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與黃河源

第三章 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與黃河源

到了唐代,對黃河才有了較為具體考察記錄。貞觀九年,大將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觀覽河源。」西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史書記載吐蕃王松贊干布親迎於河源,已如上述。西元八百二十一年,唐使劉元鼎出使吐蕃,亦曾專程考察過黃河源。劉元鼎與吐蕃使臣一行人等,「自龍支城過石堡城,出赤嶺,由洪濟梁西南行二千里,往來渡黃河上游,尋河源,其南三百餘里有紫山,山形如敖,河源在其間。」赤嶺即今之日月山,紫山的藏語發音為「悶摩黎」山,即今之巴顏喀拉山。
該考察報告比較了南北兩源的河流長度、流量大小、源頭出水量、流域面積等,並對照歷史資料後,下此結論。認為「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度多了約二十五公里,其匯合處的流量也多了一倍餘。至於源頭出水量,「卡日曲」泉湧旺盛,在乾旱季節水流不息;「約古列宗曲」則不但泉眼水量微小,到了旱季,河床每多乾涸。而流域面積,「卡日曲」也比「約古列宗曲」多約七百平方公里。「卡日曲」的歷史記錄,更比「約古列宗曲」為多。——所以,中共的國家考察隊由此確認:「卡日曲」為黃河的正源。——然而這個論點卻與當地藏族的傳統知識與藏語地名意涵,並不一致。
孔雀河東流左匯「扎日曲」後,就與黃河另源「卡日曲」會合。兩源合流後,向東南流入「扎陵湖」;經過一番迴旋後,流入「鄂陵湖」。這兩個湖所在地,就是吐蕃贊普親迎文成公主於河源的駐帳之處——柏海。
《唐書》〈吐蕃傳〉載:

歷代關於黃河源的考察記錄

西元一七〇四年(康熙四十三年),命侍衛拉錫、舒蘭等,前往青海視察河源。拉錫等人從星宿海往上走了兩天,發現星宿海之上源有三座山,三山之泉流出三道河水,三水東流注入扎https://m.hetubook.com.com陵湖。他們在考察之後,對星宿海一帶的地貌及黃河源,作了詳細的觀察報告及描述。舒蘭根據這次考察成果,作了一篇〈河源記〉。
話說,文成公主來到了通天河畔,在一處叫「小憩」的地方,她決定小憩一會,傾聽當地藏民向她訴說:通天河又叫「犛牛河」的故事。

姐妹湖是候鳥的故鄉

黃河之水天上來

西元一七八二年(乾隆四十七年),因黃河中、下游頻頻氾濫,特派專使阿彌達,到達黃河源一帶,尋覓河源頭,以告祭河神。阿彌達往西踰越星宿海三百里,對上述三水,進行詳盡的實地勘察,認定星宿海西南的「卡日曲」為黃河上源。當年勘察完畢後,乾隆即令:將兩漢迄清,所有正史及各家的河源辨證諸書,編纂成《欽定河源記略》,並繪製了〈河源圖〉。
明代,洪武十一年(西元一三八二年),派僧人宗泐到河源一帶宣慰訪問,他留下〈望河源〉一詩。詩序中稱:河源出自巴顏喀拉山,其西南所出之水則流入犛牛河(註)。東北所出之水是為河源——此東北所出之水,即今日之「卡日曲」,藏語「卡日」是紅銅色的意思,「曲」為「水」的意思,或譯作「河」。故「卡日曲」意為「紅銅色之河水」。

犛牛河與文成公主塔

除了為迎接文成公主而設計的一連串變幻黑帳、白帳的傳說之外;黃河源的美麗傳說,與文成公主相關的故事,不勝枚舉。在黃河源區的無數大小水塘,藏人稱之為「海子」,這些星羅密布的「海子」,竟可以說成是文成公主鳳冠上的珍珠所幻化而成,讓孔雀河開屏時,更加絢爛多姿。話說,文成公主又走了一程,她覺得此地太貧瘠,一片荒涼,山光水色過於單調,於是撒下幾把珍寶,就形成了燦若繁星的星宿海,在陽hetubook.com.com光下熠熠閃閃。——依照藏人的傳說,如果沒有文成公主經過這裏,黃河源將是多麼單調而荒瘠啊!因為文成公主來過了,藏人就有了憧憬,有了夢。
原來是在很久以前,大日如來佛路經此地,手牽著一條大江而來,就好像牽著一頭犛牛似的。祂走累了,停下來小憩,便把大江用鐵鍊拴在一塊巨大的青石上(石上至今仍有一圈白色的痕跡)。於是,水愈積愈多,水位愈來愈高,竟然如犛牛脫韁而去。當地藏人就稱這條大江為「犛牛河」。
噶爾東贊來長安迎公主。太宗妻以宗女文成公主。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送公主歸吐蕃,築館於河源王之國。松贊干布率兵駐於柏海,親迎於河源。以子婿之禮與道宗相見,甚為恭敬。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與公主歸國,謂所親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大唐公主,為幸實多。」

幾把珍寶,幻化成「星宿海」

「小西湖」的鳥群大觀和「姐妹湖」上的風雲變幻,在當地均十分有名,在在使人大開眼界。「鄂陵湖」的奇幻景象,尤其壯觀。通常是,上午時湖面風平浪靜,紋波不動;下午天氣驟變,狂風大作,湖面波濤洶湧,浪花拍岸。有時出現天昏地暗的景象,一下子好像是連串的黑色藏帳,旌旗颯颯,人嘶馬嘯,好似閱兵的宏偉氣派;有時忽然天清日朗,一會兒又變成點點白色帳幕,由遠而近,逐漸翻白,浪濤擊岸好似鼓樂齊奏,一派喜氣洋洋,充滿節慶氣氛。就這樣,忽而翻白瞬間轉黑,景象壯觀極了。藏人傳說:這是吐蕃贊當年在此迎接文成公主的駐帳群,場面浩大無比。此地山神水神,特將此影像留下,永久不滅。
大自然留給藏人的禮物,極為豐富,如:藍天、白雲、青山、雪嶺、大小湖群、碧波、鳥群,以及犛牛群、綿羊群、駿馬群、各種珍稀的野生動物等https://www.hetubook.com•com等,好多地方都可說是世外桃源,足供人們倘佯幾生幾世的「香格里拉」。
元明清三代,中央曾多次派專使探查黃河源。西元一二八〇年,元朝忽必烈曾派專使都實勘察黃河源,歷時四個月,查明了扎陵、鄂陵兩大湖的位置(註),並上溯到星宿海。認為河源在「朵思甘西部,有泉百餘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渙,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勝人跡,弗可逼視,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故稱之為星宿海。其後,於西元一三一五年,翰林學士潘昂霄據此撰成《河源志》一書。臨川朱思本又從元帝師所藏藏文圖書資料,譯成漢文《河源志》。《元史》〈河渠志〉的「河源」附錄,即歸納以上兩項資料,得出結論:黃河源在星宿海西南百餘里。

黃河源有南北兩源

文成公主就從這裏渡過通天河,來到了玉樹結古鎮的貝溝。

扎陵湖與鄂陵湖

「扎陵湖」與「鄂陵湖」,是黃河源頭區兩個最大的淡水湖。「扎陵湖」在西,「鄂陵湖」在東,兩湖相距約二十公里。黃河兩源之水會合後,流入「扎陵湖」後,自南端流出,幾經曲折,注入「鄂陵湖」。從高處望去,這兩個湖好似一條繩子的兩端繫著兩個葫蘆,藏人又將之合稱為「姐妹湖」。
西元一七〇八年,為了繪製《大清一統圖》,再遣西方傳教士雷孝思,赴河源進行測量。西元一七一七年,又因繪製西藏、青海輿圖之需,遣喇嘛數人與理藩院主事等人,前往青海,踰越河源,再次考察。次年,完成《大清一統圖》,後來更名為《皇輿全覽圖》。

黑帳白帳風雲變幻

這個「姐妹湖」區,是亞洲許多候鳥的故鄉。「扎陵湖」有三個面積一平方里至三平方里不等的小島,每年春天,數以萬計的大雁、魚鷗等候鳥群,遠從印度半島飛回到這裏,繁殖育種。
繼續向前走,看https://m•hetubook.com•com見了一座白色的古塔立在江岸的沙丘上。傳說這座古塔又是文成公主進藏時所建,雖然數度崩塌、數度重建;藏人相信,塔基依然是當年文成公主所遺留。理所當然,它叫做「文成公主塔」。
黃河到底源於何處?至今在學術界,可以說仍然沒有一個共識。根據中共官方在一九七八年正式的考察報告,結論為:黃河源頭分南北二源。南為「卡日曲」河谷,由巴顏喀拉山脈的喀氏喀雅山東麓,有五條山溝所流出的泉水,匯集而成「卡日曲」,並認定為正源。「卡日曲」向東北流,左右又匯集十餘條小水流,在東經九十六點五十三度、北緯三十五度處,與北源的「約古列宗曲」匯合。
《尚書》〈禹貢〉記載:「導河積石」,是中國歷史上關於黃河的最早記載。其後,不斷有人探求黃河的奧秘,尋訪黃河的源頭。《山海經》上記有:「河出昆崙墟,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又有:「昆崙墟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及「出其東北隅者實唯河。」《博物志》則記有:「河源出星宿,初出甚清,帶赤色,後以諸水注之而濁。」從以上記載看來,均顯得粗略而不詳。
「約古列宗曲」向東流經星宿海,出星宿海後,稱為「瑪曲」,其意為「孔雀河」,以上游眾水分布形似孔雀開屏而得名。登高遠眺,無數水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晶瑩燦亮。當地藏人認定「孔雀河(即由約古列宗曲之水東流形成的眾水道)」為黃河源,並以「瑪曲(孔雀河)」稱呼黃河,且引用為黃河上源的許多地名,如瑪多、瑪涌、瑪沁等等。所以,藏語「瑪曲」指的就是黃河,而瑪曲的上源是「約古列宗曲」,也就是黃河的源頭。
然而,看盡了大自然的奧妙風光,人心又覺單調、沉悶,一意嚮往繁華、浪漫;這真是人性無法克服的矛盾啊!幸而他們有了文成公主可以作文章,經由文成公主的傳說,為當地許多山光水色、奧妙奇景,增https://m.hetubook.com.com添了些許浪漫的情調,藉以憧憬並聯結中土那遙不可及、繁華富庶的夢土。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省中部的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山東等九省區,九曲十八迴,浩蕩迆邐,終注入勃海,總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黃河在歷史上災害頻仍,相傳早在堯舜時代,就時有堵塞,河水氾濫成災。為了治理黃河,禹曾經溯黃河而上,到達上游的積石山,想從根本治河,導利以通之。
上引「松贊干布率兵駐於柏海,親迎於河源。」——其中所謂「柏海」、「河源」,即在今黃河源頭地帶。「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千古絕唱〈將進酒〉詩中名句,早已為我們畫下一幅絕佳的黃河寫意圖。許多人對黃河有著無比好奇與無限嚮往,自然就關心它的一切,黃河源更是人所囑目的焦點。常常,黃河源的考察,使人們興味盎然。
「扎陵湖」是藏語名稱,意為「白色的長湖」,白色是顏色較深的「鄂陵湖」相對比而得名。由於「鄂陵湖」較深,顏色顯得較為青綠,所以稱作「青色的長湖」。擅長考證古音的語言學家認為:柏與白,自古同音同義,所以《唐書》上所記的「柏海」,係由「扎陵湖」意譯而來。——這兒就是唐蕃古道青海路必經的重鎮。
「鄂陵湖」旁有一處天然的魚宴場,叫故「小西湖」。每年春天,黃河源頭冰蝕雪融,河水上漲,「鄂陵湖」的水漫過湖岸,流入「小西湖」,「鄂陵湖」中的魚兒也隨著游過來。到了冰雪化盡,「鄂陵湖」的水位下降,湖水不再流入「小西湖」,「小西湖」水源逐漸枯竭,魚兒回不了「鄂陵湖」,也逐漸死亡。起初,有的魚屍被風浪推到岸邊沙灘上,開始成為鳥兒們的美食大餐;後來水淺魚露,食之不盡,形成鳥兒們天然的「魚宴場」。所以,春夏兩季,「小西湖」常常候鳥雲集,有時遮天蔽日,幾里外都能聽到鳥鳴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