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來一客古代巨象!

作者:尼柯萊‧沃爾姆
來一客古代巨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六章 魚類的脂肪酸

第十六章 魚類的脂肪酸

「這怎樣可能呢?」您也許不相信,但這可是千真萬確,是專門針對這些藥劑進行的臨床實驗的分析結果。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了五%到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了一%到三%。同時,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顯然是降低了,因為總膽固醇幾乎沒有升高,但是三酸甘油酯平均降低了廿五%到三十%。這樣一來,三酸甘油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率(我們在本書中已經多次談到)獲得顯著的改善,卻是不容忽視的。
多元不飽和的Omega-六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包括了和飽和脂防酸(SAFA)相比,次亞麻油酸的攝入過多,及由纖維蛋白濃度過高引起的凝血傾向。次亞麻油酸能活躍血小板。血小板在活躍狀態下,會使內皮內部結播發生不良變化,並釋放血管活化物質,該物質能加速血管壁沉積的形成,導致血管硬化。和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相比,Omega-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會增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傾向,進而加深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另外,醫學研究還證明,和飽和脂肪酸相比,Omega-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會抑制內皮產生一氧化氮,途徑可能是經由氧化壓力。因此造成的內皮功能障礙,也同樣會加深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此外,Omega-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還有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
Omega-三脂肪酸的兩種重要的長鏈替代品,廿碳己酸和杜可沙己酸,只大量存在於魚類,尤其是冷水海魚,如鯖魚、鯡魚、鮭魚和金槍魚裡。一百克鮭魚平均含一克,鯡魚含二克,鯖魚含三克。總之,魚愈肥愈好。可是,有哪個小孩子喜歡吃魚呢?如果不愛吃魚,就得自己(或者由父母)另想辦法。
綜合上述實驗,冠狀動脈血栓心臟病死亡率下降了近四十%,總死亡率下降了三十%。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Omega-三脂肪酸有顯著預防疾病的功效,而且並不是透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來實現的。
當我們稍微長大一點,不再依偎在母親懷裡吃奶的時候,生活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從這時起,只有少數幾個來源,能提供我們這種寶貴的脂肪酸。
在美國根據目前最精確的調查,人們平均每天攝入亞麻油酸約一.一至一.六克,廿碳已酸(EPA)和杜可沙己酸(DHA)一共約〇.一至〇.二克,即各種Omega-三脂肪酸總共一.二至一.八克。按照專家的最新建議,我們應該把亞麻油酸的攝入量提高到每天二.二克,廿碳已酸和杜可沙己酸的攝入量提高到每天〇.六五克,即Omega-三脂肪酸的總攝入量提高到三克左右,就是將現實攝入量提高一倍。同時專家建議,將次亞麻油酸(Omega-六脂肪酸)的攝入減少到每天七克左右,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三:一的最佳此例。


這在實際應用上,意味著什麼呢?我們怎樣才能提高Omega-三脂肪酸的攝入呢?對此,我將在最後一章進一步說明。現在,我想給您介紹一項在專業領域內獲得世界聲譽的研究:
肉就不同了,特別是澆上番茄醬的肉末m.hetubook.com.com,連小孩子也喜歡吃。從前,肉是一個重要的Omega-三脂肪酸的來源,那個時候,動物們還在草地和樹林覓食,能吃到足夠的綠色飼料:樹葉、草、苔蘚和蕨類,這些植物含有合成Omega-三脂肪酸的植物性前身——亞麻油酸(ALA)。它在動物體內被轉化,變成較長鏈的廿碳己酸(EPA)和杜可沙己酸(DHA)。肉食動物透過吃草食動物,連同牠們的腦、骨髓和所有內臟——人類直到進入文明社會之前,也是採取這種吃法——獲取足夠的,加工好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神奇魚油的發現,始於一九七〇年代。那時人類觀察到,愛斯基摩人雖然攝入大量脂肪,卻很少死於心肌梗塞。他們攝入熱量的九十%,都來自他們所吃的海豹、鯨魚及其他脂肪含量很高的魚類。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然而,這和在營養醫學界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完全矛盾。因此,大家懷著好奇心,開始仔細研究這些魚類的脂肪。果然,我們發現它和其他動物的脂肪有很大區別。這種脂肪裡長鏈、多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些脂肪肪酸,即使在最嚴寒的溫度下都不會凝結。對這些生活在北極的動物來說,神經和肌肉細胞膜裡的脂肪如果凍住了,可不是什麼好事,要想從兇猛貪婪的敵人面前逃生,還是不要凍成「魚乾」為妙。它們體內脂肪的秘密,在於能保持液體狀態,並把這種狀態傳遞給其他的生命細胞。
一九八〇年代末,著名的法國學者,且昂大學附屬醫院的塞爾日.雷諾(Serge Renaud)教授和他的助手米歇爾.德.羅傑里(Michel de Lorgeril)在一項臨床監控研究中,觀察了六百名心肌梗塞病人。他們想測試大量攝入亞麻油酸(Omega-三脂肪酸)的功效。他們把病人分成兩組,一組接受普通的住院病人飲食,脂肪較少,但植物性的Omega-六脂肪比例相對較高。另一組接受「地中海」式的飲食:含大量水果蔬菜、葵花籽和大豆製成的油和植物性奶油,被菜籽油和當時還未上市的菜籽植物奶油取代。「菜籽油飲食」雖然既沒有降低膽固醇,也沒有降低血壓,及減低其他傳統觀點上心臟病人的危險因素。但是兩年之後,食用菜籽油的一組和另一組相比,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低了七二%,死亡率低了七十%。

遺憾的是,事實上這兩個脂肪酸家族經常狹路相逢。因為在將其前驅物質轉化成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過程中,有一個瓶頸:兩種脂肪酸都必須借助同一種轉化體系,才能完成轉化。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家族是大隊人馬,而另一個家族寡不敵眾,誰能搶到這部「車子」坐呢?佔少數的一方,要等很久才能輪到,運氣不好的話,根本擠不上去。

Omega-三脂肪酸的實際和建議攝入量

人類生命中獲取的第二種脂肪——母乳,自然也是純「動物性」的,也含有較大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這並不是偶然的,因為在出生後的最初階段,這種脂https://m.hetubook.com.com肪酸供給不足,會很快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及視網膜細胞的功能障礙。

植物油的不良副作用

Omega-六脂肪酸的前身——次亞麻油酸,主要來自小麥、玉米、大豆、葵花籽和棉花籽,還有用穀子餵大的豬、牛、雞和火雞——牠們也受益於「讓大家都吃穀物」的口號。幾十年來,一直被營養學權威們——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多多益善」——稱為「特別有價值」的次亞麻油酸,在這些食物裡綽綽有餘。人們較早時,就發現次亞麻油酸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可以想像這意味著什麼:次亞麻油酸風靡一時,勢不可擋,成為脂肪中的明星。大家對它趨之若驚,營養學權威們更是對它一見鍾情,至今難以自拔。因為按照他們的邏輯,凡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東西,就一定能預防心肌梗塞,就一定是健康的。所以幾十年來,所有健康的公民都潛移默化地被灌輸一個觀點:應該不要碰動物脂肪,而多吃含次亞麻油酸的植物脂肪。
這種脂肪酸的其他效用,也早已為人所知。它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抑制凝血,因而減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它能提高紅血球的延展性,由此改善組織內最小血管的血液流通。它還能穩定心率,有助於防止突然停止跳動所引起猝死。另外,它還能抑制體內的發炎過程。對有未知症候群的人來說,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把飯後的血脂肪控制在較低含量,因此防止動脈硬化。在這種情況下,誰會放棄這麼好的Omega-三脂肪酸呢?
讓我們從頭慢慢說來。人的身體需要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以維持生命。這些脂肪酸是細胞膜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腦細胞、中樞神經系統和血管中。這種脂肪酸愈多,細胞膜生理上就愈活躍,適應性愈強。此外,這種脂肪酸還是許多人體生存所需化合物的基礎物質,這些化合物作為類激素物質,調節著身體中的無數反應,從凝血、調節血壓到發炎反應和免疫機制。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是不可缺的,沒有它,就沒有生命!但是人體不能自己生成這種脂肪酸,必須透過食物攝取,或透過攝入合成它所需的前驅物質。後者的脂肪酸鏈有十八節,比需要的稍短,但人體能將其延長,變成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再使用,不過這樣比較費力和困難。
只要每天吃三粒,便可以降低您的膽固醇,保護您的心臟!類似這樣的文字,總會出現在鮭魚油膠囊的廣告中。「含豐富的Omega-三脂肪酸」的字眼,肯定用大號字體即在包裝上的顯著位置,有時背景畫面上,還有一個看來快樂的愛斯基摩人,強壯得可以跟北極熊搏鬥,但和心肌梗塞無關。廣告相當成功。然而,這些市場和廣告經理人對我們耍了一個小花招:他們的魚油根本不是以降低膽固醇為目的!相反地,在推薦的劑量下,魚油會使「不良」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而人們在膽固醇問題上的著眼點,就是這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多元及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有兩種:Omega-三和Omega-六脂肪酸。它們的名稱源於各自的化學結構。如果www.hetubook.com.com在脂肪酸鏈中,第一個不飽和點(即所謂的雙鍵,)出現在第三個環節(碳原子)之後,就把它叫做Omega-三脂肪酸,簡稱n-3-PUFA。如果第一個不飽和點,出現在第六個環節後,就叫做Omega-六脂肪酸或n-6-PUFA。
現在,我們已經確切知道高度不飽和的Omega-三脂肪酸有多麼重要。我們發現它能夠啟動某些基因的特殊功能,反之,它也能抑制某些先天的機體反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Omega-三脂肪酸,我們的這些遺傳特質等於沒有。它透過不同的方式幫助調節身體的代謝和其他功能。據推測,它能促進一種防止組織內脂肪沉積的基因發揮作用,還能推動體內熱量的產生及游離脂肪酸的燃燒,這可以解釋魚油為什麼有降低三酸甘油酯的功效。另外,當它們在細胞膜內大量聚集時,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及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
兩種脂肪酸中的一種太多了,就會阻斷另一種的通路。像我們今天這樣大量地食用植物油和穀物製品,使身體攝入的次亞麻油酸過多,這阻礙了亞麻油酸轉化成高度不飽和的Omega-三脂肪酸。這也就等於缺乏這種脂肪酸。Omega-六和Omega-三脂肪酸的最佳比例為三:一,這樣脂肪酸鏈的延長,可以順利進行。像野生動物的肌肉中,比例恰好是就是三:一。又是動物脂肪!
目前,已有七項隨機監測的臨床研究指出了Omega-三脂肪酸對冠狀動脈血栓心臟病的預防作用,而這種臨床研究往往最有說服力。在兩項實驗中,由於水果蔬菜的攝入比例較高,又包含了進一步的飲食調整。所有實驗都試圖讓受試者從食物中攝入一定量的亞麻油酸,在一項實驗中透過吃菜籽油,另一項透過吃堅果,在四項實驗中,分別透過吃含脂肪量高的魚、廿碳已酸(EPA-Eicosahexaenoic Acid)和杜可沙己酸(DHA-Docosahexaenoic Acid)膠囊。還有一項,一部分用芥末油,另一部分用其他魚油。慕尼黑大學附屬醫院的克雷門斯.馮.沙其(Clemens von Schacky)和他的工作人員,在一項研究中檢測了受試者在這種脂肪酸影響下冠狀動脈硬化的程度。兩年之後,服用魚油的一組和服用只為心理作用而無實際療效的「安慰劑」的一組相比,易引發動脈硬化的血管窄化明顯消退,血管壁沉積的形成速度明顯減慢。所有其他研究結果,也均顯示冠狀動脈血栓心臟病死亡率下降,雖然在一些小型實驗裡,差異不是那麼顯著。
如果普通肉類不再算得上Omega-三脂肪酸的來源,而某人又不喜歡吃魚,那他至少得大量攝入合成該脂肪酸的前驅物質——亞麻油酸。這種植物性Omega-三脂肪酸最重要的來源,是各種植物種子和綠葉蔬菜。種子可以榨成油,亞麻油含近五十%的亞麻油酸,含量居首位,其次是菜籽油含九%,大豆油含七%。此外,含亞麻油酸的還有堅果,特別是核桃及核桃油、植物胚芽,及像蔥、馬齒莧、球芽甘藍(玫瑰包心菜)、菠菜等綠色蔬菜及綠色藻類。
次亞和-圖-書麻油酸和其他的Omega-六脂肪酸,我們每天其實總共只需要五到六克,而現在我們實際攝入的卻是這個量的二到三倍。Omega-三脂肪酸在一般的食物中含量很少,於是我們現在攝入Omega-六和Omega-三脂肪酸的平均比值是十二:一,那些健康意識特別強,除了植物奶油和葵花籽油,別的油都不吃的人,攝入的比例甚至達到廿五:一。
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呢?這兩種脂肪酸,我們不僅要吃進足夠的量,而且必須注意兩者的均衡比例,否則就會有麻煩。我們到底應該吃什麼,才能達到正確的量和比例呢?兩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都只存在於動物脂肪中。沒錯,只有動物脂肪才有!動物脂肪不是不健康的嗎?奇怪的是,它卻含有人體最需要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在生命中獲取的第一種脂肪——來自母體的脂肪,也是動物性的。胎盤將母親循環系統中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過濾後濃縮,以最佳比例「餵」給胎兒。這些長鏈脂肪酸,在我們大腦發育的過程中,有著關鍵的作用(見第二十四章)。有趣的是,所有哺乳動物大腦中,Omega-三和Omega-六兩種脂肪酸的比例完全均等,是一比一。
事實上,我們卻在這麼做,儘管不完全是自願的。幾十年來,我們正在一步步捨棄能提供足夠Omega-三脂肪酸的食物來源。原因是我們攝取的食物中,和Omega-三脂肪酸相對立的Omega-六脂肪酸占了主導地位。後者雖然也是人體所需,但關鍵要有適當的量和平衡的比例。
今天,是否採用某種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是「實際證據」。按照這一標準,攝入魚油是營養醫學中,唯一顯示真正療效的治療方法。至今,還沒有其他飲食因素能在臨床實驗中,被明確證實有降低死亡率的功效,不管是維他命E,還是維他命C,不管是蔬菜水果,還是粗纖維,植物奶油,還是豆製品,不管是左旋的,還是右旋的乳酸菌——


我們知道,在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攝入這兩種脂肪酸的比例長期保持在一:一到二:一之間。和今天的情況相反,在狩獵和採集的生活方式下,人類從食物中攝取的Omega-六脂肪酸相對較少,而Omega-三脂肪酸較多。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我們的飲食中這兩種脂肪酸進入了一種失衡狀態。一方面,人們大量生產富含Omega-六脂肪酸的穀物及用溶劑從穀物中提煉出的植物油,同時為了在市場上推銷這些產品,又給它們貼上「健康」的標籤。某些醫生也為這種推銷術的經久不衰,助了一臂之力。另一方面,Omega-三脂肪酸的攝入來源,逐漸被現代產品排擠出我們的食譜。
而今天,現代化畜牧中,人類餵給牲畜一切能餵的東西:小麥、玉米、其他穀物、大豆、脫脂奶粉,有時甚至餵牠們同類磨成的粉,而這些已經「粉身碎骨」的同類,之前很可能就不是在符合「畜道」的條件下死去的。在這樣飼養方法下,動物的肉裡積存的,自然大部分是來自這些飼料的Omega-六脂肪酸,因為穀物和大豆屬於這一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植物。
其實次亞麻油酸並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是人體所需物質。重要的是,它的兩種長鏈的合成物品:二γ亞麻油酸(DGLA)和花生四烯酸。後者,我們過去和現在都可以從肉類中獲取足夠的量。而二γ亞麻油酸,卻在今天的食物鏈中很少見到。某些今天已不太常見的植物種子,例如月見草,含有這種物質,可是有誰吃月見草油呢?如果身體獲取不到足夠的次亞麻油酸,透過延長次亞麻油酸的脂肪酸鏈轉化成的二γ亞麻油酸也就不足,這種缺乏會導致某些特殊症狀,如皮膚濕疹。一種有效的藥物就是月見草油,可以在藥房裡買到。
這項研究是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心肌梗塞預防模式,當時曾引起轟動。這二位科學先驅只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里昂的形象(讓人想到里昂香腸)和菜籽油(會被人和柴油燃料聯繫在一起)缺乏市場號召力。聰明的廣告人士出了點子,他們把原來的東西改名為「克里特島飲食」,並在不同的書籍和漂亮的宣傳小冊子裡解釋,這不同凡響的健康功效歸功於大量地食用橄欖油。但這點微不足道、欺騙消費者的伎倆,有誰會在乎呢?

Omega-三脂肪酸預防心肌梗塞

今天,只有野生動物的肉,還能算得上Omega-三脂肪酸的豐富來源。和家畜相比,麂、鹿和羚羊等的肉和內臟,特別是牠們的腦和骨髓,不僅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其中高度不飽和的Omega-三脂肪酸特別豐富。野生動物的肉裡所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比較平衡,為二:一到六:一之間,而用穀物餵養的牛,依飼養方法不同,這個比例可達到四:一到十六:一。如此顯著的差別,對健康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我們比營養學權威還要墨守陳規?廣告有沒有完全說實話,魚油製造商才不感興趣呢,這又不是什麼新鮮事!產品的銷路好就行了。這點我們應該能理解。今天,對膽固醇的恐懼已經深入人心,如果告訴您真相,就不會有人買他們那些油膩膩的藥丸了。試想,如果廣告上寫著:「請用我們的鮭魚油膠囊!雖然它會使您的『不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但您還是會變得更健康!」那這些藥就別想賣得出去了。可悲的是,這樣真的會有更多人死於心肌梗塞。是的,您理解得一點都沒錯,這些藥丸確實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至少在高危險的人群中,即冠狀動脈血栓心臟病患者,還有已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對此,已經毫無疑問了,因為目前已有七個臨床研究,明確地證實了這一點。
這兩種脂肪酸家族,在一種互為消長的協調關係中,履行著各自的使命。本質上它們是敵對的,在出現不平衡時,它們的反應也很敏感。於是身體就想辦法彌補這種不平衡,但長期的比例失衡,會逐漸導致身體器官功能失調。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種過剩或不足,都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發炎。眾所皆知的例子就是風濕。
美國一些專家,早在多年前就認識到這一趨勢,並呼籲人們改變觀念。目前,我們建議把Omega-三脂肪酸的攝入量提高一倍,同時把次亞麻油酸(Omega-六脂肪酸)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七克左右,以求接近這兩種脂肪酸的最佳比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