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非常潛力股

作者:飛利浦.費雪
非常潛力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篇 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枕 第六章 三論第四個構面

第二篇 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枕

第六章 三論第四個構面

現實世界的因素主要和利率有關。長期或短期貨幣市場利率升高時,尤其是兩者同時升高時,會有更多的投資資金流向這些市場,股票的需求因此降低。人們可能賣出股票,把資金轉移到這些市場。相反的,利率偏低時,資金會流出這些市場,進入股市。所以說,利率升高通常會使所有的股票的價格下跌,利率下降則會使股價上揚。同樣的,如果民眾願意把所得中更高比率的資金儲蓄起來,則會有更多的資金成為投資資金,和投資資金上升緩慢比起來,股價後市以榮面居多。不過和利率水準比起來,這個因素的影響力量小得多。新股發行量的起伏變化,影響力量更小。新股發行會吸走原本可用於投資股票市場的部分資金。新股發行量對整體股價影響較小的原因,在於其他因素使得股票受人垂青時,新股發行量總會增加,以把握有利機會。普通股價格掉到低點時,新股發行量通常大減。這麼一來,新股發行量的起伏變化,主要受其他因素影響,本身比較不像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因素。
股票投資的第四個構面,或可總結如下:任何個股在特定時點的價格,由當時金融圈對該公司、該公司所處行業,以及在某種程度內,股價水準的評價決定。要確定某支股票在特定時點的價格是否具有吸引力、不具吸引力,或者介於兩者之間,主要得看金融圈的評價偏離事實真相的程度。不過由於整體股價水準也會在某種程度內影響整個畫面,我們也必須準確估計若干純金融因素即將出現的變化;這方面,仍以利率最重要。
前面提過,除了投資圈對整個行業和特定公司的評價,我們還必須考慮第三個評價要素。只有這三個要素全部融合在一起,我們才能合理地判斷某個時點一支股票到底便宜還是昂貴。第三個評價是針對整體股市的展望。為了觀察某些時期中,整體股市的評價可以產生多麼極端的影響,以及這些看法可以和事實相差多遠,我們最好回頭檢視本世紀兩次最為極端的評價。今天我們看起來或許覺得荒謬可笑,但一九二七到一九二九年間,金融圈絕大部分人真的相信我們處於「新紀元」。多年來,美國大部分公司的盈餘只升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降。不只嚴重的景氣蕭條已成過眼雲煙,連偉大的工程師兼企業家胡佛(Herbert Hoover)都被選為總統。他那傑出的能力,可望確保經濟更為繁榮。這種環境中。許多人似乎覺得,持有股票幾乎不可能賠錢。很多人想要儘可能從這件穩賺不賠的事中獲利,於是融資買進本來不可能買到那麼多的股票。事實真相終於粉碎那種評價,我們都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大蕭條」的苦痛,以及一九二九到一九三二年的空頭市場,難以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除。
以高價搶進摩托羅拉的人做得很聰明?不盡然。接下來幾個星期,股價吐回當時應聲上漲的漲幅,因此稍有耐性等候還是對的。市場下跌時,金融圈對一家公司的印象變壞,比變好更快為人接受。市場上漲時,情況則恰好相反。因為松下的消息而搶購摩托羅拉股票的人很不幸,因為接下來幾個星期,短期利率急劇回升,對整體股市造成下跌壓力,並使當時瀰漫的空頭心理更為惡化。
一九七四年三月十三日有個精彩的例子,可用以說明精明的投資人如何研判投資圈對一家公司的評價將發生變化。前一天,紐約證券交易所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股票收盤價是四八.六二五美元。三月十三日收盤價為六十美元,漲了約二十五%!原來十二日交易所收盤後,摩托羅拉公司宣布將退出電視機事業,美國的電視機工廠和存貨要以接近帳面價值的價格,賣給日本大廠松下公司。
影響所有股價整體水準的因素,和影響一支股票相對於另一支股票本益比的因素,兩者間有基本上的差異。由於前面已經討論過的原因,任何時點影響一支股票相對於另一支股票本益比的因素,只是投資圈對某家公司以及該公司所處行業的目前印象。但整體股價水準不只是印象問題,而有部分來自金融圈目前對普通股吸引力的評價,部分來自現實世界一些純金融因素。
投資人普遍知道摩托羅拉的電視機事業有小幅虧損,並因此拖累其他事業的盈餘。這件事本身就足以使股票價格升高若干,但不應如實際的漲幅那麼大。買盤背和_圖_書後的主要動機,源於更複雜的推理。一段期間以來,相當多投資人相信摩托羅拉賺錢的事業部門,特別是通訊事業部,使得這家公司成為美國極少數非常值得投資的電子公司之一。例如,史賓塞崔斯克公司(Spencer Trask and Co.)曾經發表證券分析師歐提斯.布雷德里(Otis Bradley)撰稿的一份報告,十分詳細地討論摩托羅拉公司通訊事業部的投資價值。這份報告使用不同尋常的方法,只計算一個事業部目前和未來估計的本益比,不談摩托羅拉整體的盈餘。報告中比較這個事業部和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普宜公司(Perkin-Elmer)的估計營業額和本益比;就投資觀點而言,後兩家公司普遍被視為非常優秀的電子公司。根據這份報告,我們很容易推論出(文章中沒有明確提及)摩托羅拉通訊事業部的投資品質十分優良,單是它的價值,便值回摩托羅拉當時的股價。所以說,以那個價格買摩托羅拉公司的股票,恰好等於買到整個通訊事業部,其他所有的事業部則免費奉送。
但是應用這個原則時必須非常小心。投資人千萬不要忘記,本益比實際上的變化,不是受實際發生的事情影響,而是導因於金融圈目前相信什麼事情會發生。市場人氣普遍樂觀的期間,一支股票可能因為金融圈準確預測到未來很多年成長率很高,而有極高的本益比。但是我們必須等很多年過去之後,這個成長率才會完全實現。準確反映在本益比的高成長率,可能有一陣子「沒有反映」,特別是如果公司經營上出現暫時性的退步;即使最優良的公司,也會發生這樣的事。市場人氣普遍悲觀的期間,一些很好的投資對象這種「沒有反映」的情況,可能相當嚴重。這種情形發生時,耐性夠的投資人,如能區辨目前的市場印象和事實真相間的不同,便能以相當低的風險,找到一些長期獲利十分可觀的普通股大好投資機會。
一九七二到一九七四年的空頭市場籠罩下,大部分股票的本益比和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九年一樣低,為本世紀兩次僅見的紀錄。可是很明顯的,我們不hetubook•com•com禁要問,導致這種事情出現的金融圈評價正確嗎?促使本益比掉到歷史低點的恐懼心理,合乎道理嗎?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九年的歷史會不會重演?本書稍後會試著解答這些問題。
或許還有另一股力量,也對搶進摩托羅拉股票的人不利。這股力量是整個投資領域中最微妙和最危險的一種,即使最老練的投資人也必須時時注意防範。當一支股票長期停留在某個價位區間時,例如低價三十八美元,高價四十三美元,投資人便會不知不覺中,把這個價位視為真正的價值。等到金融圈把這個價位當做那支股票的「價值」,並且根深蒂固,習以為常之後,如果評價改變,股價跌到二十四美元,則各式各樣的投資人會一擁而出,大舉搶進。他們遽然做成結論說,這支股票現在真的十分便宜。可是如果基本面很壞,二十四美元的價位可能還是太高。相反的,如果股價漲到五十、六十、七十美元,賣盤會傾巢而出,獲利了結,因為很多人無法抗拒,認為這樣的價格「偏高」。屈服於這樣的衝動之下,可能損失慘重。投資股票想要賺到可觀的利潤,必須大量持有上漲好幾倍的股票。一支股票的價格到底「便宜」,還是「偏高」,唯一真正的檢定標準,不是目前的價格相對於以前的價格是高是低(不管我們多麼習慣於以前的價格),而是這家公司的基本面顯著高於或低於目前金融圈對那支股票的評價。
在電視機事業賣給松下的消息出現後,搶進摩托羅拉股票的一些人,無疑只是因為這是利多消息,可望導致股價上揚。但是大量買盤背後有個原因,在於投資人相信金融圈對這家公司的評價一直遠比事實真相為差。從歷史紀錄可以看出,在電視機事業,摩托羅拉被視為只是「在後頭苦苦追趕者」,不如業界領導廠商增你智(Zenith)。既然電視機業務不再模糊投資人對該公司其他事業部門的看法,一種新的印象將形成,本益比會升高很多。
確定兩支或多支股票的相對吸引力時,投資人往往試圖利用過於簡單的數學方法處理這種問題,而把自己搞混。假設他們比較的公司有兩家,經審慎研究後,發現它們未來每年的成長率可和_圖_書能都有十%。如果其中一家的價格是盈餘的十倍,另一家是廿倍,則本益比十倍的股票看起來比較便宜。或許是吧,但也不見得必然如此。理由有許多。表面上看起來較為便宜的公司,可能利用相當多的槓桿資金(必須先支付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盈餘才歸普通股持有人),則本益比較低的股票預期中的成長率無法實現的風險可能高出許多。同樣的,純就企業經營層面來說,由於兩支股票的成長率都只是最有可能實現的估計值,如果有出乎意料的事件發生,則對某支股票估計值的影響,可能遠高於對另一支股票估計值的影響。
過份依賴單純的比較方法,觀察成長機會類似的幾支股票的相對本益比,可能做成錯誤的結論。這種犯錯方式遠為嚴重,卻很少人瞭解。為了說明這一點,假設兩支股票未來四年盈餘都很有可能倍增,而且目前的價格都是盈餘的廿倍,可是同一市場中,其他沒有成長展望,但體質良好的公司,價格為盈餘的十倍。再假設四年後,整體股市的本益比沒有變化,體質大致良好,但沒有成長展望的公司,價格仍為盈餘的十倍。同時,四年後,兩支股票中的一支,未年的成長展望和四年前大致相同,因此金融圈的評價是:未來四年這支股票的盈餘應該還會再增加一倍。這表示,過去四年它的盈餘已經倍增,但價格仍會是這個盈餘數字的廿倍,換句話說,那段期間內,它的價格也升高了一倍。相對的,四年後第二支股票的盈餘正如預期,也增加一倍,但這時金融圈對它的評價,是未來四年盈餘將顯平疲,不過體質仍然良好。這表示,雖然四年內盈餘增加一倍的預期已經實現,第二支股票的持有人將大失所望。由於金融圈對第二支股票的印象是「未來四年盈餘不會成長」,現在會預期它的本益比只有十倍。所以說,儘管盈餘已經增加一倍,這支股票的價格還是和以前一樣。所有這些,可以總結成一條基本的投資原則:未來的盈餘繼續成長的可能性愈高,投資人負擔得起的本益比愈高。
就影響本益比的因素來說,金融圈對一家公司本身特質的評價,比金融圈對該公司所處行業的評價還重要。關於個別公司最理想的投資特質,前面討論和圖書保守型投資的三個構面時已經給予定義。大致來說,金融圈對特定股票的評價愈接近這些特質,它的本益比愈高。評價如低於這些標準,則視低落的程度如何,本益比傾向於下降。投資人如能運用聰明的頭腦,確定值得投資的特定公司的事實真相,遠優於或遠劣於目前金融圈對該公司的印象,便很有可能知道哪支股票的價格顯著低估或顯著高估。
一九四六年年中到一九四九年年中三年內,投資圈對普通股做為投資工具的評價,展望與上面的情節恰巧相反,但錯得一樣離譜。當時大部分公司的盈餘非常令人愉悅。但在當時的評價下,股票的本益比為多年來最低。金融圈的說法是:「這些盈餘不算什麼」,「它們只是曇花一現,在即將到來的經濟蕭條中,將急劇萎縮或消失不見」。金融圈記得內戰之後是一八七三年的恐慌,開啟了極其嚴重的經濟蕭條,一直延續到一八七九年。一次世界大戰後,一九二九年的股市崩盤加上六年的大蕭條,情況更糟。由於二次世界大戰耗費的人力物力遠甚於一次世界大戰,因此經濟遭到更嚴重的扭曲,人們認為,更為悽慘的空頭市場和更為嚴重的蕭條迫在眉睫。只要這種評價持續存在,大部分股票就賣得很便宜,等到金融圈終於看清楚,曉得這樣的印象不對,沒有嚴重的蕭條等在眼前之後,美國歷史上為期最久之一的股價漲勢於焉展開。
市場上對摩托羅拉一些高複雜性的產品線有這樣的看法,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在電視機事業賣給松下的消息宣布之後,促使買盤大量擁現?大買摩托羅拉股票的人,長久以來都知道,金融圈內很多人對這支股票不屑一顧,因為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電視機製造公司。金融圈內大部分人一聽到摩托羅拉,馬上想到電視機,接著才想到半導體。電視機事業賣給松下的消息宣布時,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Poor′s)的股票指南中,用以列出每家公司主要事業的一小塊地方,說摩托羅拉生產的是「收音機及電視機:半導體」。這種看法雖然沒有不對,卻有誤導作用,因為和摩托羅拉實際的狀況不符,而且完全忽視了非常重要的通訊事業部;那時通訊事業部占整個公司的一半左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