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與毒藥》是遠藤周作的代表作之一,新潮獎和每日新聞獎獲獎作品。小說以真實事件為基礎,講述二戰末期,日本九州島大學利用美軍俘虜做活體解剖的罪惡行為,作者探尋事件的本質,從更深的層次拷問日本人的罪惡意識。
他的作品充斥著信仰的掙扎與情感的矛盾,在閱讀的過程中,常見他以時空旅者之姿,在作品裡不斷躍出,來回穿梭,與種種「過去之我」彼此質疑詰問,企圖為自我作告解,為生命尋找窗口,為情感與原罪作出解釋。如果自剖不只是為了自癒,那麼遠藤周作必定是位勇者,才能對自己如此的殘忍、坦白與犀利,透過對自己的「逼視」,告訴讀者生命的實相。本書輯錄的小說,各有姿態,卻隱隱然指向生之意義的終極課題,是為遠藤周作創作生涯中最經典的中短篇小說集。

本書是一九七〇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評價最高的短篇小說集,也是這位蘇俄當代大文豪最能表現鄉土情懷的代表作。書內共收集短篇小說六篇,另外收入了十六個極短篇,有的評論家把它們評為散文詩,有的則評為散文小說或散文,這裏稱它們為極短篇都能適合,事實上這十六篇多數在千字以下,且篇篇精彩,多以象徵手法寫成,寓意極美。
索忍尼辛於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六日來華訪問,並於廿三日在中山堂,以「給自由中國」為題發表演說,引起國內極大震撼,也給予我們極大鼓舞與警惕。本書讓讀者更深一層了解索忍尼辛及其藝術精神。

本書收錄的作品背景大都是美國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薩利納斯(Salinas),這也是史坦貝克一輩子心靈的家園。故事主要分成三類:哲思、社會觀察及鄉野異聞。
〈菊花〉描述熱衷於菊花的妻子,偶然打開心扉與一位補鐵匠往來,但沒多久她便感到失落,乃藝術家與市儈作風的衝突;〈白鵪鶉〉描述愛花園愛到精神失調的故事;〈自衛團員〉講述某人參與對黑人的私刑後,短暫的心境描寫;〈姜尼「熊」〉描述天真無邪的大孩子透露當地有錢白人女子與中國僱工間的秘密性事,最後無形卻巨大的社會壓力把女子逼上絕路。
史坦貝克精鍊的文筆營造出高度情緒張力,介於鄉村與城市間、勞工與地主間、過往與現實間,人性與詭譎並行,訴說時代變遷底下的諸多百般妥協。

本書是莫言的中短篇小說結集,收入《司令的女人》、《冰雪美人》、《倒立》、《嗅味族》、《球狀閃電》、《築路》,以及話劇名篇《霸王別姬》。作者通過這些作品,犀利揭露鄉村的殘酷現實生活,讀者既可以看到他所創造的純樸的鄉村愛情,亦可見荒誕又逼真的種種傳奇。

十二個關於流浪的故事,十二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一路順風,總統先生〉
談論一個總統,
最惡劣的行為或許是兩種混在一起講:真話與謊言。
我們國家所經歷最悲慘的遭遇,就是我當上總統。
而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功,是讓大家都忘了我……
〈賣夢女郎〉
她從沒說過她的真實姓名,
我只聽過一個饒舌的德文外號:芙烈達夫人。
我興高采烈地以無禮的口吻問她如何在遙遠的異鄉安頓。
她回了我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我賣夢。」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醫生將她編入住院名單,並註記了「躁鬱」的診斷。
看著她不斷哭泣,醫生卻催眠般地說道:
「想哭盡量哭,眼淚是最佳良藥。」
然而她仍不停地呼喊:「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雪地上的血跡〉
「沒事,只是刺傷。」
她舉起那隻戴著鑽戒、被玫瑰刺傷的手指。
「想像一下,從馬德里一路滴到巴黎的雪地血跡,
你不覺得很美,很適合一首歌嗎?」
因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葬禮夢境,馬奎斯寫下了這些奇異又荒謬,寫實又夢幻的故事:落魄的流亡總統、賣夢維生的婦人、被關進瘋人院的正常人、泅泳在流光中的孩童、以及血流不止的女子……他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得靈動輕盈、充滿魔力。本書也讓我們知道,馬奎斯不僅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一位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

2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8位文學巨匠
帶來13種驚悚試煉
這是一部充滿著殘忍和陰森氣氛的短篇小說選集,收錄了梅利美、福克納、海明威、芥川龍之介、卡夫卡、考德威爾、大仲馬、奧康納、克雷恩、霍桑等10位如雷貫耳文學家的13篇作品。如果隱去作者之名,許多讀者應該很難聯想到是這些文學巨匠的傑作。
雖然內容時間上橫跨16到20世紀,地點從中古歐洲到20世紀的美洲,但是人性的險惡面不因時間空間的轉換有所改變。一篇篇驚悚的故事,帶您直探恐怖的底層……

書中的短篇小說大多寫於五、六〇年代。有遇人不淑的痴情女,有遭家人遺棄的老婦,有讓男人神魂顛倒的貴婦,因婚姻而喪失創作力的女人,或保持獨立自主的女性。同時也有高高在上,毫無涵養的男人,但他們並不全站在女性敵對者的位置。兩性衝突只因都想把自身的煩惱和創傷扔給對方,卻不會想到主動去接取別人手中握著的心。
女性問題是萊辛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不僅討論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也探討愛情的真義:女性與事業、家庭、婚姻和男人的關係,尤其是女性的成長和省悟,以及女性追求自由的過程。而女人在現實社會壓力之下,如何認定自己的身分(有別於妻子、母親、情婦),乃至如何走出自我,是值得關心和注意的。

書中的短篇小說大多寫於五、六〇年代。有遇人不淑的痴情女,有遭家人遺棄的老婦,有讓男人神魂顛倒的貴婦,因婚姻而喪失創作力的女人,或保持獨立自主的女性。同時也有高高在上,毫無涵養的男人,但他們並不全站在女性敵對者的位置。兩性衝突只因都想把自身的煩惱和創傷扔給對方,卻不會想到主動去接取別人手中握著的心。
女性問題是萊辛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不僅討論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也探討愛情的真義:女性與事業、家庭、婚姻和男人的關係,尤其是女性的成長和省悟,以及女性追求自由的過程。而女人在現實社會壓力之下,如何認定自己的身分(有別於妻子、母親、情婦),乃至如何走出自我,是值得關心和注意的。

薩豐最後寵愛書迷之作,揭露他絕美文字宮殿的祕密通道——
集結瑰麗、詭譎、暗黑,加上些許魔幻,但也不失浪漫的故事,
編織出愛情小說、成長小說、歌德小說、恐怖小說,
並交出向鉅著《唐吉訶德》和建築大師高第致敬的作品。
在敘事者的聲音、歷史紀事或各種細節串接連綴之中,
描繪出一個新穎豐富的世界,縱然虛構,也是個氤氳瀰漫的宇宙。
一筆鉤人入迷,從此投入薩豐學——
關於「回憶」
我一直很忌妒某些人具備遺忘的能力,他們能輕易忘記往事,彷彿那只是季節變化,或是被塞在鞋櫃角落再也派不上用場的舊鞋。我的悲哀就在於記得一切……——〈布蘭珈,再會了〉
關於「吻」
我從未跟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不過,我能找到這個住處,真的是個奇蹟。她是蘿拉,她的吻宛如一曲探戈……——〈氤氳女子〉
關於「龍與玫瑰」
記得那天狀況的人都說,當時的天空斷裂成兩半,一道巨大光芒照亮了蒼穹。巨獸被自己獠牙間噴出的火焰團團包圍,振動的翅膀射出一朵巨大的火玫瑰,瞬間籠罩了整座城市。——〈火玫瑰〉
關於「寫作」
您將會寫出一部傳世傑作,不過,為了寫出這部作品,您必須失去所愛的一切。您的作品將接受世世代代的推崇、羨慕和模仿,但是,在您的心中,空虛會比您的才華帶來的榮耀和虛榮大上千倍,因為,唯有如此,您才能認清自己真實的七情六慾……——〈帕爾納索斯王子〉
關於「愛情」
她知道他說謊,卻原諒了他,因為她愛他,也因為她骨子裡仍希望遊戲繼續進行……——〈巴塞隆納卿本佳人〉

《本事》是張大春對小說書寫形式的另一獨特發明,無論東西方,皆可謂前不見古人。張大春的小說一向對世界、人文、社會,都有鞭辟入裡的獨到見解,感時憂國是他的一貫風格,同時我們閱讀他的小說時,都能從中閱讀到一名作家,對這個時代的深刻感觸,深深觸動我們的心靈與內心潛伏的靈動與意念,我們悟懂了之後,並能更加撫觸這個世界的介面。

《尹縣長》曾獲六十六年度中山文藝創作獎,六十七年度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特別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選英譯《尹縣長》為該年佳作之一,也被列入《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一。
白先勇說:「若曦是一位優秀的小說家,她以小說家敏銳的觀察,及寫實的技巧,將『文革』悲慘恐怖的經驗,提煉昇華,化成了藝術。《尹縣長》集中最成功的幾篇如〈尹縣長〉、〈耿爾在北京〉,已經超越了政治報導的範圍,變成闡釋普遍人性的文學作品。」
這本小說實際上就是陳若曦在大陸生活中所見所聞的具體呈現,在當時國共對立的敏感時期,她以親身經驗直抒於文,高明的文學表達,讓人直接目睹並感受到對岸人民生活的艱辛與苦楚,撼動了華人社會廣大的人心,舉世矚目。

《十年十癔》京味較濃,文筆練達,是有關十年文革的短篇小說集。
癔症又稱癔病,亦即歇斯底里症(hysteria),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精神疾病;其表現為在一定的精神狀態或外部誘因存在的情況下,患者由於恐懼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本書描述文革十年中,所見的十個歇斯底里症案例。

本書包含五個中、短篇小說作品:《威尼斯之死》以反諷中帶有嬉謔的語氣描寫作家充滿偶然、虛實掩映的創作情境。
《拉曼查志士》像是《預知死亡紀事》的續篇,虔敬地銘刻一生一次的死亡儀式。
《第凡內早餐》大張旗鼓地鋪陳一個簡單的消費行為,凸顯高度資本化社會中一名上班族女性卑微的自我滿足(或者說被催眠)慾望。
《匈牙利之水》藉氣味與記憶的結合,抒情地紀錄對死亡充滿焦慮、兩個相濡以沫的老靈魂。
《古都》則以空間、時間、人物上相互對照的敘事手法,探討共同記憶的荒謬,可說是城市書寫的經典之作。

短篇小說集《果園城記》是師陀歷時八年創作的代表作,風格特異,尤其是作品的語言,可謂匠心獨具。書中以一系列描寫人物的篇目反映了20世紀初期到抗日戰爭前期日益凋敝的中國封建鄉村小城的生活場景,其基調滯重哀痛,沉鬱複雜,帶有濃重的鄉土情結。在這個表面看似和諧寧靜實質沒落封閉的小城中,讀者看見了「那個黑暗、痛苦、絕望、該詛咒的舊社會」。

此書沒有繁複的線索,能夠選擇適當的場景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小人物的小事件中,深刻地表現沒落社會的生活面。無形中也對這些愚昧無知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常在小說中成為抨擊黑暗現實的一種力量。他的小說裡的人物多數是在痛苦中生活的。唯其痛苦,才會肯定「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作者描寫人與命運的鬥爭最為深刻。
以寫作技巧圓熟的「吳老爹」為例。吳老爹是一個平凡的老人,「沒有什麼光榮的過去」,從十四歲起就在羊鎮一家油鹽店做事。「他的雙親死的非常的早」,「沒有姐妹,沒有兄弟,只是獨自一人在這人世間。」
小說格局嚴密,情結的發展層次分明,成功的描寫了一個可憐蟲的情感與忠誠;同時刻劃了少主人的荒唐與愚昧。兩個人的行為形成強烈的對比,有效地突出了事件的悲劇性。當布局發展到頂點時,讀者的感情隨之激起,一方面憎恨少主人的愚昧;一方面對必須抱著孩子回娘家的少主母寄以無限的同情。但是,最令人難受的莫過於那個沮喪的,沒有家而將別人的家視作家的、無路而又非走不可的吳老爹。
此書短篇結構嚴密,極少浮文贅詞,題旨明確,能夠將感情傳遞給讀者,使讀者感動。作者不僅擅長選擇題材,而且具有講故事的本領。讓讀者一起身歷其境在小說的世界中。

更令人畏懼的是,世界並不與我們共同老去,它會繼續翻新,會有更多擁有大量青春可揮灑的新人冒出來,棄我們於角落獨自老去。這就是朱天文的青春消逝寓言,是這樣的意思吧?……這位技藝圓熟、見解融達的朱天文是來到她寫作生涯的高處了。——詹宏志
在這本短篇小說集中,從二十歲到七十歲的人都在感嘆自己的青春消逝、新人卻無情地一一冒出來。
例如,《紅玫瑰呼叫你》中的翔哥遇到雙十年華的女人時自忖:「今晚鐵軋不過她,快四十歲人了能怎麼辦呢……」為了逃避,他竟然只能「嚕嚕打著鼾,裝死。」《肉身菩薩》中兩個四十幾年次的男人喝著酒說:「你知道,現在滿街跑的都是五字頭,邪門……六字頭都出來混嘍!」更不用說《柴師父》中七十餘歲的柴明儀:「手指觸摸到女孩涼軟的胸乳時,肚底抽起一絲凌厲顫動……等待女孩像等待青春復活。」
感嘆青春逝去的不只是中老年人,《世紀末的華麗》的米亞在她的女朋友們之中,「她最老二十五歲」,在看過所有最時尚華麗的服裝之後,「年老色衰」的米亞「不想玩了」,甚至不愛新鮮的花而愛乾燥花,「她目睹花香日漸枯淡,色澤深深黯去,最後它們已轉變為另外一種事物。宿命。」
本書共包含七篇短篇小說,詹宏志讚譽:「葛林(Graham Green)曾經稱道沙奇(Saki)的作品是『奪目、悅心』(They dazzle and delight),這句話完全可以搬來形容這一系列的小說。」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