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非常法史:歷史上的法律趣事

作者:劉典
非常法史:歷史上的法律趣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部分 法海溯源踏浪行 古代超越法律的免死金牌

第四部分 法海溯源踏浪行

古代超越法律的免死金牌

鐵券具有盟誓信諾性質,因而,鐵券的出現與古代的盟誓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古人曾經倡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念,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個個丹書鐵券暴露出了現實生活的赤|裸裸的不平等,帝王們紛紛將「丹書鐵券」賜予功臣,搞「法外施恩」,「鐵」了心地偏袒愛護手下功臣,無他,只是權衡政治利益之後的緩兵之計罷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一旦坐穩江山,牢控權力,「丹書鐵券」又能奈何?承諾是手段,爭取對方信任和賣命維護自己的統治是目的。

小旋風的「看門」法寶

自鐵券制從漢初肇始後,歷代帝王總是把它作為「固皇權」的工具而加以利用。因為帝王們的賢愚不同,喜惡差異大,所以由鐵券也引發了幾齣悲喜劇。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皇室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予「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時期,「鐵券」頒賜逐漸趨於完備。
古代是一個人治的社會,皇帝為了拉攏臣子,保證臣下的人對自己的忠心,鞏固自己的統治,將一些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發給自己的功臣和忠臣,以示寵幸,這些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或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其中有一部https://www.hetubook.com.com分憑證尤為特殊,皇帝為了表彰一些功臣的傑出貢獻,它上面的文字主要著錄受賜者的顯赫功勳,頌其美德,是鐫刻在鐵製的器物之上,賦予了功臣所在家族以後犯下殺身之罪時,可免去刑責,這種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通過授予一定的憑證來體現,起到向全社會的公示作用,這種憑證,就是大名鼎鼎的丹書鐵券。
南北朝時,割據勢力對峙,城頭經常變換大王旗。史載,北魏巴州刺史「始欣恐獲罪,陰來請降,梁武帝遣使以詔書、鐵券衣冠等賜之」。結果梁武帝不損一兵一卒,就擴大了自己的兵力和地盤,後人評論說:「蓋鐵券之力也。」
我國古代「丹書鐵券」制度始於漢代。據史料載,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劉邦建立了漢王朝後,「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帛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這是有關丹書鐵券的最早記載。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契」,即皇帝與功臣、重臣之間信守的憑證。「丹書、鐵契、金匱、石室」,即以鐵為契,以丹書之,以金為匱,以石為室,將皇帝與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於用石建成的宗廟內,以示鄭重和保證「鐵券」安全。
所謂盟誓,是指人們用言辭共相約束。盟誓由來已久,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那時由於生產力水和_圖_書平低下,人們對自然、生命等認識有限,人們產生了靈魂不滅、萬物有靈的原始世界觀。對神靈和祖先的崇拜,使盟誓的存在有了思想基礎。與盟者向神靈祖先禱告、訂約,並發誓遵守。利用鬼神的威力加強盟誓的雙方的約束力。《詩.衛風.氓》中云「信誓旦旦」。
五代時,後唐莊宗滅後梁頗得力於大將朱友謙,莊宗曾親「賜之鐵券,恕死罪」。但事態的發展,令莊宗一改初衷。後來他聽信奸侈的讒言,逐漸感到朱友謙有反骨,終於捏個罪名,將朱本人及其族人二〇〇餘口一併斬絕。朱妻張氏臨刑,要劊子手從腰間取莊宗所賜的免死鐵券,嘶聲呼叫:「此皇帝所賜也。」抬出鐵券來討饒也無濟於事,劊子手們獰笑道:「正是今上叫斬耳!」
鐵券自肇始後,名稱亦有所不同。西漢時,稱為「丹書鐵契」,也稱為「符」。史載:「跡漢功臣,亦皆割(剖)符世爵,受山河之誓。」《漢書.高帝紀》載,「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從「鐵契」這個名詞來看,體現了很明顯的盟誓契約性質。而將鐵券稱為「符」,也是側重於鐵券作為盟誓信物的特徵。可見,在西漢初期,「丹書鐵契」和「符」稱法上雖有不同,但本質上是一樣的。

「免死金牌」不一定能免得了死

不靠譜的「免死金牌」

唐德宗時期,中央集權衰弱,藩鎮雄悍崛起,不聽皇帝調遣。當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既解奉天之圍,不獲朝見,因大怒。德宗m•hetubook•com•com遣中使諭旨加太尉,賜鐵券。懷光怒甚,投券於地」。結果皇帝想用高官、鐵券籠絡也不奏效,反而加速了李懷光的反叛。李懷光叛唐不久,因失人心,終為部將所殺。
現代的社會,法治觀念已深入人心,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人在面對法律的時候具有一些隱形的特權,這值得我們去反思。雖然沒有絕對的平等,但我們希望將這種可能趨於無窮,正視現實中的不平等,我們的國家才能走向更為輝煌燦爛的明天。
在「鐵券」誕生之初,還無免罪和免死等許諾,僅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納妾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常因細故獲罪,直至被處死。
這樣一塊護身的「寶貝」,因為其具有免死的特權,所以民間又把丹書鐵券稱做「免死金牌」。連死罪都能免,更何況其他的法律呢?因此,丹書鐵券除了為持有者帶來無上榮光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凌駕於法律之上的隱形特權。
有一句話說得極好:「不要隨便相信承諾,因為承諾只有在當時是真的。」看來,即使是帝王丹書鐵券的承諾,也很難保證。而在貪官酷吏惡霸地頭蛇的眼裡,「縣官不如現管」,就像先前所說的殷天賜,當朝太尉叔伯兄弟的小舅子,純屬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就能將柴家這樣顯赫的前朝皇族逼到如此境地,可見,丹書鐵券在某些人眼裡甚至可能一文不值。從某種意義上講,還真得「感謝」殷天錫,畢竟是他們使丹書鐵券缺牙豁嘴,顯示了它的本色,使眾多有恃無恐的「金枝玉葉」hetubook.com.com不再自我感覺良好。
鐵券的出現絕不是孤立偶然的因素,而是有它的淵源和原因。
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小旋風」柴進有一件護身護家的寶貝,名叫「誓書鐵券」。
帝王常以頒賜鐵券作為一種特殊的恩寵,賞賜給勳功、重臣和將帥,對維護統治者政治,社會穩定,起到一定積極的、重要的作用。鐵券自出現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鐵券不僅成為神聖君權的象徵,也成為時人建功立業的標誌和理想追求。
「你不知!俺這村中有個大財主,姓柴,名進,此間稱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喚做『小旋風』。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賜予他『誓書鐵券』,無人敢欺負他。」第五十二回,寫柴進被知府高廉抓進衙門,柴進說:「小人是柴世宗嫡派子後,家間有先朝太祖『誓書鐵券』。」此回的另一處,則稱為「丹書鐵券」。
在盟誓的過程中司盟或詛祝要撰寫盟誓的言辭,即「載辭」,並將盟辭記於簡冊上,作為憑證。之後,「既盟則貳之。」可見,盟誓的載書有兩份,一份作為存檔的副本收藏保存,以後若有糾紛,以為憑據。另一份埋於地下或沉於河中。盟誓雖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但其實質是為統治者政治服務的。在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和中央權威、維護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政治作用,所以,盟誓制度一直被後世沿襲。鐵券是盟誓制度演變的一種新形式,丹書鐵券作為盟誓制度的文化載體之一,同樣也分為兩部分,受券人與朝廷各執一半。
鐵券和-圖-書是一把雙刃的利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免除死罪成為鐵券最重要的內容和特徵,用鐵券誓詞公然規定受賜鐵券者擁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就在客觀上允許擁有鐵券者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恃權犯法,這既體現了君權的至高無上,又與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相矛盾、相衝突。在古代封建禮法制度森嚴的社會,很多時候,鐵券免死只是流於形式。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並未真正兌現鐵券免死功能,擁有鐵券的勳功之臣被誅殺的例子屢見不鮮。
可見,鐵券並非是萬能的護身符。另外,鐵券賞賜的同時還有大量物質上的獎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王朝中央財政的負擔,鐵券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歷史上還有些「功高震主」或擁兵覬覦皇權的將相,皇帝對其猜忌時,常把頒發鐵券作為防範措施。遼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後,皇室權臣耶律重元握重兵,搜權威,野心勃起。道宗雖察其心跡,但「欲擒故縱」,除不斷褒獎外,又「冊為皇太叔,免拜不名,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復賜金券」。這枚金券恍若麻醉劑,更使耶律重元志驕氣滿,膽大妄為,最後被道宗抓住他的罪狀,一舉剪除。
《水滸傳》第九回提到一位小旋風柴進,他是前朝周世宗柴榮的子孫。宋開國後念柴家「禪位」有德,也頒發了鐵券給周世宗的後人。但北宋末年,柴進的叔父柴皇城雖有鐵券在手,高唐州知府高廉(高太尉的叔伯兄弟)的親戚殷天賜竟霸佔柴家花園,並將柴皇城打死。

「誓約」的法律產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