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A.海萊恩是美國科幻文學黃金時期(1938-1946)崛起的科幻作家,與Isaac Asimov,以及Theodore Sturgeon(一說是 A.E. vanVogt)並稱這個時期的三大師。
他作品突破了當時尚在萌苗階段的科幻小說的俗套,把讓人臆想不到的佈局、懸疑張力的適當運用、動作和內心對話的平衡,混合得恰到好處。除了這些戲劇的效果外,他更注重在未來科技對社會以及人類的衝擊與影響的探討。從他開始,「社會意識」成為科幻文學所嘗試表達的對象之一。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用「攣生子詭論」來說明高速下時間減緩的效應,海萊恩對此做更進一步的演繹,直接用孿生子做為故事的主角,以孿生子間的心電感應做為星際探測船隊超距離通訊的工具。故事的結尾卻反映了人類面對未來的無奈:用血淚、生命換來的發現和成就在快速的進步發展下毫不足道地被超越了。
本書在台灣前後有三個譯本:
羅伯特.海萊恩,《異星遊》,王凱竹譯,國家出版社,1981。
海萊因,《4=71》,吳鴻、葉李華譯,天下文化,2001。
羅勃.海萊恩,《探星時代》,孫成煜譯,純文學出版社,1978。
《探星時代》(Time for the Stars)是由硬科幻小說家羅勃.海萊恩於195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二十一世紀時,世界人口已超過五十億;每年還要增加九千萬嗷嗷待哺的新嬰兒。鑒於人口的壓力每易導致戰爭,某一慈善基金機構發起了一項實驗——利用心靈感應的方法來進行——計劃將「人」送到其他星球上去。
湯姆和佩德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倆發現他們竟有心靈感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對於嶄新的、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的「火炬船」非常寶貴。因為在這速度之下,從最近的星球發送無線電信回到地球,需要時間也達四年之久,所以便需要能夠即發即到的發報機——而心靈感應正是可以即發即到的——。
本書作者羅勃.A.海萊恩,曾先後三度獲「雨果獎」,也是名著「異域的陌生客」一書的作者。他縱非全世界的,也無疑是全美國科幻小說作家中的翹楚。書評家形容他的著作說:「科幻小說圈裏已將海萊恩視為寫作的標準;但是這標準對大多數作家來說,都是難於達到的。」
海氏當初是想成為一天文學家。在美國海軍官校受訓和在海軍服役期間,對於太空奧秘的濃厚興趣始終不衰。他的科幻小說裏所寫各星球的位置,以及太空飛行的公式等,都有極其精確的數字根據。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