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途島奇蹟

作者:戈登.W.普蘭奇 唐納德.M.戈爾茨坦 凱瑟琳.V.狄龍
中途島奇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十章 對日方的分析:「一團糟」

第四十章 對日方的分析:「一團糟」

一個看來是大好的時機突然之間出乎意料地變成了一場大災難。為什麼?是艦隊的問題還是日本海軍領導的問題?在中途島戰役開始前,日本帝國的海軍一直像一群在海洋中游弋的逆戟鯨,所到之處,捷報頻傳,留下的則是死亡和毀滅。在日益擴大的日本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都在歡呼,稱頌山本是卓越的海軍天才。
這四艘航空母艦上的艦員們——個個情緒高昂,還沒有同敵人較量,就覺得自己是勝利者了。這種情況確實令人鼓舞。但是這樣一種態度和精神狀態在現代戰爭中是有致命危險的。在現代戰爭中,態度再謹慎,計劃再周密、精確,都不會過分。信心十足、情緒高昂的人往往容易輕舉妄動。命運就是如此。最終的厄運已有預兆,只是沒有人能看到這些預兆。「一切可能做的都做到了」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不合適。
四、突然性——這是日本人所有作戰計劃的基石。山本把很大希望寄託在潛入中途島海域,而且在對該環礁發起攻擊前都不為敵所發覺,就像當年南雲偷襲珍珠港時那樣。他忘記了所有的人——尤其是他自己——應該記住的一點:他現在面對的是一個處在戰爭狀態中的美國,珍珠港事件已把它從和平時期的昏睡中震醒,他的對手美國太平洋艦隊曾經上過一次當,吃過一次虧,這時正百倍地提高警惕。
而且,他們把消滅美太平祥艦隊這個目標同攻擊中途島攪在一起,就喪失了對取得海戰勝利至關重要的運動性和靈活性。人們在他們的作戰計劃和作戰準備中看不出有什麼規定來保證在敵頑強抵抗時保持戰術攻勢。相反,人們卻發現,在演習時他們故意把敵人安排得很無能。這次,他們驕傲自大到了極點,甚至連最基本的防範措施——堅持要求航空母艦上的水兵穿著規定的服裝——都沒有採取。戰爭經驗表明,任何覆蓋物,甚至長袖襯衫和長褲也有助於防火。但是日本人安然自得,深信敵人不可能會來碰他們。航空母艦上的水兵們都穿著熱帶的短褲和短袖襯衫作業。結果,許多人遭到了可怕的、不必要的傷亡。
今天南雲受到指責、他自己也曾自責的一個原因是他為保證航向而作重大變更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一些年輕的飛行員在中途島戰役後回到日本,在「霧島號」上進行戰後總結分析時,聲稱「這一舉動等於把我們的位置暴露給了敵人」。宇垣在日記裡寫道,「在距敵人艦隊很近的地方進行無線電通訊是非常冒險的事情。」這個原則是正確的。但是就我們目前所知,美國人並沒有收聽到這則無線電通訊。而且宇垣有意不提在進行第二次圖上演習時他自己曾強調過保持聯繫的必要性。當時他說過,「必要時必須毫不猶豫地發出電報——」
重視空戰的一方態度幾乎同樣僵硬。在他們看來,航空母艦是新的海上實力的心臟,戰艦即便是有點用處,那也是微乎其微的,它是從真正的打擊力量身上吸走人力,物力的寄生蟲,山本竭力在總體上調和這兩種根本對立的意見,而不是取兩家之長,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當美國人越來越逼近日本時,尼米茲準確地顯示了如何做到這一點。他使用戰艦對太平洋諸島實施火力準備,並讓它為航空母艦擔任警戒。
無怪乎千早感到,「這次進攻中途島的計劃中某些環節根本沒有對準焦點」。例如,為什麼要去攻佔阿留申群島?「是為了防止這些島嶼被用作進攻日本的航空兵基地嗎?這種猜測只能說明他們對阿留申群島的地形一無所知。因為這些島嶼的地貌表明它們根本就不適合用作遠程轟炸機的基地——」是要把中途島戰役作為進攻夏威夷群島的準備嗎?「但是想當初,形勢對我們有利得多,我們尚且不能一舉攻佔夏威夷,我們又怎能在這個階段佔領它呢?」這次戰役是為「全面大決戰」作準備嗎?「但是這種解釋也不能令人信服——如果把它作為醞釀已久的『艦隊大戰』,為什麼他們不再等兩個月待另外二艘航空母艦修好後,六艘航空母艦一起出動呢?」而且,「為什麼又要加上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這些累贅呢?」但是,儘管矛盾百出,「這個計劃還是被強制實施了。結果落了個應得的下場。」他懷著明顯的厭惡之情補充說,「在這樣一團糟的情況下,要想理出一個統一的、兵力集中的行動方案,得有超人的本領。」
而且,南雲不得不在一個注定要失敗的戰略框框內行動。十分值得稱讚的是,聯合艦隊的參謀們從不推卸自己的責任。事實上,也確實有一些人幾乎是病態地熱衷於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拉。黑島和渡邊總是深感內疚,後悔沒有堅持把南雲的指示——任何時候都要有半數的轟炸機裝好魚雷——寫進他的命令。然而,正如源田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所明智地指出的那樣,規定如此死板,任何現場指揮官也無法進行指揮。和_圖_書
最糟糕的是,山本不是調集他所有的艦隻對準首要目標。相反,他分散了兵力,派出強大的艦隊去進攻與此次戰役的戰場相距很遠的阿留申群島。該群島一帶根本沒有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海戰可打,但恰恰就在這裡,日本人在數量上佔有優勢。浪費在這裡的兵力本來可以改變中途島方向上的兵力對比。而且阿留申群島是不會跑的,不像美國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尼米茲、斯普魯恩斯以及日本的專家們都認為,未能集中兵力是山本最嚴重的錯誤。
甚至連那些不相信上天直接干預了戰事發展的人也認為,對過去的戰績沾沽自喜是產生所有錯誤的根本原因。美國海軍學院也認為,「南雲海軍中將的這些錯誤是由於過分自信和分析不當所造成的判斷上的錯誤。」不僅僅是南雲,犯了錯誤!我們將會看到,日本各級計劃和各種事件的每一方面都受到了「勝利病」的感染。當山本在其所剩無幾的年月裡讀到《聖經》的《箴言》(山本是經常閱讀和研究《聖經》的)第十六章第十八節中的「驕傲先於毀滅,傲慢先於死亡」這一段話時,如果他不倒吸一口涼氣,人們倒要感到奇怪了。
一、目的性——在所有作戰原則中,這是首要的、最基本的一條。計劃制訂者必須考慮:「這次戰役的意義是什麼?我希望達到什麼目的?該戰役對本國有什麼好處?從估計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考慮,這次戰役是否值得進行?」
要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計劃制訂者僅僅把自己放在敵人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設想對方在想些什麼及可能會幹些什麼,這是不夠的——雖然如果他猜得正確,會有所幫助。計劃制訂者所需要的是要實事求是地瞭解敵人能夠做些什麼,即敵人的作戰能力。這是情報工作的基本要點,埃蒙斯由於再三強調這個問題而惹惱了萊頓。而這正是山本所沒有做到的。他的計劃的實質是設想尼米茲及其艦隊會完全按照日本人計劃的那樣行動。由於沒有對敵方的作戰能力進行估計這一根本原因,原定的設置潛艇警戒線的任務未按時完成,用大型水上飛機對歐胡島實施偵察的「K號作戰」也遭到了失敗。如果不是那麼自滿,而是進行迅速而有效的偵察,那麼,幾乎可以肯定,日本人是能夠發現美國人已經出動,並搞清其實力、航向和目的地,從而作好進攻的準備的。
六、簡略性——這一原則同「目的性」原則緊密相連。說到底,「簡略性」原則的意思是,對於任何一部機器來說,轉動的部件越少,它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但是「中途島作戰」卻是個小題大做的怪事情。三和六月中旬情緒恢復後在日記中寫道:「事實上,我們的作戰計劃中有許多地方應當受到責備,這些事情在此次作戰中並非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就這一研究課題被直接和間接地徵求過意見的日本人都指出:淵田和奧宮所說的「勝利病」是這一慘敗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於日本人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每一個作戰人員為有效戰鬥所必須具備的那種健康而正常的自信心理蛻變成了過分的自負和對敵人的輕視。
儘管如此,要是尼米茲自己,和-圖-書他的各套參謀班子以及海上的指揮官們不採取積極的、明智的、創造性的行動,日本人也許能像往常一樣,贏得這次中途島戰役的勝利。
宇垣批評了那種把航空母艦「集中在一個編隊裡」的做法,認為這「等於是把許多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種編隊方法自戰爭爆發直到這次戰役之前,一直是成功的。山口海軍少將一直反對分散兵力。這一點通常足以使宇垣默不作聲。但是中途島戰役暴露了這種編隊的缺點。的確,當時日本人的航空母艦太密集了。一艘被發現就等於所有四艘都被發現了。
美海軍軍官們在海軍學院所學的O2S4MEC原則為分析研究任何陸戰或海戰提供了方便之路。讓我們對照這些原則,看一看中途島戰役中日本人打得怎樣吧。
山本當時已不再能借助以日本駐檀香山領事館為活動基地的間諜網,無法得到美艦出入珍珠港的情報。當然,這不是山本的過錯。自羅奇福特和他的海軍戰鬥情報局的同事們,破譯了JN25海軍密碼的那一天起,日本海軍就失去了行動的突然性。這也不能責怪山本。從那時起尼米茲就獲得了有關日本海軍的極為精確的情報。
宇垣卻與眾不同。他在六月十四日的日記中(也許當時就考慮到將來他的日記要出版)寫道:「回想起來,我認為我已經受盡了艱難困苦,我已經做了我該做的工作。這些想法給了我一種慰藉。」但是當時他並不像這則日記中所說的那麼心安理得。中途島戰役前的日子裡,他留著長髮,戰役之後,他把頭髮剪短了以表示謙卑。他也許真的是那樣想的。因為他不僅是贊成「戰艦萬能」的那一群人的頭,而且他在指揮圖上演習時的專橫行為使別人無法實事求是地評價中途島作戰計劃。
事實上,戰役剛剛結束時,無論哪一方都沒有掌握必不可少的事實,因而,對這次戰役的計劃作出評價的努力注定要失敗。直到美國獲勝、日本戰敗的種種材料均為雙方掌握後,中途島戰役的全貌才一清二楚。日本人的真正的盲點是山本。他功勳卓著,光芒四射,使人眼花繚亂。那些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對他個人的感情太深,不可能客觀地看問題。山本對他的幕僚說,「這是我的過錯。」他說這話,不僅僅是在承擔指揮上的責任——這種觀念對日本陸、海軍的傳統來說多少是陌生的——而且是在說大實話。如果需要有一個日本人對在中途島的慘敗負責的話,這個人就是山本五十六。正如他在制訂襲擊珍珠港的計劃時所做的那樣,他想好了一個計劃,然後迫使海軍軍令部接受。但是當時的實際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像襲擊珍珠港時那樣了。而且山本似乎已經變得閉目塞聽了。要是他誠心想證明一個海軍大將在一次戰役中可以違反多少條作戰原則,中途島作戰倒是一個。
二、進攻性——乍看起來,組成巨大的艦隊,浩浩蕩蕩東進數千海里,在美海軍的鼻子底下,奪取美在中太平洋的前哨基地,從而誘出美太平洋艦隊與之決戰,這一主意似乎夠積極而大膽了。確實,人們不能責備山本沒有魄力。然而,大膽不應同進攻精神相混淆。這一計劃的主導思想實質上是防禦性的——在外圈奪取一連串基地,以達到拒敵於日本本土及領海之外的目的。
九、協同動作(統一指揮)——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山本自己乘旗艦跟在整個艦隊的後面,這樣就違反了協同動作這條重要的原則。由於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結果,他有嘴不能說話,無法實施全面指揮。而如果他在瀨戶內海或在東京的通訊中心,他就完全可以方便有效地進行指揮。但是,他卻把大本營設在海上。這樣,從事件發生到「大和號」收到消息需要時間,山本就不能及時得到情報,也不能及時下達命令。因而,各艦隊只能是各自為戰。相比之下,尼米茲的作法就很好。他坐鎮珍珠港,這樣就能夠通曉全局,運籌帷幄。
也許因為聯合艦隊是以戰艦為中心的,因此沒有一艘航空母艦裝備雷達。機動部隊在出發前兩天才得到兩套試驗性的雷達。然而這兩套分別裝在戰艦「伊勢號」和「日向號」上,這兩艘戰艦又都編在高須的阿留申警戒部隊裡。要是南雲在他的兩艘航空母艦旗艦上裝有這種至關重要的裝備,至少他可以早一點得到美國飛機來攻的警報,其結果如何將是難以預料的。奧宮就認為,結局也許會與實際情況完全相反。
「難道在敵人進攻之前,第二攻擊波飛機就不能起飛嗎?」宇垣在日記中問道。的確,人們奇怪,為什麼不沿用襲擊珍珠港時採用過的方法。那時,第二攻擊波飛機是到時間就起飛,根本沒有等待第一攻擊波飛機領隊的呼喚。這可能是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作戰時取得的經驗——當時淵田率領的空中打擊力量對完成任務綽綽有餘——影響了在中途島的作戰方式。毫無疑問,戴維遜將軍對珍珠港的教訓仍然記憶猶新,他說,「由於各種設施均遭到破壞,我們對飛機的維修和加油的速度很慢,因此敵人本應發動第二次攻擊來摧毀我們停在地面上的飛機。」m•hetubook.com•com
但是,中途島並不是坎尼,山本也不是漢尼拔。向中途島集中的每一支艦隊都有自己專門的任務,而且均不能真正做到戰鬥自給。很明顯,山本認為必要時這些部隊能夠合兵作戰,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多路部隊一齊接近,很容易被美方發現。
這次失敗等於是我們自己計劃的。我們即使在中途島躲過了這場可怕的災難,也會在太平洋戰爭的其它戰區(或許就在一九四二年當中)遭到同樣的命運。那次失敗——是預先注定了的。為什麼?因為這是上天對日本海軍狂妄自大的懲罰。
南雲作為現場的艦隊指揮官,不可避免地成了批評的主要對象。然而他並沒有像金梅爾海軍上將在珍珠港事件之後那樣被解職。他仍然保持了他的司令長官職務。海軍給了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也許山本對南雲和草鹿所表現出來的令人心悅誠服的、真心實意的寬宏大量,正中海軍軍令部的下懷。海軍正在對中途島戰役大肆宣揚,把它說成是一次重大勝利。在這種時候如果撤換掉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這樣的公眾心目中的英雄,就有可能造成一個公共關係問題。不管怎樣,日本海軍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它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當時的政府是一個軍事獨裁的集體。儘管選民們暴跳如雷,持獨立見解的報界叫著要以血還血,成群的國會議員如瘋似狂,但是海軍並未受到任何壓力。
某些信神拜佛的人,如草鹿和三和,認為,在中途島的災難性失敗是上天對這種狂妄自大的懲罰。責備日本人最嚴厲的要數千早正隆海軍中佐了。千早在後來評論整個太平洋戰爭時,認為日本人在中途島遭到決定性的失敗是「毫不奇怪的」。
南雲進攻中途島時對飛機的使用是值得商榷的。他同時使用了四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這樣做,飛機起飛是快了些,但卻同時使四艘航空母艦全都處於易受攻擊的狀態。他僥倖地未遭攻擊,但淵田和奧宮認為,要是南雲只用二艘航空母艦攻擊中途島,他就有另外二艘應付臨時出現的緊急情況,而不用同時在四艘航空母艦上都降落飛機。
黑島認為南雲錯在對戰鬥機的使用上。他認為,在這場戰鬥中,給航空母艦提供盡可能強大的空中保護傘比為攻擊中途島的轟炸機護航更重要。戰鬥機必須保護轟炸機,這是源田的信條。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句話是十分正確的。但是黑島認為在中途島戰役中,南雲和源田在具體運用這條原則時不夠靈活,沒有隨機應變。他說,「這種對戰鬥機重要性的過高估計首先來自襲擊珍珠港的成功,來自日本的攻擊部隊在威克島戰鬥初期遇到的困難,也來自對達爾文港的襲擊和對錫蘭的攻擊的戰績。戰鬥機在這些戰鬥中的成就導致日本人在中途島戰役中,把它們的能力估計過高。」
然而,在指出了南雲的錯誤之後;也必須指出,南雲和他的航空母艦艦長們是按照海軍最好的傳統戰法指揮作戰的。由於這些戰術的運用,由於他的勇敢的零式機飛行員(雖然人數太少)的出色表現,又由於美國人糟糕的命中率,南雲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進攻。出現最後那種敗局的原因是美國人運氣好——當魚雷機仍在攻擊時,俯衝轟炸機不期而至,不謀而合,協同作戰,同時擊中了三艘日本航空母艦。要是沒有這短短的六分鐘,南雲滿可以成為勝利者,他的所有決策會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正確的。膽怯會被說成是謹慎,猶豫不決會被說成是深思熟慮,僵硬刻板會被說成是經驗之談。
對南雲的更嚴厲的指責是說他沒有搞好空中偵察。源田認為,「空中搜索計劃不周密應該說是中途島之戰失敗的最初原因。」如果這一天上午早些派出飛機進行更仔細的搜索,或許會發現美國人的特混艦隊,從而能使第一航空艦隊實施首次的、也許是決定性的打擊。的確,當南雲一知道有兩架偵察機的起飛受到耽誤,就該立即命令派其它的飛機替代,而不應該坐視掉隊者遲遲不起飛。然而必須指出,即使南雲的偵察機搜索了整個天空,也沒有哪一架比「筑摩號」上的五號機有更好的機會。很顯然,這架偵察機正好從美艦隊的正上方飛過,但卻沒有發現它們。www.hetubook.com.com
評論者們的觀點出奇地一致,都認為,南雲一知道美特混艦隊裡有一艘航空母艦,就該立即派飛機攻擊美艦隊,而無須考慮飛機上掛的是魚雷還是炸彈,也無須考慮有沒有戰鬥機掩護。這種做法也許風險很大,但是事實證明,南雲這樣謹慎風險更大。淵田和奧宮確信,當時山口催促立即發動進攻是正確的。在「霧島號」上開會的持批評態度的飛行員也這樣認為。他們說,倘使當時立即發動進攻,「即使我們的航空母艦受俯衝轟炸機的攻擊,我們的損失也會比實際遭受的要輕得多」。換句話說,即使美國人擊中了航空母艦,日本人的飛機也已經升空,而不會在甲板上遭受襲擊。
三、在接觸點上集中優勢兵力——山本在理論上熟諳並精通集中兵力這個原則,但在這次戰役中他在這個問題上所犯的錯誤比在其它任何方面都嚴重。此次戰役,日本人在數量上佔了優勢,而且,如果不那樣部署兵力,他們本來是能夠取得真正的優勢的。山本集結了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但由於沒有集中使用它,結果它的力量大大受到削弱。從地圖上看,一系列整齊勻稱的箭頭,各自所指的方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途島戰役的戰略看起來很妙——典型的兩翼鉗形攻勢。
一份成功的進攻計劃必須妥善考慮以下幾個傷腦筋的「如果——怎麼辦」:如果美國人設法預先知道日本人要逼近,該怎麼辦?如果敵人提前發現了田中的艦隊,又怎麼辦?如果尼米茲已經發現在中途島的日本方向上有一支機動部隊,該怎麼辦?如果第二航空艦隊受到重創,又怎麼辦?,這些情況都是可能發生的。因此,應該制訂幾套備用的進攻方案並逐一進行演練。但是,日本人並沒有這些準備。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的進攻精神在遇到不測情況時分崩離析的一個原因。
「他們在同一時間裡到處游弋,他們的胃口太大了。在珍珠港和爪哇海馬來亞附近的海面上取得最初的勝利之後,他們擴大戰場,轟炸了達爾文港,並在印度洋上展開大規模行動。對山本的聯合艦隊來說,它的主要敵人始終是駐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但是,日本人在對珍珠港實施快速的打了就跑的襲擊之後,再沒有去碰這支海軍。日本人沒有返回珍珠港徹底解決那裡的美國海軍,這可幫了我們的大忙。他們讓主要的敵人有了喘息換氣、恢復士氣和重整旗鼓的時間。」
南雲的第二個錯誤很可能在從瀨戶內海出發之前就犯下了。偷襲珍珠港前,司令長官南雲疑慮重重,不斷敦促像源田這樣一些參謀、像淵田這樣一些飛行隊長去千方百計地驗證每一個想法,檢驗每一種戰術,訓練每一個人員使其技術達到近乎完美的程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於他們認為自己將與強敵較量。而在出海攻擊中途島之前,人們在南雲身上找不到那種踏實穩重、講究實際的作風,更不用說找到消極悲觀的情緒了。這時,南雲和他的下屬與他們的飛行員和航空母艦上的水兵一樣趾高氣揚,似乎有些放任自流。千早總結說:
許多參加過中途島戰役的日本人不久就把這次慘敗看作是一場惡夢:炸彈在猛烈爆炸,烈火在熊熊燃燒,戰艦在逐漸沉沒,人們在打旋的海水中掙扎。為帝國海軍增添榮耀的希望已無可挽回地消失在太平洋的夜色之中。他們在苦苦思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日本海軍五月底採取防範措施,換掉了他們的JN25密碼系統,但是又「太遲了」。「海波」早已從中獲取了足夠的情報,從而保證了尼米茲及其艦隊作好準備,嚴陣以待。
山本不僅錯在同時在兩處打大仗,而且在主要方向上也沒有正確使用艦隻。那些登上「霧島號」的中途島戰役的倖存者私下裡看法一致,都真心實意地認為把戰艦部署在機動部隊後面是不妥當的。「如果把戰艦部署在前面,敵人的攻擊就會對著它們。這樣,作為海戰中最重要因素的我們的航空母艦就能保住。即使美國人擊沉兩艘或三艘戰艦,日本海軍的損失也要比失去同樣數目的航空母艦的損失小得多。」但是,山本卻在機動部隊後面三百海里處磨磨蹭蹭。從當時所m.hetubook.com.com起的作用看,山本和他的戰艦滿可以留在瀨戶內海。
七、運動─機動性——海軍學院的教材說,在戰鬥中,進攻的一方須堅持向目標前進。他必須奮力與敵人搏鬥。尼米茲說,「就中途島海戰而論,在日航空母艦受到沉重打擊後日本人就掉頭往西跑,這就至少是部分地違反了這一原則。」尼米茲指出,日本人完全是按照他們在戰爭一開始就確立了的模式打的。他說:
更為糟糕的是,在這兩個目標中,日本人還搞錯了重點。在聯合艦隊看來,攻佔中途島是首要任務。他們本應集中兵力消滅尼米茲在中太平洋的殘存的主力艦隻。然後,在有些空閒餘暇時,日本人就可以拿下中途島,至少暫時可以這樣。
讀者已經看到第一航空艦隊的零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們是怎樣飛到精疲力竭的。要是在航空母艦上載有更多的戰鬥機,他們就有可能定期地進行短暫的休息。誰知道呢?也許這樣就會有足夠的戰鬥機來對付美國的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了。
源田說得更進一步,根據他事後的看法,一接到「利根號」上的偵察機發現美國艦隊的第一次報告,轟炸機的重新裝彈作業就應該立即停下來。當時他曾批准等待回收友永帶隊的攻擊中途島後返回的飛機,而不是冒險命令他們在水上迫降。「對我說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他反省說,「中途島海戰結束以來,我一直避免由於過分重視飛行員的生命而遲滯了作戰。」這裡,源田記住了認真負責的軍官很難學到的這個教訓:戰局的發展也許會要求犧牲少數來保全多數。在這種時候,對少數人的仁愛之情可能最終反倒成了對大多數人的殘酷無情。
這項原則是如此基本,以致是否需要提請明智的讀者注意它我們都有點猶豫。然而,整個聯合艦隊卻正是在這條原則上跟頭摔得最重。從一開始,「中途島作戰」就是一個雙頭怪物,相互爭論不休。山本一方面計劃攻取中途島環礁,另一方面又打算誘殲美太平洋艦隊殘部。就連剛剛培養出來的海軍少尉也能看出這兩個目標猶如水火,不能相容。強攻並佔領一個島需要有一個與自然界諸種不變因素緊密相連的固定不變的時刻表,而與一支善於機動的敵艦隊作戰則需要極大的靈活性。
因此,當作了充分準備的美國人出其不意地徹底打亂了日本人的作戰時間表時,進攻者們變得心慌意亂,不知所措。其實,就水面部隊而言,山本的兵力和火力仍然大大超過弗萊契。即便就航空母艦來說,他自己的,近籐的,再加上阿留申部隊的,山本完全可以集中起一艘航空母艦和三艘小型航空母艦。其空中力量還有五十架零式戰鬥機和六十架轟炸機。這支空中力量仍很強大,特別是當時日本人認為美軍三艘航空母艦中的二艘已被他們擊沉,這支空中力量就更加不能等閒視之。然而,山本在失去了南雲的航空母艦之後只搞了幾次試探性的作戰行動,然後。就帶著他那龐大的艦隊掉頭往回跑,就像一條被氣盛好鬥的獵狗追趕的粗笨的聖伯納救護犬。
真正使事情複雜化的因素是,儘管日本的陸基和艦基海軍航空兵戰功卓著,山本還是無法調和戰艦派和航空母艦派之間的激烈爭論。結果,山本患了教條主義的精神分裂症。兩派堅不相讓,都走了極端。以宇垣為首的戰艦派認為,戰艦是水面廝殺的核心武器。他們不能想像把「皇后」當作侍女使用。
八、節省兵力——與在接觸點上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密切相關的是「節省兵力」原則——要有足夠的兵力去作戰,但又不要過多。山本為自己確定了兩項任務之後,幾乎從瀨戶內海帶上了除捕魚舟以外的所有力量。這樣做,不但浪費了帝國的血液——珍貴的燃料,而且牽制了本來可以更好地用於為預定的下一個戰役作準備的人員和艦隻。就其作戰意圖來說,對中途島的空襲規模也嫌太大。像角田在荷蘭港使用的那樣一支經過精選的小型部隊就足以完成這項任務。其它空中力量完全可以留在艦上或部署在航空母艦周圍,以準備對付美國人的反擊。尼米茲決定不派遣戰艦參加中途島戰役,就體現了「節省兵力」的原則。
五、保密性——這一原則總是同「突然性」原則相輔相成。對美國人的智慧和戰鬥意志的極端低估導致了日本人的麻痺大意。知道該計劃的無關人員太多,準備工作沒有加以偽裝,當年襲擊珍珠港時那麼小心謹慎,一絲不苟,從而保證了突襲成功,如今這種精神已經無影無蹤。像五月二十四日的那類電報(該電報使尼米茲非常精確地估計出敵人的兵力)本應用海軍將領使用的最高級密碼(在華盛頓,薩福德的第一流的破譯小組仍未能被譯出這種密碼),或應裝入信使的上了鎖的公文包裡。
日本人在中途島問題上一直比美國人更加內省,這是自然的,因為他們打了敗仗。確實,在日本,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對這次戰役進行檢討。這與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該事件進行分析的情況幾乎一樣。然而日本的研究人員把主要興趣放在吸取教訓而不是追究責任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