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國史話

作者:呂思勉
三國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二、宦官

二、宦官

話越說越遠了,這和後世所謂太監者何干呢?不錯,聽我道來。剛才所說的,只是宦的正格。譬如現在機關中正式辦理公務的公務員。現在機關中不有名為公務員,而實在無事可辦,或者只是替長官辦理私事的麼?在古代亦何嘗不是如此。所以秦始皇少年時,有一個人喚做嫪毐的,和他的母親姦通了,嫪毐自然闊起來了,於是「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這句話,見於《史記》的《呂不韋列傳》裏。這所謂宦,哪裏是在甚麼機關裏學習甚麼公務?不過在他家裏做他的門客罷了,所以要稱為舍人;嫪毐的舍人固然極一時之盛,然而古代的貴族,決不止嫪毐一個人有舍人。這種在貴族家裏做舍人的,都謂之為宦。所以「宦」字又有一個訓釋是「養」。「養」字可從兩方面解釋。他們是他們主人的食客,是他們的主人養活他的,所以謂之養。亦可以說:他們是以奉養他們的主人為職務的,所以謂之養。此等門客,皇帝名下自然也是有的,這便是所謂宦官。中常侍即宦官之一。在前漢時,並不一定都用閹割過的人,到後漢光武帝之後,才專用此等人。所以《後漢書.宦者列傳序》要說: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了。
講起三國的紛爭來,大家都知道其亂源起於後漢。後漢為甚麼會亂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靈帝的寵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亂,引起黃巾的造反,因黃巾的造反,而引起劉備和孫堅的起兵。又因靈帝死後,少帝即位,國舅何進要誅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進京。因董卓的進京,而引起廢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紹、曹操等紛紛起兵討卓。天下就從此分裂了。然則後漢的亂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這還是人謀之不臧。做《三國演義》的人,說甚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甚麼定數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則宦官究竟是怎樣一種人呢?歷來讀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為害者多,知hetubook.com•com道宦官的來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機會。和諸君談談。
宦字的意思,本來並非指閹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閹割的人所做的官。
所謂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經閹割的人。近代的俗語,亦稱為太監。那是因為在明朝,他們所做的官,有二十四個,都稱為某某監之故,這是不難解的。然則何以又稱為宦者呢?在後漢時代這一種人,威權很大,敗壞政治很利害,所以做《後漢書》的人特地替這一班人做了一篇傳,名為《宦者列傳》,《宦者列傳序》裏說:「中興之初,宦者悉用閹人。」這句話,和我們通常的見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見解,都以為宦官就是閹人,現在卻說光武中興之後,宦官才全用閹人,那麼,自此以前,宦官就並非閹人了。所以有人疑心這「宦」字是錯的,說當作「內」字。然而他這句話,實在自己是錯的。
然則閹割的人是從哪裏來的呢?說到這裏,又有一件有趣味而且又有些意義的事情。諸位知道刑字是怎樣講的呢?在下發這個問,逆料諸位一定會說:刑字不過是懲罰的意思,所以把人拘禁起來,剝奪其自由,也是刑的一種。然而古代的刑字,卻不是這樣講的。在古代。必須用兵器傷害人的身體。使之成為不能恢復的創傷,然後可以謂之刑。十三經裏,有一部書,喚做《周禮》。《周禮》全是記古代所設的官及各官的職守的。其體例,極似明清時的《會典》。須知《會典》原是依據《周禮》的體例編成的。不但《會典》的體例是摹仿《周禮》,就是隋唐以後的官制,其大綱也是摹仿《周禮》制定的。《周禮》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後世就摹仿之而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周禮》的地官司徒,就是後世的戶部,是管理人民的。治理地方的官,都屬司徒管轄。他們都可以治理獄訟。獄便是現在所謂刑事。訟便是現在m•hetubook.com•com所謂民事。然而他們所用的懲罰,只能到拘禁和罰作苦工為止。如要用兵器傷害人的身體,那是要移交司寇辦理的,司寇便是後世的刑部,其長官稱為司寇,寇是外來的敵人。聽訟之官謂之士,其長官謂之士師。師字的意義是長,士師就是士的長。士則本是戰士的意思。然則古代用兵器傷害人的肉體,使其蒙不可恢復的創傷,其根本,實在是從戰爭來的,不是施之俘虜,就是施之內奸。後來社會的矛盾漸漸深刻了,才有以此等懲罰施之於本族,用之於平時的。然而管理本族人民的機關裏,還是不能用。這一因其為習慣之所無,一亦因此等施刑的器具及其技術,本非治理本族的機關裏所有,所以非把他移交到別一種機關裏不可。把現在的事情比附起來,就是從司法機關移交軍法審判了。
皇帝為甚麼會相信宦官呢?在歷史上,有少數是因其性多疑忌,以為朝臣都要結黨營私;只有宦官,是關閉在宮裏,少和外人交接,結黨要難些;而且宦官是沒有家室的,營私之念也要淡些,所以相信他的。
我們所謂五經,中間有一部喚做《禮記》。《禮記》的第一篇是《曲禮》,《曲禮》裏有一句道:「宦學事師,非禮不親。」學就是進學校,宦是甚麼呢?須知道古代所謂學校,和現代全然不同。現代的學校,必須要傳授些知識技能,古代的學校則全無此事。古代的學校亦分為大學小學,所謂小學,只是教授一些傳統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間的禮節,如灑掃應對進退之類。又或極粗淺的常識,如數目字和東西南北等名稱之類。根本說不上知識,更無實際應用的技能。至於大學,其中頗有些高深的哲學。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濃厚的。《禮記》裏又有一篇,喚做《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說:當時大學中所教的,是詩、書、禮、樂。這並不是現在的《詩經》、《書經》、《禮記》等等。須知古代的www.hetubook.com.com人研究學問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卻較後世人為深。當時的人對於一切問題的解釋,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後世,學術和宗教是分離的,在古代則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學問只存於教會之中,而教育權也操在教會手裏。古代教會中非無較高深的學問,然總不能全脫離宗教的意味。至於實用的知識技能,則是他們所看輕的,學校裏並不傳授。所謂詩、書、禮、樂:禮即宗教中所行的禮。樂即宗教中所用的樂。詩就是樂的歌辭。書大約是宗教中的記錄。在古代,歷史和宗教中的經典,也是分不開的。印度和西藏就都是如此。古代學校中有所謂養老之禮,其儀式非常隆重。天子對於所養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著醬送去請他吃。吃了,還要自己斟酒,給他漱口。就因為他是一個宗教中的長老,與不帶迷信色彩的師長不同。《禮記》上還有一篇,喚做《王制》。《王制》裏有一句說:「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釋奠是一種祭祀之名,發兵出去,打了勝仗,回來卻在學校裏去舉行祭禮,就可見古代學校不是一個學術機關,而其宗教意味極為濃厚了。古書上說學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說他是子虛烏有,然而從沒見古書上記載一個人在學校裏學到了甚麼知識技能,就是為此。
然而這只是極少數。須知古來的皇帝,昏愚的多,賢明的少。這也並不是歷代的皇帝生來就昏愚。因為人的知識,總是從受教育得來的。這所謂教育,並非指狹義的學校中的教育,乃是指一切環境足以使我們受其影響的。如此說來,皇帝所受的教育,可謂特別壞。因為他終年關閉於深宮之中,尋常人所接觸到足以增益知識的事情,他都接觸不到。所以皇帝的天性,是一個上知,僅能成為中人;如其本係中人,就不免成為下駟了。
皇帝是一個最大的紈袴子弟,要知道皇帝的性質,只要就紈袴子弟加以觀察,就可以做推想的根基了。和-圖-書紈袴子弟不是有的不肯和上等人交接,而專喜和奴僕攀談,且專聽奴僕的話麼?這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只夠聽奴僕的話。而且只有奴僕,本無身分,亦無骨氣,所以肯傾身奉承他。歷代皇帝的喜歡宦官,其原理亦不過如此。但是有等人,因其所處地位的重要,其所做的事,往往會闖出大亂子來。譬如在前清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不和,這在民間,也闖不出多大的亂子。母子不和之事,我們在社會上亦是時時看到的。然在皇室之中,就因此而釀成「戊戌政變」、「庚子拳亂」種種關係大局之事了。歷代皇帝喜歡宦官,所以釀成大患,其原理亦不外此。
傷害身體的刑罰,最初只施諸異族,或者內奸。所以較古的法子,是「公家不畜刑人,大夫不養」。這話亦見在《禮記.王制》上。因為俘虜原來是敵人,內奸是投降異族的,也和敵人一樣,怕他們報仇之故。到後來傷害身體的刑罰,漸漸的施諸本族了,於是受過刑罰的人,其性質的可怕,就不如前此之甚,因此,就要使他們做些事情。《周禮》這一部書,從前有人說他是周公所做的,這是胡說。這部書所採取的,大概是東周以後的制度,時代較晚,所以受過各種刑罰的人,都有事情可做。而其中受過宮刑的人所做的事情是「守內」。因為古代的貴族,生怕他的妻妾和人家私通,所以在內室裏要用閹割過的人。到後來,就有一種極下賤的人,雖未受過宮刑,而希望到貴族的內室裏去服役,就自行閹割,以為進身之階了。宮刑,當隋文帝時業已廢除。自此以後,做內監的人,都是自行閹割的。漢時雖還有宮刑,然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序》裏說,當時的宦者,亦以自行閹割進身的為多。後漢時的宦官,既專用此種人。自此以後,宦官二字,遂成為此種人的專稱,失其本義了。
讀者諸君總還有讀過《論語》的,《論語》的《先進篇》有一段,說「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和*圖*書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路再魯莽些,也不會主張人不學就可以辦事。子路只是看重且辦事且練習,而反對不能直接應用的知識,和現在的人看重應用技術,而藐視高深學理一般。就是重視宦而輕視學。漢時皇室的藏書,由劉向和他的兒子劉歆編成一部書目,謂之《七略》。班固《漢書》的《藝文志》,大部分就是抄錄他的。他對於每一類的書,都有推論這種學問從何發源及其得失的話。其論先秦諸子之學,都以為是出於一種官署,就是為此。然則宦就是在機關中學習做公務員。公務員中,自然有出類拔萃,有學術思想的,就根據經驗,漸漸的成立一種學術了。
古代有所謂五刑,都是傷害人的肉體的。便是墨、劓、剕、宮、大辟。墨是在臉上刺字。劓是割去鼻子。剕亦作臏,是截去足指。宮,男子是閹割,女子是把她關閉起來。大辟是殺頭,這是傷害人的生命的,和墨、劓、剕、宮又有不同,所以又稱為大刑。五刑對於男子,都是傷害身體的,獨宮刑對於女子不然,不過是拘禁。這亦可見傷害肉體之刑,原起於軍事,因為在軍事中,女子倘或做人俘虜,戰勝的人還要用來滿足性|欲,所以不肯施以閹割,於是自古相傳閹割之刑,只對於男子有之。到後來,要將此刑施於女子,就只得代以不傷肉體的拘禁了。
然則古人沒有應用的知識技能麼?不然,我們知道:所謂三代之世,已有較高度的文明,其時有許多事情,已非有專門知識技能不能辦,就是現在所傳的幾部先秦子書,其中包含專門的知識技能也頗多,不能說全是後人偽造的。然則古人的知識技能,從哪裏來的呢?這就是從宦之中得來。古人解釋宦字,有的說是學,有的說是仕,的確,這二者就是一事。因為在古代,有些專門的知識技能,就是在辦理那件事的機關裏,且辦事且學習而得的。從其辦事的一方面說,就是仕。從其學習的一方面說,就是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