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伊五十八號潛艦歸降記

作者:橋本以行
伊五十八號潛艦歸降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章 在北方海區的行動

第十三章 在北方海區的行動

1943年5月21日,敵軍在阿圖島登陸,「伊-7號」、「伊-31號」、「伊-34號」和「伊-35號」奉命迅速駛往這一海域。次日13時30分,「伊-31號」在霍魯圖海域對一艘敵艦進行了魚雷攻擊,有兩條魚雷命中了目標。此外,它還擊傷了一艘艦種不明的敵艦。第三天,「伊-31號」潛艇又重創一艘敵巡洋艦,但是,在此以後,就再也沒有聽到該艇的消息
1943年2月,我被任命為「伊-158號」的艇長。這時,該艇已裝備了雷達,但在最初幾次試用中,效果都不好,它只能在一千八百米的距離上發現或是位於本艇艇首或是位於本艇艇尾的處於水面的潛艇。這種雷達曾在水面艦艇上試用過,效果還是較好的。根據某些特點來看,它對潛艇並不適合。正在討論是否應在潛艇上安裝這種雷達時,我們得到了美軍在阿圖島登陸的消息,我隊的兩艘潛艇便立即駛往北方,而我艇則留下作水下無線電收信的進一步試驗。
後來,我們聽到了與我艇同式的「伊-157號」擱淺的消息。6月16日,它在濃霧中以十四節航速駛向基斯卡島海岸時,突然擱淺在敵人控制的海域內。為了減輕潛艇的重量,艇長命令扔掉六條魚雷,一百一十三個蓄電池,十二噸滑油和七十四噸燃油。要想扔掉這麼多的魚雷和蓄電池是不容易的。在通常情況下,裝卸蓄電池只要打開部分艇殼就可以了。但在失事情況下,就必須把蓄電池打碎,一塊塊扔到艇外。次日13時20分,「伊-157號」終於脫淺了,並於6月26日安全回到了吳港。在航行中,該艇當然不能下潛,幸好一路上沒有遇到敵人。如果該艇裝有雷達,那末就可以避免發生上述事故。在這一海域活動的其它潛艇,由於沒有雷達,繼續在霧中做著捉迷藏的遊戲。它們顯然不能順利地對裝有雷達的美國艦艇進行攻擊。
只要一提到北方海區,人們的腦海中馬上就會出現眩目的暴風雪、滾滾的波浪和漫天的大霧。到了冬天,那裡的天氣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變化無常。平靜的海面上,轉眼之間就會出現驚濤駭浪。這兒也是經常出現風暴的地區,常有軍艦被狂風刮翻。到了春天,天氣稍暖和一些,海面上往往籠罩著茫茫的大霧,通過北方海區,是由日本到美國的捷徑。但由於這裡一年之中只有幾天適於艦艇和飛機活動,因此從來沒有成為主要的海戰區。對於潛艇和小型艦艇來說,在那裡活動就更加困難了。潛艇在北方暴風條件下航行時,艦橋上的玻璃會被海水打碎。為了保護玻璃,需要安裝鋼製的擋水板。瞭望人員握著望遠鏡的雙手,一會兒就會凍僵;穿在身上的防寒衣服,擋不住刺骨的寒風。即使在水下,艇內溫度也只是在零度左右,艇員就好像呆在冰庫裡一樣;雖然都穿著很厚的衣服,以致行動都不方便,但還是凍得發抖。因此,在北方海區活動時,艇上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
「伊-9號」在第二次駛往基斯卡島被敵人擊沉。戰後我們聽說,它是6月10日,在霧中航行時被一艘美國反潛艦艇擊沉在基斯卡島附近的
事實上這等於是一個瞎子在跟有眼睛的人作戰。敵人即使在霧中也能跟蹤我們,並突然開火。敵人的炮彈一旦擊中了指揮室,潛艇就無法下潛。「伊-7號」遭到不幸之後,在北方海區活動的潛艇被解除了執行後撤人員和裝備的任務,驅逐艦開始順利地執行起這一任務。東京作戰部在研究了這種「盲目」作戰的報告之後,大為震驚,紛紛責問為什麼我們的潛艇到現在還不安裝雷達!正因為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有了變化,才命令立即在潛艇上安裝對海警戒雷達。
曾有五艘袖珍潛艇被派到基斯卡島海域活動,但由於種種原因(包括風暴在內),它們都損壞了,因而沒有在這一海域進行戰鬥活動。我們北方基地的設備是很簡陋的,如果同有潛艇掩蔽所的德國基地相比,那末我們的北方基地就顯得太原始了。輕視防禦,重視進攻,這可以說是日本海軍強的一面,但同時也是它弱的一面。在航空兵成為一種主要兵器的今天,基地如果沒有防禦設施,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在這種條件下,用許多時間、財力和物力所製造出來的武器,實際上是毫無用處的。www.hetubook.com.com
在我方兵力撤出基斯卡島之後,「伊-2號」和「伊-56號」被留在北方海區執行巡邏和破壞敵海上交通線的任務。但由於這裡氣溫很低(零下10°),又刮著強烈的暴風,因而潛艇艇殼遭到了嚴重破損。實際上,這裡的惡劣天氣要比敵人還難對付。
1942年8月28日,我們的一架飛機在阿特卡島的納贊灣發現了敵人艦艇,其中還有一艘巡洋艦。潛艇和水上飛機奉命攻擊敵艦。「呂-61號」、「呂-62號」和「呂-64號」駛往納贊灣海域。8月31日,由德宮海軍中尉指揮的「呂-61號」進入海灣,對一艘水上飛機供應船進行了魚雷攻擊,攻擊之後,該艇及時離開了海灣,但後來不幸遭到敵機和驅逐艦的追擊,最後擊沉了。「呂-61號」是一艘很老的「L-4」式潛艇,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該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敵人的攻擊。其它潛艇同樣也駛進了海灣,並對敵發射了魚雷。他們也未能擺脫敵水面艦艇和飛機的追擊。舊式潛艇的潛水深度不能超過四十米,一旦被發現,就很難逃脫。應該指出,深水炸彈爆炸的危險區,即爆炸能使潛艇因破損或使它沉沒的距離是十八到二十三米。如果深水炸彈在二十八米深度上爆炸,那末在十五至三十米深度上航行的潛艇就處在危險區以內。因此,下潛極限深度僅有四十米的舊式「呂」式潛艇是極易遭到殺傷的。總而言之,這種潛艇過於老舊,即使沒有遭到深水炸彈的攻擊,也有可能沉沒;很微小的震動,就是以置其於死地。
那些喪失了潛艇的艇員們,有的被補充到陸上部隊,有的被調到高射炮連。
在隸屬於北方兵力集團的十七艘潛艇中,有三艘潛艇曾擔負從基斯卡島撤退人員和技術裝備的任m.hetubook•com•com務。它們航行了十三次以上,從基斯卡島向千島群島共撤出人員八百二十名,並向基斯卡島運送了一百噸糧食,一百二十五噸裝備和彈藥。
活動在北方海區的一支新成立的潛水戰隊中,有一些舊式中型「呂」式潛艇。戰爭開始時,它們曾在南方諸海參加戰鬥,但是它們不適於在多風暴的北方諸海活動。然而它們仍然受領了保衛基斯卡島的任務。1942年8月初,該戰隊的潛艇都駛抵位置。這些潛艇的艇長,大多同我一起在潛艇長班學習過。出航前,他們在橫須賀遇見了我,他們的情緒都很低落,因為知道在多風暴的北方海區航行,風浪就能把潛艇衝垮。
潛艇所碰到的困難之一,就是在風暴中很難潛入水下。下潛時,海浪能把潛艇抬出水面。橫浪下潛時,橫傾達40°-50°,很難保持平衡。一般來說,在三十米左右的深度上,已經不再受到風浪的影響;但是在特大風暴天氣,甚至在五十五米的深度上,潛艇仍然搖擺。霧也能造成很多困難,特別是對航海長。濃霧時,甚至連艇首都看不到,即使使用日本海軍的專門望遠鏡也無濟於事。霧增大了艇內的溫度,凝結的水蒸汽一行一行地順著艇殼朝下流。
1942年4-5月,由六艘潛艇(「伊-9號」、「伊-15號」、「伊-17號」、「伊-19號」、「伊-25號」和「伊-26號」)組成的第1潛水戰隊,在山崎海軍少將指揮下參加了奪取阿留申群島上的築壘要點的準備工作,並在群島附近海域內進行巡邏。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偵察。為此,它們充分利用了沒有霧的白天和明亮的夜晚(這時一晝夜只有兩三個小時的黑暗時間)。「伊-25號」在科迪亞克島海域發現了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伊-26號」發現了兩艘由阿拉斯加灣駛往西雅圖的重巡洋艦。其餘的潛艇也提供了有關荷蘭港和其它一些地方的情況,等待日本主力發起突擊。1942年6月,日本主力在該島登陸成功。在此期間,「伊-25號」和「伊-26號」各擊沉了一艘運輸船。6月底,第1潛水戰隊回到日本。
「伊-7號」在第三次駛往基斯卡島維加灣時,在水面與一艘敵巡邏艦遭遇,雙方進行了炮戰。潛艇的指揮室被擊中,潛水隊的司令官和艇長都犧牲了。後來,該艇在灣內擱淺;次日脫淺後,即駛往橫須賀。6月21日夜,它在霧中航行時又遭到了三艘美國驅逐艦的炮擊。前一天剛接替指揮的副長也犧牲了。以後,「伊-7號」在炮術長的指揮下企圖擺脫追擊,但不幸再次擱淺而沉沒。www•hetubook•com•com
11月中旬,「伊-2號」在阿姆契特卡島海域擊沉了一艘敵運輸船。
1942年年底,由北方兵力指揮部指揮的兩艘「伊」式潛艇,奉命前往阿姆契特卡島,任務是阻擾敵人在該島修建飛機場。但是由於氣象惡劣,無法活動,它們最後不得不返回基地。
以後,由七艘潛艇(「伊-1號」、「伊-2號」、「伊-3號」、「伊-4號」、「伊-5號」、「伊-6號」和「伊-7號」)組成的第2潛水戰隊代替了第1潛水戰隊。第2戰隊在北方海區一直活動到1942年8月初。6月和7月,特大的濃霧給潛艇的活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儘管如此,「伊-7號」仍然於7月中旬在烏尼馬克海峽以南海域擊沉了一艘運輸船。
此時,「伊-24號」(戰爭初期,我曾在該艇服役)奉命前往契恰果夫灣接回由阿圖島撤到該地的聯絡小組的人員。潛艇曾三次接近該灣,但都沒有發現聯絡小組的蹤跡,因此這一任務被取消了。但是「伊-24號」從此就失蹤了,以後再也沒有聽到關於它的消息
我們在北方海區共損失「伊-7號」、「伊-9號」、「伊-31號」、「伊-24號」、「呂-61號」和「呂-65號」等六艘潛艇,但也擊沉了敵人一艘戰列艦、兩艘輕巡洋艦、一艘水上飛機供應船、四艘運輸船和一艘艦種不明的軍艦。
1942年9月28日,「呂-6號」在敵機空襲時潛到水下,但以後卻再也浮不出水面。不過大和圖書多數艇員都安全地逃出來了。其餘的「呂」式潛艇不久都駛回日本進行修理。因此,在北方的兵力編成中,一度沒有潛艇。
1943年5月16日18時30分,「伊-35號」在阿圖島北岸附近對一艘敵輕巡洋艦進行了魚雷攻擊,結果敵艦受到了嚴重破損。攻擊之後,該艇遭到追擊,但敵人投下的深水炸彈並未使它受到嚴重破損。5月14日,「伊-34號」在阿圖島以西三十海里處也遭到攻擊,它雖然受了重傷,但還是擺脫了敵人的追擊。
戰爭爆發前不久,即1941年11月25日-30日,在北方海區活動的日本潛艇,包括新建的「伊-26號」在內,對基斯卡島附近、荷蘭港接近地和阿達克海峽進行了偵察。此後,「伊-174號」和「伊-175號」也於1942年1月從瓜佳林駛抵北方海區。這些潛艇的任務是在島納拉斯卡島、阿木克塔島和阿特卡島附近,以及在基斯卡島接近地上巡邏。它們於2月中旬駛回日本。
其餘的潛艇,如「伊-2號」、「伊-26號」和「伊-109號」在霧中同樣也遭到了突然的炮擊,但它們都下潛避開了追擊,安全地回到了基地。
1943年2月,「伊-31號」、「伊-168號」、「伊-169號」和「伊-171號」等艇來到北方海區,加強了這一海區的潛艇部隊。它們不怕巨浪和寒風,堅持執行運輸和巡邏任務,一直到3月中旬。3月12日,當敵人開始在阿圖島登陸時,由十二艘「伊」式潛艇組成的又一支增援兵力,來到北方海區。在這些潛艇尚未到達之前,為了迅速建成基斯卡島和阿圖島的基地,曾派出運輸船向上述島嶼運送物資。但由於敵人阻擾,運輸船的兩次運輸都未成功。在此以後,決定用潛艇來代替運輸船。七艘潛艇被指定專門執行運輸任務。
潛艇艇員(無論是軍官或是水兵)不同於水面艦艇的艦員,他們的個人物品大部分都留在基地或供應船上,帶到艇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出海必需的東西。因此,潛艇由溫暖的南方來到寒冷的北方活動時,必須駛回自己的基地,讓艇員帶上冬裝。而冬裝要比普通軍服在艇內占更多的地方,這又給潛艇造成了困難。日本海軍原來主要是用在南方諸海的,因此當情況發生變化而要在北方作戰時,潛艇所需要的裝備和軍服就必然感到不足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