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自傳,結果共24筆

歸程/ 聖嚴法師 /

☆ 聖嚴法師親撰自傳,真實感人,可見法師至情至性的一面。

☆ 記述從童年到青年時代的成長點滴、心路歷程。

☆ 今生的努力向善,可以改善現世的環境,從來不會感到悲觀和失望。

江南 ◆ 鄉間的童年

狼山 ◆ 小沙彌的夢

上海 ◆ 經懺、學僧與從軍

臺灣 ◆ 軍中十年、再度出家

我在十四歲的時候,曾經為我的出家而編織過一個美麗的夢,那的確是一個夢,而且,那一場夢是幻滅得如此地快!狼山的環境,像畫一樣地優美,像詩一樣地可愛,可惜,我是生得晚了,去得遲了,當我上山的時候,那一幅畫已在剝落,那一首詩已在消失。

正因為我是抱著欣賞畫與詩的夢想而去狼山的,那跟出家與學佛之間有著一段距離,所以我也畢竟沒有保住那個出家的身分。

不過,那個夢是做錯了,那條路是走對的。所以繞了一個好大的圈子以後,依舊走上了原來的路。這個圈子繞得夠辛苦了,但也不是冤枉繞的,應該繞的圈子,不繞也是不行,否則的話,今日的我,又是怎樣了呢?

站在一個佛教徒的立場,對於順境與逆境,都該看作使我努力昇拔的增上緣。所以,幫助我的也好,打擊我的也好,在當時,我雖不能沒有喜與怒的分別,事後想想,我倒覺得他們都是我的恩人了。

沒有正面的援助,我是爬不起來的,沒有反面的阻撓,我是堅強不起來的,鋼是鍛鍊出來的,能說鍛鍊的境遇是不需要的嗎?

最不容易爭取的事物,便是最可寶貴的事物,最可寶貴的事物,也必是最足以珍惜的事物。我能有機會再度出家,是興奮的、欣慰的、也是悲痛的,因為這是多麼難得的因緣。

回憶我在十四歲的那年秋天,去南通狼山出家,既無為人之心,亦無為己之志,很少有可敬的原因,也沒有多少宗教的情緒,係出於一種偶然的機緣所促成。因此,後來的捨僧從戎,並且一去就是十年,好像也是早就註定了的。

不過,我要特別強調,我的能夠再度出家,並且誓願再度出家,那是成因於童年曾經出家的緣故。致使我雖已經過了十年的風浪,這風浪之久,已超過了我初次出家時間的一倍,但仍念念不忘於出家身分的恢復。

所以直到如今,對於童年出家時的環境和師長,猶覺歷歷如新,軍伍十年的生活,卻又恍如隔世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沈從文自傳/ 沈從文 /

沈從文作品意涵淡遠,抒情典雅,返璞歸真之情溢於言表,意境雋永深邃。他融合成長經歷、不隨俗的人生觀與文學堅持,描繪鄉土,筆調直率,野趣橫生,粗礫中散發著美感,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出獨樹一格的鄉土抒情流派。

《沈從文自傳》合《邊城》與《從文自傳》於一帙,誠為典範佳構。《邊城》係沈從文之代表作,描述湘西風情細細如繪,流露田園詩般的美,而又注入年輕生命的血與夢想,足引人深思。《從文自傳》展現田園大地的無窮生機,從而激起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如果不是沈從文突然過世的意外,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謝爾以馬悅然於高行健獲獎後在《明報月刊》披露,小說家沈從文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進入最後的候選人名單中,馬悅然確信若不是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沈從文過世,他很可能獲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倪匡傳奇/ 倪匡 /

倪匡的作品,常對中國政治抱著批判的角度,我們可從《倪匡傳奇》一書更了解他的觀感。

倪匡將他多年在內地的生活,在書中逐一描寫。他曾參加過一星期土地改革運動、治淮工程、打野豬、採人參等等,見聞極廣,部份經歷更成為他日後小說的一部份。例如,在《木炭》中只得「半張臉」的邊五,就是他曾見過一個被黑熊襲擊後倖存的人。

書中除了不少有趣的見聞外,亦有提到倪匡三次險死的經歷、兩次遇鬼的經過、以及各式各樣他在神州大地看不過眼的荒謬事情。此外,倪匡提到他在嚴寒時,因未有煤供應 ,又見河水已凍到底,所以拆去木橋生火。但他因曾得罪大隊黨委書記,於是小事化大,更得了「破壞交通」的罪名,屬反革命罪行之一。在鬥爭會後,他被隔離到一間小屋中,每兩週要交出數萬字的檢討書,而黨亦派人到上海調查他是否有反動背景。期間,只得一隻波斯貓陪伴倪匡,發展出一定程度的默契,亦是倪匡日後寫《老貓》的基礎。

最後,雖查不到任何反動背景,但大隊黨委書記仍決意要整治倪匡,倪匡得悉後,決定逃亡。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歲月沉沙1.薊運河畔/ 羅蘭 /

羅蘭女士繼她享譽海內外的「羅蘭小語」、「飄雪的春天」、「綠色小屋」、「詩人之國」等名著之後,寫下這部大時代的三部曲——「歲月沉沙」。作者從她父、祖的時代,古老中國的新舊交接處寫起,穿越抗戰、播遷來臺、兩岸恢復交流,中國現、當代史的三個重要階段。她不從歷史重大事件談起,以她所經歷過的生活、親身的感受與透視,來反映大時代的變遷。配上作者如歌行版般的散文筆調,言近旨遠,可讀性極高。

第一部《薊運河畔》,敘述出生到抗戰。她出生於近代中國工業的發源地——天津附近的大家族,家道中落,父親進入塘沽久大精鹽公司——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典範,她就讀於該公司附設的員工子弟小學,是一所充滿現代精神,容納了嶄新教育方法的實驗小學。從這所小學畢業後,她選擇就讀河北女師,這所學校溫厚而又開明,樸實而又自由,培養她不慕榮利,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喜愛音樂的天性,後因七七事變爆發,作者全家不得不留守,在淪淊區教了八年音樂。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徬徨飄泊者/ 戴維斯 /

《徬徨飄泊者》或作《流浪者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 Super-Tramp)是英國獨腿詩人戴維斯(W.H.Davies)作,描寫他自身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到處「飄泊」——做叫化,流氓,竊賊,小物品販賣者的親身體驗。「形式上雖然是痛苦的,其實正充滿著詩樣的情緒:浪漫,奔放,趣味,刺激,自由……」,描寫生動,筆調幽默,值得一讀。

這本書是英國戴維斯(W.H.Davies)作,黃嘉德(林語堂好友)譯,林語堂推薦;一般誤以為林語堂譯,或林語堂作,實是錯誤。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八十自敘/ 林語堂 /

「八十自敘」是林語堂先生的自傳,內容計十三章,自童年故鄉家庭始,中經攻讀于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在後返國在北京教書,對所經過的三十年代及當時接觸的人物有扼要的描述,最後是專心創作時代。除去生活敘述之外,在思想方面,有論幽默、論老年,皆有獨到的見解。最後是對主要作品的清查精點,讀罷本書,對林先生作品更易了解,對這位情智諧融的哲人也有了概括的認識。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林語堂自傳/ 林語堂 /

本書為林語堂先生的自傳。他將他的生活娓娓道來,文筆輕鬆靈動,讓您可在一個清閑的午後放鬆悠哉地讀一讀,略微探其一生。

在《林語堂自傳》里,林語堂先生談到他的讀書習慣,說他「不喜歡第二流的作家」。要麼讀孔子、老子、莊子、柏拉圖這些高尚一流的,要麼就讀民間歌謠和蘇州船戶的歌曲。認為那些才是文學思想和生命的源泉。這種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作家余華也曾經提到要閱讀經典,這跟林語堂的閱讀提倡可以說是一致的。作家張煒說有必要重讀四書五經,同樣也是對經典價值的再確認。而經典著作,當然多數出自一流作家之手。林語堂先生還談到他讀書很少,但是讀一本書就讀透它,務必吸取書中自己認為相同或可以接受的有益的思想或觀念。因此他相信自己「讀一本書得益比別人讀十本的為多」。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智慧之旅/ 朱邦復 /

人生有五道關隘,無一不是私心的防護堡壘,人生的意義就在於這些關隘的感受。說是生活的經歷也罷,當作晉階的考驗亦然,真假虛實悉在其中。不論聖智俗愚,也不分六道輪迴,任誰都必須親身歷險,世間清濁遂分。視諸業障也罷,循此善緣也可,渡盡五關,得斬六將,方見得康庄大道。

第一關是由出生起到少年時期,此時身心尚未定型,幼稚嫩弱,完全在環境操控之下,是為人之「災關」。災關若未應驗,或者因社會、親人的百般呵護,將各種災難以人為意志化除。則此人之成長已與現實脫節,等到身心成熟之後,再也不可能體認驚心動魄的悚栗。失去了相對的比較感受,人生將如囫圇吞棗,難以領略真正的幸福、美妙。

第二關則是青年時期的「情關」,此時正當性徵甫現,兩性間的自然誘因,步步導向必然的落點。美滿的婚姻固是人生理想的終站,但人人只顧一己,交往激情,私密繫心,古今中外又曾有幾對無怨的佳偶?情之一關,宛如附骨之蛆,得之愈多,依之愈深。

第三關是獨立自主后的中年,謀生養家,追求地位,唯錢是問,是為「財關」。錢財本為無主之物,朝三暮四,得失不過轉瞬之間。更有甚者,錢少不足保證安全,錢多卻又危險倍增,職是之故,難識其止。待走到鋼索中央,進退不得,求財者往往是人為財縛,喪失自主。

隨著經驗的增進,財關之後,緊接著便是「權關」。這時人已至壯年,雄心勃勃,只知天上有天,卻不顧人下有人。但得大權到手,便自以為萬事由心,為所欲為。不幸權勢人人覬覦,易攻而難守,人生頓成修羅戰場,永無止境。

最後一關為「貪關」,人所得愈多,愈是難捨。尤其到了黃昏夕陽之際,余日無幾,抓之唯恐不緊。

一方面要防人之圖己,一方面又駭大限之到臨,七情六慾,各味俱陳。人生至此,未悉所為何來?

想要安然渡過五關,又期望一己超群脫俗,其難難盡,難於上青天。

本書特以自傳形式,詳述作者對智慧認知之本末。讀者若有機緣,得以從字裡行間領悟到人生真諦,以之作為技術可以謀生。若有大德,空明返照,青苔處處,更不難超凡入聖。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郁達夫自傳/ 郁達夫 /

本書輯錄郁達夫的自傳和其他有關人物的散文作品。

生於富春江畔的富陽小城中的郁達夫,自幼飽讀詩書,打下了深摯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在日本名古屋肄業時代,又接觸了俄國和西洋文學作品一千多部,這使得郁達夫又增添了豐厚的外國文學素養。是以,郁達夫擁有很是深摯的中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功底,對說話和文字的運用既恰如其分又矯捷自如。

郁達夫的散文很講究揣詞度句,長於運用形象活躍的詞語使說話活躍自然,富有生氣;同時運用句式的長短轉變、錯落、疊詞、對偶、押韻等手段,使句子疏密有致、協調流利,也使文章流淌著一種行雲流水般的節奏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代馬輸卒手記/ 張拓蕪 /

所謂「代馬輸卒」是指作者的部隊從丹陽移駐鎮江,接收日軍裝備。因沒有馬匹,但仍要搬運十二門大砲,因此部隊改編,以適應當前需要。全連挑選二十來歲身強體壯的六十名小夥子,編成一個特別小組,歸連長直接指揮,代替馬匹,做搬運的工作,故稱之為「代馬輸卒」。這個職銜一直到攻下鹽城,擔任鹽城城房任務為止。作者自言:「事隔三十年,我還能清晰地記下那段卒子生涯:歷久彌新,津津樂道。」

「代馬」系列的散文,文字質樸無華,以最真實的方式,向讀者娓娓道出那段大時代下最不起眼,卻也最動人的故事。作品中重現了當年的生活情境,也顯示出時代的真實面貌,文字毫無矯飾,銳筆縱橫,盡情奔放,不但細緻描摹了生活的表態,更深深刻示出生命的神髓。

作者在此書「後記」中對「代馬輸卒」加以補充:「這個代表戰火、離亂、死亡、荒謬、無奈的軍中基層職稱,早被歲月淘刷得屍骨不存了,只我這個不相識的倖存者把他們音容實貌記錄了一些,讓以後的人多少窺看一些民國三十年代的種種,那個荒誕不經,混蛋透頂的年代竟是這般的令人難以置信,但都是血淋淋,實實在在的的確確的一小頁歷史。」由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的創作目的,無非是要為歷史作一些見證。而「性情直托,具見肺肝」應是張拓蕪散文的最大特色。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 東野圭吾 /

東野圭吾首本青春解密——

30年作家生涯首本、經典長銷39刷的個人散文集

誰能想像百萬大作家的青春歲月居然這麼蠢!!

讀過《假面飯店》、《分身》、《白夜行》再讀這本,這‧‧‧‧‧‧反差,簡直神等級!

率性文筆寫出赤裸回憶,爽度爆表!

ㄘㄟˊ~~~別鬧了!什麼《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明明就還有一本嘛。

珍藏中的珍藏,東野大神最私密生活震撼公開!

小頭控制大頭、痛恨看書到連爸媽都放棄,

不折不扣的怪獸宅、武器控,

熱愛滑雪、披頭四、李小龍‧‧‧‧‧‧

這就是我的朋友K君,雖然公開他的蠢事很不道德,

但,再度聲明,這真的是我K君的故事!

創作《嫌疑犯X的獻身》、《麒麟之翼》、《解憂雜貨店》、《夢幻花》‧‧‧‧‧‧這些無數經典暢銷書的東野圭吾,

這個讓所有書迷無限憧憬、不斷腦補的大作家,

品學兼優‧‧‧‧‧‧?錯!

校園風雲人物‧‧‧‧‧‧?錯!

異性緣好‧‧‧‧‧‧?錯!

顛覆你對神祕大作家的所有想像,

荒唐有理、惡搞無罪!這才是東野圭吾的「少男時代」。

「感謝老天保佑東野圭吾毫髮無傷從H中畢業!不然我現在絕對讀不到那麼多精彩的小說!」——出版人陳夏民

東野大神的中學時代,

「就這樣被送進縣內的公立國中(其實是不良少年大本營)就讀,但「瘋狂的二十四期生」卻讓黑暗時代再度降臨H中‧‧‧‧‧‧他們也太威了唄,為了幹架籃 球場上大膽揮舞塑膠鎚,隨身攜帶螺絲起子、小刀!!!‧‧‧‧‧‧原本青春的籃球比賽就在警車、救護車的鳴笛聲和老師的叫罵聲中戲劇性落幕。」

東野大神的高中時代,

「(明明就不可能考上,真不知道哪根神經不對‧‧‧‧‧‧)雖然重考一年卻妄想自己能成為『慶應BOY』,考試當天打開英文考卷,媽啊!!!!連題目都是全英文。算了,還是看著監考官那性感的屁股打發時間好了。啊!我X起了!」

東野大神的大學時代,

「大學就是要談戀愛!所以我變身『聯誼魔』,卻鳥事一堆‧‧‧‧‧‧好不容易看上一個女生,卻感冒發燒,臥病在床;讓人想像力無限膨脹的京都女大生,卻 變成「關西歐巴桑四人組」;原本想破壞朋友的戀情,卻意外讓他們交往!拉不下臉的我只好自圓其說地說,『感謝我吧,這可是我想的妙計啊‧‧‧‧‧‧』」

這麼蠢卻很好笑的東野圭吾,讓人超有親近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赤川次郎自傳/ 赤川次郎 /

不久以前日本上空迸出一顆「文曲星」,多年後忽然爆出萬丈光芒,照耀整個大日本,至今而不墜——。

赤川次郎出生於日本福岡縣,二十八歲時以《幽靈列車》獲得『大眾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其後全力潛心投入創作,一發而不可收。以一系列三色貓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叢書蜚聲日本文壇,成為最受歡迎的推理小說作家,年均創作達十七部之多,部部高踞排行前茅,並與西村京太郎、松本清張成為鼎足而三的「鐵三角」。更而全年個人所得高居全國第一,雄霸六年之久,穩坐推理天王寶座數十年,目前作品總量超過500本,寫作系列超過十七種,日本地區總銷量超過兩億六千萬冊,被推理出版界認為是天才型寫作家,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赤川以獨到的寫作能力,開創出「青春派推理小說」,作品中一反傳統推理小說之沉鬱、陰森、恐怖的格調而於肅殺、緊張的氣氛中帶出詼諧、幽默機趣,配著平凡、個性、逗趣的主角人物,使得推理小說進入另一個嶄新的境界和迷人的廣大天地。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叢林中的艱苦歲月/ 蘇珊娜.穆迪 /

《叢林中的艱苦歲月》是自傳,是隨筆,是短篇小說集,又因貫穿著移民拓荒主題而類似長篇小說。作者蘇珊娜.穆迪(1803-1885)是加拿大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好手筆,在如實描繪拓荒生活的同時,屢有獨到的見解與思考。從久遠的叢林中流出一股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真性格的清泉,觀之平淡,品之雋永,意味深長。一個半世紀的歲月風霜,使其風采不減,魅力依舊,感動著世界各地讀者,深受他們喜愛。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走出非洲/ 卡倫.布里克森 /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是丹麥女作家卡倫.布里克森的自傳體小說。作家以優美的文字敘述了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三一年她在非洲經營咖啡農場的生活,充滿深情地回憶了非洲的自然景色、動物和人物。故事纏綿悱惻,扣人心弦。字裡行間體現出作家對非洲風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戀,處處洋溢著散文美的內涵。

小說《走出非洲》曾被搬上銀幕,由美國知名電影導演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執導,並在一九八六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隱面人/ 馬卡斯.沃爾夫 /

本書是前東德國家安全部國外情報總局局長,安全部副部長馬卡斯.沃爾夫的自傳體的回憶錄,作者以自身的經歷儘可能全面講述了他所知道的事實,全面剖析了其一生成敗功過,向他們展示了一個神秘的情報人員的一生。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十年與二十天/ 卡爾.鄧尼茲 /

卡爾.鄧尼茲(德語:Karl Donitz,一八九一年九月十六日至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納粹德國聯邦總統和國防軍總司令之職。

鄧尼茲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擔任潛艇艦長,而後在兩場大戰的戰間期中建設與訓練海軍潛艇部隊,更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改良,搭配戰略規劃、通訊與協調攻擊衍生出潛艇「狼群戰術」,在橫亙大戰全期的大西洋海戰中指揮潛艇艦隊,為德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與海軍水面艦隊表現不佳的情況相對的是潛艇的活躍,因此在注重前者的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請辭後,希特勒任命鄧尼茲繼任其職。由於長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戰爭末期納粹領導階層的背叛,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茲為其繼承人,身兼總統與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鄧尼茲擔任其職位約20多天,指揮德軍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一九五六年釋放。當時盟國許多軍官以及今日一般的意見,都認為將其判刑的理由並不成立(英美也同樣實施無限制潛艇戰,而鄧尼茲在二戰爆發時僅為海軍准將,階級尚低不足以承擔發動戰爭責任,後雖得希特勒信任但他非納粹黨員,僅是軍人服從國家領袖的關係)。

本書為鄧尼茲第一本回憶錄,主要是關於從一九三五年重新回任德國潛艇指揮官及支隊長,從事潛艇部隊組建、壯大,進而任潛艇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直到一九四五年四月的十年歲月,以及希特勒自殺前指定他擔任德國元首的二十多天的經歷。本書對德國潛艇部隊在二次大戰中的作戰及其面臨的問題有深刻的描述。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2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