劍門關,目的是居於亡父墳墓的附近,以便就近拜祭。
柳映華一如既往,每年於清明祭後到漢陽去。其時武林九龍之一「病龍」柴亦修到來尋覓「金龍劍」及「九龍香玉佩」,證實上官慕龍是「九龍」之末「金龍」上官天容的兒子。並揭破所謂「亡父」墓中並非上官天容遺體。柴亦修不懷好意,在劍門關上官慕龍寓中既找不到盛載當年絕世奇人「九如先生」武功的「九龍香玉佩」,乃帶走「金龍劍」,並諉稱收上官慕龍為徒,帶他下山參加每年一度端陽節於九嶷山舉行的「九龍燈會」。
當世武功中修為及勢力最高者為「九龍」,即大師兄「禿龍」嚴公展,勢力遍及冀、兗、青三州,置「水晶宮」於秦皇島;二師兄「笑龍」翁笑非在徐州烈山置「含光城」;三師兄「睡龍」董路臣在揚州翠微峰置「摘星堡」;四師兄「醉龍」常樂四海飄泊,居無定所;五師兄「盲龍」柯天雄在荊州虎牙山置「凌霄堡」;「病龍」柴亦修名排第六,在豫州開封西北置「弄月莊」,七師弟「文龍」宮天影在梁州巫山起雲峰置「起雲莊」,八師弟「秀龍」潘賓在雍州置「彩虹莊」;「金龍」上官天容位居最末,卻武功最高。除「九龍」外,其時還有一位「降龍聖手」的神秘人物,據說其人武功不在八龍之下。
至於「九龍燈會」,乃是四十年前武林中一位蓋代高人號稱「九如先生」,一身武功天下無雙,年老退隱之前收了九位徒弟——即「九龍」,分別傳授他們一種絕技.後來九個師兄弟藝成各自外出行道江湖,訂約每年會九嶷山聚會一次,至於躍上絕壁點燈,乃是在考驗彼此一年來的武功進境。
這種聚會舉行了二十年,最初五年,每次最先點亮龍燈的都是上官天容,他天資聰敏藝冠八位師兄,故此被武林稱為金龍。可是,就在第六年之後,「金龍」忽然未再去九嶷山點燈,武林中也自那時失去了他的蹤跡,他的師兄們便開始四齣尋找,卻一直沒有找到他一點下落。不過,六年前的端午之夜,八龍正要躍上絕壁點燈時,發現「金龍」那一盞燈忽然亮了,大家以為「金龍」已回來聚會,哪知飛上絕壁一看,竟未見到人。此後四年,每至九龍聚會之夜,就發覺金龍燈被人偷偷點亮,八龍雖然各懷一身絕頂武功,哪知竟不能找到那個偷點龍燈之人,今年他們發誓一定要把那人捉住,因此天下武林為之轟動。
「病龍」柴亦修雖為上官慕龍師伯,可是卻覬覦其父的「九龍香玉佩」,「九龍」除了「醉龍」常樂外,其餘六龍莫不虎視眈眈,貌合神龍,意圖奪取「九龍香玉佩」,再用「大千寶鏡」觀看,練成絕世武功。
上官慕龍行走江湖,多遇波譎雲詭之事,幸得殘丐「一朵雲」相助,得以化險為夷。「一朵雲」並向他透露,「降龍聖手」實為「八龍」之一,矛頭直指「禿龍」嚴公展。其時「禿龍」嚴公展傳令各人於「水晶宮」會面,商討對付「降龍聖手」對策,因為「降龍聖手」竟然勾結胡人,意圖裏應外合,入侵中原。各人到埗後,竟發覺「禿龍」嚴公展遭到「降龍聖手」派人暗下毒手。
後來,揭露了更加驚人的事——一直撫養上官慕龍成人的「柳映華」,原名徐香琴,竟然是殺害親生母親柳映華及毒害父親上官天容的人;上官天容當年墜崖未死,隱姓埋名對付當年謀害他的人;「降龍聖手」竟然又是……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