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來一客古代巨象!

作者:尼柯萊‧沃爾姆
來一客古代巨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五章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五章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生活方式

根據科學計算,最早的人類為尋找食物,每天要往返走上十五公里的路,當然是帶著他們的工具、武器和獵物。這和我們在當今的原始部落中測得的資料相當一致。例如,根據觀察記錄,前面提到過的阿契人,男子平均每天走十九公里的路,婦女約九公里。空族男子平均每天走十五公里,婦女九公里。
然而,正如我們所料想的那樣,生活在現代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部落,也在二十世紀經歷了他們引以自豪的「進步」,其影響是深刻的。生活在加拿大,一群以狩獵和捕魚維生的因紐特人,恰當地說明了這種進步的結果。一個研究小組定期測定了他們的身體狀況——所謂的「有氧運動能力」。一九七〇年以前,當這些愛斯基摩人基本上還生活在「未開化」狀態時,他們的身體狀態極佳。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他們自然的生活習性愈來愈被西方的文明方式所取代。他們開始使用電動雪橇、摩托艇和家用電器,接受含大量穀物的飲食。而他們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是愈來愈多的脂肪。
暮色降臨時,男人和跟隨而至的女人和孩子們會合了。女人們已經安置好了新的宿營地。她們和男人一起m•hetubook.com•com把肉分割開,在營火上燒。肉熟了之後,平均分配給部落的每個家庭。
今天的因紐特人受到到西方疾病的嚴重威脅,骨質疏鬆、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及循環系統疾病比比皆是,發病率大大高過於把他們推進這種生活方式的白種人。然而,不久以前,這些文明病還從未光顧過這群「自然之子」。分享到這種「進步」碩果的,除了他們,還有其他在現代已跨入工業文明的民族——
從古到今,吃東西的目的都是為生存積蓄能量。被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必須儘快得到補充。人體的熱量消耗由幾個部分組成,最基本的是所謂的基礎代謝,即人體在靜止狀態下維持身體功能所需的能量。由於當今人類日常生活中肌肉靜處的時間居多,基礎代謝占我們日常能量消耗的70%。此外,每一個身體活動都要消耗額外的能量,即使是在電腦前按一下滑鼠,這就是所謂的工作代謝。令人欣慰的是,食物的消化和代謝也要消耗能量,這就是所謂的「熱效應」。這占能量消耗總量的5%到10%,其中消化蛋白質需要的能量最高。這樣算來,身體活動消耗的能量,大約只占總和圖書量的20%。
當然阿契人和其他仍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的部族,並不是每天都外出打獵。他們根據打獵的運氣好壞,平均每週最多出動四次。中間會有一到兩天的間隔來休息。婦女們平均每兩到三天,去找一次食物。剩下的時間他們也不閒著。衣服、武器和工具必須時時修補或製造新的,獵物要分配,植物性食物需要加工,還要汲水,拾柴燒火。整個營地要經常打點,家當要全部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從新安頓。而且在辛苦工作了一天後,他們還經常跳舞狂歡到深夜。
我們可以相信,現代仍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的部族生活方式,和遠古的人類極為相似。可是今天世界上已幾乎沒有什麼社會部落,還不曾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他們從前典型的活動方式,即高強度體力活動的日子和勞動較輕鬆的日子交替,被稱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生活節奏」。平均下來,他們每天的能量消耗總量,基本上是基礎代謝的兩倍或者更多,而且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如此。這肯定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和生理結構。這些「自然之子」不必到健身房用機器折磨自己的肉體。日常勞動讓他們的肌肉異常發達。這一點已經在骨骼和關節化石復原的https://m.hetubook.com•com基體上得到證明。另外,我們的祖先很可能體內脂肪比例很低。他們的有氧運動狀態肯定屬於「好」或「非常好」。對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部落的詳細調查研究,證明了石器時代生活方式的「訓練」作用。
因此,這些今天仍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的人,每天透過肌肉運動消耗大量的熱量。阿契族男子平均每天僅身體活動消耗的能量就為一千七百八十千卡,婦女為一千兩百八十千卡。由於他們身材較小,得出的平均能量消耗,分別為每公斤體重三十及二十五千卡熱量。空族男女的能量消耗分別為每公斤體重二十及三十五千卡。順便提一句,如今坐辦公室的人士,每天身體活動消耗的全部能量僅僅為每公斤體重九千卡!
他們模仿年幼捲尾猴受驚時發出的叫聲,希望能借此引誘猴群,或至少讓牠們不會馬上跑掉。幾分鐘之後,其他人也快步向同一個方向奔去。婦女們仍留在原地,她們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轉移營地,稍後再跟上。
這就是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部落一天的生活。這很可能就是石器時代人類生存條件的縮影。在分析研究出土化石之外,我們只能透過觀察現代原始部落的生活細節,試圖將它們一hetubook.com.com點點拼綴起來,勾勒出我們祖先在遠古時代的生活景象。
幾個小時之後,他們果真找到了那群捲尾猴。這種約五公斤重的猴子,經常出沒在阿契人居住的林子裡,他們差不多每天都捉。捲尾猴一發現有人接近,就從樹梢間逃跑,獵人們則在地面追逐。他們只在等待機會,挽弓搭箭。當他們來到了猴子藏身的樹下時,所有人都聚集過來。有幾個往樹上爬去,以便就近瞄準——
暫且不說我們祖先生活和飲食方式的細節,當時人類生活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運動者,不得吃食!那時還沒有麥當勞,沒有披薩外賣,沒有送餐服務。要想吃東西,必須先辛苦勞動。體力運動是生存不可缺少的內容,天天如此,打獵、採集、刨地、搬運,遇到猛獸時還得逃命,這些都是日常的功課。生活的主要內容,是尋找食物。誰更強壯,更有耐力,就能尋獲更多的食物,能在群體中樹立威信和影響。
我們在巴西和巴拉圭交界的邊境地帶,一群阿契族男子在尋找食物。天一亮,他們就開始為今天的打獵在作準備了。他們檢查自己的武器,把箭頭磨尖。同時,他們不停地互相商量今天應該往哪個方向來深入樹林,才會更容易找到獵物。正當他們噪蝶不www.hetubook.com.com休之際,忽然聽到南面傳來捲尾猴的叫聲。其中兩人立即站起身來,向那個方向走去,同時發出猴子一樣的叫聲。
一支箭飛了出去,果真射中了一隻猴子。受傷的猴子從樹上掉下來,落在地面上。一個獵人衝過去,扼住牠的脖子,抱住不放,直到牠不再扭動為止。獵人們用這種方法一共捕獲了十隻猴子。
在途中,男人們時緊時散,有時獨自一人在林中穿行,有時兩人為伍。他們不斷和同伴相遇,然後又分散開來。他們不時搜尋到蜂巢,自然還有各種好吃的植物及果實。他們還順便抓了一些小動物,準備以後再吃。有時,還會碰到大個子的傢伙,例如一隻犰狳或一頭野豬。這時他們就立刻呼喚其他同伴,以便一同上陣圍捕。有時他們會跟蹤受傷動物的血跡,長途追蹤。
在我們祖先身上,完全是另一種情況。當他們還棲身在豐饒的雨林中時,生活相對比較簡單,可吃的東西隨手可得,為尋找食物所花費的精力相對較少。可是,當氣候的變遷使他們不得不在草原和曠野生存,而「人口密度」又不斷上升時,無憂無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生活變得愈來愈艱辛。在饑餓的驅使下,我們的祖先不得不長途跋涉,他們活動和尋找食物的範間也因此不斷擴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