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雅礱河谷 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第二章 雅礱河谷

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巴協》興佛教滅苯教的記述,獲得吐蕃時期碑石刻文的間接證實。因為吐蕃社會重盟誓,將誓文雕刻碑石,以昭徵信。檢視吐蕃碑刻之錄文,幾乎都會有崇信佛法的誓言。由此推知,人們崇信佛法並非十分堅定,必須靠誓言來維護。《巴協》也記載了,寂護和蓮花生大師來到吐蕃後,準備修建弘法的道場時,苯教徒和苯教眾臣提出「勿行佛法,當行苯教」的抗議。可見,苯教權臣雖被翦除,苯教徒對大權在握的贊普與信佛大臣,並不畏懼,仍是具備提出抗議的實力。也就是說,苯教徒仍具有大部分的民意基礎,可作為其後盾。為了平息抗議的聲音,赤松德贊接受寂護的建議,命佛教代表和苯教代表,兩方進行辯論。辯論結果,佛教取得勝利,才能順利進行弘揚佛法的準備。
其次,記述了赤松德贊成年後,決心倡佛。年輕的贊普與信佛大臣密議,定下守墓之計,活埋了苯教大臣尚瑪祥仲巴杰。這場鬥爭極為慘烈,令人驚和圖書心動魄。赤松德贊翦除了敵對勢力之後,又派人到印度及漢地去取經,並迎請佛教大師入藏。
藏文典籍記載,在吐蕃王朝的松贊干布時,曾經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十二神殿等。而學界一般認為,當時這些建築只是一些供奉佛像、佛經的宗教性建築,並無常駐的僧人,也沒有宗教性的儀式,所以不能稱作真正的寺院。西元七七九年,赤松德贊建成桑耶寺,正式剃度第一批僧侶,當時稱作「七覺士」,常駐此寺,成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的建成,是佛教進入西藏的標幟,它的建造過程及背景,值得我們深入瞭解。

年代最早的藏文典籍——《巴協》

桑耶寺的籌建計畫

赤松德贊「興佛滅苯」

赤松德贊所代表的佛教勢力,如此苦心孤詣的設計,其目的何在?無非是要讓原本信仰苯教的吐蕃人,心甘情願的為贊普修建佛教寺院。這些故事顯和*圖*書示了民智未開,吐蕃苯教徒中計上當而不自知,並自以為聰明得法、選擇恰當而沾沾自喜。——誠然,入理的分析是冷酷的。在佛教後弘前期,許多著作裏都透露了藏人歧視本土宗教的訊息,但是為了引進佛教、使民眾接受佛教,那是必要的手段呢。表面上看來,佛教是壓抑苯教的,但實際上只是壓制頑固的守舊分子。對於能夠接教化的苯教革新派,則採取兼容並蓄的作法,以苯教神靈家族作為佛教的護法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對的,佛教入境隨俗,也修正了自己,以適應本土的特性與需要。所以,待佛教在本土信仰的基礎上立足生根之後,一切衝突自然逐漸化解消弭。後來的情況顯示出,佛教與苯教的儀軌內容與法器等,經常互相取用。
建寺地點選定後,舉行一種特別的奠基儀式。除了赤松德贊、寂護、蓮花生大師和所有大臣之外,吐蕃贊普王族、貴族、大臣眷屬等,一切親屬,從祖父母輩到兒m.hetubook.com.com孫輩,都參加了。開工當天,赤松德贊身著白色緞袍,諸親眷也都盛裝打扮,手捧珍貴瓶皿,內插綠色線香,口頌吉祥尊敬之詞,諸人手中共牽一線。然後,赤松德贊手持金鏟,在蓮花生大師指定之處,挖掘三次。接著,四個子孫依序挖掘。剛開挖不久,就出現了白、紅、黃,三色土壤。眾人一致認為是吉兆,確認為建寺的好地方。為了鎮壓一切魔妖,又在四角釘上了木橛子,以便修建佛塔,鎮魔伏妖。
第三階段,記載了赤松德贊派人到印度,前後迎請寂護和蓮花生大師大師,入藏弘法的經過。他們入藏途中,在吐蕃境內,遭到各地山神、地祇、龍妖等的阻撓與攻擊。先是寂護遭遇不少挫折,後被蓮花生大師一一加以降服,收為佛教的護法神,他們原先是苯教的神靈家族——贊神、念神以及龍神等。這也是蓮花生大師大師入藏時,沿途與苯教勢力鬥爭,獲得勝利的寫照。
接著,由蓮花生大師選擇地點,籌建www.hetubook.com.com桑耶寺。
首先,記述了赤德祖贊為了提倡佛法,派二人去印度求取帶回一些佛經。又在金城公主入蕃後,將被封於密室中的「覺臥」佛像取出供奉。然後,赤松德贊又派桑喜等五人到漢地取經;誰知桑喜等人取經返回時,赤德祖贊已經去世。王子赤松德贊年幼,大權落入苯教大臣尚瑪祥仲巴杰手中。苯教權臣宣布禁佛,強迫人們信仰苯教。將大昭寺改作屠宰場,以帶鮮血之牲畜皮披在佛像上,將內臟掛在佛像手上。並迫殺了一些信佛大臣。
除了用辯論的辦法以服苯教徒外,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均以十分迂迴的方式,設計說服吐蕃民眾——大部分是苯教徒,以贊同興建桑耶寺,並盡一切努力爭取修建的範圍及規模。先是,赤松德贊決定興建桑耶寺之時,假意召集眾大臣聚議,說是要商量如何建功立業,以彰顯贊普。信佛大臣預先準備好,提出幾個不可能的任務:或建造一座和東山一樣巨大的水晶塔,或興建一座能望見唐人舅家的城https://www•hetubook.com.com堡,或以紅銅汁包裹哈布山,或在迦覺塘掘一口將近五千尺的深井,或用金粉填滿瓦卓溝,或將雅魯藏布江裝入銅管內使其改道,或建造如昇雲一般清涼的寺院等等。請諸大臣共同選擇決定,俾進行其中的一項提案。以上這些所謂的「功業」,除了建造一座寺院之外,都是不切實際的、無比浩蕩的大工程,根本難以實現。目的在於誘使吐蕃諸大臣——苯教徒占絕大多數——同意建造一座寺院。
有一本被學界公認為年代最早的藏文典籍——《巴協》,是歷來藏文著作的重要依據及引用資料來源。《巴協》所記內容為赤德祖贊(西元七零四~七五五年在位)和赤松德贊,父子兩代部分事跡,而以赤松德贊為主。赤松德贊是西藏史上的名王,文治武功並盛。除了記載金城公主生子赤松德贊,及「兩妃奪子」、「宴前認舅」故事以外,還記載了赤松德贊「興佛滅苯」的詳細過程。《巴協》對這場鬥爭的描述,可說淋漓盡致、具體而微,依其過程細節可分為三個階段: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