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來一客古代巨象!

作者:尼柯萊‧沃爾姆
來一客古代巨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四章 吃腦補腦

第二十四章 吃腦補腦

自石器時代末,農業生活得到推廣以來,人類的大腦體積縮小了。目前人腦的平均體積為一千三百五十立方釐米,和我們生活在三萬年前的祖先比,小了大約11%。如果我們追尋其中的原因,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組成大腦物質材料的供給。當人類還能從大量野獸的肉和內臟中攝取足夠的長鏈Omega-三脂肪酸時,廿二碳六烯酸的供應量每天在八十毫克左右。自從引進農業生活以來,人類的穀物消費迅速增加,後來富含澱粉的塊莖,吃得也愈來愈多,而肉、內臟和魚這些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源,卻漸漸被排擠出人類的飲食中。
毫無疑問,為了生存和繁衍,我們的祖先出於無奈,在食譜中增加了愈來愈多的動物性食物。只是那個時候,哪裡有現成的肥美肉食呢?昆蟲和小動物雖然到處都是,可身上沒有多少肉,更沒有多少脂肪。南方古猿那時還沒把握利用武器打獵,光用兩隻手,又捉不到跑得飛快的大動物。肥碩的獵物只能在遠處觀看。
至此,有一點已經很清楚。人體透過減少其他身體組織的熱量消耗,補償了大腦消耗的高額熱量。問題是,哪個身體部位的熱量消耗減少了呢?透過了相對應的身體測算,研究人員很快就找到了重要的線索——腸胃系統。人類腸胃器官的容量,只有同樣大小的類人猿的60%左右。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肯定,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大腦的發展是和腸胃系統的退化同時進行的。兩種因素相互影響制約,缺一不可。
為了擴充大腦的基礎,人類需要充足的物質材料和能量密集的食物來源,好不必再吃進成堆熱量貧乏的植物來獲取能量,把自己從這種被動和壓力中解脫出來。
和人類相比,我們的近親類人猿的大腦,也相差甚遠。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大腦分別重約三百和四百克,牠們的大腦重量分別占體重的0.2%和0.5%。只有海豚和人比較接近,海豚的大腦重大約一千六百克,相當於體重的1%。因此在動物中,海豚是智力超群的。我們這裡的每個小孩子都從電視連續劇裡知道,最狡猾的傢伙都騙不過片中聰明的海豚。
我們的祖先有一天終m.hetubook.com.com於想到,這些強物殘骸剩下的骨頭和腦殼裡,至少還會有點可吃的東西。來自塞任哥提的調查研究表明,直到今天,這種被猛獸遺棄的動物殘骸中,唯一剩下的可食物件,就是腦和骨髓。我們的祖先中,不知哪一個有一天終於發現,用一塊沉重的石頭,就可以輕易砸開最堅硬的頭蓋骨和最粗壯的骨頭,享用裡面的美味。一個新的食物來源,就這樣被發現了,出土的化石顯示,大約在同一時期,我們祖先的大腦開始迅速增長。這難道只是個巧合嗎?
讓我告訴您這個答案:骨髓是當時唯一數量充足,又能提供相當高度密集能量的食物來源。每一百克非洲反芻動物的骨髓含八十四克脂肪,而且基本上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還能提供七百九十千卡的熱量。這就是我們要找的「能量炸彈」,在那個時候曠野上到處都是,每天都能找得到。不過,有一個矛盾之處,就是骨髓裡並不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
有時,我們的祖先會在樹叢中尋覓食物時,發現受傷被困或已經死去的動物。每一次這樣的發現,都意味著一頓大餐,因為平時發現的,基本上都是被猛獸吃剩下的動物屍體。而這時候,還得格外小心,因為和南方古猿爭食的競爭者——鬣狗有時是十分危險的。再說這種屍體多半已經是殘羹剩飯,大塊的肉肯定早已被吃光。來自坦尚尼亞塞任哥提國家公園(Serengeti)的研究證明,從這樣的殘骸身上,通常是刮不出一點肉來的。出土的化石也證明,大約二百三十萬年前,晚期南方古猿和我們的直系祖先能人,已經能用尖利的石器從他們找到的動物殘骨上刮肉來吃。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哪裡?人是有理性思維的。人用什麼思維?用頭顱裡的大腦。和軀幹的比例來看,人類的腦大得出奇,它的體積有一千三百五十立方釐米,重達一千五百克,這大約是體重的2%。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能有意識地訓練和運用自己的大腦。但這並不是說,光是腦的體積大小就能決定智力的高低。不過一個關鍵的先決條件是,至少我們的「硬碟」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和_圖_書工作和儲存空間。
在發展成智人的過程中,是什麼力量使人類的消化系統退化了呢?在冰河期食物漸少的情況下,如果腸胃縮小,功能減退,不啻會影響能量供應,以至危及生存。而事實卻正好相反,我們的祖先發育得愈來愈健壯。由此推斷,他們一定是擁有了新的食物來源,這種食物既比原來的更營養,又更容易消化,從而使消化器官在數十萬年的時間裡逐漸退化。
我們在第十六章裡已經知道,要把植物脂肪所含的短鏈脂肪酸,轉化成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要想擁有龐大的腦體積,就必須透過食物攝取足夠的現成脂肪酸。植物中幾乎不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只有肉、內臟和其他各種動物性食物,才含有這些大腦生長所需的必須材料。所以嚴格的素食者,幾乎完全攝取不到這些物質。我們在前一章裡曾經談到過嚴格素食者所生的後代,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的問題。草食動物的大腦,比以牠們為獵物的肉食動物小得多,並不是偶然的現象,因為肉食動物能夠直接從食物中攝取豐富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結果由於草食動物無法攝取和製造足夠的大腦生長所需的原料,因此牠們在智力上遠遠不及肉食動物。
和其他生物相比,為什麼人類的發展進化中,大腦占了如此大的分量呢?古人類學家為破解這個謎題,花了很長的時間,直到近幾年,才像拼圖遊戲般,一點點將細節湊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要想使身體和心智健康茁壯發育,需要什麼條件呢?需要能量、營養物質和一個有活力的社會環境。人類透過持獵和採集的生活型態,建立了複雜的社會結構。最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了,婦女負責採集,男子負責打獵。在宿營地分配那些大家愛吃,卻數量稀少的獵物肉給部落成員,或許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社會活動。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食物匱乏的威脅,這一活動日趨複雜,不斷增長的生存壓力,加速了大腦和智力的發展。
今天人類的飲食中,和Omega-六脂肪酸相比,廿二碳六烯酸或其他長鏈的Omega-三脂肪酸很少。如果大腦中的Omega-六和Om•hetubook•com•commega-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仍然是1:1,就說明後者密集存在於大腦中。事實是,只有這兩種長鏈脂肪酸的比例相當,大腦才能充分發育。
實際上,沒有一種食物能同時滿足所有科學研究的要求。人類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確實有過異常的增長,因此我們的祖先肯定創造了一種最理想的搭配方式:在找到動物骨頭的地方,獵物的頭顱肯定也在不遠處,骨頭和頭蓋骨可以用同樣的工具砸開。我們的祖先除了把兩樣東西的內容物一起吃進肚子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他們就是這樣獲得了大量易於吸收的能量,而且是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形式,好像「骨頭裡的橄欖油」,以及充足的「健腦材料」,以及——搭配均衡,得到1:1最佳比例的Omaga-6和Omega-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
再回過來講講大腦的進化。群居生活中活躍的相互交流,為大腦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我們的祖先又透過進食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腦子,獲得了大腦生長所需的原料。現在他們只需要一種能提供豐富能量,而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減輕消化器官的負擔,將節省下來的能量用於維持不斷擴大,日益活躍的大腦功能。
其他靈長類動物大腦消耗的能量,只占其靜態能量需求量的8%到9%。牠們大腦的代謝活動要少得多。研究人員們意外地發現,雖然人類的大腦消耗如此大量的熱量,但從體重比例來看,人體消耗的總熱量,並不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多。
考古發現證明,我們矮小的祖先,最初也不比今天的類人猿更「有腦子」。透過復原推算,生活在三百萬年前的早期南方古猿的大腦體積,大約為四百到五百毫升。兩百三十萬年前,隨著能人的出現,人類軀幹增長的同時,大腦也開始迅速增長,並在大約三萬年前達到最高峰——克羅馬儂人的大腦體積達一千五百毫升。
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動物的體形都愈變愈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體積大的動物比體積小的需要的能量少,因為牠們的表面積相對比較小。然而,在軀體增大的同時,大腦占身體的比例卻在減和_圖_書少。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牛、馬等的大腦和其體重相比,小得可憐。只有人類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不僅和身體同步生長,而且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了後者。我們的身高在過去的三百萬年中增長了三分之一,大腦卻增長了三倍!我們只須設想一下,一頭兩歲的牛犢體重約兩百公斤,腦的重量只有三百五十克。一個兩歲的小孩體重約十五公斤,腦的重量已達一千到一千兩百克。從大腦和身體重量的比例來看,這個小孩的大腦比小牛的大60倍。
一般的植物性食物,能量不夠密集(平均每一百克提供三十千卡的熱量),就更排不上了。只有堅果和某些植物的種子每一百克含二十九克脂肪,提供三百一十千卡的熱量,能滿足所需的高熱量。但是堅果和所有的植物脂肪一樣,不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所以這一類食物也不可能對「大腦發達,腸胃退化」起多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的祖先透過榨取獵物和動物殘骸中的這些營養物質,為消化器官的萎縮創造了前提條件,又反過來釋放出積蓄的能量,供給不斷增長,日益活躍的大腦。由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到動物性食物,這個轉變成為人頭進化過程中,向智慧動物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想假如沒有狂牛病的話,大家最好應該多吃腦子。
科學家們是在比較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大腦的能量消耗時,發現關鍵線索的。他們發現,人類的大腦雖然只占體重的2%,但它消耗的能量卻占在靜止狀態下,維持所有身體功能所需能量的四分之一。由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大腦代謝功能異常活躍。
是什麼東西,如此突破性地改善了人類的營養質量?那時我們的祖先和黑猩猩一樣,愈來愈多地吃成熟的果實,而不再是綠葉和嫩莖。果實容易消化吸收,所含的果糖和葡萄糖也能提供密集的能量。而同時由於氣候變化,植被不斷減少。有特殊變種基因的耐寒植物品種,那時還沒有出現。因此,提供人類如此高質量營養的,只能是動物性食物。
此外,素食主義的權威聲稱,世界上的饑餓問題只有透過減少肉和其他動物性食品的消費,才能解決。他們號召吃更多的穀和-圖-書物和大豆,也就是更多的Omega-六脂肪酸,這也就意味著更少的長鏈Omega-三脂肪酸。對素食母親所生嬰兒的調查結果,好像沒有讓他們感到震驚。顯然,他們希望我們的大腦繼續萎縮。難道專斷和盲從結合的素食主義,也會損害人的智力?
先說說物質材料。大腦的組成物質中,雖然大部分是水,但細胞物質的10%是蛋白質,10%是特定的脂肪酸,而正是這些脂肪酸賦予了大腦與眾不同的特性。和人體的其他組織不同,大腦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有廿和廿一個碳原子的長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即Omega-六脂肪酸家族中的花生四烯酸和廿二碳四烯酸,及Omega-三脂肪酸家族中的廿二碳六烯酸。和所有其他哺乳動物一樣,人腦中的Omea-6和Omega-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是相等的。這是大腦和其他身體組織的不同之處。
有哪些可能性呢?獵物的肌肉,並不是經常能吃到,而野生動物的肌肉含脂肪又很少,平均每一百克只有一百一十千卡的熱量,在今天看來,稱不上是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另外,野生動物的肉雖含有一些高度不飽和的Omega-三脂肪酸,但是並不多。動物的腦子也只含有10%的脂肪,每一百克只提供一百三十千卡的熱量,不可能是我們要找的「熱量炸彈」。魚類也一樣,況且魚是很久以後才進入人類的食譜中。非洲東部湖泊裡的魚,雖然能提供豐富的Omega-三和Omega-六脂肪酸,但總體來看,還是不夠肥,每一百克提供二十千卡的熱量,也算不上非其莫屬。
這並非偶然。小牛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大腦生長需要的重要材料——長鏈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牛從飼料中攝取的是短鏈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大部分經過腸胃系統的細菌消化後,就所剩無幾了。另外,牛將牠們延長轉化為長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能力也有限。因此,母牛的奶裡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很少。小牛一旦不再吃奶,而開始在牧場上吃草,就得不到現成的養分了,而自身的製造能力也很有限。基於這種缺陷,像牛這樣的反芻動物的大腦,不可能充分地生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