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雅礱河谷 西藏稀有的墓葬群——吐蕃王塚

第二章 雅礱河谷

西藏稀有的墓葬群——吐蕃王塚

在王子貢松貢贊十三歲登基時,父王松贊干布才三十六歲(他也是十三歲登基,已經執政二十四年),正當壯年,但礙於制度規定,也只好讓位退休,頤養天年。
第八位國王呢,叫做止貢贊普。神話故事裏說,由於他的心被魔鬼所迷惑,強迫大臣和他比武決鬥。贊普求勝心切,在比武前夕,派一隻化身母狗,前去大臣住處查探。被大臣察覺,運用反間計,故意揚言說:「明天的決鬥,如果贊普不帶侍衛,頭上纏黑綢布,在額頭掛一面小鏡子,右肩掛狐狸屍,左肩掛狗屍,用紅牛馱著裝灰的口袋前來,上陣時,繞著頭頂揮舞寶劍,我就必輸無疑。」化身母狗回去說出一切,贊普中計,照章行事。
地形最好,看來氣勢最宏偉的一座陵墓,是松贊干布為他的兒子貢松貢贊所修建。松贊干布在王子十三歲的時候,曾經讓位。王子貢松貢贊登基執政後六年,英年早逝;松贊干布重新掌政,就為兒子修了這座氣勢宏偉的陵墓。這座陵墓的地勢絕佳,連松贊干布本人的陵墓也比不上。
天梯神話與戰神、陽神,都屬於西藏的古老宗教——苯教神話的內容。大部分屬於苯教的內容,都被後來傳入的佛教所吸收,演化成獨具一格的「藏傳佛教」。西藏社會確然已經全面佛教化m.hetubook.com.com,但是,仍然處處可見屬於古老苯教文化的痕跡;形成西藏文化的主要特色。
敦煌寫卷又說,松贊干布的心思沉穩、智慧深遠,所以有「赤松贊」的稱號。英年退位對他而言,誰說不是一個遺憾呢?六年後,他的贊普兒子去世,使他的事業有了重新出發的契機。松贊干布在四十二歲的時候,再度登基掌政。很顯然的,喪子之痛對他而言,可能是喜而不是憂了。「喪子」代表了再度登基掌權與繼娶文成公主等等,可以得到被迫退位時所失去的一切。為兒子修建最好的陵墓,是否意味著對兒子的一種補償?或是對自己重獲新生的慶賀?——均是十分有興味的問題,其間的故事情節,耐人尋味。
赤德祖贊的陵墓,由於墓前所矗立的千年古碑而得以確認。石碑高約三丈,石碑上雕刻的古藏文仍可辨認,記載著赤德祖贊一生重要的功績。這塊石碑是藏王墓群裏碩果僅存的一塊,真是珍貴的史料啊,它使許多文獻上的記載得以證實。遙想現存的九座墓堆中,甚或記載中的二十一座陵墓,如若墓前石碑尚存,許多西藏古史上的疑案,當可獲得澄清。

吐蕃王族的墓葬與守墓人

藏文典籍記載了:瓊結寺下面的m.hetubook.com.com松贊干布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群,規模頗大,共有五個神殿。陵墓的長度、寬度,都有一百公尺。墓裏除了松贊干布的塑像以外,並供有釋迦牟尼和觀世音菩薩的塑像。還有大量的金、銀、珍珠、瑪瑙、綠松石等隨葬品。比較特殊的,提及了陵墓左方埋有他出征時穿的金盔甲一副,盔甲腳部下方埋藏著用緞子包裹的珍珠約五十六斤,頭部下方埋藏著珊瑚做的約一百八十公分的度母像。陵墓右方埋有純金的騎兵和戰馬,以代替殉葬的侍從。——這些文獻記載的古墓寶藏,尚未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吐蕃王族的陵墓,幾乎都集中在雅礱河谷的瓊結地方。而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說法不一。根據藏文典籍《賢者喜宴》《西藏王臣記》等的記載,這裏共有二十一座陵墓。現在,已經看不到這麼多座了。或因戰亂所毀,或遭雨水沖刷淹沒,均有可能。根據專家研究鑑定,比較明顯能見到的的九座墓堆裏,只有三座可以確定所葬者為松贊干布、貢松貢贊父子,以及金城公主的丈夫赤松德贊。

瓊結寺與贊普陵墓

目前,確定為松贊干布的陵墓上,建有瓊結寺,寺內有人居住,可以看到土灶材堆,是寺廟管理者的家。寺旁除了焚香塔外,和-圖-書還可以看到一間小屋,管廟者說是以前守墓人所居,很久以來即無人居住。廟內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以及噶爾東贊、吞米桑布札,五人組的塑像。另外,還掛有當今十四輩達賴喇嘛的照片多張。

天梯神話

吐蕃時期,有一種王公貴族陵墓的守墓人,可說是很特殊制度。在陵墓旁邊都會搭建一間碉堡房屋,以供守墓人居住。在王公貴族下葬後,守墓人就要在此獨居,並不得與活人接觸,家人送食物來也必須避開。這樣看來,守墓人等於活死人,是變相的殉葬。
敦煌寫卷又指出,文成公主入藏六年之後,才與松贊干布同居。為什麼會有這六年的間隔?參照上述的故事背景,並與西藏傳統社會存在的婚嫁制度之一——父子共妻式的蒸報婚、轉房制等,合起來考察,這個故事就有了一個明顯的輪廓。「文成公主入蕃初時,所嫁之吐蕃贊普,乃是新登基的貢松貢贊。六年後,貢松貢贊死,父王松贊干布重新掌政,文成公主才與松贊干布同居。」
貞觀二十年(西元六四六年),唐太宗出征遼東凱旋歸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又遣噶爾東贊來賀,在〈賀平遼東表〉中,自稱「奴忝預子婿」。這一年,正好是松贊干布重登王位,並與文成公主同居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起始。事有湊巧,致使在位六年的貢松貢贊被漢文史料遺漏了。
根據吐蕃王位繼承制度與慣例,到了王子可以騎馬的年紀,也就是十三歲,相當於成年的年紀,是王子登基掌政的時候,也是父王登上天梯升天的時候。由於第八位贊普用寶劍砍斷了天梯,父王不能經由天梯升天,必得留在人間。這時,不論父王年老或年輕,都必須退位以頤養天年。

十三歲是王子登基的年紀

吐蕃時期存在的墓葬習俗,在後來的西藏葬俗中,竟致絕跡;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據考察後世西藏的葬俗得知,依個人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而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塔葬等形式。其中的土葬並沒有墳墓,只是挖個土坑埋入地下,與墓葬的差別很大。土葬的對象是傳染病患者、重大刑犯、被刀砍死、橫死的人等,帶有懲罰使之滅種的意涵,屬於最不光彩的葬法。土葬與藏王墓群的王族身分,無異天壤之別。墓葬的絕跡與後世藏人卑視土葬的原因,均令人難解;其間的文化變遷過程與隱含其中的意涵,相信是一個有趣的議題,值得加以探究。不過,可以確定的,在吐蕃時期,墓葬是最高貴的葬儀,為王族所享用,且具有示範的作用。舍身供佛的天葬與珍藏金身的塔葬,在和*圖*書吐蕃時期並未出現。這說明了,佛教的成佛與輪迴思想,還未被接受。
最近的研究,根據本世紀初出土的《敦煌吐蕃歷史文書》〈大事記年〉中所記的年代,推算得出一則曲折的故事:文成公主入藏之時(西元六四一年),吐蕃的贊普是貢松貢贊,並非松贊干布。那一年,王子貢松貢贊十三歲,正是登基的年紀。西元六四〇年的吐蕃贊普是松贊干布,吐蕃為了王子的成年與登基預作準備,以現任贊普的名義,向唐朝請求聯姻,請婚的對象其實是即將登基的贊普——貢松貢贊。
西藏古史神話傳說,從天而降的、被牧民發現而迎回的聶赤贊普,是西藏的第一位國王。從他開始以後的七世國王,叫做天座七王。此天座七王,都在自己的兒子長大到能騎馬的年紀,也就是在兒子十三歲的時候,父王們就沿著登天神梯升天,在空中像彩虹一樣消失。因此,沒有遺骸。
決鬥當天,戰場上一聲吶喊,紅牛受驚跳躍,所馱裝灰的口袋破裂,灰沙迷住眼睛。狐狸屍嚇退了右肩的戰神,狗屍嚇退了左肩的陽神。(註)贊普的眼睛也被灰沙迷住,只想到繞著頭頂盲目的揮舞寶劍,無意識中砍斷了登天繩梯。大臣對準贊普頭上的鏡子,射出一箭,贊普立刻就被射死了。從此以後,父王們無法登天,遺骸留在人間,必須墓葬。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