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

作者:名和行年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遍地黃花少一人 第十一章 以古為鏡

第五卷 遍地黃花少一人

第十一章 以古為鏡

「這麼一想確實是這樣呢。」
「猜?」
「嗯,石川麻呂恪守古法,不改朝拜服色,確實有這樣的記載呢。」我想起了其他古籍中的幾句可以作為佐證的話。
「看來之前的推測也有些不靠譜的地方呢。」在返回的路上,我向江之島同學檢討道。
「但是,這些人畢竟和元親有血緣關係啊。」
「後半段的思考都是順理成章的,那麼,問題大概就只能出現在假設環節了吧。比如小海其實並沒有碰見他所暗戀的女生什麼的。」
「當然不是。這就像足利義持要求赤松滿佑把自己剛從父親義則那裡繼承的家督交給旁系的赤松持貞一般。那次赤松家釀成了嘉吉之亂,秀吉或許是想用這一強迫任命的方式,在土佐長宗我部領內造成騷亂,從而製造減封或是改易長宗我部家的借口吧。」
「如果說親直單純地在投元親所好,為盛親的即位掃清障礙的話,那麼,對於兩個旁支兄長的處置,要麼是一併幽禁,要麼是一併解決,像這樣殺一人留一人的狀況,應該並非出自元親,而是出自親直某些個人的考量了。」
「親直在這件事上體現出了心狠手辣,元親就算晚年再昏庸,也不能不有所察覺。元親被織田信長稱作『無鳥島的蝙蝠』,也是個狡黠多智,桀驁不馴的人物。他應該也會對親直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吧。」
「那麼,親直毒殺了親和,對元親來說,雖然是臣子幫他清除了一個心頭芥蒂,但親直殺死的畢竟是元親的兒子。這對親直自己有什麼幫助呢?」
「除非是像白田叔叔的內弟那般的身份,否則,我們可沒那麼容易接觸到這些家族內的隱情的。」
「親直不但殺死了親和,還有一些在立嗣問題上和自己產生對立的人物。包括元親之弟,吉良親貞的嫡子吉良親實,還有元親的叔叔——國康的兒子比江山親興。這樣,可以說是完全剪除了一派黨羽吧。」
久秀在當時的歷史記和_圖_書載中的確左右逢源,權勢熏天,三好家也的確如同一具空殼。三好義賢是史有明文的戰死,然而一存和義興之死,歷來都對「久秀是否是其幕後主謀」這一觀點有所爭議。
「說起這些來,嘉茂同學,我倒是對這些讒臣有個問題呢。」江之島同學道。
「嗯。不過松永久秀有實力,他逼迫主君就範也就罷了,久武親直並不算得長宗我部家中的實力者,為什麼元親,甚至繼任的盛親都對他如此信任呢?」
「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恐怕是『對其所需』吧。」我想了想,給出了我的答案。親直能夠接近元親的基礎,還有一條是「父兄蔭功」。他的父親昌源和兄長親信給元親立下了不少功績,因此,就算親信曾對元親做過『我弟乃是本家衰微之源』的警告,但元親依然任用了親直。但是,這一點對於江之島同學來說,並沒有參考價值,所以還是著重強調之後的部分吧。
「像松永久秀和久武親直這樣的?」
「元親要立的是四子,除了已死的長子信親,還有二子和三子兩個人。但是,元親在世時,兩個人的下場大同小異。相同點是兩個人都被過繼到了旁支,又在信親死後分別被幽禁。不同點是親和很快死亡,而親忠卻直到盛親關原敗陣后才被弟弟殺死。」
「親直在主家失勢後去了肥后,一方面裝作更加遠離德川,撇清自己和親德川派的聯繫;一方面棲身於給人『豐臣柱石』印象的加藤清正麾下,送出自己是親豐臣派的偽訊號,殊不知加藤清正雖然沒去關原,但同樣已經成了德川家的鷹犬;第三方面,他可是把長宗我部家的人才都引到了藤堂高虎那裡啊。」
「嘉茂同學是指,親直出於個人考慮殺死了親和?」
「親直要從一個普通臣子快速躍升為重臣的話,必然得拿出一番功績來。他是個文臣,拿不下什麼戰功。所以,他所作的,和_圖_書很可能就是為盛親真正掃除了某些繼任的障礙吧。」
的確,久武親直並不僅僅得到了元親的信任。元親的繼任者,四子盛親也因為親直的讒言,謀殺了已被幽禁的元親三子,也就是自己的兄長津野親忠。按照記載,親直在長宗我部家裡也不掌兵權,那麼,該如何回答江之島同學的這個問題呢?
「但是,白田莊也是我們的工作地點呢。那裡出了什麼事的話,我們也不能算完全的局外人啊。」
「自然是豐臣勢力任命親和為繼承人的朱印狀了。吉良親實一黨本來秉著長幼之序堅持立親和為嗣的主張,但這與豐臣用以挑撥長宗我部勢力的棋子不謀而合。這樣一來,親直放出『親實與秀吉裡應外合』的流言,在元親看來,就不像是空穴來風了吧?」
「香川親和的死,史書上一直有毒殺和絕食而死的兩種記載。這不就是一個旁證嗎?那個時代的毒物,要不著痕迹地把人毒死是絕無可能的。而絕食而死的死狀,和被毒死是差著很多的。絕食斷水,身體會出現黃斑和浮腫,這和被毒死時臉上泛出的黑氣是很容易區別的。這兩種記錄能夠同時出現,說明著什麼呢?」
「香川親和的話,他好像本來就沒什麼建樹,一直沒被父親重視,然後又在立嗣時成了元親所鍾愛的四子盛親的絆腳石了吧?」
「勾結?用什麼作為證據呢?」
「那句俗話,疏不間親說的還真沒錯呢。」江之島同學道。「我們再怎麼說明,證據再怎麼充分,說實話,都比不過親人之間的信任啊。」
「個人考量?」
「什麼敏感神經呢?」
俗話說,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我初步判斷江之島同學的動機,是她或許想藉著這個故事,向我尋求贏得一些白田夫婦的信任的方法吧。那麼,久武親直是如何討得元親和盛親的信任呢?
「井伊直政、藤堂高虎,以及背後的德川家康。」
「本來元親的嫡子信親www.hetubook.com.com在戶次川合戰戰死之後,秀吉方面是打算頒布確認親和為嫡子地位的朱印狀。可是元親除了信親,溺愛的是四子盛親。從把二子親和和三子親忠過繼到香川家和津野家就能看出來。久武親直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在元親的面前為盛親的繼承人地位鼓吹造勢吧。」
藤堂高虎的如意算盤如此,那麼,以他精明如斯的狡獪,內應自然不可能是津野親忠這種俯拾皆是的庸才,而很大可能上,便是久武親直這位賣國之佞臣。親直向盛親進讒之後,盛親這個莽夫便如兩位陰謀家所料,誅殺了親兄親忠,然後也如他們二人所料,德川家改易了長宗我部。而久武親直在主家被改易后,立刻轉仕肥后的加藤清正。這一手也是相當高明的呢。
「這些故事我也讀過,儘管這些都是疏能間親的例子,可是要真正地談起來的話,卻也有著各自的隱情呢。」江之島同學的家中經營著書屋,她讀過這些歷史故事也不足為奇。「蘇我石川麻呂的死,也有一說是因為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的密謀,因為他雖然是皇子的丈人,但是和皇子政見相左,不贊成改革,因此可能便成為了皇子的眼中釘吧。」
「歷史上也有一些疏卻間親的故事呢。古代,蘇我日向向中大兄皇子進讒,令中大兄皇子的岳丈,日向的異母兄長蘇我石川麻呂自刃;松永久秀和久武親直,令各自的主君三好長慶和長宗我部元親誅殺了自己的親人:長慶的親弟安宅冬康和元親的兒子香川親和……」
「本來,那個時代的血緣關係並不是什麼值得完全信任的紐帶。只要找出親實一黨觸碰元親某根敏感神經的證據,獲得元親的默許也並非難事。」
「但是,手推車完好,而裏面的材料破損,除了小海主動以好易次,很難想象其他的動機啊。」
「很有可能啊。」這種操作輿論的做法並不鮮見。大鹽平八郎之亂中,幕府方當時和_圖_書發布的公示一直宣稱平八郎在內山彥次郎的搜捕下於藏匿的屋中自爆而亡,但民眾一直都在傳言那只是一個替身而已。這種對比,很可能便是被|操作的輿論與私下裡流傳的事實的反映。
「什麼措施呢?」
土佐易主,重臣的去向自然成為當地能人志士投身的參考。久武親直帶頭向西,勢必也會在土佐帶起一批向西的人流。而土佐的西邊,便是藤堂高虎的勢力。雖然德川也考慮到了藤堂並非易與,然後把土佐封給了軟柿子山內一豐,不過本來的土佐能人,卻都到了藤堂的麾下。
「另外的靠山?」
井伊直政從德川與豐臣的小牧長久手之戰開始,便是德川方面負責南海、西海的聯絡人。因此,身為長宗我部家權臣,同時也是文治領袖的久武親直與直政交好,想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倘若直政和長宗我部家交惡,那麼盛親在關原之戰開始時,也不會抱持「本該加入東軍」的打算。
「這些事情都是白田家的家務事了,我們這些局外人還是少插些話為好啊。」
「元親在那個時候,洞察力是否依然有年輕時那麼敏銳已然不得而知,不過親直倒正值壯年。不過,他的手法,我們倒是可以從有限的信息中猜上一猜。」
「自然是與豐臣勢力勾結了。」
「一方面是親直一直向盛親吹風,宣稱為他掃清繼位障礙的正是自己;另一方面,可能還是由於親直自己也尋找了另外的靠山吧。」
「那麼,嘉茂同學認為是哪裡出了差錯呢?」
在利用那些報廢的材料製作了一些風鈴之後,當晚的工作宣告結束。第二天,我抽出時間,和江之島同學按照白田阿姨所說的路線行走了一遍,但並沒有在路上發現什麼事故留下的碰撞痕迹。
這與篡得土佐一國之領土並無二致啊。回想完久武親直和藤堂高虎的故事,略作推敲,不由得脊背一陣發涼。回頭看時,卻是一陣微風,拂動了我們二人早已汗濕的衣裳。
至於藤和*圖*書堂高虎,此乃奸險狡詐,無所不用其極之人,與久武親直算得上臭味相投。盛親剛在關原戰敗,親直便立刻進讒,說領內的親忠正和藤堂高虎勾結,打算謀奪土佐。這種事情,明眼人一看即可明白。親忠作為幽禁已久的無能庸才,只能作為藤堂高虎篡奪土佐的傀儡。而藤堂高虎為何要奪土佐,自然也是路人皆知——乘勝攫取領地,便如九州的黑田孝高,成功則坐擁伊予土佐兩國,土佐可比原來的伊予宇和島豐饒無數倍;敗則至少能在自己的主君德川家康面前編排自己領邦的不是,讓德川出面削奪土佐的領地。
「然後是三好長慶,他在那個時候已經失去了二弟義賢和四弟一存,還有嫡子義興,可能那個時候,他已經完全成了久秀控制的傀儡了吧?」
「為什麼盛親並沒有遵照父親的指示呢?」
「這些人論起親疏來,不是顯然也比親直要親密很多嗎?」
江之島同學的記憶並沒有錯。香川親和本來被父親元親委派守備讚岐,在豐臣秀吉進行四國征伐時,那裡是首當其衝的門戶。然而親和卻畏懼秀吉的軍勢,不作一戰便倉皇西逃,也正因此,他完全失去了父親的信任。
「親直方面有過操作輿論的跡象?」
「大概是讓盛親在繼任自己的位置之後除掉親直吧。」我沉吟道,「可能就像清朝的乾隆帝讓嘉慶帝在即位之後除掉和珅的想法一樣吧。不過盛親好像並沒這麼做。」
「那麼,元親和親直也看出了這一點嗎?」
「問題就出在這裏。我猜測親直很可能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元親雖然溺愛盛親,但對於自己的幾個兒子,下的狠手也不過是幽禁而已。而親直敢於背地裡將這些人謀害,很大可能是獲得了元親的默許。」
「可是元親不喜歡親和,不是家中人都看得出來的事實嗎?秀吉為什麼在信親死後立刻就打算確認親和的地位呢?難道是因為他那時的避戰讓秀吉得以疾風掃落葉地蕩平四國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