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來一客古代巨象!

作者:尼柯萊‧沃爾姆
來一客古代巨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二章 遠離非洲?

第二十二章 遠離非洲?

由此,開始了一個充滿矛盾的發展過程。一方面,隨著人類的定居和有系統的食物生產,高度文明得以形成發展;另一方面,這使人類的食物數量和質量急遽下降。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逐水草和獵物而居,其飲食相對比較豐富多變。而定居下來之後,人類就只能以土地的收穫為食。人類陷入了對生產工具和環境因素的依賴,不利的氣候條件和害蟲的侵襲,時時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一旦發生欠收,就意味著饑饉。對農業生產的強烈依賴性,讓人類時時處於食物短缺的威脅之下。
讓我們回溯得更遠一些,據推測,那些身材矮小的人類遠古近親,曾經以昆蟲為食物。距今二千萬到三千萬年前,他們發展成為靈長類動物,生活在熱帶雨林裡,他們繼續生活在樹上,主要以植物,特別是果實、嫩葉和其他綠色植物為食。見蟲和其他小動物,在食物中不再佔據重要地位。像其他的動物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身材愈變愈高大。
隨著農業的發展,人類過去由上百種不同野生植物和動物組成的豐富多樣的「天然飲食」,被主要由植物構成的比較單一的飲食所取代,帶來的是饑餓、營養不良和其他可能的後果:嬰兒死亡率上升、骨質疏鬆和軟骨病等骨科疾病、齲齒、貧血、易發生感染等,以及由此導致的總死亡率的上升。
大約五十萬年前,我們的直系祖先——古代智人出現了。他是進化歷程中和今天人類相連的一環,從解剖學角度看,和我們還有一些區別。在三十萬到二十萬年前,他們開始用火烹製食物。大約十四萬年前,現代智人終於誕生了,至於他們是只在非洲,還是同時也在亞洲出現,我們不想在這裡討論。和此同一時期,大約西元前二十萬年左右,歐洲出現了尼安德塔人,他們居住在廣闊的草原上,主要也以動物性食物為食,特別是獵物的肉。
根據最新的發現,他們還建造了竹筏,在大約八十萬年前,乘著它從非洲航行到了印尼和澳洲,在那裡定居下來。來自中國的考古發現,確切證明那裡的直立人也是和圖書徹底的雜食者。如果他們打獵的本領不錯,運氣又好的話,可以打到較大的獵物。否則就得靠田鼠和稍大些的哺乳動物,還有爬行動物、鳥和鳥蛋及昆蟲,來補充野果、植物根莖和嫩芽。直立人也許是第一個發現了貯藏的作用。因為冬季漫長,而可吃的植物又少,所以把比較不易腐敗的食物,如堅果、塊莖和豆類等貯藏起來備用,是個很好的方法。
大約四百萬到五百萬年前,出現了南方古猿。他們一直生活到約一百萬年前,是人類的祖先。外形上,他們還和猿猴十分相似。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又逐漸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其中一支進化成了人類,其他的則滅絕了。
這些學科已經發展成為高科技學科。目前我們對史前人類的歷史,也有了不少的瞭解。透過特殊的方法,我們甚至能對我們祖先的飲食作出相當準確的分析。例如,在早期人類糞便的化石裡,存留有花粉顆粒和動物骨頭碎屑等食物殘餘。這些物質可以透過化學方法分離出來,作精確測定。另外,我們還能測定人骨骼中的微量元素,透過這種分析,可以直接瞭解遠古人類的飲食行為。例如,透過測定骨骼中鍶的含量,可以推斷出當時攝入的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特殊的骨骼分析,還可以提供關於我們祖先生理疾病的許多資訊。
在這次的冰河期裡,因為陽光照射少,直立人的膚色第一次變淺了,這樣才能讓更多的紫外線進入皮膚,在那那裡幫助製造維他命D。直立人的皮下還形成了起隔絕做用的脂肪層。
肉類作為食物的補充,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來愈重要。對營養豐富的肉食渴求,顯然戰勝了對鄉土的眷戀。直立人聽從胃的驅使,毫不考慮地追逐獵物。他們就這樣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歐洲和亞洲。
大約二百三十萬年前,能人終於出現了。他們的身高大約是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公分,體重三十五到四十公斤。他們的身材比較矮小,還不具備有效的狩獵武器,分工合作的能力也不可能很發達,因此,可以斷定他們沒hetubook.com.com有獵取大型動物的能力。能人可能繼續以容易捕捉的小動物為食。
西元前四萬到一萬年,這段時期是真正的「石器時代」。這一時期智人和尼安德塔人在歐洲爭奪統治地位。這場鬥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智人繼續以野生動物和植物為生。寒冷的季節裡,在廣闊的草原地帶,植物依然十分缺乏。因此,生活在歐洲的克羅馬儂人,更偏愛獵取那個時代最大的動物。如果能獵到一頭古代巨象或野牛,或至少一頭駝鹿,就是不錯的成績。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確信,智人也不時殺戮同類,吃人肉,最好是肌肉發達的尼安德塔人。另外,他們開始對食物進行加工,例如敲打、磨碎、烘烤種子和果核。
大約一百七十萬年前,出現了直立人。他們身高約一百六十五公分,肌肉發達,體重達六十五公斤。直立人已經十分聰明,他們的腦容量己和現代人的很接近。他們的手也相當靈巧,會使用石器工具。然而,可吃的東西還是愈來愈少,因此他們不得不經常四處遷徙,尋找食物。吃動物屍體已不能填飽肚子,因為他們的「人口」密度上升了。我們知道,饑餓使人富於發明創造力,由於我們祖先的腦容量已經大增,讓他們有能力利用武器和技巧,出奇制勝。他們的唯一出路,便是主動出擊,獵取動物。
在進化過程中,大象、犀牛、有蹄類等大型哺乳動物也大量繁殖起來。「這些傢伙的肉,要是能吃上一些,倒是不錯。」有些人不禁這麼想,他們還想出了一個絕招,縮短自己和被獵動物之間的距離。長而結實,一頭尖的棍子就能扮演這種角色。確實,在那個時候出現了笨重的長矛,直立人用它來追獵跑得飛快的有蹄類動物。
這一時期的骨骼化石證明,隨著農業生產的引入,人類體格的增長停滯了。人類的平均身高一下子比原來矮了十到十五公分。這一現象不僅限於歐洲和中東,我們觀察到,北美的原住民也經歷過這種身材「縮小」的變化。「世界各地,無論何處,只要發生了這樣的飲食結構變化,人類的健康https://www.hetubook.com.com狀況就開始走下坡。」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克拉克.拉森(Clark Larsen)教授,從這些考古發現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這一階段的最後四萬年中,智人的社會行為也和現代人類的較為接近了。這一時期,人類的技術和文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這表現在高度發達的工具、飾物和壁畫上,即使不太靈巧的尼安德塔人,也有不凡的作品。
然而,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推翻這一論點。不久前,我們在亞洲發現了一種靈長類動物的骨骼化石。靈長類是人類的遠祖,雖然它的身材只有松鼠大小,卻很可能已經直立行走了。因此,很可能在六千萬年前,我們的遠祖不只生活在非洲。
今天,我們可以這樣說,隨著人領種植食物,便開始了這個傳統:人類吃到的不再是「需要的」,而是「能得到的」和「生產得出來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由此看來,我們所熟悉的一些由飲食決定的疾病,並非原來所認為的那樣,是二次大戰後流行起來的,其禍根在數千年前就已埋下了——
西元前五千年左右,農業在世界上人口最開密的地區急速發展。由此,人類的食物結構在很短的時間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肉食的比重急遽下降,人類必須用植物性食物填飽肚子。根據最新的估計,石器時代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平均為65:35,發展農業生產後這一比例就變成了10:90。
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一種十分有效的狩獵工具:弓箭。用弓箭,人類可以從較遠的距離射殺那些跑得最快的動物,如羚羊和蹬羚。石器時代末期,大約西元前一萬三千年,地球的氣溫又慢慢回升,植被覆蓋的面積漸漸擴大。在某些地區,野生穀類又開始生長。人類開始收集、加工這些穀粒。人類還開始用火燒荒,以獲得較肥沃的草場,放養牲畜,然後再較為輕鬆地殺掉牠們。人類的農業生活揭開了序幕。
直到今天,專家們一直對一個重要問題爭執不下:我們的祖先是在世界上不同地方同時發展成人類m•hetubook.com•com的(多區域進化論),還是可以借用「遠離非洲」來形容,即人類首先在非洲進化成解剖學上有意義的現代人,再從那裡出發,征服了整個世界?許多考古發現說明,我們的直系祖先數百萬年前在非洲赤道地區,從原始生物發展成和人類相似的型態,其中許多遷徙到非洲東部海岸,並在新的自然環境中繁衍生息。有考古發現證明,距今十五萬到十萬年前,南部非洲到紅海之間的海岸生活著智人。他們從這裡出發,經過一座陸橋來到了小亞細亞,然後進入亞洲大陸。
大約西元前四萬年左右,智人也隨著尼安德塔人來到中歐和西歐。他們也許在途中繞了一個彎,經過亞洲,從那裡西行,經過了小亞細亞、希臘和巴爾幹半島來到德國,再到法國。
我們從那裡來?一切是如何開始的?我們在進化階段上,如何遠遠超越了其他的動物,發展成現代人的?長久以來,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孜孜不倦探究著類似這樣的問題。
大約二百萬到三百萬年前開始的冰河期,地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變化。氣候變得乾燥,赤道南北兩側大片熱帶雨林,變成了由森林、灌木、稀樹草原和草原混合而成的地貌。許多我們的祖先,不得不離開原先豐饒的雨林,在貧瘠乾旱的邊緣地帶適應艱苦的生活環境。這自然也影響他們選擇食物。可吃的植物愈來愈少,也許就是從這時候起,他們開始捕食小動物,來補充漸少的果實和綠色植物。對骨骼化石的最新分析清楚地表明,南方古猿曾經是這樣的「肉食」動物。
在這個時期,即西元前十二萬五千年到一萬年,最後一個冰河期也降臨了。這在非洲和歐洲,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類必須儘快適應惡劣的氣候。由於植物性食物缺乏,動物性食物就變得愈發重要。為了從精疲力盡的狩獵中獲取最大利用價值,人類的目標首先是大型哺乳動物。在當時,這樣的動物成群地死亡,有一些物種完全滅絕了。愈來愈多的人類遷往海邊,由於發明了魚網、魚叉和類似的捕魚工具,魚和其他海洋產品在食物中的比例逐漸增和_圖_書加。火和禦寒衣服的製造,在寒冷的時期也極其重要。
七百萬年前,靈長類分化成兩支:類人猿和人科。所以說,我們不是從猴子變來的,但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從基因角度來看,我們人類和黑猩猩仍然驚人地相似,有98.5%的遺傳特徵是一致的——
西元前一萬年的新石器時代,有組織的耕種發展起來。由於人口增長很快,用傳統的狩獵和採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有計劃的生產變得十分重要。此外,隨著冰河期的結束,許多陸地上的大型動物滅絕了,野生動物的肉變得比較稀少。與此同時,隨著氣候逐漸溫暖,愈來愈多可吃的植物繁盛生長起來。在中東地區,人類學會了種植穀物。穀物很快成為人類最基本的食物,並且在之後的數千年時間裡,從它的發源地經過希臘、義大利,傳播到中歐。水果、蔬菜和堅果的種植,最早也是在中東發展起來的。西元前九千年左右,人類開始放牧綿羊和山羊,後來還有牛和豬。
不久後,這些幸運的獵人就發現,體態龐大的動物不僅多肉,而且身上的脂肪含量也比小動物高。這樣打獵就更值得了,雖然要耗費時間、力量和勇氣,但跟捕捉小動物相比,獲得大型獵物能讓大家吃得更飽,積蓄更多的能量,而且還能留給別人一些。我們的祖先當然無法知道,較肥的肉要比瘦肉提供更多人體所需的脂肪酸。他們也許沒有注意到,隨著獵取、分配和進食這些肥碩的獵物,自己的腦袋也變得愈來愈聰明了(見第二十四章)。
當然在這個科學領域中,也有過許多謎題和錯誤,以及一再出現、引起其他科學家們強烈批判的新觀點。也許我的看法並不準確,但我這外行人的印象是,至少古人類學家中的不少人,有勇氣揚棄陳腐的觀念,以新的科學認識取代老的教條。在這裡,我不想,也不可能介入專家們的爭論中。本來,要想總結所有被多數人認為正確,而又對營養學愛好者有參考意義的論點,已經是件十分困難的事了。我在這裡簡單扼要介紹一下人類進化歷程中,營養生理方面最重要的發展階段。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