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唐蕃古道 唐蕃第一次接觸——松州之戰

第三章 唐蕃古道

唐蕃第一次接觸——松州之戰

而封職與賜婚噶爾東贊,是唐太宗籠絡胡人的一貫措施。唐太宗的和親政策,不但以邊疆民族首長為對象,對在朝供職的胡人,也常以賜婚為籠絡手段,甚至用以離間分化。因此,唐太宗對噶爾東贊封官、賜婚,加意籠絡,也是想藉以離間吐蕃君臣,從而予以分化,阻其坐大。正如同唐朝對突厥的離間政策,使突厥的勢力一直無法統合,終予以重挫。很可惜,唐太宗對噶爾東贊的用心是白費了,噶爾東贊並沒有被唐太宗收用。唐人並不瞭解,除了噶爾東贊本人精明幹練的因素之外,在吐蕃家庭社會制度裏,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家臣噶爾東贊之間,親如家人般,牢不可破的密切關係,根本不可能加以離間分化。——此一主題在本書後段將有詳盡介紹。
從以上的敘述裏,我們可以看出,吐蕃人的外交行為,顯然是矛盾的。貞觀十二年,唐太宗已經許婚;貞觀十四年,吐蕃又遣人攜金寶前來下聘。此舉一方面在於表示誠意,意欲博取唐庭好感的心態,極為明顯;一方面是在於採取正式婚聘儀節,要以對等國的關係,與唐朝平等交往。這時候。吐蕃完全沒有先前的氣焰,和初入唐庭的傲慢態度、頓兵松州的要脅架勢,前後相較之下,實有天壤之別,十足表現了前倨後恭的能耐。
文成公主入藏的經過,在漢、藏史料裏,均有記載,但兩者的出入相當大。漢文史料記載:「吐蕃贊普弄讚親迎文成公主於河源。」《敦煌吐蕃歷史文書》則記為:「由噶爾東贊迎請文成公主至吐蕃之地。」其後,可以確定的,「吐蕃子弟入國學,受詩書」,為漢藏文化交流,正式揭開序幕。

松州之戰,孰勝孰負?

藏學家對吐蕃史的研究成果,早已指m.hetubook.com.com出,侵伐是吐蕃王朝的特性,擄掠是其侵伐的主要目的。吐蕃這一次的征伐是成功的,於大破吐谷渾之後,接著,進兵破黨項及白蘭諸羌,率其眾二十餘萬,進駐松州西境。——這樣看來,吐蕃用兵吐谷渾,一方面也是要瞧瞧唐庭有何反應?駐兵松州可以說是一種試探,想要試探唐朝的實力。甚至可以說,吐蕃向唐庭求婚與逼婚,都是出兵侵伐的藉口。在吐蕃大軍壓境的同時,隨即遣使貢金甲,揚言要來迎公主,聲稱:「不嫁公主,即當入寇。」吐蕃恃強逼婚的心態,早已昭然若揭。並且迅速採取行動,擊敗唐都督韓威所率領的輕騎部隊,在邊境造成很大的騷動。
貞觀十七年,吐蕃出兵助唐,進討龜茲。貞觀二十年,太宗伐遼東還,噶爾東贊奉表來賀,並致送珍寶金鵝。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奉使至天竺,正逢天竺國中大亂,天竺發兵攻玄策,吐蕃派遣精銳一千二百人,助王玄策平天竺兵亂。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卒,高宗繼立,以吐蕃贊普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那王。松贊干布並致書長孫無忌:「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當勒兵赴國討之。」並獻金琲十五種,進封為賓王。又奏請賜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等工匠。唐朝都同意了,並刻松贊干布像於昭陵。高宗永徽元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卒,他的嫡子早夭,就策立孫子為贊普。唐高宗派遣使臣入蕃弔祭松贊干布之喪。
更可惜的,唐太宗對此並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以防範吐蕃;可以說過於輕忽。致使後來吐蕃有了可乘之機,竟於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大舉出兵,攻據唐都長安,停駐十五天;所幸者,終因吐蕃軍人水土不服,大掠人畜後https://www.hetubook.com.com西退。
以上條列文成公主入蕃以後,至唐太宗卒的大事記年;可以看出是唐蕃關係最融洽的一段時期。對唐太宗而言,也可說是一個圓滿的結局。檢視漢文史料中唐太宗對吐蕃的行事,除了賜婚、封官噶爾東贊之外,終貞觀之世,並沒有其他較積極的措施。可以看出,唐太宗根本對吐蕃的重視程度不夠。地理遠隔應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且當時吐蕃與唐朝並非毗鄰,不太能感受到對方的威脅。遣嫁文成公主之後,吐蕃態度友善,不但能尊重唐庭;唐人在其鄰境遭變時,吐蕃又實際提供了軍援。以唐太宗的英明幹練,常有過人的遠見卓識,也未能預見其患而加以防範。

文化交流的序幕

唐太宗和親政策的精神既是對異族的施惠,吐蕃當然也想得到這些好處,故而退兵謝罪,重提請婚。此時謝罪請婚,自與先前恃強求婚的態度,大不相同。唐太宗既自比各族父母,以大家長自居,自然因勢利導,「從人之所欲」;此時允婚,正符合其和親政策的精神。

吐蕃侵伐之前的試探

對此一階段的唐蕃關係,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看法。其一,有人提出疑問:吐蕃初次請婚,太宗拒婚,態度堅定;為何還擊之後,吐蕃退兵,反而允婚?從而認為松州之役,實際上違反了攻勢戰略的原則。——並由此推測此一記載,可能是為了保全「天可汗」的尊嚴而偽造。。
貞觀十四年,吐蕃遣使噶爾東贊(註)前來獻金寶,下聘請婚。唐太宗許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封噶爾東贊為右衛大將軍,並以琅琊公主外孫女賜婚。噶爾東贊請辭婚,太宗不許。不久,命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和*圖*書公主入吐蕃。吐蕃派遣子弟入國學,受詩書。同年,吐谷渾叛相暗通吐蕃,陰謀襲擊吐谷渾王后即唐朝弘化公主;吐蕃並與吐谷渾叛相約定日期,劫持吐谷渾王投奔吐蕃。
貞觀初年,吐蕃首通中國;貞觀八年,吐蕃贊普弄讚(藏文典籍中的松贊干布)嗣位。唐太宗遣人到吐蕃進行安撫慰問。吐蕃派人隨唐使前來唐庭,奉表請婚,唐太宗拒婚。貞觀十二年,吐蕃進寇松州,以武力逼婚,太宗並不妥協,予以還擊,吐蕃退兵,是為松州之役。吐蕃遣使謝罪,復請婚,太宗許之。——以上是《唐書》、《新唐書》的記載。
以上說明了吐蕃早有侵伐唐朝的預謀,請婚、逼婚等等作態,除了以之作為出兵的藉口,實際上也具有試探的目的。

中國的和親政策

事實上,中國的和親政策,始自漢代,盛行於隋唐兩代,為當時重要的綏靖邊疆之政策。唐太宗本人對和親政策,有很獨到的遠見卓識,他曾對侍臣說:「……順應他國的請求,和他們聯姻,如果能夠有利蒼生,則朕為眾民之父母,豈會吝惜一個女兒?北狄風俗多由該國內政主導,我既嫁女,亦既生子,則是我的外孫,理當不會侵略中國。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由此可知,唐太宗把和親政策視為擴大政治影響力、求得邊境安寧的手段。
在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之後,吐蕃「請蠶種,造酒、碾、磑、紙、墨等工匠,唐許之。」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此後,中土文化陸續輸入吐蕃,不絕如縷,對西藏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
對中國邊疆民族而言,娶得大唐公主,不但有助本族的聲威,使得四鄰欽羨;而且意謂著隨之而來大量妝奩,以及其後源源不絕的中土物資賞賜。相對的m.hetubook•com.com義務,只是奉獻一些牧畜產品,以及邊地不難取得而中土所謂的珍稀寶石,並對天朝俯首稱臣。

退兵謝罪,重提請婚及允婚

「松州之戰」此一戰役,可以對照在敦煌出土的藏文史料《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贊普傳記〉裏的一段記載:「其後,贊普親自出巡,在北道……迫使唐人及吐谷渾人歲輸貢賦。由此,首次將吐谷渾人收歸轄下。」無疑的,是軍事上的勝利,助長了吐蕃的氣焰。由藏文史料裏的用詞語氣,可以看出,這時候,吐蕃人對唐人並不如何尊重,則是確定的。更可確定的是,當時唐太宗並不受其威脅,「遣侯君集、執失思力、牛進達、劉蘭等,率步騎五萬擊之。牛進達自松州夜襲其營,斬首千餘級;弄讚大懼,引兵而退。」以太宗朝文治武功並盛,國勢不遜於吐蕃(註),採取還擊措施,是理所當然的。
吐蕃既引兵而退,謝罪之際,何以又重提請婚?而唐太宗又何以允之?——經過若干波折,也打過了戰,彼此互相觀察探測,雙方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唐太宗瞭解了吐蕃武力不可輕忽,也看出吐蕃對請婚的重視——出兵二十餘萬,非同小可。請婚、逼婚,雖為出兵侵伐的藉口,但吐蕃想從聯姻中取得好處,也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吐蕃長於鬥爭,善於察言觀色、審時度勢(註),既測知唐朝之實力不可侮,也揣出唐太宗吃軟不吃硬的性格。

唐太宗與噶爾東贊

然而,對於吐蕃,在接觸之初,唐太宗何以拒婚?吐蕃在首通中國之時,國勢已經是強大的。兩唐書〈吐蕃傳〉開章就為吐蕃塑造了「侵伐不息,諸羌賓服」的形象。「吐蕃聞吐谷渾、突厥皆尚公主,因請婚。」就這項記載來看,吐蕃請婚的原因m•hetubook.com•com,竟然只是為了分一杯羹。在唐庭看來,似乎是「別人有,他也要有」,心態跡近於撒賴,缺乏泱泱大國的風度。何況,以常理揣度之,婚姻並非兒戲,所謂「素昧平生」,初識何以「遽論婚嫁」?初時,吐蕃恃強求婚的意味,十分明顯。加以地理遠隔,未知其所以然,對這個國家並不了解。在這個背景之下,唐太宗當然不可能受脅示弱,即請即允。
太宗拒婚之後,吐蕃旋即以武力逼婚。先是藉口吐谷渾離間,發羊同兵,共擊吐谷渾。吐谷渾不支,舉國人畜幾乎全被吐蕃軍人擄掠一空。
唐太宗深切了解和親的意義與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最能夠滿足邊疆民族的需求。他曾說:「朕於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順從人之所欲故也。」唐太宗透過和親政策,以「從人之所欲也」,為籠絡的手段。他可以說是運用儒家「王道」統馭之術的高手。
其二,提出了反面的看法。認為:唐太宗於戰勝之後,許降公主,後人於此,頗多誤會。認為第一種看法,純係誤會。並主張戰勝而許降公主,正是威惠兼至之做法。
與之相對應者,當時吐谷渾內鬨,其大臣暗通吐蕃,約其相助;此舉正投吐蕃之所好,趁火打劫乃吐蕃之本色;並不顧傷及吐谷渾王后唐朝弘化公主。——很顯然的,吐蕃雖然向唐朝輸誠,仍不忘擴張勢力,伺機蠶食唐之屬國。可以說,完全違反了國際間的外交法則。
所謂唐朝和吐蕃的第一次接觸,指的是雙方的一次戰爭,史稱「松州之役」。唐蕃這一次戰役,是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關鍵。有必要對這一階段的歷史,做一詳細介紹與分析。以助於我們瞭解文成公主在此一階段,到底扮演何種角色及其重要性如何。

獻寶求親,伺機侵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