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勝券在握

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
勝券在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永久持股 首都/美國廣播公司

第五章 永久持股

首都/美國廣播公司

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夠有與眾不同的表現,是因為當其他的媒體公司都忙著以舉債融資買進其他產業,但首都公司和華盛頓郵報並沒有讓同業愚蠢的盲從行為,搖動他們的想法,反而減少借款和買回股份,而不是做無益地花費買下其他公司。到現在產業永久性的改變已經平息,所有公開上市的媒體公司中,僅有首都公司和華盛頓郵報這二家企業基本上沒有債務的負擔,而其他以前用極高的價格進行收購的公司,其盈餘正在萎縮,現在它們才發現自己為了支付利息而拼命掙扎。巴菲特擁有首都公司和華盛頓郵報的感覺,遠較擁有任何其他的媒體企業來得順心,他仍然期待這兩家公司能夠產生高於一般企業的報酬。但是他承認,「以前那種有恃無恐的企業特許權,和旺盛的經濟活動日子已不復存在。」
首都公司旗下有八家電視臺、九家調幅廣播電台和八家調頻廣播電台。其中所有的電視臺都加入ABC電視網的聯營,而十七個廣播電台中有十四個是ABC廣播網的聯營電台。
如果我們接受這種財務計算觀念,而且將它應用到首都公司這個例子上,那麼其價值就會由每股二〇三美元增加到每股二九〇美元,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巴菲特同意接受的每股一七二.五〇美元這個價格,就有百分之六十的安全邊際。但是在這些假設裡有太多的「如果」。墨菲能夠將首都/美國廣播公司部分的資產賣掉,而籌出所需的九億美元嗎(他實際上可賣得十二億美元)?他能夠將ABC的營運毛利率提升嗎?他能夠繼續依靠廣告收入的成長嗎?

原則:一美元的假設/股東權益報酬率/毛利率

首都/美國廣播公司(Capital Cities/ABC或Cap Cities)是一家媒體通訊公司,它的資本額為十一億美元,擁有和經營電視和廣播網、電視和廣播電臺,同時也為有線電視節目公司製作節目錄影帶。此外公司也發行報紙、購物指南,和各種企業相關的專業雜誌、定期刊物和書籍。
墨菲有意將ABC及首都公司合併,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當時ABC的董事長是李納德.葛登森(Leonard Goldenson),墨菲找他商談這個構想,雖然最初受到一些挫折,墨菲仍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再次和葛登森接觸,這一次由於FCC將單一公司所能擁有的電視和廣播電台的數目限制,從七家增加到十二家,並於同年四月開始生效,因此這次葛登森同意了他的提議。當時葛登森已經七十九歲,他最關心的事情是誰將會接掌ABC,雖然ABC內有幾位頗具潛力的候選者,但在葛登森看來,都不具備足夠的領導能力,而墨菲和柏克被認為是媒體和通訊業裡最好的管理者,在同意與首都公司合併後,葛登森確定ABC會維持強勢的管理階層。ABC開始向高額投資銀行家,尋求諮詢服務。墨菲以往總是獨自進行交易,但這次他帶了他信賴的朋友,華倫.巴菲特;他們兩人共同努力,做成了美國第一筆電視網的交易,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媒體合併行動。

原則:不盲從其他法人機構

首都是從新聞事業起家的。一九五四年,一位出名的新聞記者洛威爾.湯瑪斯(Lowell Thomas),他的事業經理法蘭克.史密斯(Frank Smith)和一群合夥人,共同買下哈德遜山谷廣播公司(Hudson Valley Broadasting Company),旗下包括紐約州首府阿爾巴尼市(Albany)的電視和調幅廣播電台。當時首都公司現任的董事長湯瑪斯.墨菲(Thomas Murphy),在利弗兄弟公司(Lever Brothers)擔任產品經理;法蘭克.史密斯,墨菲父親的高爾夫球球友,雇用朋友的兒子來經營公司的電視臺。一九五七年,哈德遜山谷收購萊理市德漢(Raleigh Durham)電視臺,將公司名改成首都廣播公司(Capital Cities Broadcasting),由於阿爾巴尼市與萊理市都是該州的首府,所以這個名稱恰好隱喻其意。
一九八八年,首都公司宣布已經通過決議,將要買回二百萬股流通在外的股票,佔公司所有流通在外股票的一一%。一九八九年,公司花費二億三千三百萬美元,以平均四四五美元的價格買下五十二萬二千三百股股票,這個價格是公司營運現金流m•hetubook•com•com量的七.三倍,而多數媒體公司的售價是其營運現金流量的十到二十倍。次年,公司又買了九十二萬六千股,平均價格為四七七美元,或者說是其現金流量的七.六倍。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考量。人們認為墨菲在買下一家企業後,若想要其資金流動量提高,他會單純的藉由減少開支以達到目的,這純粹只是道聽塗說。首都公司的營運毛利率是二八%,然而ABC是一一%,如果墨菲能夠將ABC財產的營運毛利率提升三分之一到一五%,那麼公司每年就可以再多出額外的一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盈餘,合併後公司的淨獲利能力就等於每年三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對一家每年賺三億二千五百萬美元,而且有一千六百萬股股份流通在外的公司,其現值在打九折後每股單價應該是二〇三美元,所以巴菲特以每股一七二.五〇美元的價格買入,仍有百分之八的安全邊際。巴菲特幽默地說:「我擔心班(班.葛蘭姆)會從棺材裡爬出來為我這一個計劃鼓掌。」
這種成本控制意識在首都公司裡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公司旗下的費城電視臺WPVI,是該市最大的電視臺,它的新聞部門總共有一百個職員,而鄰鎮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則有一百五十人。在墨菲到ABC工作之前,公司雇用六十個人來管理五家電視臺,如今,六個人管理八個電視台;紐約市的WABC電視臺以前雇用六百個人,有三〇%的稅前毛利率,現在它雇用四百個人,而毛利率超過五〇%。一旦經濟上的危機解決後,墨菲就靠柏克去管理營業決策,他自己則集中精神在收購和股東資產上。
波克夏在首都公司所投資的五億一千七百萬美元,是巴菲特當時對單一公司所做過的最大投資。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巴菲特決定對首都公司和美國廣播公司投下如此龐大的金錢,仍不得而知。雖然墨菲同意以每股一七二.五〇美元的價格,賣給巴菲特三百萬股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但是我們知道價格和價值常常是兩回事。我們曾經提到,巴菲特的策略是,只有當一家公司的實質價值和它的購買價格有相當的安全邊際時,他才會買進其股票,然而在購買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行動中,他承認自己對這個原則作了折衷讓步。
廣播和電視網企業的基本經濟特質,確保首都公司能產生充足的現金流量。然而,產業基本經濟體質再配合墨菲喜歡控制成本的傾向,使得首都公司有非常龐大的現金流量。從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首都公司累積了二十三億美元的營運資金,有了這些財源一些管理者可能無法抵抗花錢的誘惑,而買下其他企業和擴張公司的規模,墨菲也不例外,他買了幾個企業。在一九九〇年,他花了六千一百萬美元買下一些小型產業,當時他表示,一般媒體公司的市場價格都太高了。

原則:穩定的經營史

於一九八六年收購美國廣播公司之後,首都公司長期負債的總額是十八億美元,負債對資本的比例(負債比率)是四八.六%;同年年底,公司現金和其他高變現能力的資產,總計有一千六百萬美元,到了一九九二年,公司的長期負債為九億六千四百萬美元,負債比率降到二〇%,此外現金和其他高變現能力的資產則增加到十二億美元,因此公司實際上沒有任何負債的壓力(見圖5.1〇)。墨菲強化了首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使得公司面臨的風險大為降低。後來,事實證明他的作為更大幅提高了公司的價值。
從一九九二年起,首都公司就對五十億到八十億美元左右的大型收購行動產生興趣,他們原先預定的目標鎖定在派拉蒙通訊公司(Paramount Communications)及透納廣播公司(Turner Broadcasting),但是主要收購行動的價格卻不足以為股東提供合理的利潤,因而公司再次決定將現金回饋給股東。
公司旗下的錄影帶公司,積極地參與製作和供應有線電視節目。首都公司擁有ESPN八〇%的股份;ESPN是首屈一指的有線體育網,同時也是美國國內最大的有線電視網,它在美國國內有六千一百萬用戶,在世界上也有七十五個國家、三千四百萬個家庭收看它們的節目。首都公司佔有藝術和娛樂電視網(The Arts and Entertainment Network)三七.五%的股份,主要是播放有關文化及娛樂方面的節目;公司也有生活時代(Lifetime)三分之一的股份,這家有線服務電視臺專門播放婦女生活及健康方面的節目。首都公司在和*圖*書德國、法國和西班牙也有一些電視和戲劇節目製作公司的股權。
FCC了解到電視廣播網多變的經濟特性,而且承認三家主要的電視網不再具有控制大眾收視的權力。二十多年來,電視網被禁止擁有電視表演節目,阻礙了他們從這個有利的市場組織中獲取利潤的權利。一九九三年,法院取消了這項限制,允許電視網放電視節目,並從中賺取利潤。墨菲宣稱,製作節目及擁有電視臺是首都/美國廣播公司未來必須把握的機會,墨菲的希望是公司自行製作且播放電視節目,並從節目所附帶而來的市場中賺取利潤,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子企業集團。FCC也表決贊成允許電視網在有限的基礎上,購買有線電視系統,以往這項規定是為了保護成長中的有線電視,避免電視網對它的威脅,一九八六年首都在購買ABC之後也受到這項規定的限制,被迫賣掉它的有線電視產業。最後的結果是,電視網積極購買外國的商業電視播送站。首都公司將它的資產所有權延伸到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的電視和製作公司,最近更購買總部在盧森堡的斯堪地那維亞廣播系統(Scandinavian Broadcasting System)公司二一%的股權,它是該地區首先成立的電視播送站之一。這一切的改變都提高了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實質價值。
首都公司經營ABC電視網和廣播網。電視網包括二百二十八家聯營電視臺,將節目送至九九.九%美國電視用戶家中;廣播網大約為三千一百七十五家聯營電臺提供服務。首都公司的支出包括製作電視及廣播網節目的費用、購買節目版權的權利金,以及聯營電視和廣播電台發送節目和廣告的花費。而公司主要的收入,是賣節目的廣告時間給廠商做廣告宣傳。
公司報告其銷售狀況時,將收益分成廣播和刊物發行兩部分。一九九二年,廣播上的收益——包括各電視和廣播網的節目收益,以及電視、廣播電台和錄影帶節目的收益——總共在年度營收的四十二億美元中賺得六億一千九百萬美元;刊物發行部門從年度營收的十一億美元中賺進了一億三千六百萬美元。總計首都公司從一九九二年的總營業收入五十三億美元中獲益七億五千五百萬美元。
巴菲特從首都公司得到的相當程度安全邊際能力,因為許多因素而變得複雜。首先,首都公司的股票價值多年來不斷上漲(見圖5.9),這是由於墨菲和柏克把公司管理得非常好,所以在公司的股價上反映出來,與GEICO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有機會因為公司價格暫時滑落,而以便宜的價錢買到其股票,股票市場也沒有幫上巴菲特任何忙;而且因為這是在交易市場的認購,巴菲特被迫接受這個接近其當時交易價值的價格。
如果對發行價格有任何的失望,巴菲特對這些股票價格的快速上漲應會覺得欣慰;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五日星期五,首都公司的股價是一七六美元;三月十八日,星期一午後,首都公司將購買ABC的消息公布出來;次日股市收盤前,首都公司的股票價格變成二〇二.七五美元,四天之內上漲了二十六點和百分之十五的漲幅。巴菲特賺得九千萬美元的利潤,而且這個漲勢在一九八六年一月以前未曾停止。
在電視網企業的前景不被看好的時候,湯姆.墨菲對首都公司和波克夏哈薩威的價值就更形重要。如同華盛頓郵報公司,首都公司在一九九〇年也面臨了週期性的經濟不景氣,而影響到公司的利潤,伴隨而來的還有產業地位永久性的衰退降低了公司的實值(指其他的媒體,瓜分了廣告市場),另外,越來越多的競爭使得公司難以提高廣告價格。電視網廣播企業中一個在經濟上的奇怪現象,是它具有主動提高價格的能力,而一個具特許權的企業一旦失去了定價的能力,很快地就會變成普通企業,這時對公司的股東而言,管理上的價值也就更形重要。
一九九二年,公司繼續買回其股票,一年之中購買了二十七萬股,平均每股四三四美元,或者說是其現金流量的八.二倍。墨菲一再地說,和公司付給自己的價錢比較起來,其他墨菲和柏克認為有吸引力的媒體公司的賣價還要更高。從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首都公司總共購買了一百九十五萬三千股股票,投資了八億八千六百萬美元(見圖5.11)。
廣播網和播送者所冒的風險,包括政府的規範、不斷更新進步的技術,和瞬息萬變的廣告經費。政府單位可以拒絕公司廣播執照更新的申請,但是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一九八五年,有線電視節目對它們還不具很大的威脅性。雖然有一些人收看有線電www.hetubook.com.com視台,但絕大多數的人仍然比較喜歡看無線電視網的節目。另外在一九八〇年代,用在非必要性支出的消費品上的廣告費用大幅成長,膨脹速度超過美國國內的生產毛額,為了要讓大多數的觀眾看到他們的廣告,廣告商仍然必須依賴無線電視網。依巴菲特的想法,無線電視網、廣播公司和出版社基本的經濟展望,均優於一九八五年,所以這些企業長期的前景是無可限量的。
如果我們將巴菲特每股一七二.五〇美元的買價,以一〇%的貼現率(近似於一九八五年美國政府三十年債券的殖利率)折現,再乘以一千六百萬股(其中一千三百萬股流通在外,加上三百萬股發行給巴菲特的股票)得到企業的現值,相當於需要公司有能力賺得二億七千六百萬美元的盈餘。一九八四年首都公司在扣除掉折舊和資本支出之後,淨利是一億二千二百萬美元,而ABC則有三億二千萬美元的淨利;所以這兩個公司合併後的獲利能力是四億二千二百萬美元。但是合併後也會有龐大的負債:墨菲預備借貸二十一億美元,公司每年需為此支付二億二千萬美元的利息,所以合併公司的淨獲利能力大約是二億美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公司宣布將舉行標購,以每股五九〇到六三〇美元之間的價格購買多達二百萬股的股票,波克夏也參加了這次的標購,從它持有的三百萬股中提出一百萬股拍賣,這個行動引起了各方的臆測,是不是公司因為找不到適當的收購對象,因此將自己的持股出售?是不是巴菲特準備放棄首都公司,所以才賣掉他手上三分之一的股票?首都公司否認了這些謠傳,一般的看法是如果公司真的要拍賣,巴菲特就不會以那麼高的價錢將股票提供出來拍賣了。公司最後購買了一千一百萬股的股票,其中一百萬股來自波克夏,每股平均價格為六三〇美元。巴菲特能夠調度六億三千萬美元,而不會影響首都股票在市場上的地位。他現在仍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他擁有一三%的流通在外股票。

原則:簡單且易於了解

如果我們再做一些假設,那麼巴菲特願意接受的安全邊際就能夠進一步擴大。巴菲特說,依當時一般的想法推論,報紙、雜誌或電視臺,將可以在沒有任何額外資金的補充下,永遠保持百分之六的盈餘成長率,巴菲特解釋說,這是由於資本支出會與折舊率相等而抵消,使得資金的需求最小,因此收益能夠被看做是自由分配盈餘。這表示一家媒體公司的股東,擁有一項投資,或像終身年金一般,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不需要任何額外的資金就可以維持每年百分之六的成長。巴菲特提議,將這種情況與一家需要額外資金補充,以維持其成長的公司做比較。巴菲特說,如果你擁有一家媒體公司,每年獲利一百萬美元,而且預期會成長百分之六,那麼以二千五百萬美元買下這個企業是很值得的(無風險利率約為百分之十,減去百分之六的年成長率後,除以一百萬);另外一家同樣每年賺一百萬美元,但是若沒有再投入資金,盈餘就不能夠成長的企業只值一千萬美元(一百萬除以百分之十)。

摘要報告

波克夏哈薩威投資了超過二十億美元在媒體和通訊公司上,包括首都/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和《水牛城新聞報》。波克夏的盈餘和實質價值,都因為產業週期性和經濟特質永久的變化而下跌;然而,首都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和《水牛城新聞報》都有高於其產業平均值的經濟狀況,巴菲特說這是由於史丹.利普西領導《水牛城新聞報》的方式,以及首都公司和華盛頓郵報公司不凡的管理階層。
巴菲特買進首都時的安全邊際,遠少於他以前所購買的其他公司,那麼他究竟是為了什麼而進行這項交易?答案是湯姆.墨菲。假如不是因為墨菲,巴菲特肯定不會在公司上做任何投資,墨菲就是巴菲特的安全邊際。首都/美國廣播公司是一個獨特的企業,是那種吸引巴菲特的企業。不僅如此,對於墨菲他也有一些特別的感覺,「華倫崇拜湯姆.墨菲,」約翰.伯恩表示,「只是與他成為合夥人就非常吸引巴菲特。」
巴菲特第一次見到湯姆.墨菲是在一九六〇年,墨菲在一位紐約同班同學安排的午宴中,似乎對巴菲特印象非常深刻,所以邀請他擔任首都公司的董事長,可是為巴菲特所拒,不過後來兩人變成很好的朋友,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絡。巴菲特於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投資首都公司的股票,但在次年毫無理由地就將股票賣掉,不過仍賺了一些錢。

原則:長期前景看好

廣播公司和廣播網都受到眷顧和*圖*書,而有高於產業平均值的經濟前景。在許多相同的因素下,它們像報紙一樣打出了不少經濟上的商譽。一旦廣播電台建立起來以後,轉投資和營運所需要的資金並不多,而且根本沒有存貨投資。電影和電視節目的購置費用,可以在廣告收入進帳之後再支付。一般來說,廣播公司的投資報酬都會高於產業平均值,而且賺得的現金也都超過公司營運所需。
首都公司和ABC都有超過三十年持續獲利的經營歷史,在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四年的十年間,ABC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是一七%,而負債資本比平均是二一%;首都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是一九%,負債資本比平均是二〇%。
多年來巴菲特已經觀察了無數個企業的運作和經營方式,但是對他自己而言,首都公司是經營得最好的公司。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巴菲特在投資首都公司股票的同時,也將未來十一年中所有的股東表決權都轉交給墨菲和柏克,只要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在繼續管理公司,這個約定就成立;如果這些都無法使你相信巴菲特非常敬重他們二人,那你可以想想巴菲特的話,他宣稱:「湯姆.墨菲和丹.柏克不只是偉大的管理者,他們也正是那種你希望自己的女兒和他結婚的男人。」
分權是首都公司的經營哲學。墨菲和柏克雇用最好的管理者,然後放手讓他們經營公司,所有的事情都由他們決定,柏克在與墨菲合作的早期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柏克在管理阿爾巴尼電視台的時候,每週都郵寄最新的報告給墨菲,但墨菲從未有任何回應。最後柏克終於收到他的回條,墨菲允諾柏克,「我絕不會到阿爾巴尼去,除非你邀請我,或是我必須開除你的時候。」墨菲和柏克幫助他們的公司規劃年度預算,並在每一季檢討業績,除了這兩件事情之外,他們期望管理階層能把公司當做他們自己的企業一樣來經營。墨菲寫道:「我們對我們的管理階層有很高的期待。」
首都公司也發行八份日報、七十五份週報,還有五十六份購物指南和十二個州的不動產雜誌。專業刊物發行部門包括農業出版集團(Agriculture Puplishing Group)、契爾敦出版公司(Chilton Publication)、費爾柴德出版集團(Fairchild Publications Group)等,其中金融服務及醫藥集團(Financial Services and Medical Group)發行多本雜誌,包括《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和《國內醫藥新聞》(Internal Medicine News)。
在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董事會中服務了十多年,巴菲特了解了電視廣播和發行雜誌這兩種行業。他在報紙發行上的長期經驗也有助於他了解傳播事業;此外巴菲特對電視網的熟悉程度,也因為波克夏分別於一九七八年和一九八四年自行購買ABC的股票而增加。

原則:理性經營

今天,無線電視網路企業正面對來自有線電視和錄影帶公司日益增加的競爭,同時廣告的收入也越來越少,巴菲特解釋,電視網路就像是人的「眼球」一樣,企業賣的是資訊和娛樂;如今有線電視節目、付費節目和錄影帶全部都在競爭同一個眼球。假設大約有五百個眼球,而一天仍然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增加觀眾人數的競爭是很激烈的。當首都公司購買ABC的時候,電視網所佔的觀眾比例超過八〇%,而如今只有六〇%。巴菲特記得多年前他曾與墨菲一起坐在大螢幕電視前觀看體育節目,討論著電視中的畫面是如何的美妙,墨菲回應說:「我比較喜歡當時只有一個八吋的黑白螢幕,和三個頻道的感覺。」
如果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實質價值下跌,當時巴菲特為什麼拒絕賣出他所有的股票?無疑地,部分理由是因為墨菲和他的私交。做為一個管理者,巴菲特尊敬且知道墨菲不會虛耗股東價值;另外一個使巴菲特還沒有賣掉他手中首都公司股票的重要理由,是它仍有高於美國同產業平均報酬的能力。巴菲特說:「電視網是比較費勁的企業,但是只要經營得法,它仍然是非常好的企業,可以產生大筆的現金。」
而管理階層一定要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控制成本。一旦他們無法將這件事做好,墨菲會毫不遲疑地參與其中。當首都公司購買ABC的時候,正是急需墨菲這項削減支出才能的時候。電視網都傾向於增加成長率,而不是提高獲利,他們認為為了公司的成長,應該不惜任何花費,這樣的觀念在墨菲接管公司之後馬上改變。經由審https://www.hetubook•com.com慎地挑選ABC董事會的成員,墨菲刪除了薪資、額外津貼和支出。一千五百多人在公司給與優渥的遣散費之後被辭掉;ABC內的會議餐廳和私人專屬電梯也停用;洛杉磯市的ABC娛樂公司為墨菲第一次視察公司所購買的接送轎車也一併賣掉,再去時墨菲改搭計程車。
在一九七〇和一九八〇年代,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大約維持在五到七個百分點,比史坦普工業指數還高(見圖5.12);公司稅前毛利率是一般美國企業的三倍(見圖5.13)。買下ABC之後,稅前毛利率和股東權益報酬率雖不再像以往一樣維持很高的水準,但仍然高於一般公司,而且穩定地成長,直到一九九〇至一九九一年經濟不景氣為止。時至今日,首都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已經降到只有一般水準,但稅前毛利率仍舊很高。
若是一家公司無法靠轉投資自己的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那麼它可以選擇併購成長中的企業、減少公司的負債,或將錢回饋給股東。由於墨菲不願意支付媒體公司過高的要價,所以他選擇減少負債和買回股票。
首都公司給ABC的條件,是以每股一百二十一美元的價格買下其股票(其中一百一十八美元付現,另外購買首都公司十分之一股票的認股權證,相當於每股三美元)。首都公司所出的價錢,是合併的消息宣布的前一天,ABC股票在市場上交易價格的兩倍。為了要籌出這筆交易所需的三十五億美元,首都公司必須向銀行財團借貸二十一億美元;賣掉區域重疊的電視和廣播電台,大約值九億美元;再賣掉電視網被限制擁有的財產,包括陸續賣給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有線電視產業,剩下的五億美元則由巴菲特支付。他同意波克夏哈薩威將投資三百萬美元,以每股一七二.五〇美元的價格買下首都公司發行的股票。墨菲再一次邀請巴菲特加入首都公司的董事會,而這次巴菲特同意了。
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二年間,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市場價值從二十九億美元成長到八十三億美元(見表5.3),在同一時期,公司從盈餘裡保留了二十七億美元,由此為轉投資的每一美元創造了二.〇一美元的市場價值。這種成就格外值得注意,尤其是一九九〇年和一九九一年,公司熬過了週期性盈餘的下降,和廣播網企業永久性的改變造成公司實質價值的衰退。這段期間,波克夏在首都/美國廣播的投資從五億一千七百萬美元增加到十五億美元,平均為一四.五%的年收益成長率,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史坦普工業指數還要高。
收購行動對首都公司成長的發展過程非常重要,墨菲一直都在留意媒體產業,但是他仍然堅守他的原則,絕不以過高的價格買下一家公司。首都公司有龐大的現金流量,能夠輕易地就吞併其他的媒體產業,但是「墨菲有的時候會等上幾年,直到他發現適當的產業;他絕不會只因為有足夠的財源可以買下一家公司就進行交易。」墨菲和柏克也了解媒體企業的景氣循環非常明顯,如果以大量的舉債支援購併所需的現金,那麼加諸於股東的風險會讓他們無法承受。柏克說:「只要我們其中任何一個人認為一筆交易可能會嚴重地傷害到公司,墨菲就會立刻叫停。」
一九六〇年,墨菲聘雇丹.柏克(Dan Burke)經營阿爾巴尼電臺。柏克是墨菲哈佛同班同學吉姆.柏克的兄弟,他最近才從首都公司退休;吉姆.柏克(Jim Burke)後來成為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董事長。丹.柏克是阿爾巴尼市人,當墨菲回紐約的時候,他被留在當地管理電視臺;一九六四年他被任命為首都公司的總經理,自此開始了美國企業裡一個最成功的合夥關係。在往後的三十年裡,墨菲和柏克共同經營首都公司,進行了超過三十筆有關廣播及出版的收購行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一九八五年買下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廣播網。
如果你了解首都公司在過去幾年裡賺了多少錢,和這些錢是如何被可靠地分配,那麼巴菲特對墨菲的讚賞就更容易理解了。自一九七七年開始,墨菲將流通在外股票的比例降低了一七%,刪減了一半的長期負債,而且將高變現能力的資產提高到超過十億美元。此外首都公司和波克夏哈薩威一樣,是以分權的方式經營。巴菲特只在波克夏的非保險企業牽涉到管理人員薪酬和資本轉投資的時候,才讓自己參與其中。巴菲特和墨菲一樣,非常樂見他的附屬公司能獨立地運作,他和墨菲也都樂於在公司的成本超出底限的時候積極地參與改進,他們兩個人也同樣對股東的浪費感到厭惡。

原則:決定實質價值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