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作者:白崇禧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編 抗日前情勢與剿共 三、剿匪諸戰役

第三編 抗日前情勢與剿共

三、剿匪諸戰役

軍事開始行動時,北路之第八縱隊出匪之不意,攻佔贛、閩邊境之黎川,切斷贛、閩兩省,與贛南、贛西南匪之交通連絡。匪受此打擊殊感困難,屢次想奪回此據點均遭失敗。匪見國軍實力強大,乃煽動李濟琛、陳銘樞在福建叛變,成立「人民政府」,並派兵支援,旨在解除國軍之封鎖,減輕壓力,所幸中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調兵平定。因此次變亂,東路改由蔣鼎文擔任,繼續執行圍剿之計劃。
1、部隊雖多,未經選擇,因地理、歷史之關係,故存有互相觀望,保持實力之陋習。互信不立,共信不生,所以被匪以內線作戰方式各個擊敗。
2、第五次圍剿能成功之最大原因,便是築碉、修路,建立保甲,組織民眾,以總體戰對總體戰。
1、共匪是有主義、有組織、有國際支持之匪黨,絕不能以舊式打家劫舍之土匪看待。
(四)西北圍剿。二十四年秋,毛澤東至延安與徐海東劉志丹合股後,想利用西北特別環境打通國際路線,爭取外援,並謀與伊犁之俄軍合作。蔣委員長為根絕匪患,防止匪俄合作,特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兼總司令,張學良為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指揮晉、陝、甘、寧、青諸省兵力;閻錫山之太原綏靖公署與朱紹良之蘭州綏靖公署也歸剿匪總司令部指揮。當時,最高指導原則還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戰略採攻勢,戰術採守勢」,並在陝北匪區築碉、修路。當時共匪所剩無幾,正當一舉而可平定之際,不意日本在綏遠百靈廟製造糾紛。共匪即把握時機提出聯合抗日之口號,欲藉此取得人民之同情,煽動友軍,宕延時間以重整實力。二十五年一月下旬,匪又擴張部隊為五萬人。毛澤東見國軍在陝北力量強大,不能發展,乃親率三萬匪卒東渡黃河向山西騷擾,閻錫山雖有準備,因兵力單弱,後得中央之支援始將毛匪擊潰,毛又返回延安。經此次打擊,匪軍損失不少。此時,日本又興百靈廟戰事,兩廣事件爆發,匪判斷中央必分散兵力北上南下。所幸不久兩廣事件平定,百靈廟抗日戰事勝利,日方未有繼續擴大事件,國軍剿匪軍事未受多大影響。賀龍、蕭克率部由川康邊境向北移動,欲與匪合作,在輝縣被國軍圍剿損失慘重;毛澤東又被圍於環縣,情狀萬分危急,正當此一舉功成之際,張學良、楊虎城受共黨之煽動,劫持蔣委員長,發生所謂雙十二事件。張、楊經蔣委員長之人格感召,全國輿論之壓迫,向國民政府請罪,張親自陪送蔣委員長回南京;剿匪工作至此遂告一段落。蘇俄指示共匪乘此機會向國民黨輸誠以求生存。若不是張、楊之鹵莽,共匪當時當被消滅無疑,絕不會有今日大陸淪陷之悲劇發生。
(以上第十三次訪問)
1、四次失敗之原因:和*圖*書
(5)內憂外患使得第三與第四兩次圍剿中止於功敗垂成之際。
(一)豫、鄂、皖三省邊區剿匪。豫、鄂皖三省邊區剿匪時間在江西五次圍剿之前,雙方用兵十萬以上。始時共匪徐向前之第四軍團盤踞大別山區,三省各自剿討,匪勢日漸強大,蔣委員長見省之力量難以支持,遂於武漢成立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分左中右三路進剿。蔣公自任總司令兼中路總指揮,左路總指揮為何成濬,右路總指揮為李濟琛,分別以大別山之徐向前為攻擊目標。是時除徐向前外,共匪賀龍之第二軍團以鄂南之洪湖為根據地,四出擾亂。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淞滬抗日戰事爆發,徐向前乘政府注意力轉移之際,向東流竄佔領安徽之霍邱,渡淮河欲切斷津浦路擾亂抗日之後方,經國軍堵剿後又竄回大別山。賀龍出洪湖欲切斷平漢路,進迫武漢,因國軍嚴密防範,陰謀未逞。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成立後,頒佈戰鬥序列與最高指導原則。所謂最高指導原則:「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戰略採攻勢,戰術採守勢」。軍事手段則分隔離、封鎖、包圍、殲滅四階段。
(1)桂北圍剿:自江西剿匪,國軍採用碉堡圍攻戰術,逐次縮小範圍,匪勢日蹙,不得不放棄老巢,貿然突圍流竄。二十三年秋,匪蕭克率眾二萬餘人為先驅,自贛入湘,於九月二十日自道縣、洪水關、永安關等地附近竄入廣西之灌陽、新圩、文市及全縣之石塘、興安之界首,續由資源、龍勝繞湘桂邊境之綏寧通道竄至黔東,入四川。當匪股竄經灌陽一帶洪水關等地時,遭遇全縣民團之痛擊,被殲滅一師之眾,鹵獲機槍五十餘挺,步槍千餘枝。至十月上旬,朱毛匪部之主力第三、五、九及新編第八共四個軍團約十餘萬人,由朱毛率領蜂湧入湘,打算沿蕭克之舊徑西竄。當時廣西全部兵力只有兩個軍共十五個團,即使配合各地民團也無法與共匪之勢力相比;因此在戰略指導上,決定沿恭城、灌陽、興安一線之各縣要點,佔領側面陣地與匪作戰。置重點於右翼,準備乘匪長驅入境之際,攔腰痛擊。策略既決,遂徵調桂北各縣之民團約十二個團隊,於全縣、灌陽、興安、龍勝,預料共匪必經之地,沿途擇要埋伏,並以黃鎮國之第四十三師於興安,韋雲淞之第四十五師於灌陽附近作機動使用。全縣之守備由民團之指揮官陳恩元負責。龍虎關之守備由民團之指揮官蔣如荃負責,各率民團四團防守。並請湘省派劉建緒到全縣協防,我親自坐鎮桂林指揮。十一月二十一日,部署甫定,共匪已抵境界,首先撲攻龍虎關,雙方發生激戰,終因防線過長,匪乘隙由永安關以北地區竄陷文市,直趨鹹水,經三晝夜之苦戰,適第四十四師王贊試部自江西調回,星夜馳往增援,湘軍章亮基部也抵達全縣接防www.hetubook.com.com,我方士氣頓壯。韋、王、黃三個師由防線向北出擊,同時陳恩元在全縣指揮民團南入夾擊,切匪軍首尾為數段,並包圍其一部於文市、鹹水,俘虜匪軍七千餘人,獲槍械三千餘枝。我方為紀念此一大捷,特攝有七千俘虜之影片。此外,因民眾與民團之合作,厲行空室清野政策,匪軍所經過約六十公里之正面,找不到顆粒糧食。匪軍因無法補給,陷於饑餓,計餓斃者不下萬餘人,匪朱毛見無法在廣西停留,所以急急由龍勝、三江以北地區向貴州逃竄。
2、戰術上還是不重保甲,不重民間組織,以純軍事戰對總體戰,我方之兵力雖比匪軍多一倍,但兵法云:「倍則攻之,十則圍之」。故就兵力而論攻擊則綽綽有餘,包圍則尚感不足。
左路軍何成濬由安徽之六安、霍山向西;中路軍由河南之演川、光山、固始向南;右路軍之第三縱隊由湖北之武勝關東向麻城、黃陂壓迫,第四縱隊在羅田、英山堵圍。徐向前因各部隊漸向大別山集中,自知不支,遂由廣水以南向豫、鄂、陝邊界流竄。至此,徐向前之力量雖未被全部消滅,但其老巢金家寨則為國軍所佔領。衛立煌率兵首先攻佔該地,為鼓舞士氣特易名為立煌。
2、匪的戰術是總體戰,我軍則是純軍事戰,我軍墨守成法,以舊式戰術對新式戰術,其優劣之勢不問而知。
(4)低估匪之兵力,所以有張輝瓚全師覆減之慘痛教訓;
檢討這次戰役,如劉建緒之部隊能努力合作,戰果更大。當劉部甫入全州,我們為盡地主之誼,特備酒肉款待,望其飽食之後,協助共同作戰。我們派飛機偵察劉部是否行動,駕駛員回來很怨憤地說:「他們不在剿匪,而在抗『日』。」原來劉部架著槍在睡覺,駕駛說的日不是指日本,而是指太陽。
(2)黔滇追剿:共匪竄入貴州東北後,中央重新調整剿匪部隊,以劉建緒為第一兵團轄第一路;薛岳為第二兵團轄二、三兩路,向西追剿。第二十五師、五十六師移駐甕安、黃平防匪流竄。十二月二十四日貴州全省部隊在黎平、清水河完成堵剿部署不久,被匪突破防線,向劍河、三穗等地北竄,佔領臺江、鎮遠後分兩路西竄,一由甕安,主力由息烽北竄。經國軍夾擊,才轉向滇黔邊境。中央編滇黔部隊為二路,第一路轄第五、八縱隊,以何鍵為總司令,指揮徐源泉圍剿湘西之匪軍;第二路轄第一、四縱隊,以龍雲為總司令,薛岳為前敵總指揮,在滇黔邊境堵剿。朱毛在滇黔境內經國軍之堵剿、圍剿後,補給困難,實力大減,五月三日北渡金沙江至四川,與徐向前在川康邊境之毛兒蓋相會合,後經國軍在定縣截擊,大部潰散,北竄陝西延安,與徐海東、劉志丹土匪相勾結,朱毛竄至延安時,約僅剩餘二千五百多人。賀龍、蕭克本想沿金沙江向北打通國和圖書際路線,經國軍截擊,敗而退與朱毛共流竄延安。此次長途追剿,共匪損失人數約二十餘萬。國軍所以不能將之完全殲滅之原因,主要是部隊素質不一,未能同心勸力;以致形成追擊遲緩,堵擊不力的結果。譬如,匪竄至貴州時,國軍不僅堵不住,反而被匪打敗;龍雲部隊若戳力剿匪,匪根本不能波過金沙江。
第四次圍剿:二十一年十一月,國軍在何將軍指揮下發動第四次圍剿。毛澤東仍然主張就地反圍剿;周恩來主張乘國軍集中未定時,先各個擊破,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第三國際裁決,採取周之主張。何總司令分剿匪軍為左中右三路,主力在中路。第一、二、三縱隊向宜黃、臨川以南之金墟、滸灣集中,第十六師為預備隊,由峽江、吉水向樂安、宜黃集中。十一月中旬匪一部進攻陽豐,主力攻金墟、滸灣,擾亂我軍集中地,延誤我軍集中時間。此時,日本入侵我長城,中央調兵北上,第四次圍剿軍事又告停頓。
(五)剿匪之教訓與經驗。共匪是我們的敵人,要認識他才能戰勝他。兵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知己而知彼一勝一敗;不知己而不知彼,每戰必敗。」為了提供後世史家之研究,我特敘述自己之認識於下:
賀龍以洪陽為根據地,經常京擾漢水兩岸應城、天門、潛江、沔陽等地。左路各縱隊得江防艦隊咸陽號、得勝號之協同在新堤、監利等處巡防,賀龍因在漢水兩岸節節失敗,損失重多,率殘部二千餘人北竄欲與徐向前配合,終被國軍圍剿而毀其計劃,乃不得已竄至鶴峯,徐向前則竄至川北。這次圍剿之最大戰果,便是傾覆徐、賀二匪之老巢。此外,用兵之經驗也提供以後江西五次圍剿莫大之參考。
3、前四次圍剿之失敗,從其中獲得不少教訓與經驗。
第二次圍剿:民國二十年一月,匪將得自國軍之槍械,擴張軍力為十一個軍約五六萬人,在江西廣昌、石城、瑞金、閩西、贛粵邊境擾亂。中央遂決定有第二次之圍剿,以軍政部長何應欽將軍指揮剿匪之軍事,代行剿匪總司令職。兵力計有第五、六、十九、二十六四軍,共十一師,匪見何將軍負責剿匪,兵力又比以前增加,遂有的主張(如彭德懷)放棄江西,退入川黔保存實力;有的主張化整為零,最後毛澤東決定反圍剿在現地抵抗。匪之主力集中於黃陂、龍岡,欲引誘國軍深入以便各個擊破。國軍得空軍第一、三、五隊之協助,向永豐、宜黃、南豐、吉安、興國、泰和等地集中,向黃陂、龍岡分進合擊,準備圍匪於贛南。這次軍事之部署與主將人選都比第一次理想,結果還是失敗,考其原因:
國軍自十六年迄三十六年,於二十一年之剿匪歷史中,以江西五次圍剿之規模最大。五次中四次失敗,最後一次成功,推究其成敗原因於下:
二十三年二月,東、北兩路軍以分進合擊之姿態向匪和*圖*書軍進攻,築碉堡、修道路逐漸完成匪區之封鎖線。過去,人民在匪之強力壓迫下,不得不替匪工作;於今見國軍得勝,紛紛擺脫共匪殘酷桎梏,組織剷共義勇隊,人心歸向,士氣高昂,我方之軍事著著得勝。匪欲挽回頹勢,經蘇聯之指示以碉堡對碉堡,在驛前、寧都、古龍岡、興國、長汀一線,建築要塞,以圖藉此作頑強之抵抗。國軍見匪改變戰術,乃調整軍隊,以第十縱隊歸北路指揮,繼續向南圍剿。十月,北路軍分三路破匪要塞地帶,佔領石龍、古龍岡、興國,東路佔領寧化與南路相連接,縮小包圍圈。匪知大勢已去,而士兵、人民因國軍包圍缺乏食糧、彈藥。尤以食鹽最為缺乏,據說人體長期缺乏食鹽體力將大為減弱,匪乃不得不設援突圍。南路軍因未遵照中央築要塞之指示,匪故能從贛州、信豐間突破南路軍之防線,向湖南、桂北、黔西、川西等邊境流竄以達陝西之延安。匪突圍時尚有十萬餘人,匪之高級將領多隨匪部流竄。檢討第五次圍剿所以能成功:
(三)長途追剿。朱毛率領一、三、五、八、九,五個軍團約十萬人取道贛江信豐間竄出江西,中央命令何鍵之西路軍,薛岳之第六路軍,周渾元之第八縱隊,以及二十三、五十三兩師均編為追剿軍,由何鍵任總司令指揮追擊。中央分電黔、桂兩省於邊境協助堵剿。
(2)不注重組織;
第五次圍剿:國軍經第一次至第四次圍剿之失敗,損兵折將,尤以武器彈藥損失為多,匪勢因而擴張為三十八個師,八個獨立團,五個獨立營,號稱十五萬人,蔓延至四十餘縣,掠奪民糧民槍勢力愈益雄厚。蔣總司令於二十三年五月,親至南昌行營開會檢討,策定第五次圍剿之計劃。最高指導原則仍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戰略取攻勢,戰術取守勢」,並且第一次運用黨政軍聯合總體戰。軍隊部署分北、西、南、東四路。北路由顧祝同將軍指揮,西路由何鍵指揮,南路由陳濟棠指揮,東路由福建之十九路軍負責,後因閩變改由蔣鼎文負責。此次共調動六十五個師,二個旅,六個團,另有空軍一部,總計兵力約六十二萬。
2、兵力增多,符合「十則圍之」之兵法原則。
第三次圍剿:民國二十年五月贛南第二次圍剿失敗後,匪將鹵獲之武器擴編為七軍一師約五萬三千人,佔領廣昌、臨川等地,主力集中於康都、新豐等地,並與贛北、贛西北、贛東北之匪軍相呼應。蔣總司令於六月二十一日親赴南昌策劃第三次圍剿,何部長為前敵剿匪總司令統一指揮,改編各路軍為軍團,分左右兩集團軍進剿,兵力共十一個師一個旅,以及新編之第十三、二十八、七十七、十二等師與第四十三旅。贛州、吉安等地還有守備軍以防止匪軍後竄。各軍以寧都為目標,左右兩集團軍分六路進攻,戰略是將匪軍包圍然後擊破。七月一日開始行動,九和*圖*書月一日至三日國軍先後至黃陂、南康附近,當包圍幾近完成時,廣東因反對南京宣布約法,發生所謂之廣東事件,而日軍又佔領瀋陽,侵略吉林、黑龍江。中央政府於內憂外患交迫之下,不能專心剿匪,第三次剿匪因而停止。
2、共匪佔領區之組織是結合黨政軍民一體,也是總體之組織,面之組織,全民之組織。匪區之人民無論老、弱、婦、孺、殘廢都要接受政治與軍事之訓練,按其體能分配工作。
(二)江西圍剿。江西五次圍剿,我因為本身未有參加,只能談其概要。古云:「前車之鑑」,我所以要談這一段,乃希望從經驗中取得教訓。
(1)不瞭解共匪之本質;
1、改變純軍事戰為總體戰:築堡、修路、組織民眾,成立剷共隊爭取面之作戰。
1、輕敵。當時匪軍之兵力有第一、二、三、四,四個軍團,在民間又有嚴密之組織,我方三路軍都未到達,便下達攻擊令,所以造成十八師全師覆減之慘局。
第一次圍剿:共匪於十九年乘隴海路戰事,所有國軍北調參加討逆,中央之注意力轉移之際,在江西叛亂。前此,共黨實行「立三路線」——城市領導農村——曾經佔領江西之湖口、吉安,湖南之長沙、岳州等地,目的希望煽動農村之暴動,後因匪軍未經訓練,缺少彈藥而失敗。匪黨退回江西老巢後,毛澤東改變戰略以農村包圍城市,組織民眾,提倡黨政軍一元化,化整體為有機體。凡在匪佔領區以內無論老弱婦孺都要接受政治、軍事之訓練,甚至殘廢者也要接受諜報之訓練。因為有此種頑強嚴密之組織,故能實行總體戰,造成廣大的作戰面,國軍凡入其地區,缺乏基層組織,物質之供應,消息之傳遞,完全陷入絕境。匪黨之組織原甚嚴密,用此方法所造成之軍政一體,自然更是堅固無比,故毛澤東能在寧都、東固等地區建立根據地。中央見其勢力日大,遂在南昌成立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由第二軍團總司令魯滌平兼任行營主任,調六、九、十九三路軍入江西分進合擊,空軍也協助作戰。當第十九路軍於福建未能如期開赴集中地,而第六、九二路軍又未到齊時,魯指揮直屬部隊第十八師張輝瓚開始進攻。張因軍事戰不敵匪之總體戰,全師覆減,其本人被匪俘虜,被匪梟首釘在木板上由贛江順流而下,影響士氣匪小,檢討此次戰役失敗之原因有:
第一次圍剿失敗,影響以後之軍事很大,因為以後之將士聽聞張輝瓚全師覆減,心理上對匪產生莫名之畏懼,無形中增加匪之聲勢。
(3)以純軍事戰對總體戰,不能超越舊時戰爭之原則,不能活用新式戰爭之原則;
剿匪時期自民國十六年止於三十六年,其間二十一年,大小戰役無數,我雖未直接參與其事,但每一戰役都是我將士用血肉所塗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擇其重要者加以說明,以便後人了解其間勝敗之原因: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